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业的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21
不同收入者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10多天来,我跑了一些超市和商家,认真观看了消费者购物的情形,并询问了一些消费者,总结如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购物适应和消费需求,我以为精明的商家在经营进程中要不断的琢磨各类消费群的心理转变和需求转变。
■高收入消费群的消费行为及心理特点:一、品牌偏好明显,受文化需求的阻碍大于价钱上的诱惑。
高收入群体多为高学历、高品位、高消费需求的“三高”消费群体,易于同意新事物和大品牌,并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品牌偏好。
他们往往会为了追求一个“男人的世界”,而不吝购买一条昂贵的“金利来”领带。
在“株百”5楼的品牌专卖店,我发觉消费者大多是有必然经济基础的人,他们买一套上千元的衣服、一条数百元的领带眉都不皱,因为他们看中的是品牌。
二、购买数量较大,购买频率和次数较少。
高收入群体忙于工作,因此他们在生活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规律性。
除周末之外,逛街购物对他们来讲只能是一种“奢侈”。
可是假设进商场购物,他们购买的数量很多,从吃的、喝的到用的,一消费确实是数百元。
据了解,这种“集中购物”的消费者并非少,在周末购物群中占了专门大的比例。
3、购物期望值较高。
高收入消费者受其社会地位的阻碍,在购物时也期望商家能给予其特殊的关照,例如如售前效劳和售后效劳方面等等。
我访问过几个公司白领,他们一致以为,购物时他们最重视的是商家的效劳态度。
■低收入消费群的消费行为及心理特点:一、注重价钱。
很多人都有过手头窘迫的经历,没钱的日子,他们总不得已掐算着一分一厘的支出。
对低收入消费群而言,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用最少的支出知足尽可能多的消费需求是他们最为“奢侈”的美好愿望。
在调查中,我发觉商场的特价处,大多数是低收入群。
因为对他们来讲,低价是实惠。
新入驻的“新一佳”就以如此的实惠吸引了众多的市民。
二、注重质量。
目前,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中的代表是下岗工人。
在调查中,我发觉下岗工人的消费适应远远不同于农村消费者。
不同年龄消费群体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浅析青年消费者与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杨皓轩07营销H2111207H23不同年龄消费群体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浅析青年消费者与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一、青年消费群体分析(一)青年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特点1、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
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青年消费者内心丰富,感觉敏锐、富于幻想、勇于创新,敢于冲破旧的传统观念与世俗偏见,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追随时代潮流。
他们的购买行为中趋向求新求美,喜欢购买富有时代特色的商品,来装饰自己和家庭,展现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博得他人的赞许和羡慕。
因此,投放市场的新产品,社会流行的某一商品,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和购买欲望,购买动机也会随之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
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购买范围广泛、购买能力强青年消费者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和购买经验,加之没有较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购买商品的范围十分广泛。
各种商品,不论高档、低档、一般、特殊,都是他们购买的对象。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由保守型向开放型转变,青年人消费的时代感也愈加强烈,表现在追求衣、食、住、行、学各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因此,凡是能够满足他们这方面消费的商品,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需求,促发其购买动机。
4、具有明显的冲动性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
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导言:农民群体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民群体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对于农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分析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1.价格敏感性:由于农民群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
他们更加注重物美价廉的产品,会通过比价等方式来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
他们认为价格是评判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会更加关注价格变化,以此来在有限的经济能力内避免过高的消费压力。
2.稳健理性:农民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他们会更加谨慎选择商品和服务。
他们通常会选择那些经久耐用、质量可靠的商品,而不会盲目追求时尚或者流行。
他们对于一次性消费品的需求较低,更喜欢长期使用的产品。
3.安全性需求:由于农民群体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风险较高,他们对于安全性需求非常重视。
在消费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注重商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标准。
他们不仅对食品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要求。
4.社会认同:农民群体的消费心理还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
他们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会考虑这些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例如,他们会选择那些与自己农民身份相关的品牌和产品,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农村文化和农民身份的认同。
二、影响农民群体消费心理的因素1.经济收入:农民群体的消费能力受到经济收入的限制。
他们相对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在消费决策时需要考虑收入水平和家庭支出。
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农民群体的消费能力,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2.城乡差距: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民群体在消费选择方面面临着一些限制和困扰。
他们往往受到城市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和滞后的影响,导致他们无法充分了解和选择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导语: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是对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涉及的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的研究。
深入了解和分析消费心理和行为,有助于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动机,从而提高销售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消费心理及行为进行分析。
一、消费心理分析:1.需求与欲望:消费心理首先涉及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需求是指人们在满足基本生理、生活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需求。
而欲望则是人们对物质和非物质的追求和期待,往往是从需求中产生的。
2.感知与认知:消费者通过感知和认知对商品或服务进行评估。
感知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觉和观察,而认知则是对这些感知进行理解、解释和评估的过程。
消费者的感知和认知会影响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和行为。
3.情感与态度:消费者的情感和态度也是消费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对特定品牌、产品或服务可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和行为。
4.动机与需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往往有一定的动机和需求。
动机是指驱使消费者购买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内在动力,而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因满足其中一种动机而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二、消费行为分析:1.决策过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通常经历决策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评估和选择、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等阶段。
不同的消费者可能在每个阶段的行为和决策上有所差异。
2.购买行为: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实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涉及到支付、交付和接受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征、产品属性、价格、销售渠道等。
3.忠诚与评价:消费者的忠诚度和评价也是消费行为的重要方面。
忠诚度指的是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或产品的忠诚程度,而评价则是消费者对购买过程和购买后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和评价。
4.社会影响力:消费者的行为还受到社会影响力的影响。
这包括消费者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媒体等对其购买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行为与群体对个体消费者的影响陈素川(安徽大学 合肥 230039)内容提要 个体消费者从某种角度或意义上而言都真实或虚拟地隶属于某一群体,而群体作为一种特有的人群结合体,依据不同的标准而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及行为并对个体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群体 群体类型 个体消费者 心理影响社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任何社会都有其内在的层次和结构,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社会可以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
在一定时期内,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从属于某一群体,而在同一群体内的人们由于受多种等同或近似因素的影响,以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消费需要、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同样,不同社会群体的人由于所处社会地位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又导致了他们的消费需要、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各具特色。
为此,笔者就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社会群体特征以及对个体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群体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所形成的人群结合体。
它不是个体的简单聚集,而是有着类似价值观念、性格、习惯的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为了一定的目的结合而成的,可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在消费领域内,消费者普遍存在着追求价廉物美、求名好胜、求新趋时、求美立异、求质自尊等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由于影响因素不同,其表现范围、程序以及心理机制等也不相同,而由此对社会产生的反向作用也不相同。
因而群体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其行为不仅受自己独立的思想、信念、价值标准、消费观念等的影响,还受到群体内其他个体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作为在与他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己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要受到其所属群体的影响,并随之产生不同的消费心理或改变原有的各种消费心态。
社会群体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标准分类,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新形势下,按照经济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及知识技能标准分类,可以最鲜明、最敏锐地反映当前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
不同职业社会群体消费者消费行为特征及对策研究【摘要】社会消费群体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根据职业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职业的群体消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职业群体的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也不尽相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不同职业群体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不一样,我们应该从不同维度去认识不同职业群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了社会稳定发展以及提高不同职业社会群体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不同职业消费群体消费水平。
【关键词】社会群体;职业群体;消费水平消费行为就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求的商品和劳务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行为的种类越来越广,消费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一个阶段即便是最重要的购买阶段,也不能等于消费行为的全过程。
一、消费者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群体或社会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消费者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一层需求是最基本的,满足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
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求,在衣食住行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担心自身的安全,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
第三个层次是社会需要,在安全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爱情,友谊,需要建立家庭,需要从事工作,有一种归属感,经济上能进入小康。
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人们在社会需要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社会地位和承认,希望得到社会和周围人士的尊重,这些人基本上已经进入富裕阶层。
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们得到了社会地位,有了相当的财富之后,就开始追求内心中最向往的,最美好的目标,即我们常说的理想,进入这个层次的人关心的不是做事情的回报或个人利益,而是从社会,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来为社会做贡献,因为这种奉献能使他们有成就感。
另外依据经济收入大致可以将我国社会群体划分成小康型、中等型和贫困型三种群体;依据文化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可以将我国社会群体划分为知识群体、半知群体和粗知群体三种;依据性别可以分为女性消费群体、男性消费群体;依据年龄划分可分为少儿消费群体、青年消费群体、中年消费群体和老年消费群体。
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消费者行为分析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消费(和储蓄)是收入的函数,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因此,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群体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下面逐一分析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1、最低收入群体这类群体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包括一部分最低收入者和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无业者和失业者。
这类群体的成员还未解决温饱,生活极其困难。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2年11月,我国的城市贫民已远远超过1 400万的底线,共有1 998万城市居民陷人极度贫困,而这仅仅是占中国人口约1/5的城市,要加上广大的农村地区,最保守的估计是农村的贫困人口在3 000万左右。
这样城镇和农村的贫困人口接近5 000万。
最低收入者面临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他们在衣、食、住方面的消费接近总消费支出的70%,因此他们非常重视生活消费品的价格。
其中有许多贫困群体是依靠社会扶助、社会保障勉强度日的。
2、低收入群体这类群体一般具有劳动能力,但在投资和就业竞争中居于劣势,只能获得较低报酬,是就业群体中的贫困者。
这类群体在生活基本需求的水平、质量和社会交往方面居于社会的下层,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由于收入水平很低,因此这类群体的消费倾向很高,但没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仍以维持基本生活消费为主,没有多余的钱用于储蓄。
因此,一旦遇到疾病等意外支出及子女教育等生活以外的支出时,他们一般难以承受。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群体在教育,主要是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仅低于中高和高收入群体,而高于其他收入群体,表明这类消费者比较重视子女教育,在这方面的负担较重。
许多家庭省吃俭用,以备子女上学所需费用。
3、中低收入群体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略有结余,但是受近几年体制改革的影响,消费倾向下降很快。
这部分居民属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消费群体,其基本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积聚资金向更高一层的消费提升。
第一篇:未婚白领女性的消费心理分析未婚白领女性的消费心理分析摘要:当代都市白领女性,以其消费潜力之巨大越来越引起诸多商家的重视。
大多未婚的白领女性拥有固定的收入,所以她们通常拥有较多的可自由支配资产。
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支付房租,购买个人护理用品,基本的家用器具和交通,旅游度假等方面。
这一群体比较关心时尚,崇尚娱乐和自我休闲。
她们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潮流,乐于传播,懂得善待自己,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她们注重仪表,为追求美丽不惜投入大半收入;她们崇尚女性独立,在职场上从容干练,内心渴望温情,因此她们通过喜欢不停地购物安慰自己,以觉得安全和满足;她们大多受过大学本科或以上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品位,对潮流风尚十分敏感,并对自己的品位和个性相当自信;她们性格趋向感性化,一方面希望自己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一方面又很容易跟风,从不肯错过时尚流行,容易跟随朋友的选择和意见。
关键字:白领单身女性高收入感性犹太人有一个致富信条: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
当代都市白领女性,以其消费潜力之巨大越来越引起诸多商家的重视。
大多未婚的白领女性拥有固定的收入,所以她们通常拥有较多的可自由支配资产。
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支付房租,购买个人护理用品,基本的家用器具和交通,旅游度假等方面。
这一群体比较关心时尚,崇尚娱乐和自我休闲。
她们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潮流,乐于传播,懂得善待自己,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她们注重仪表,为追求美丽不惜投入大半收入;她们崇尚女性独立,在职场上从容干练,内心渴望温情,因此她们通过喜欢不停地购物安慰自己,以觉得安全和满足;她们大多受过大学本科或以上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品位,对潮流风尚十分敏感,并对自己的品位和个性相当自信;她们性格趋向感性化,一方面希望自己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一方面又很容易跟风,从不肯错过时尚流行,容易跟随朋友的选择和意见。
这一类女性消费族群不仅数量大,而且在消费市场中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状况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细分已成为成功营销的基本战略。
依据消费者收入阶层群体进行细分市场这也是常用的策略,然而仅考虑到这一点在市场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影响这一群体消费行为是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与特点。
这里对不同收入阶层群体消费心理与特点进行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细分已成为成功营销的基本战略。
依据消费者收入阶层群体进行细分市场这也是常用的策略,然而仅考虑到这一点在市场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影响不同群体消费行为是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与特点。
收入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因此消费者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其消费心理和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层加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收入群体,各收入群体之间相比,消费心理与行为有较大的差异,而同一收入群体内部的消费者则有着相类似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消费者群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若干消费者组成的。
凡是具有同一特征的消费者在消费心理特征、购买行为及购买习惯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根据多种特征对消费者进行区分,就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研究各个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有利于企业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制定出正确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消费者群体的概念与分类(一)消费者群体的概念群体或社会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群体规模可以比较大,如几十人组成的班级。
也可以比较小,如经常一起逛街购物的两个好朋友。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若干消费者组成的集合体就是消费者群体。
凡是具有同一特征的消费者都会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消费心理行为,因为同一群体成员之间一般有较经常的接触和互动,从而能够相互影响。
社会成员构成一个群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和特征:1)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
如以血缘为纽带组成了家庭,以业缘为纽带组成了职业群体。
解读中等收入阶层群体消费心理特点中等收入阶层是指收入相对较高但不属于富裕阶层的群体。
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
以下是中等收入阶层群体消费心理的几个主要特点:1. 理性消费倾向:中等收入阶层更加注重理性消费,他们会在购买之前进行比较和分析,尽可能地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关注产品性能、品质和价格,并且会仔细研究细节和评论,确保自己的消费是明智的。
2. 追求品质和体验:中等收入阶层群体越来越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体验。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拥有高品质、创新和独特设计的产品,享受到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
他们喜欢在购物中感受到一种奢侈感,享受到品牌的独特价值。
3. 债务意识:中等收入阶层群体在消费时更加谨慎,注重避免过度债务负担。
他们普遍会在借贷购物时考虑利息和还款期限,以确保自己能够合理管理财务,并避免不必要的债务压力。
4. 理财和储蓄:相对于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阶层更注重理财和储蓄。
他们通常会将一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投资理财,寻求更稳定的财务增长。
同时,他们也会有一定的储蓄习惯,以备不时之需或储备教育、养老等重要开支。
5. 注重家庭生活和社交:对于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家庭和社交生活非常重要。
他们愿意为家庭成员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家庭的共同需求。
同时,他们也会在社交活动中花费一定的费用,保持社交关系和扩大社交圈子。
总体来说,中等收入阶层群体在消费时更注重理性、品质和体验,有一定债务意识和理财习惯,同时注重家庭和社交生活。
他们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
中等收入阶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
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模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等收入阶层群体更注重理性消费。
相对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更加理性地对待消费,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他们会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产品,在购买之前认真考虑产品的性能、品质、价格等因素。
中年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观察报告1-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中年消费者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及主要原因:特点:(1)消费行为的理智性:中年消费者正处于人生的成熟阶段,他们大多生活稳定。
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购物时不再注重个性和时尚,比较理智,尊重传统,建立和维护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应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对新产品缺乏足够的热情,一般不轻易改变已形成的消费习惯。
(2)消费行为的计划性:因为大多数人处在中年阶段时,负担较重,所以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因为具有很强的储蓄意愿,所以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更愿意选择便利、耐用的产品。
(3)对于价格的敏感性:在消费时大多懂得经济合理、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求实、节俭的心理较强。
在进行进行购买决策时,更关注商品的实际效用、价格合理以及外观与商品的统一性。
(4)购买的大多数是家庭用品,购买数量非常大,而且注重品牌,购买的商品大多具有针对性,对保健产品情有独钟,选购商品时,比较注重功效,质量。
主要原因:1中年消费者群体涉及消费面广,消费内容多(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自己,目前消费,将来消费)。
2中年消费者群体消费经验丰富,消费能力强。
3中年消费者群体消费时还注重务实。
二:中年消费者群体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5W1H消费者群体会是各个阶层的人,他们受职业、收入、兴趣爱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是公司老总、CEO、总经理、政府官员等一般收入较高的上流社会的人,他们穿着光鲜亮丽,说话语气沉稳,会跟销售人员很正规的交谈,没有多余的话,并且在外人看来对该产品比较了解。
这就可以推测:(1)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较高。
(2)可能是该产品的忠实顾客。
(3)拥有强大购买力的他们只是在乎商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而不是在乎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附加值。
但是处于社会中下层或社会底层的中年消费者群体,他们对商品的了解程度不够。
第四节顾客消费心理导入案例●添一点●有一家卖瓜子的小店生意特别火,其它同类商家怎么也比不上,该店老板说:“其实,我们家瓜子除了味道独特以外,在经营方面还有一小技巧,就是在称份量时,别人家总是先抓一大把,称的时候再把多的拿掉;而我们家总是先估计得差不多,然后再添一点。
这“添一点”的动作看似细小,却符合顾客的微妙心理,许多顾客都害怕短斤少两,“拿掉”的动作更增加了这一顾虑,而“添点”,则让人感到分量给足了,心里踏实,所以乐于登门。
导入案例●【思考】●动感地带的成功推广主要利用了年轻人的哪些消费需求特点?一、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少年儿童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儿童消费心理特征。
●①从纯生理性需要逐渐向带有社会内容的需要发展。
●②从模仿性消费逐步向带有个性特点的消费发展。
●③消费情绪从很不稳定向稍微稳定发展。
●④对消费品的购买行为逐渐从依赖型向独立型发展。
●⑤儿童消费品中娱乐用品的消费比重较●大。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2)少年消费心理特征。
●①喜欢与成人比拟。
●②购买独立意识逐渐形成。
●③消费意识方面的矛盾性增强。
●④为满足成长性需要的消费所占比重增加。
●(3)少年儿童消费与营销心理策略。
●①区别购买与消费对象,采用不同促销方式。
●②改善商品的外观形象,发挥商品的直观形象作用。
●③建立商品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
●④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2.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①追求时尚,强调实用。
●②意愿强烈,需求多样。
●③消费能力相对最强。
●④消费倾向标新立异。
●⑤冲动购买,计划筹款。
●⑥注重情感,直觉选购。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①满足多层次的心理需要,刺激产生购买动机。
●②开发时尚商品,引导消费潮流。
●③注重个性化产品的生产、营销。
●④推出同类不同档次商品,满足不同收入水平青年需要。
●⑤做好售后工作,推动市场开拓。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2、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3、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4、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5、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6、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7、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8、我国企业生态营销理念及实践的路径分析9、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维护10、论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11、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12、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3、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14、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15、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16、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17、对当代大学生在网络营销的态度18、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19、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20、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21、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22、浅析抖音短视频营销研究分析23、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24、迪奥公司在国内品牌化道路分析25、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26、抖音支付对当前支付手段的挑战27、特斯拉公司在华发展战略探讨28、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30、某行业或企业的市场细分与营销策略研究31、小米公司营销渠道管理研究32、XX产品市场调查分析——以XXX地区为例33、网络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营销管理34、网络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传统渠道改造35、网络与电子商务背景下产品与服务定价策略36、我国新能源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挑战37、对同仁堂品牌研究分析38、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9、社交营销在广告行业的运用40、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41、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42、从汽车销售谈代理制与集团经营43、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44、浅析口碑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45、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6、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47、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48、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49、我国珠宝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0、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51、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52、某公司CI设计方案53、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54、XX农民超市创业成功因素研究(案例研究)55、商业街的营销策略及发展研究――以XX为例56、××县域商业圈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57、“00后”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对营销策略的影响58、农村零售业业态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59、XX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分析60、XXXX商品的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如汽车、房地产)61、XX大学生网络营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62、金融危机对XX打火机市场的影响63、民营医院服务营销策略分析64、体验营销在旅游业的应用研究65、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66、市场营销中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模式研究:以某企业为例67、关于企业品牌策略的研究—以某企业为例68、电力行业市场营销特征及对策研究69、××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70、XX本土乳制品企业发展现状和营销策略探讨71、XX产品市场定位策略研究72、XX产品营销渠道(策略)研究73、××产品营销策略中的广告运用研究74、国内手机零售业盈利模式研究75、×企业(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76、XX市旅游的品牌营销分析77、区域消费品的市场渗透分析78、绿色营销在XX市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79、XX市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80、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研究81、论XX学院大学生市场的特点及其市场营销策略82、国际市场营销道德问题研究83、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84、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其发展探析85、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研究86、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研究87、对我国家用轿车进入家庭的实证分析88、XX市旅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分析89、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应用研究90、我国经济型酒店顾客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91、服务质量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92、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93、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营销功能实证分析94、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95、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96、美国金融危机下我国外贸企业的营销对策97、中小城市农村地区购买力分析98、X市乡村旅游营销战略研究99、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性研究——以XX市为例100、XX市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101、XX市房地产市场营销研究102、企业客户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研究103、企业品牌策略与管理问题研究104、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培育105、客户忠诚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106、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107、××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108、××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109、谈××产品推销中的议价技巧110、不同年龄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111、为××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112××商场与家乐福、沃尔玛之比较113、××市体育市场营销现状与前景114、情感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115××公司培训工作现状分析116、××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117、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分析118、搜索引擎网站营销策略分析119、关于某个产品的直销与分销模式比较120、如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21、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网站的推广策略122、绿色营销的在某某行(企)业的应用123、中外营销环境中的文化差异124、加拿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模式选择125、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分析126、论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127、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关系分析——以XX行业为例128、基于消费者心理的中国奢侈品营销策略分析129、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130、试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影响131、论品牌危机事件对品牌资产的影响132、品牌定位的失误与对策分析-—以XX品牌为例133、品牌扩展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以XX品牌为例134、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分析135、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36、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137、微博的营销价值及其利用策略分析138、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139、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研究140、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分析141、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状态下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142、当前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143、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研究144、吉利汽车营销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145、我国保险营销模式及其创新146、供电公司电力营销风险防控措施研究147、浅析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148、关于藏餐在内地餐饮市场营销前景的思考149、自媒体时代营销传播创新路径150、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营销的创新发展151、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15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存在问题及全新对策153、电子商务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54、服装公司营销成本管理的实证研究155、浅析河南方便面企业营销环境156、肯德基在中国实施的本土化营销策略的优势分析157、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策略研究158、奇瑞汽车自主营销策略研究159、浅淡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对策160、小杂粮深加工食品营销模式探讨161、小米科技的微营销模式分析162、浅析顾客满意度对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的影响163、恒大冰泉与农夫山泉营销策略分析164、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165、浅析如何有效加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166、长三角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优化投资探析167、浅谈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68、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绩效评价研究169、娃哈哈饮料潍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70、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171、飞利浦小家电哈尔滨市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72、联合利华公司洗护发用品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73、新疆红枣市场营销渠道研究174、浙江大华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175、电商环境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渠道整合研究176、动漫产业市场营销问题论析177、从淘宝网成功经验看网络购物商务模式178、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研究179、浅谈虚假广告泛滥的原因及对策180、产品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181、消费者心理在商品陈列中的作用182、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183、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184、论我国发展绿色营销的问题及对策185、大学生网络消费决策影响因素分析186、移动通信价格战的起因及对策分析187、XXX公司市场营销影响因素的研究188、我国百货店的经营状况及创新研究189、XX城市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0、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191、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利用风险投资问题研究192、王老吉国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93、青岛啤酒农村市场的营销分析194、柳工装载机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设计195、XXX公司本土化营销策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196、超市货架前终端消费者行为模式分析197、我国电视广告对女性歧视问题探析199、销售人员的语言艺术技巧运用200、对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思考。
营销策划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汪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资源分配的差异化开始出现,不同职业的群体在消费需求和行为上产生很大区别。
为了进一步调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拉动内需,对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人群;收入;消费心理中国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ki.1009-2994.2021-03-0128-064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促进国内消费升级,进而带动投资需求升级,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从收入和职业来划分,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差异较为明显,对整体的消费变化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消费心理理论概述消费心理一般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消费者根据感觉、体验,形成有关个人消费动机、意志、兴趣等,包括了解商品信息、选择品牌、选择购买方式、使用、反馈等行为。
消费者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行为体现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是由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决定的。
不同个体的个性倾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消费心理。
一种观点认为,消费具有生存和享受两种功能,消费观便分为以生存功能为主的农业文明消费观和以最终的享受目的为主的工业文明消费观。
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认知有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两种,消费动机有功利性动机和享乐性动机,由此可以将消费观划分为经济型、社会型、炫耀型、内享型四种。
还有观点将消费心理与个体的性格气质挂钩,将消费者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等。
也有一种观点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消费行为的心理决策机制上,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对消费者心理账户分析,认为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前会对消费行为的结果进行记录、编码、分类、评价这些过程,并且消费者脑中存在一定“心理账户”,分别是满足生活需求等刚性需求的实体消费账户、满足消费质量的选择性功能消费账户和满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符号消费账户这三类。
第四节顾客消费心理导入案例●添一点●有一家卖瓜子的小店生意特别火,其它同类商家怎么也比不上,该店老板说:“其实,我们家瓜子除了味道独特以外,在经营方面还有一小技巧,就是在称份量时,别人家总是先抓一大把,称的时候再把多的拿掉;而我们家总是先估计得差不多,然后再添一点。
这“添一点”的动作看似细小,却符合顾客的微妙心理,许多顾客都害怕短斤少两,“拿掉”的动作更增加了这一顾虑,而“添点”,则让人感到分量给足了,心里踏实,所以乐于登门。
导入案例●【思考】●动感地带的成功推广主要利用了年轻人的哪些消费需求特点一、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少年儿童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儿童消费心理特征。
●①从纯生理性需要逐渐向带有社会内容的需要发展。
●②从模仿性消费逐步向带有个性特点的消费发展。
●③消费情绪从很不稳定向稍微稳定发展。
●④对消费品的购买行为逐渐从依赖型向独立型发展。
●⑤儿童消费品中娱乐用品的消费比重较●大。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2)少年消费心理特征。
●①喜欢与成人比拟。
●②购买独立意识逐渐形成。
●③消费意识方面的矛盾性增强。
●④为满足成长性需要的消费所占比重增加。
●(3)少年儿童消费与营销心理策略。
●①区别购买与消费对象,采用不同促销方式。
●②改善商品的外观形象,发挥商品的直观形象作用。
●③建立商品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
●④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2.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①追求时尚,强调实用。
●②意愿强烈,需求多样。
●③消费能力相对最强。
●④消费倾向标新立异。
●⑤冲动购买,计划筹款。
●⑥注重情感,直觉选购。
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分析●(2)青年用品市场的营销心理策略。
●①满足多层次的心理需要,刺激产生购买动机。
●②开发时尚商品,引导消费潮流。
●③注重个性化产品的生产、营销。
●④推出同类不同档次商品,满足不同收入水平青年需要。
准考证号: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不同职业的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以新一代农民工为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本科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本科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手写):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要职业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分配。
与此同时,收入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因此不同职业的收入状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我国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层严重加剧,从而形成不同的收入群体,而各群体之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又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同一收入群体内部的消费者却有着相类似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通过研究不同职业的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可以进一步了解产生不同消费行为的内部原因,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了解社会消费现象,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
关键词:职业;收入; 群体 ;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新一代农民工;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ccupation in a certain extent ,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At the same time , the income and purchasing power of consumers directly related, so the income in different impact on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o certain extent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e present stage of our country , the people’s income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 But at the same time , people’s income gap is widening ,income stratification aggravated , thus forming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 and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between the groups also have .great differences , but within the same income group consumers have the consumers have th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similar .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occupation of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 we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different consumer behavior ,master of consumer purchas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y law ,understand the social consumption phenomenon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community .Key Words:occupation ; income ; group ; consumer psychology ; customer behaviour ; a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目录第1章引言 (1)第2章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及其对消费的影响 (2)2.1 消费者群体的概念 (2)2.2 消费者群体的分类 (2)2.3 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对消费活动的意义 (3)2.4 不同职业的消费群体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3)第3章职业的分类与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 (4)3.1 职业的分类 (4)3.2 收入受职业的影响同时也受城市地域的不同影响 (5)3.3 三大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 (5)第4章新一代农民工的消费心理具体分析 (8)4.1 选择分析新一代农民工的原因 (8)4.2 新一代农民工的历史来源 (8)4.3 新一代农民工的特征 (9)4.4 新一代农民工的消费心理 (10)4.5 林表弟事例 (12)第5章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第1章引言1.1 概述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消费的主体是人,人有七情六欲,有思想意识,会生老病死,需衣食住行,且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
因此,研究消费不能脱离对消费活动中人的研究,也就是消费者群体的研究。
社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任何社会都有其内在的层次和机构。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社会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群体。
在一定时期内,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从属于某一个群体,而在同一个群体内的人们由于受多种等同或近似因素的影响,以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消费需要,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同样,不同社会群体的人由于所处社会地位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又导致了他们的消费需要,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各具特色。
第2章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及其对消费的影响2.1 消费者群体的概念首先概念群体或社会群体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它不是个体的简单聚集,而是有着类似价值观念,性格,习惯的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为了一定的目的结合而成,所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群体规模可以比较大,如几十人组成的班级,也可以比较小,如经常一起逛街购物的两个好朋友。
具有同一特征的若干消费者组成的集体就是消费者群体。
凡是具有同一特征的消费者都会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消费心理行为,因为同一群体成员之间一般都有比较经常地接触和互动,从而相互影响。
2.2 消费者群体的分类概念群体或者社会群体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标准分类,在我国现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按不同职业,所拥有的不同收入,可以很清晰的反映到当前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
因为,消费是以经济付出为代价的,经济收入的高低往往决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品的质与量,影响其消费心理。
而文化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的高低是形成不同职业的不同收入的关键因素,通常对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和功能起着导向性作用。
所以,可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预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2.3 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对消费活动的意义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对消费活动的意义,在于调节,控制消费,使消费活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任何消费,当作为消费者个体的单独活动时,对其他消费者活动的影响及对消费活动本身的推动都是极为有限的。
当消费活动以群体的规模进行时,不但对个体消费产生影响,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消费的进步。
因为消费由个人活动变为群体行为的同时,将使消费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而消费的社会化又将推动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而且,消费者群体的形成,还为有关部门借助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力,对消费者加以合理引导和控制,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2.4 不同职业的收入群体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同职业的收入群体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上有很大的影响的。
一方面,职业特点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消费行为,比如企业家和医生在消费方式上显然有着很大的区别。
另一方面,消费者从事不同的职业,其经济收入也不一样。
这样就决定了消费者需求的实现能力。
一般来说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在消费时会显得十分大方慷慨,而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则必然限制其应有的消费。
第3章职业的分类与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3.1 职业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上的职业归类将我国职业归类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工,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
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细分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一个小类,一个细类。
3.2 收入受职业的不同影响,同时也受城市地域的不同影响我国职业的分类众多,而且也十分的详细,相对应的职业收入也各有不同,较高的主要是以单位就业的和个体商户为主,最低的就是农林牧业的收入。
城市与城市之间因为消费水平不一样导致相同的职业收入也大有不同。
比如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和二三线的城市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相比就可以见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不停扩大。
即使是同行业城乡,相同职业,但工作地位不同也一样会造成收入的极大不同。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完全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对收入较低,农村贫困人口还是有不少。
所以农村人口的收入依然远远低于城镇人口。
3.3 三大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分析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过程,职业上收入的多少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