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法大纲(文科)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6
《国际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了解国际法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法分析和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法律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国际法的性质和渊源1、国际法的定义、特征和范围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3、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二)国际法的主体1、国家的要素和类型2、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国家的承认与继承4、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三)国际法上的个人1、国籍的取得、丧失和变更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和待遇3、引渡和庇护制度(四)国家领土1、领土的构成2、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3、领土主权的限制4、边界和边境制度(五)海洋法1、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2、公海自由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六)空间法1、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2、国际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主要规则(七)外交和领事关系法1、外交机关和外交代表的种类和职责2、外交特权与豁免3、领事关系和领事特权与豁免(八)条约法1、条约的缔结、生效和解释2、条约的保留和修订3、条约的无效、终止和暂停施行(九)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1、国际争端的种类和解决方法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3、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和诉讼程序(十)战争与武装冲突法1、战争的法律地位和战争法规2、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3、国际人道主义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国际法书籍和论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X%。
第九章国际组织法⏹概述⏹国际组织的主要制度⏹联合国⏹专门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第一节国际组织概述⏹一、国际组织的概念⏹凡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机构,均可称为国际组织。
⏹上述定义表明,国际组织可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若干国家或其政府所设立的国际机构(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IGO ,如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欧洲共同体等)。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续)◆广义上的国际组织还包括若干国家的民间团体及个人组成的机构(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如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
◆狭义上的国际组织则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机构。
◆国际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即若干国家或若干政府间的常设机构。
⏹二、国际组织的特征⏹1、国际组织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组织,国际组织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
⏹2、国际组织是国家为了国际合作而建立的,有其特定的合作目的。
⏹3、国际组织依国家间协议而创立,该协议即国际组织的组织章程。
⏹4、国际组织设有常设性机构。
⏹5、国际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三、国际组织的类型⏹1.以国际组织组成成员的性质分,可将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
⏹2.以国际组织成员的资格条件分,可将国际组织分成开放性的国际组织和封闭性的国际组织。
⏹3.以国际组织成员的地域特点分,可将国际组织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4.以国际组织的宗旨、性质和职能范围分,可将国际组织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5.以国际组织的权力与其成员国主权的关系分,可以国际组织分为国家间组织和超国家组织。
四、国际组织法●(一)国际组织法的定义●随着国际组织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的不断扩大,调整有关国际组织各种关系的规范、制度也逐渐形成了现代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组织法。
第十章国际组织法(专科授课提纲)一、概述(教材319-323页)(一)国际组织的概念(教材319-320页)往年试题05年7月、08年1月名词解释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通过协议而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
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个国家的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即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非重点】(教材320-321页)(三)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非重点】(教材321-322页)(四)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非重点】(教材322-323页)二、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教材323-332页)(一)国际组织的成员(教材323-328页)期末复习简答与论述简述国际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教材326-327页)国际组织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代表权、发言权和表决权以及组织章程所赋予的其他权利。
(1)代表权是组织成员取得资格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发言权和表决权。
国际组织成员有权在组织会议上发言,表达本国的意见和态度,也有权参与决策过程,对组织权限范围内的各种问题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通过对提案的表决参与政策的制定。
(3)国际组织成员有权按照组织章程规定的条件,享受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便利。
国际组织成员的义务一般有合作义务、财政义务和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二)国际组织主要机关(教材328-329页)往年试题07年7月、09年1月选择题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
(教材328页)A、决策机关B、执行机关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答案:ABC(三)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非重点】(教材329-331页)(四)国际组织的决议【非重点】(教材331-332页)三、联合国(教材332-343页)(一)概述(教材332-336页)1、联合国的建立(教材332-333页)往年试题05年7月、07年1月、08年1月不定项选择题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确定的。
国际组织法教学大纲法学院江国青【内容提示】人类都是在群体中生存的。
从氏族发展到部落,终于产生国家,这是一个飞跃;由于国家交往而形成国际社会,在国际活动中又产生国际组织,这又是一个飞跃。
有国家,有社会,就有法。
国际组织法,就是用以调整国际组织内部及其对外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包括有关国际组织的一切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国际组织法是现代国际法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分支。
作为国际法领域中的一个新分支,国际组织法在国际法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国际组织法律制度一般包括国际组织基本文件、成员资格、组织机构与职能范围、活动程序、财政和预算、争端解决制度和法律人格等具体内容。
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政府间组织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主体。
建立在《联合国宪章》基础上的联合国组织,在现代国际法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它不仅是协调专门性国际组织与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及各国行动的全球性中心,而且是谋求国际社会集体安全的现行国际法律秩序的中枢。
任何当代国际法律问题,几乎都与联合国有关。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的概念;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联合国及其法律制度;专门性国际组织与区域性国际组织。
本课程为选修课,共36学时(其中正式授课34学时,复习2学时)。
第一章国际组织的概念与特征(4学时)1、概念国际法中所说的国际组织,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即若干国家为特定目的以条约建立的一种常设机构。
这是指严格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
但是,若广泛地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机构,都可以称为国际组织。
虽然,国际组织不论是政府间的还是非政府间的,都是一种越出国界的跨国机构,但两者在国际法上的性质是显然不同的。
2、特征综观国际实践,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国际组织的主要参加者是国家。
虽然有些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等,由于对经济、社会等部门负有广泛国际责任而允许某些非独立国家的政治实体参加为准成员,但是这种组织的主要参加者仍然是国家。
国际法大纲以下是国际法的一个大纲,供参考:
一、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 国际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二、国际法的主体
1. 国家
2. 国际组织
3. 非国家参与者(个人、公司等)
三、国际法的主要原则
1. 主权平等原则
2. 不干涉原则
3. 国际条约原则
4. 国家责任原则
5.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四、国际法的主要领域
1. 国际人权法
2. 国际人道法
3. 国际经济法
4. 国际环境法
5. 国际刑事法
6. 国际人道主义法
五、国际法的实施与适用
1. 国际法的制定与变迁
2. 国际法的适用和解释
3. 国际法的争端解决机制
4. 国际法的执行与实施
六、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1. 国际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国际法与国际合作
3. 国际法与国家主权
七、国际法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 国际法的新兴领域和重要问题
2. 国际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大纲,国际法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主题和细分领域,如国际经济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空间法等。
具体的课程内容可以根据教授或课程要求来确定。
《国际组织法》教学大纲兰花编写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742目录前言 (74)5第一章总论:国际组织的法律学分析 (746)第一节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概念 (746)一、国际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746)二、国际组织法的含义 (746)三、国际组织法的渊源与体系 (746)四、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的关系 (747)第二节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747)一、国际组织的形成时期 (747)二、从国际行政联盟到联合国成立 (748)三、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 (748)第三节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能性原则 (749)一、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 (749)二、国际组织的对外行为能力 (749)第四节国际组织的类型、组织结构与议事规则 (750)一、国际组织的类型 (750)二、国际组织的组织结构 (750)三、国际组织的议事规则与表决制度 (751)第五节国际组织的法律秩序 (751)一、国际组织的法律秩序的含义 (751)二、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 (751)三、国际组织的决议 (752)四、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与习惯法 (752)复习与思考题 (752)拓展阅读书目 (752)第二章全球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联合国 (753)第一节联合国成立背景概述 (753)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 (753)二、敦巴顿橡树园建议案 (753)三、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的会议 (753)四、《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的比较 (753)五、《联合国宪章》的解释与修改问题 (754)第二节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 (754)一、联合国的宗旨 (754)二、联合国的原则 (754)第三节联合国的会员国 (755)一、会员国资格 (755)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755)三、联合国会员国的发展趋势与联合国的普遍性问题 (756)国际组织法743第四节联合国的组织结构及其职权 (756)一、概述 (756)二、大会 (756)三、安全理事会 (757)四、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与托管理事会 (757)五、国际法院 (757)六、秘书处 (758)七、联合国的法律地位 (758)第五节联合国的活动程序 (758)一、大会的活动程序 (758)二、安理会的活动程序 (759)三、其他机构的活动程序 (759)第六节联合国与国际社会 (759)一、非殖民化 (759)二、新国际经济秩序 (760)三、和平解决争端与强制行动 (760)四、集体安全制度 (760)五、维持和平部队 (761)六、国际法的编纂 (761)思考题 (761)拓展阅读书目 (761)第三章区域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 (762)第一节区域性国际组织概述 (762)一、区域组织的性质 (762)二、区域组织的法律地位 (762)第二节欧洲的区域组织 (762)一、欧洲的区域组织综述 (762)二、欧洲联盟 (762)第三节美洲的区域组织 (763)一、美洲的区域组织综述 (763)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764)第四节亚太区域组织 (764)一、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组织综述 (764)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764)第五节非洲的区域组织 (765)一、非洲的区域组织综述 (765)二、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 (765)复习与思考题 (765)拓展阅读书目 (766)第四章专门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 (767)第一节概述 (767)一、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含义 (767)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744二、联合国专门机构 (767)三、专门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基本体制 (767)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 (768)一、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768)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768)三、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与法律地位 (769)四、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与议事规则 (769)复习与思考题 (769)拓展阅读书目 (769)第五章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趋势(结语) (770)第一节国际组织的功能 (770)一、政治协调方面的作用 (770)二、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770)三、国际法律秩序方面的作用 (770)第二节国际社会的组织化与中国 (771)一、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趋势及其影响 (771)二、国际社会的组织化与中国 (771)复习与思考题 (771)拓展阅读书目 (771)国际组织法745前言国际组织是联系国家与国际社会的桥梁。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国际组织法课程从国际法、组织机构法的角度,讲授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共同涉及到的一些原则、准则、规章、制度等法律问题,探讨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历史演进,解析国际组织的类型、组成和法律地位,国际组织的结构、职能、议事规则与表决制度,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分析国际组织的法律秩序及争端的解决,国际组织的经费与预算等内容。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首先介绍国际组织法的概念、渊源,国际组织的主体、基本原则、编纂、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联合国为例分析国际组织的宗旨与原则、会员国、组织结构、职权、活动程序、与国际社会等问题。
本课程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代表分析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构成及其制度。
本课程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介绍经济贸易领域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及其基本法律制度。
- 6 -
二、课程目标
国际组织是联系国家与国际社会的桥梁。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大量国际组织的存在并对人类各领域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的背景下,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律秩序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对于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掌握国际主要组织的结构、内部法制等内容,并对国际治理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了解和掌握国际组织法的研究方法和资料;
(2)了解和掌握联合国的宗旨与各项原则、联合国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联合国主要机构尤其是安全理事会的活动程序、《联合国宪章》的解释问题;并能运用本章学习到的知识,讨论和分析联合国改革等热点问题;
(3)能辨证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组织与全球性组织之间的关系;
(4)了解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趋势及其影响。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 6 -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4)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满额出席,课堂实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及PPT演示。
四、教学进度
- 6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国际法》(第1版),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出版。
2、主要参考书:
[1] 《奥本海国际法》,[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
版社,1998年4月出版。
[2] 《欧洲联盟的法律与制度》,邵景春著,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3] 《世贸组织的法律制度》,赵维田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4月出版。
[4] 《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王逸舟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12月出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6 -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 6 -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