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8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起源、建设背景和作用;(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兴趣;(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全面的阅读;(3)活学活用,拓展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祖国、热爱自然与人民的情感;(2)引导学生向伟大的文化传承者致敬。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启发探究:(教师出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还知道它们的起源和作用吗?同学们:这是长城和运河,长城是装饰的,运河是用来船运东西的。
教师:非常棒!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杰作,它起着防御外敌的作用;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它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和运河呢?同学们: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阅读理解:(1)疑问解答:教师:同学们,运河的起源与历史有关,它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2)导读: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内容。
(3)课文理解:教师:现在,请大家读一遍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有长城?2)长城有什么作用?3)运河是用什么工具建造的?4)运河有什么作用?(4)课文讲解: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解答刚才的问题:长城是为了阻挡北方的敌人入侵而建造的,可以保卫我们的家园;运河是用锄、铁锤、挖土机等工具建造的,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水上交通和输送货物。
3.拓展思维:教师:同学们,长城和运河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勤劳。
那么你们认为,如果我们现在没有了长城和运河,我们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同学们:(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长城和运河的建造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方便和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困难和危险。
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长城和运河》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观,培养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长城和运河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图片导入: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简介长城和运河:介绍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文阅读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2.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分段讲解,梳理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长城和运河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3.学习修辞手法:讲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练习1.课堂问答: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理解程度。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描绘一段长城或运河的景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课堂讲解1.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从长城的起源、修建过程、作用等方面进行讲解。
2.讲解运河的历史背景:从运河的起源、修建过程、作用等方面进行讲解。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城和运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长城或运河的作文,题目自拟。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精选教案《长城和水道》全诗尽情呕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水道的宏伟壮美,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才智。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三年级语文)《长城和水道》精选教案,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学校三年级语文《长城和水道》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水道吗?3、师出示图,熟悉长城和水道,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制造奇迹天堂2.老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制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留意订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曲折:这里比方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白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长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制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漂亮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同学自学后争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消失在我的眼前。
我观察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长城。
下面小编整理了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扩展阅读: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长城。
在这十一黄金周里,我与爸爸来到了北京八达岭长城。
十月三日,我和爸爸还有爸爸的朋友以及一个小妹妹,来到了长城。
北京的车极其多,在路上堵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八达岭长城。
我们吃过午饭后,乘免费公交车来到了长城门口。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
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2000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小学生作文《长城》。
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
城墙平均高7。
8米,最高达14米,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难。
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
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
如此传递,千里之外的敌情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使朝廷了解。
登上西门城楼,长城向两侧依山而筑,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城墙墙高8。
5米,底宽6。
5米,顶高5。
7米,可容五马并驰,十人并行。
至今在长城的关隘上还能见到数千斤重的大炮。
万里长城就是壮观,有一些外地游客来北京,就是冲着长城来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学反思【知识点】字:航、谱、绸词:驾驶、景象、蜿蜒、不朽、奇迹、驾驶、诗篇、奇迹、连绵起伏重点句子: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主要内容:《长城和运河》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长城和运河》主要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优秀教案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
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
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
(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
(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
(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四、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
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及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知识点字:航、谱、绸词:驾驶、景象、蜿蜒、不朽、奇迹、驾驶、诗篇、奇迹、连绵起伏重点句子: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3、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主要内容:《长城和运河》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中国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为了治理水利和防御,辛勤而智慧地创造出的巨大工程;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2.长城和运河的工程规模和建造技术;3.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给学生播放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在视觉上快速了解这两个工程的基本情况。
2.讲授(30分钟)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历经千年风雨,仍矗立于山河之间,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
长城的建造,既是为了防御外族侵袭,也是为了保护家园安宁。
长城不仅是一道巍峨的防线,也是人民精神的象征。
2.运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运河,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保证了水利灌溉和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为民众带来了福祉。
运河对于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科技的交流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讨论(20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长城和运河的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度挖掘和理解大型工程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4.练习(30分钟)1.练习鉴赏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诗歌、歌曲和绘画作品,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练习模仿长城和运河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如雕塑、剪纸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5.复习(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对长城和运河的记忆,巩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历史背景防御和治理水利的需要工程规模长城:多少公里,多少年建成;运河:多少公里文化意义民族精神的象征,科技交流的重要纽带五、教学反思长城和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了解和研究这两个工程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诗歌、模仿制作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
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挂图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找一找,读一读。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东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4)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再读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生读
试背、指名背、齐背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对照课本上的长城图,写一段话,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
4、对照课本上的黄河图,写一段话,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银光闪闪绸带奇异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东起山海关北起首都北京西到嘉峪关南到天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