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课件:《认识姓名》.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6.56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模板《我的姓名》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并理解自己的姓名,知道姓名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自我表达能力,增进同伴间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姓名,知道姓名的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姓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名字贴纸3.彩色笔4.纸张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自己的姓名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姓名。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2.认识姓名(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姓名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名字的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姓名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姓名背后的意义。
3.活动一:姓名接龙(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
(2)教师出示一个姓名卡片,第一个幼儿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将卡片传给下一个幼儿。
(3)下一个幼儿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再传给下一个幼儿。
(4)以此类推,直到一个幼儿接龙完成。
4.活动二:姓名拼图(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姓名卡片。
(2)教师出示一个姓名拼图模板,引导幼儿将姓名卡片拼成完整的姓名。
(3)教师邀请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姓名拼图,并分享拼图过程中的感受。
5.活动三:姓名贴纸(1)教师发放姓名贴纸,让幼儿将自己的名字贴在衣服上。
(2)教师组织幼儿相互介绍,并说出对方的名字。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谁的名字贴得最高、最整齐。
(1)教师邀请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姓名使用情况,鼓励家长关注幼儿的姓名教育。
2.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姓名相关的场所,如姓名墙、姓名文化博物馆等,让幼儿深入了解姓名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认识并理解自己的姓名,培养了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学活动课件:《认识姓名》幼儿园教学活动课件:《认识姓名》设计意图:姓氏是一个人的标志之一,同时也象征着血缘和衍生,更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独特的文化内涵。
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孩子从对自己的关注慢慢过渡到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关注。
幼儿对自我的认识处于从“主观自我”到“社会自我”的转化过程中。
同时大班幼儿对书面语言有更浓厚的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喜欢寻根问底。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有利于幼儿进一步认识自我,理解人的社会属性,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活动目标:1、认识自己的姓氏,会正确认读姓氏,懂得区分姓和名。
2、了解姓氏的由来以及一定的姓氏文化,知道姓氏与家庭的'关系。
3、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感。
活动准备:1.幼儿分成三组收集有关姓氏的资料,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成图或其他书面形式,以备活动中交流:中国十大姓氏,中国姓氏数量统计,西方人、香港人和中国内地人姓氏的异同。
2.幼儿对“百家姓”有一定的了解。
3.姓名树及全班幼儿的姓名卡、“姓氏统计表”一张、剪刀、笔、“百家姓”VCD一张及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一、区分姓和名1.出示姓名树(上面贴着全班小朋友的姓名卡),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姓名卡。
2.教师提问: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幼儿区分名字中的姓和名,并正确认读自己的姓,说说:自己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自己的名字是谁取的?有什么含义?3.幼儿找到自己的姓名卡,并剪下。
二、班级姓氏统计1.出示“姓氏统计表”,请幼儿将自己的姓贴在统计表上(同时,也将三位教师的姓贴在表上),相同的姓贴在一个格里。
2.全班幼儿一起统计各个姓的数量。
三、小组展示与交流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做介绍:1.中国十大姓氏排列:张、王、李、赵、杨、陈、吴、刘、黄、周。
2.中国姓氏统计:共有5662个姓,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9姓146个(结合本班的姓氏,帮助幼儿理解以上各种姓) 3.西方人、中国内地人及香港人的姓的异同,如西方人的姓在名的后面等。
幼儿认识姓名的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姓名,并能够正确地书写自己的姓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记忆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能够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笔和纸。
2. 准备一张海报纸,上面写有幼儿的姓名。
3. 准备一些玩具或者小物品,用来作为幼儿的“名牌”。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讲解今天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引导幼儿观察桌上的物品,并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自己姓名的书写方式。
2. 教师将海报纸分发给每个幼儿,让幼儿在自己的名牌上写下自己的姓名。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确保幼儿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
3. 教师将写有幼儿姓名的名牌贴在玩具或者小物品上,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名牌,进行自我介绍。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方式,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
5.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活动延伸:1.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里练习书写自己的姓名,并让家长进行监督和指导。
2. 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一次“姓名展示会”,让幼儿把自己的姓名名牌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幼儿,确保幼儿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
2. 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3. 在游戏环节,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六、活动材料:1. 姓名贴纸2. 彩笔、蜡笔或记号笔3. 姓名卡片4. 玩具或实物模型(如小熊、小车等)5. 故事书《名字的故事》七、活动步骤:1. 开场讨论:教师向幼儿展示故事书《名字的故事》,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名字由来和含义。
2. 制作姓名贴纸:教师指导幼儿在姓名贴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鼓励幼儿用彩笔或蜡笔装饰自己的姓名贴纸。
3. 姓名贴纸游戏:教师将玩具或实物模型摆放在桌上,让幼儿将自己的姓名贴纸贴在相应的玩具或实物模型上。
4. 自我介绍:教师鼓励幼儿拿着自己的姓名贴纸,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贴纸装饰。
认识名字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并正确写出。
2.能够认识身边小朋友的名字,并称呼对方的名字。
3.培养幼儿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名字卡片:由教师提前准备好每位幼儿的名字卡片,卡片上写有对应幼儿的名字。
2.字母卡片:包括26个字母的卡片,字母大小写和颜色要规范统一。
3.彩色纸、颜料、笔、剪刀等美术用具。
三、教学过程1.游戏热身教师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是认识名字,然后通过游戏热身,让幼儿感受到认识名字的重要性。
游戏一:幼儿围成一圈,教师拍手并称出一个幼儿的名字,该幼儿需以最快的速度拍手并称出下一个幼儿的名字。
游戏二:教师出示字母卡片,幼儿围成一圈,教师说出一个名字,幼儿应当接着用字母卡片排列出这个名字,并且称呼这个名字对应的幼儿。
2.认识名字教师出示名字卡片,并口头介绍每位幼儿的名字,让幼儿能够认识各自的名字,并在卡片上找到自己对应的名字。
教师引导幼儿用笔在彩色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辅助幼儿用剪刀将名字剪下来。
3.制作名字卡片教师出示彩色纸和名字卡片,并示范将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在彩色纸上,并用颜料绘制美丽的背景。
教师引导幼儿按照示范将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在彩色纸上,并用颜料绘制美丽的背景。
4.分享和展示教师邀请幼儿挑选其中一张名字卡片展示,并让幼儿从卡片上称呼出对应幼儿的名字,并分享一些与这个幼儿相关的故事或想法。
四、教学总结此次教学通过游戏热身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到认识名字的重要性。
并且在制作名字卡片的过程中,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自己的名字,并通过分享和展示,更好地与其他幼儿交流互动。
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进一步发展社交技能。
认识姓名幼儿园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姓名幼儿园。
2. 了解小班教学内容。
3. 掌握小班教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姓名幼儿园的教学特点。
2. 了解小班教学内容。
3. 掌握小班教学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适应小班教学。
2. 如何与幼儿园老师配合。
四、教学准备。
1. 了解姓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2. 准备小班教学相关资料。
3. 了解小班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介绍姓名幼儿园。
姓名幼儿园是一所专门为幼儿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致力于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姓名幼儿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幼儿的幸福成长。
2. 了解小班教学内容。
小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小班教学中,老师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掌握小班教学方法。
小班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游戏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
在小班教学中,老师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姓名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了解了小班教学内容,掌握了小班教学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同时,也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努力。
认识姓名幼儿园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姓名,能够认识自己和家人的姓名,能够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
2. 学习方法,通过游戏、歌曲、手工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语言表达,能够简单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姓名,能够听懂老师和同伴的姓名。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姓名,通过各种形式认识自己和家人的姓名。
2. 书写姓名,能够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
三、教学难点。
1. 书写姓名,初步掌握书写自己的姓名。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姓名卡片、彩色纸、彩笔、贴纸、剪刀等。
2.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整洁,布置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
1. 游戏引入。
老师拿着姓名卡片,向幼儿展示自己的姓名,并问幼儿,“这是老师的姓名,你们知道吗?”然后让幼儿猜猜老师的姓名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唱《认识姓名的歌》,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欢快,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歌曲轻松地认识自己和家人的姓名。
3. 姓名认知。
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姓名卡片,让他们认真观察卡片上的姓名,并找到自己的姓名。
然后让幼儿用彩笔在卡片上圈出自己的姓名,加深对自己姓名的认知。
4. 手工制作。
老师给幼儿发彩色纸和贴纸,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姓名卡片。
幼儿可以在彩色纸上用彩笔写下自己的姓名,再用贴纸装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姓名卡片。
5. 书写姓名。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幼儿的姓名,然后让幼儿用彩笔在纸上模仿书写。
老师可以逐个指导幼儿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帮助他们掌握书写技巧。
6. 游戏互动。
老师组织幼儿玩“找朋友”游戏,每个幼儿手上拿着自己的姓名卡片,然后在教室里找到对应的姓名卡片,认识新朋友,增进友谊。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自己和家人的姓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简单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姓名,初步掌握了书写自己的姓名的技能。
同时,通过游戏、歌曲、手工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我的姓名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姓名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姓名。
2. 培养幼儿对姓名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姓名。
2. 让幼儿观察他人的姓名,并尝试念出来。
3. 教师讲解姓名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让大家说出自己的姓名。
2. 教师邀请幼儿观察他人的姓名,并尝试念出来。
3. 教师讲解姓名的由来和意义,如姓名的选取与家族、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第二章:探索姓名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姓名的探究精神。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观察姓名的结构,如姓和名之间的空格、字体等。
2. 让幼儿分析姓名中的汉字含义。
3. 教师讲解姓名与个性、命运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姓名的结构,如姓和名之间的空格、字体等。
2. 教师邀请幼儿分析姓名中的汉字含义,如“张”字表示弓箭手,“李”字表示李子等。
3. 教师讲解姓名与个性、命运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幼儿思考姓名对一个人的影响。
第三章:创意姓名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创意表达能力。
2.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姓名。
2. 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制作自己的姓名作品。
3. 教师讲解姓名的重要性,让幼儿珍惜自己的姓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姓名。
2. 教师邀请幼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制作自己的姓名作品。
3. 教师讲解姓名的重要性,让幼儿珍惜自己的姓名,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四章:姓名游戏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姓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参与姓名相关的游戏,如猜谜、接龙等。
2. 让幼儿通过游戏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认名字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自己和同伴们的名字。
2.能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及同伴的名字。
3.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各位幼儿的照片及名字卡片。
2.墨水笔、彩笔、粘贴纸等教具。
教学过程
步骤一:介绍照片
1.老师介绍每一位幼儿的照片,并告诉大家他们的名字。
2.让幼儿自己观察照片,回忆同伴们的名字。
步骤二:认名字游戏
1.老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组由3-4名幼儿组成。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幼儿,其他人会说出这位幼儿的名字,选中的幼儿
要找到自己的名字卡片并拿出来展示给大家。
3.游戏结束后,老师表扬每个小组的表现,并让幼儿们再次回忆同伴们
的名字。
步骤三:自我介绍
1.老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由2-3名幼儿组成。
2.让幼儿自己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3.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总结
通过认名字的游戏和自我介绍的活动,幼儿们能更加了解自己和同伴们,增强了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关注每个幼儿,尤其是那些比较害羞或者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多帮助他们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不断强化他们的认字能力。
幼儿认识姓名的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姓名,并能够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让幼儿能够记住并正确书写同伴的姓名。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张幼儿的名单,上面包括幼儿的姓名和照片。
2. 准备一些彩色笔或者蜡笔,供幼儿书写姓名使用。
3. 准备一些小礼物,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目标,让幼儿明白今天的学习任务。
2. 教师展示幼儿的名单,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和照片。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姓名书写活动,让幼儿在自己的名字旁边写下自己的姓名。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记忆游戏,让幼儿根据照片记住同伴的姓名,并能够正确书写。
5.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四、活动延伸:1.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中练习书写自己的姓名,并鼓励幼儿尝试书写家人的姓名。
2.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次姓名展览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姓名书写成果。
3. 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幼儿进行姓名记忆游戏,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耐心指导。
2. 教师要确保幼儿在书写姓名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 在游戏环节,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六、活动资源:1. 准备一张教室座位表,上面包括幼儿的姓名和座位号。
2. 准备一些姓名贴纸,供幼儿粘贴在座位上。
3. 准备一些彩色卡片,上面写有幼儿的姓名,用于游戏环节。
七、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目标,让幼儿明白今天的学习任务。
2. 教师展示教室座位表,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和座位号。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姓名贴纸粘贴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姓名贴纸粘贴在座位上。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座位游戏,让幼儿根据姓名卡片找到自己的座位,并坐下。
认识名字幼儿园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增强自我和群体意识;
2.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和听觉理解能力;
3.在通过认识名字的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幼儿的名字标签;
2.教师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小黑板和白板笔。
三、教学活动流程
1. 游戏引入(10分钟)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做各种有趣的动作,活跃身体、放松情绪。
随后,教师发放幼儿的名字标签,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名字。
2. 名字相互认识(15分钟)
教师指导幼儿相互认识并记住彼此的名字。
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让幼儿逐渐熟悉和掌握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3. 名字串联(20分钟)
让幼儿排成一个圈,手牵手依次唱出每个人的名字。
随着顺序不断变化,要求幼儿自觉调整自己的位置,接受和发出名字的传递,并注意听取下一个人的名字。
4. 名字比赛(15分钟)
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叫出一组的一个人名字,要求另一组的幼儿尽快叫出该名字所对应的人。
每次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等形式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姓名。
5. 活动总结(5分钟)
教师通过互动、提问等形式,回顾今天的活动,并对幼儿在认识名字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四、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自觉呼应、积极参与、语言表达、合作协调等方面,评估幼儿对认识名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鼓励家长利用培养阶段的机会,继续进行类似的名字认知活动,加深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认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幼儿认识姓名的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加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1. 姓名贴纸若干张2. 画纸、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3. 姓名模板(包含每个幼儿的姓名)4. 录音机、音乐CD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如《两只小手》、《手指操》等,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活跃气氛。
2. 主题导入(1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今天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姓名,并告诉幼儿姓名的重要性和写好姓名的好处。
3. 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发放姓名贴纸,让幼儿将自己的姓名贴在画纸上。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姓名,并用自己的姓名画一幅画,如“”可以画一个太阳,画一棵小树等。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让全体幼儿欣赏、交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写好姓名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姓名写一首儿歌或故事。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的角落设置“姓名墙”,展示幼儿的姓名作品,让幼儿随时欣赏、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姓名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活动延伸部分的应用能力。
3.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姓名知识的学习情况。
六、活动六:姓名接龙游戏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姓名顺序和字母的认识。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1. 姓名卡片(包含幼儿的姓名和对应的字母)2. 录音机、音乐CD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如《两只小手》、《手指操》等,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活跃气氛。
2. 主题导入(1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姓名接龙游戏的规则,并示范游戏过程。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挖掘姓名的意义“教学课件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姓名的社会意义,感知姓的传承性,理解名的独特含义。
2.通过起名游戏,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3.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父母长辈的爱和美好祝愿。
二、活动准备:全班幼儿姓名图,其中姓、名的字用两种颜色表示;请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入园。
三、活动过程:1、师幼问好,手指游戏。
(2分钟)2、通过游戏,感知姓名的作用,初步了解姓名的社会意义。
(8分钟)(1)感知姓名的作用师(出示全班幼儿姓名图):看,这是什么?有你的姓名吗?在哪里?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自己的姓名呢?为什么这些物品上有自己的姓名?师:物品上有自己的姓名,说明这件物品就是自己的。
师:什么时候你们听到过别人叫或点自己的姓名呢?你们什么时候会说自己的姓名?师(小结):姓名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标记,作用非常大,有自己姓名的物品是自己的。
(2)初步了解姓名的社会意义师:今天我们要邀请小朋友做拍手游戏。
谁愿意到前面做邀请人?今天我们的邀请方式与平时不同。
我们要做三次游戏,第一次,邀请人可以说出小朋友的姓名,这个小朋友到前面一起拍手;第二次,邀请人只可以说出小朋友姓名的第一个字,这个小朋友到前面一起拍手;第三次邀请人不能说出朋友的姓名,只能说其他的话,这个小朋友到前面一起拍手。
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师:你们喜欢用哪种方式邀请朋友?为什么?被邀请的人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师(小结):邀请时说出朋友的姓名这种方式最方便,因为姓名是每个人区别于别人的重要标志,一个姓名就代表一个人。
3、了解姓和名的由来,发现姓的传承性,理解名的独特含义。
并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父母长辈的爱和美好祝愿。
(8-10分钟)(1)了解姓的由来,感知姓的传承性。
师:我们的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的。
那你们猜一猜姓和名哪个在前面?你姓什么?(幼儿观察姓名图,猜测。
)教师组织幼儿玩姓氏游戏:如,教师念到姓“李”的小朋友,所以姓李的小朋友要迅速起来。
认识名字教案幼儿园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听懂、快速识别自己和他人的名字,增强幼儿的名字意识和自我认同感。
2.通过名字认知活动,训练幼儿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让幼儿掌握自己和他人的名字。
2.培养幼儿的名字意识和自我认同感。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内容为名字认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自我介绍环节–通过自我介绍方式让幼儿学会说出自己的名字。
–要求幼儿用大声、清晰的语音说出自己的名字,并补充相关的信息,如“我叫张三,喜欢吃蛋糕。
”2.名字集合环节–教师给出一个开头字母,要求幼儿以此为首字母说出自己的名字,并找出其他和自己名字有相同头字母的伙伴。
–要求幼儿在找到其他伙伴的同时,了解他们的名字并互相问候。
3.名字接龙环节–教师给出一个首字母,要求幼儿以此字母开头,接着说出下一个幼儿的名字,并由该幼儿接着说出下一个幼儿的名字。
–要求幼儿在开头字母和名字拼接的时候注意语音规范和拼写的准确性。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3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时间活动内容5分钟自我介绍10分钟名字集合15分钟名字接龙教学评价1.幼儿的自我介绍和名字集合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评价。
2.名字接龙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语音正确性、拼写准确性、回答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细化活动流程、增加语音模仿环节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名字认知知识。
作业幼儿认识名字教案大班教案标题:认识名字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名字。
2. 培养幼儿对自己和他人名字的兴趣和关注。
3. 提高幼儿的听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幼儿的照片或插图(包括自己和其他幼儿的照片)。
2. 幼儿的名字卡片(包括自己和其他幼儿的名字)。
3. 白板、黑板或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4.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5. 小奖品或奖章作为激励。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自己的照片,并问幼儿是否认识这个人。
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上的特征,如眼睛、头发等。
-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名字,并提醒幼儿名字的重要性。
2. 认识自己的名字(10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的名字卡片,并读出自己的名字。
然后,教师将卡片放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和记住。
- 教师逐个向幼儿展示其他幼儿的名字卡片,并读出他们的名字。
幼儿要用手指指向对应的名字卡片。
3. 认识他人的名字(15分钟):- 教师将其他幼儿的照片或插图展示给幼儿,然后读出对应的名字。
幼儿要用手指指向正确的照片或插图。
-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录音,其中包括幼儿的名字,然后要求幼儿辨认出谁的名字被读出来。
4. 游戏活动(15分钟):-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自己名字的卡片,并要求幼儿找到对应的照片或插图。
- 教师可以进行一场小比赛,看哪个幼儿能最快地找到正确的照片或插图。
胜出的幼儿可以得到小奖品或奖章。
5.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名字的重要性。
-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里和朋友之间使用名字,增加对名字的关注和认识。
教学延伸:1.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名字墙,上面贴着每个幼儿的照片和名字,供幼儿随时观察和回忆。
2.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认识名字。
3.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提到幼儿的名字,增加幼儿对名字的熟悉程度。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名字的认知程度。
设计意图:
姓氏是一个人的标志之一,同时也象征着血缘和衍生,更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独特的文化内涵。
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孩子从对自己的关注慢慢过渡到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关注。
幼儿对自我的认识处于从“主观自我”到“社会自我”的转化过程中。
同时大班幼儿对书面语言有更浓厚的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喜欢寻根问底。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有利于幼儿进一步认识自我,理解人的社会属性,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姓氏,会正确认读姓氏,懂得区分姓和名。
2、了解姓氏的由来以及一定的姓氏文化,知道姓氏与家庭的关系。
3、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分成三组收集有关姓氏的资料,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成图或其他书面形式,以备活动中交流:中国十大姓氏,中国姓氏数量统计,西方人、香港人和中国内地人姓氏的异同。
2.幼儿对“百家姓”有一定的了解。
3.姓名树及全班幼儿的姓名卡、“姓氏统计表”一张、剪刀、笔、“百家姓”VCD一张及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
一、区分姓和名
1.出示姓名树(上面贴着全班小朋友的姓名卡),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姓名卡。
2.教师提问: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引导幼儿区分名字中的姓和名,并正确认读自己的姓,说说:自己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自己的名字是谁取的?有什么含义?
3.幼儿找到自己的姓名卡,并剪下。
二、班级姓氏统计
1.出示“姓氏统计表”,请幼儿将自己的姓贴在统计表上(同时,也将三位教
师的姓贴在表上),相同的姓贴在一个格里。
2.全班幼儿一起统计各个姓的数量。
三、小组展示与交流
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做介绍:
1.中国十大姓氏排列:张、王、李、赵、杨、陈、吴、刘、黄、周。
2.中国姓氏统计:共有5662个姓,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9姓146个(结合本班的姓氏,帮助幼儿理解以上各种姓)
3.西方人、中国内地人及香港人的姓的异同,如西方人的姓在名的后面等。
四、礼仪教育
1、与幼儿讨论:要了解别人的姓时,应如何表达?
2、知道怎样用姓氏称呼他人,如年龄大的人可以称呼:×爷爷、×奶奶;年轻的人可以称呼:×叔叔、×阿姨;根据职业可以称呼:×司机、×医生……
五、欣赏VCD
师生一起欣赏“百家姓”图谱,并进行姓氏朗诵。
活动延伸
1.发放亲子作业单: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家族树。
从祖父、祖母一父母一子女,分别贴上照片,写上姓名,统计出家族中有几个姓,并帮助幼儿理解姓氏的遗传关系(一般是随父姓)。
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资料,了解本姓的由来和本姓中(或家族中)的名人。
2.在区域材料中投放“百家姓”图谱,请幼儿找出自己的姓氏,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评析:
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配合,我们对幼儿进行了初步的姓氏文化启蒙,使幼儿对自己的姓氏及与家庭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探索姓氏文化的兴趣,帮助了幼儿理解自己的家庭角色,增强了幼儿的使命感和家庭责任感,也激发了幼儿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编辑评论:
本活动较好地结合日常生活,帮助孩子了解身边的事,自己的事。
并且这一活动多角度涉及了每个人都有的姓,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家庭。
认识姓名是幼儿认识自己的一个部分,但从姓名出发认识姓的氏的由来,种类则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扩展,深入下去就可以培养孩子有关自己家庭的历史的意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