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59.12 KB
- 文档页数:2
一、复习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10的组成。
2、通过看图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减法,并会看图列式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喜悦。
重点:巩固5以内的减法和组成,学会独立完成习题的习惯。
难点:能够独立完成和理解10以内的组成。
教具准备:数字卡、图学具准备:书、小棒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9以内的组成2、5以内的减法三、练习:1、写一写:6 7 8 92、看图写算式:3、连一连:让学生先计算,再找出得数,把它们连起来,如:4+5 94、看谁算得又快又准:5+3= 4-1= 3-1=1+3= 5-4= 3+3=3-2= 4+4= 2-1=5-3= 4-3= 2+2=四、书本练习。
五、总结:无论计算加法还是减法,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先读题再计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再计算,如果不会口算就用手指计算,加法就伸出手指,减法就收拳再伸手指。
六、作业:书本第三页的第8题。
二、得数是10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及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组成和加法的含义,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2、思想教育: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好孩子。
重点: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玩具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10的组成:1和9组成10、2和8组成10、3和7组成10、4和6组成10、5和5组成10。
2、摆一摆10的分及合。
三、操作学习:1、边摆边学习(用红旗摆放)把红旗放在盒子里,如左边9支,右边1支2、让学生写出得数是10的加法1+9=10 2+8=10 9+1=10 8+2=103、试一试:3+7=10 4+6=10 5+5=()7+3=() 6+4=()四、练习巩固:1、看图写算式:2、计算:9+1= 8+2= 7+3=6+4= 5+5= 1+9=2+8= 3+7= 4+6=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得数是10的加法2、我们应怎样对待玩具?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应爱惜玩具,不破坏,不乱拿别人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孩子。
2018-2019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培智学校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含答案一、想一想,填一填1.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________条边,长方形的________边相等;正方形的________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________。
2. 判断十位上是几,并填在方框中。
3.4. 表示王明和李欣两个人1——6年级视力的变化情况,应选择________式________统计图比较合适。
5. 填空.(1)47和50中间的数是________. (2)6元-3元=________元=________角 (3)1元=________角=________分6. 5元4角+6角=________元 5元+10元8角=________元________角 76分=________角________分 5元-1元5角=________元________角7. 在49 、 81 、94 、50 、19、 100 中,单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 8. 看谁算得对.(1)________(2)________9. 由4条边围成的图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二、对号入座、选择填空(含多选)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小洪1小时可以修补24本图书,小华比小洪1小时多修补3本。
小华1小时可以修补图书的本数是()A. 21本 B. 27本 C. 35本 D. 54本12.与不同类的是()。
培智九年级数学练习集锦(一)一、圈出合适单位名称(克千克)(克千克)(克千克)(克千克)二、想一想,填一填1、有()只小鸟,有()个鸟屋。
2、平均每个鸟屋里住()只小鸟。
3、试着列出算式:三、看图列式1、2、3、1、 × = 2、 ÷ = 3、 ÷ =四、开动脑筋想一想?一、背诵“2”乘法口诀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二、计算2×5= 6×2= 2×8= 9×2= 2×2=10÷2= 12÷2= 8÷2= 18÷2= 4÷2=三、试一试,做一做1、数出16颗花生豆,然后平均放到两个碗中,看看每个碗里有几颗?列出算式。
2、如果每颗花生果里面2个花生豆,那么9个花生果可以剥出几粒花生豆?四、读儿歌,想算式四个小猴去摘桃,一会摘了一大包。
数数一共十六颗,平均每猴几颗桃?六个小猴去摘桃,一会摘了一大包。
数数一共十八颗,平均每猴几颗桃?一、背诵“3”乘法口诀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二、计算3×3= 6×3= 3×8= 3×9= 7×3=9÷3= 18÷3= 24÷3= 27÷3= 21÷3=三、生活中的应用1、一个筐里装几个西瓜。
(1)有()西瓜,有()筐。
(2)每个筐平均装()西瓜就可以装完。
2、妈妈买了24颗草莓,我吃了6颗,妈妈吃了5颗,爸爸吃了7颗。
现在还剩多少颗?四、看图写算式15÷5= 15÷3=三()十五,15除以5得(),商是()。
9÷3= 三()得九,9除以3得(),商是()。
五、试一试,解决问题1、(1)每盘放3个桃子,6个盘子能放多少桃子?(2)18个桃子,每盘放3个,需要几个盘子?2、妈妈买了24个枣,如果平均分给8个人吃,每人可以吃几颗?3、中秋节,苏老师拿来了18个月饼,平均分给9名同学。
培智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理论测试试卷一:名词解释:10%智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波特奇计划: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PGEE)又称波特奇计划。
1969年,由美国残障教育局主持开发的一套适用于0~6岁的儿童早期教育教材,1972年问世。
1976年经修订公开发行后向世界40多个国家推广。
先天性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和唐氏综合症,是在人体首先被描述的染色体畸变,也是最常见先天性愚形患者的常染色体疾病。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
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便,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
康复: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减少其身体、心理、社会的障碍,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二:填空:15%1、教育部2007年2月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的培智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2、《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六大原则为:特殊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原则、原则。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有、没有》,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有、没有,理解有、没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有、没有来描述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没有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有、没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没有进行简单计数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没有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有、没有的表述方法,进行简单计数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教室里、家里、公园等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有、没有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教室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有、没有现象。
(2)教师示范如何用有、没有进行描述,如:“教室里有桌子,没有椅子。
”(3)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描述,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用有、没有描述身边的物品。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对方带来的物品,练习使用有、没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内容:(1)有:教室里有桌子、椅子、书等。
(2)没有:教室里没有黑板擦、电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客厅,用有、没有描述客厅里的物品。
(2)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场景,用有、没有描述画中的物品。
2. 答案:(1)客厅里有沙发、电视、茶几等;没有冰箱、洗衣机等。
(2)根据自己的画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有、没有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有、没有现象,提高观察力。
(2)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等,让学生用有、没有描述相关内容,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培智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课后习题答案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六王毕,四海(一)②眄庭柯以(怡)颜③倚南窗以寄(傲)④而后乃今将图(南)⑤园(日)涉以成趣⑥尽(归)汉史路充国等⑦或(棹)孤舟[单选题] *A.①/②⑥/③/④⑦/⑤(正确答案)B.①/②/③⑥/④⑦/⑤C.①④/②⑥/③/⑤⑦D.①⑦/②⑥/③④/⑤2、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B.别号“蕉下客”的迎春是个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C.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D.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
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正确答案)3、2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妯娌(zhóu)酒肆(sì)镌刻(juān)暴风骤雨(zhòu)(正确答案)B.狡黠(xié)挟持(xié)胡髭(zī)惨绝人寰(yuán)C.燥热(cào)翘首(qiào)嶙峋(xún)言不由衷(zhōng)D.私塾(shú)遁形(dùn)糜子(mí)日夜不辍(zhuì)4、1《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培智第四册生活语文教案部分图文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第四册生活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章《我的家人》。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学会使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基础词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基本称谓,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家庭成员特征的能力,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成员的称谓及运用。
难点:描述家庭成员特征,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庭成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学习和记忆。
适时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a. 教师展示PPT,讲解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称谓。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并指出图片中对应的家庭成员。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图片,讨论家庭成员的特点,并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家人》2. 内容:家庭成员称谓: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例题:图片描述及解答练习: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的家庭照片,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并用所学称谓进行介绍。
2. 答案示例:我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他很高大,戴着一副眼镜。
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她很温柔,喜欢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与家人进行互动,用所学知识进行家庭介绍,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提供更多关于家庭成员的图文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家庭成员的称谓及运用。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生活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差。
其中骆蒋平、杨润迪程度较好,语言较丰富,能力较强,学习知识的速度快。
程思睿、江心怡、谢王康、陆琬婷、冯子姚学习能力一般,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姚艺、翟庆雨、高健、戴嘉聪、水兴志祥、黄美文程度较差,尤其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争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都能够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
二、教材分析: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配对,对数字0—10的学习,简单的形状,以及物体间长短、高矮、大小、多少的比较,初步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
本学期,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拓展,学习宽窄、粗细、薄厚的比较,增加了按照数序找出、排列、填写相邻数字,要求学生掌握5以内的减法和有关0的加减,与本班学生智力水平贴切相宜,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掌握初步的自我学习技能,最终形成基础性的数学素养。
三、指导思想:1、通过学习实用数学,了解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学知识、数字排列、基本计算技能,初步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争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四、教学总目标:(一)知识目标:1、对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宽窄、粗细、薄厚的比较。
2、学习读数,按自然数序的顺序数数或排列数字,感知数的大小,理解数群之间多一与少一的关系。
3、学习5以内的减法和有关0的加减,能够书写算式,理解5以内数的分解。
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在老师帮助下跟着学。
(二)能力目标:1、绝大多数学生能遵守课堂常规,做好课前准备,部分学生能够跟着样子学。
.2、能够初步了解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力争大多数学生能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生活适应培智四年级下册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的草地清澈的湖面鲜丽的人物深刻的印象B、调换座位参与竞争完成任务吩咐作业C、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翻来覆去地看风景精神抖擞地走上领奖台D、气得脸都红了高兴得手舞足蹈震得地动山摇争得面红耳赤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起我们这儿的美景,那真是半信半疑。
B、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那么从容镇定。
C、灵活的嘎子没有摔过傻大黑粗的小胖墩儿。
D、这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游客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多读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班子成员讨论并听取了李校长的报告。
C、孩子犯了错误,做父母的不应袒护他,而应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D、下课铃响了,争先恐后的同学们来到操场。
4、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此诗描绘秋天白日山间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白天山里的宁静幽美。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D、《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5、《手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A、每个人的手指都不一样长。
B、五个手指分工不同。
C、团结就是力量。
D、五个手指谁也离不开谁。
二、填空题6、看拼音,写词语。
Bao fu()hong long()7、“远眺”的意思是_______。
下列和它的意思不一样的词语是(____)。
A、遥望B、眺望C、远望D、仰望8、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__,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___,这是一首____(送别边塞)诗。
其中,“_____”一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是根据我国培智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适用于培智学校四年级的学生。
本教材以生活为背景,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培智学校四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数学认知、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数学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生活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7.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4年培智一年级数学课件认识左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空间方位》,具体内容为“认识左右”。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左右的含义,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辨别左右,并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左右的含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辨别物体或方向的左右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辨别物体或方向的左右关系,并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理解左右的含义,掌握辨别左右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左右标识卡片、图片、磁性黑板、左右方位图。
学具:学生用左右标识卡片、图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张教室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新知探究(1)教师出示左右标识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左右的含义。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结合磁性黑板上的左右方位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辨别左右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利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
如:小明的左边是小红,右边是小刚。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左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左右2. 内容:左右含义辨别左右方法描述物体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左右描述?(2)画出一张包含左右方位的简图,并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电视的左边是沙发,右边是茶几。
(2)答案不唯一,要求方位描述正确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左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用左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位置,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辨别左右的方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培智学校主题单元教材生活数学上册教材编订:班级:学生:目录第一单元节日文化1、小数的意义--人民币与小数的转换第 2 页2、米、分米、厘米与小数的转换第11页3、综合练习第14页第二单元生态文明教育4、小数的读法第18页5、小数的写法第20页6、综合练习第21页第三单元社区服务7、生活中的小数第24页8、小数的大小比较第27页9、综合练习第32页1.小数的意义人民币与小数的转换1元、2元、2元1角、2元2角、2元3角、2元4角=(____.____)元1元、2元、3元、3元5角、3元6角、3元7角 3元7角=(____.____)元试一试数出下面的人民币,并把币值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这种垃圾袋需要4元8角4元8角=____.____元试一试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1.6元2.9元 4.7元3.8元练习园地先摆一摆,再填空。
()元()角=___.___元()元()角=___.___元()元()角=___.___元()元()角=___.___元连一连摆一摆1元有几个1角?用学具卡摆1元有几个5角?用学具卡摆用人民币学具卡片摆一摆2.20元 3元9角 1元4角3.60元4元2角 1.80元 2元7角4.30元根据每件物品的单价,摆出相应的人民币说一说1角是0.1元 5角是0.5元。
2元5角是2.5元。
13.4元是13元4角练一练哪些是小数96 0.8 0.05 14 1.43 5.1试一试根据以下人民币数值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4.00元 5元 8.00元 6元5元5角2.米、分米、厘米、毫米与小数的转换练一练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米”作单位的小数6分米=()米 32厘米=()米3米7分米=()米3.综合练习4.小数的读法5.小数的写法6.综合练习7.生活中的小数读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猜猜看你自己的体重大概是多少千克?小刚的视力是多少?我们来测测你的视力是多少?小明小刚小海小红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小刚的身高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小海和小红的身高怎么读?我们来量一量你的身高是多少米?8.小数的大小比较葡萄鱼西瓜0.8千克 1.5千克 3.6千克哪种东西最重?哪种东西最轻?鱼和葡萄相比哪个重?-------------------------------9、综合练习-------------------------------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培智得数是3的加法教案篇一:培智六年数学教案下3十几减7、6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1-814-9 13-8 15-911-917-9 12-8 16-82.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三、巩固练习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当堂检测五、评价总结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Pl5第4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教案1—15课时教案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 让学生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重点:认识各种人民币面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幻灯片。
学具:人民币图片、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展示各种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 练习:教师给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1. 各种人民币面值2. 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你认识的各种人民币面值。
答案: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1)20元换成10元多少张?(2)50元换成20元多少张?(3)100元换成50元多少张?答案:(1)2张;(2)2张;(3)2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时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案2: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培智实用数学第八册第2课时: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物。
学具:练习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2. 讲解: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 练习:教师给出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4. 合作:学生分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0以内加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规律2. 减法运算规律七、作业设计答案:(1)3;(2)5;(3)8。
培智语文一年级练习题培智语文一年级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练习题:1. 汉字书写练习:- 请写出以下汉字:山、水、木、火、土。
- 练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并注意笔顺。
2. 拼音练习:- 将下列汉字与对应的拼音连线:- 马(mǎ) - 牛(niú)- 牛(niú) - 马(mǎ)- 读出下列拼音,并写出对应的汉字:- shū - 书- yuè - 月3. 词语搭配:- 请将下列词语进行搭配,组成正确的短语:- 红彤彤的() - 太阳- 蓝蓝的() - 天空- 绿油油的() - 小草4. 句子理解:- 阅读下列句子,判断对错:- “太阳从东方升起。
”()- “月亮比太阳大。
”()5.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小花也开了。
小鸟在树上唱歌,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
”- 春天来了,小草和小花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鸟在做什么?6. 看图写话:- 观察下面的图画,描述图中的情景。
[图画:一个小男孩在公园里放风筝,旁边有几只小鸟在飞。
]7. 反义词:- 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 - 慢- 高() - 低8. 量词使用:- 请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量词:- 一()书- 一()桌子9. 成语接龙:- 从“一马当先”开始,接龙成语:- 一马当先 - ()- () - 马到成功10. 造句练习:- 用“因为……所以……”造句。
- 用“虽然……但是……”造句。
通过这些练习题,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包括汉字书写、拼音认读、词语搭配、句子理解、阅读理解、看图写话、反义词识别、量词使用、成语接龙以及造句等。
培智二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3B. 4C. 5D. 62. 下列哪个图形是正方形?A. 三角形B. 圆形C. 正方形D. 长方形3. 1 + 2 = ?A. 2B. 3C. 4D. 54. 下列哪个数字是最大的?A. 7B. 8C. 9D. 105. 下列哪个数字是最小的?A. 11B. 12C. 13D. 14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3 + 4 = 7 ()2. 9是偶数()3. 5 2 = 3 ()4. 8 + 8 = 16 ()5. 10是奇数()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2 + 3 = __2. 7 4 = __3. 5 + __ = 104. 9 __ = 55. __ + 6 = 12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写出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2. 请写出加法和减法的定义。
3. 请写出正方形的特点。
4. 请写出长方形的特点。
5. 请写出三角形的定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 小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2个糖果,请问小华现在有几个糖果?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请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请问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偶数和奇数的区别,并给出两个例子。
2. 请分析加法和减法的区别,并给出两个例子。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纸和剪刀制作一个正方形。
2. 请用纸和剪刀制作一个长方形。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要求使用不超过10以内的数字。
2. 设计一个减法练习,要求学生从10开始倒数到1。
培智数学《红色》习题一、填空:1、半分钟,秒针要走()个大格,也就是()个小格,即()秒。
2、长方形有()条长和()条宽。
3、秒针从5走到10,走了()秒;秒针走一圈是()秒,即()分。
4、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是30(),小明跑50米用了12()。
5、从8:00到12:00,经过了()时。
6、567=()+()+()580=()+()609=()+()469=()+()+()7、三个小朋友进行踢球比赛,每两人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场,比赛结果有()种。
8、把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4根,用来做桌子腿,这张桌子的高大约是()。
9、小红立定跳远是15()。
10、用4、6、7能组成()个两位数,的是(),最小的()。
11、把一张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下一个的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剩下的是一个()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12、篮球赛从3时10分开始,进行了90分钟后结束,比赛是在()结束的。
二、选择题:1、如果()÷6的结果有余数,那么()中可以填();A、18B、20C、242、课桌的面是()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正方形3、7粒扣子可以钉一件衣服,现有38粒扣子,可以钉()件衣服。
A、5B、6C、74、小明有123本,他比小丽多23本书,小丽有多少本书?列式为()。
A、123+23B、123+23+123C、123-23三、判断:1、吃一顿饭大约用10秒。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从3:00到4:20,经过了80分。
()4、一道有余数的除法试题,除数是7,余数只能是6、5、4、3、2、1中的一个。
()5、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7、两个正方形肯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8、三位数加三位数和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9、一个数的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三位数。
()10、因为1米相当于100厘米,所以厘米要比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