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 格式:doc
- 大小:821.00 KB
- 文档页数:5
章末小结与提升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性质 概念及表示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首尾顺次相接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表示为三角形的顶点边角关系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 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 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图形全等相关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 重合的边叫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对应角全等的表示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表示 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相等 、 对应角 相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用尺规作三角形测量实际问题中两点间的距离类型1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典例1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5B.6C.12D.16【解析】设第三边的长为x ,因为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所以10-4<x<10+4,即6<x<14. 【答案】 C 【针对训练】1.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B )A.1,2,1B.1,2,2C.1,2,3D.1,2,42.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C)A.170°B.150°C.160°D.140°3.已知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是(B)A.53°B.63°C.73°D.83°类型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典例2若ABC与EDF全等,A和E,B和D分别是对应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C=EFB.∠B=∠DC.∠C=∠FD.AC=EF【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题意知C和F是对应点,所以BC对应边应该是DF,而不是EF.【答案】A【针对训练】1.如图,ABC≌DEF,BE=5,AE=2,则DE的长是(A)A.7B.6C.5D.22.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20.类型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AC=BC,请你添加一对边或一对角相等的条件,使AD=BE.你所添加的条件是CE=CD(答案不唯一).2.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4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D)A.①B.②C.③D.④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1)求证:∠ABC=∠EDC;(2)求证:ABC≌EDC.证明:(1)在四边形ABCD中,因为∠A=∠BCD=90°,所以∠B+∠ADC=180°.又因为∠ADC+∠EDC=180°,所以∠ABC=∠EDC.(2)连接AC.在ABC和EDC中,所以ABC≌EDC.类型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1.如图,OA=OC,OB=OD且OA⊥OB,OC⊥OD,下列结论:①AOD≌COB;②CD=AB;③∠CDA=∠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B)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2.如图,点D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DA,DB为海岸线.某轮船离开码头,计划沿∠ADB的平分线航行,在航行途中C点处,测得轮船与灯塔A、灯塔B的距离相等.试问:该轮船航行是否偏离指定航线?请说明理由.解:轮船没有偏离指定航线.理由:由题意知DA=DB,AC=BC,在ADC和BDC中,所以ADC≌BDC(SSS),所以∠ADC=∠BDC,即DC为∠ADB的平分线,所以轮船没有偏离航线.。
第四章圆与方程考点1求圆的方程1.求圆的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几何法等,运用待定系数法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提供的三个条件来确定三个独立的参数;使用几何法时,要充分利用圆的有关性质,如垂径定理、“半径、弦长的一半、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等.2.如果已知条件容易求得圆心坐标、半径,则一般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否则选用圆的一般方程.[典例1] 过点A(1,2),且与两坐标轴同时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A.(x-1)2+(y-1)2=1或(x-5)2+(y-5)2=25B.(x-1)2+(y-3)2=2C.(x-5)2+(y-5)2=25D.(x-1)2+(y-1)2=1解析:选A 由题意可设圆心为(a,a),则半径r=a,圆的方程为(x-a)2+(y-a)2=a2,又点A(1,2)在圆上,∴(1-a)2+(2-a)2=a2,解得a=1或a=5.∴所求圆的方程为(x-1)2+(y-1)2=1或(x-5)2+(y-5)2=25.[对点训练]1.经过两点P(-2,4)、Q(3,-1),且在x轴上截得的弦长为6的圆的方程.解: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将P、Q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得⎩⎪⎨⎪⎧2D -4E -F =20,3D -E +F =-10, ①又令y =0,得x 2+Dx +F =0.由已知,|x 1-x 2|=6(其中x 1,x 2是方程x 2+Dx +F =0的两根), ∴D 2-4F =36, ②①、②联立组成方程组,解得⎩⎪⎨⎪⎧D =-2,E =-4,F =-8或⎩⎪⎨⎪⎧D =-6,E =-8,F =0.∴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2x -4y -8=0或x 2+y 2-6x -8y =0.考点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般用代数法或几何法,为避免繁杂的运算,最好用几何法,其解题思路是: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然后比较所求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典例2] 已知圆C 和y 轴相切,圆心在直线x -3y =0上,且被直线y =x 截得的弦长为27,求圆C 的方程.解:设圆C 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 由圆C 与y 轴相切得|a |=r , ①又圆心在直线x -3y =0上,∴a -3b =0, ②圆心C (a ,b )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d =|a -b |2,由于弦心距d ,半径r 及弦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 ⎛⎭⎪⎫|a -b |22+(7)2=r 2. ③ 联立①②③解方程组可得⎩⎪⎨⎪⎧a 1=3,b 1=1,r 1=3或⎩⎪⎨⎪⎧a 2=-3,b 2=-1,r 2=3.故圆C 的方程为(x -3)2+(y -1)2=9或(x +3)2+(y +1)2=9. [对点训练]2.直线x +3y -2=0被圆(x -1)2+y 2=1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 A .1 B. 2 C. 3 D .2 解析:选C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1+0-2|12+32=12,∴弦长l=2r2-d2= 3.3.已知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且与圆x2+y2-4x+3=0相切,切点在第四象限,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切线方程为y=kx,代入圆方程中,得(1+k2)x2-4x+3=0.由Δ=0,解得k=-33⎝⎛⎭⎪⎫舍去k=3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3y=0.答案:x+3y=0考点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个不相等的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其判断方法有两种:代数法(通过解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根据解的个数来判断)、几何法(由两圆的圆心距d与半径长r,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1)求相交两圆的弦长时,可先求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再利用相交两圆的几何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弦长.(2)过圆C1:x2+y2+D1x+E1y+F1=0与圆C2:x2+y2+D2x+E2y+F2=0的交点的直线方程为(D1-D2)x+(E1-E2)y+F1-F2=0.[典例3] (2016·九江高一检测)求与圆x2+y2-2x=0外切且与直线x+3y=0相切于点M(3,-3)的圆的方程.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2(r>0),由题知所求圆与圆x2+y2-2x=0外切,则a-12+b2=r+1. ①又所求圆过点M的切线为直线x+3y=0,故b+3a-3= 3. ②|a+3b|2=r. ③解由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a=4,b=0,r=2或a=0,b=-43,r=6.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2=4或x2+(y+43)2=36.[对点训练]4.两圆x2+y2=r2,(x-3)2+(y+4)2=4相切,则正实数r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心的距离d=5,由题意,得r+2=5,∴r=3;当两圆内切时,由题意知,r-2=5,即r=7.答案:3或7(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 (-3,4,0)与点B (2,-1,6)的距离是( ) A .243 B .221 C .9 D.86解析:选D 由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 |=-3-22+4+12+0-62=86.2.方程x 2+y 2+x +y -m =0表示一个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B.⎝ ⎛⎭⎪⎫-∞,-12 C.⎝ ⎛⎦⎥⎤-∞,-12 D.⎣⎢⎡⎭⎪⎫-12,+∞解析:选A 由题意得1+1+4m >0,解得m >-12.3.(2015·北京高考)圆心为(1,1)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是( ) A .(x -1)2+(y -1)2=1 B .(x +1)2+(y +1)2=1 C .(x +1)2+(y +1)2=2 D .(x -1)2+(y -1)2=2解析:选D r =12+12=2,∴所求方程为(x -1)2+(y -1)2=2,选D. 4.点A (2a ,a -1)在以点C (0,1)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上,则a 的值为( ) A .±1 B .0或1 C .-1或15 D .-15或1解析:选D 由题意,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1)2=5,将点A 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可得a =1或a =-15.5.过原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被圆x 2+y 2-4y =0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3 B .2 C. 6 D .2 3解析:选D 直线方程为y =3x ,圆的方程化为x 2+(y -2)2=22,∴r =2,圆心(0,2)到直线y =3x 的距离为d =1,∴半弦长为22-12=3,∴弦长为2 3.6.已知过点P (2,2)的直线与圆(x -1)2+y 2=5相切,且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a =( )A .-12B .1C .2 D.12解析:选C 因为点P (2,2)为圆(x -1)2+y 2=5上的点,由圆的切线性质可知,圆心(1,0)与点P (2,2)的连线与过点P (2,2)的切线垂直.因为圆心(1,0)与点P (2,2)的连线的斜率k =2,故过点P (2,2)的切线斜率为-12,所以直线ax -y +1=0的斜率为2,因此a =2.7.一条光线从点A (-1,1)出发,经x 轴反射到⊙C :(x -2)2+(y -3)2=1上,则光走过的最短路程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D A (-1,1)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1,-1),圆心C (2,3),所以光走过的最短路程为|BC |-1=4.8.过点M (1,2)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2=9交于A 、B 两点,C 为圆心,当∠ACB 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 )A .x =1B .y =1C .x -y +1=0D .x -2y +3=0解析:选D 当CM ⊥l ,即弦长最短时,∠ACB 最小, ∴k l ·k CM =-1,∴k l =12,∴l 的方程为: x -2y +3=0.9.圆C 1:(x +2)2+(y -m )2=9与圆C 2:(x -m )2+(y +1)2=4外切,则m 的值为( ) A .2 B .-5 C .2或-5 D .不确定解析:选C 圆C 1:(x +2)2+(y -m )2=9的圆心为(-2,m ),半径长为3,圆C 2:(x -m )2+(y +1)2=4的圆心为(m ,-1),半径长为2.依题意有-2-m2+m +12=3+2,即m 2+3m -10=0,解得m =2或m =-5.10.过点P (-2,4)作圆O :(x -2)2+(y -1)2=25的切线l ,直线m: ax -3y =0与直线l 平行,则直线l 与m 的距离为( )A .4B .2 C.85 D.125解析:选A P 为圆上一点,则有k OP ·k l =-1,而k OP =4-1-2-2=-34,∴k l =43,∴a =4,∴m 的直线方程为4x -3y =0,l 的直线方程为4x -3y +20=0.∴l 与m 的距离为|20|42+32=4.11.过点(3,1)作圆(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A .2x +y -3=0B .2x -y -3=0C .4x -y -3=0D .4x +y -3=0解析:选A 设P (3,1),圆心C (1,0),切点为A 、B ,则P 、A 、C 、B 四点共圆,且PC为圆的直径,∴四边形PACB 的外接圆方程为(x -2)2+⎝ ⎛⎭⎪⎫y -122=54, ①圆C :(x -1)2+y 2=1, ②①-②得2x +y -3=0,此即为直线AB 的方程.12.已知圆C 1:(x -2)2+(y -3)2=1,圆C 2:(x -3)2+(y -4)2=9,M 、N 分别是圆C 1、C 2上的动点,P 为x 轴上的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为( )A .52-4 B.17-1 C .6-2 2 D.17解析:选A 由题意知,圆C 1:(x -2)2+(y -3)2=1,圆C 2:(x -3)2+(y -4)2=9的圆心分别为C 1(2,3),C 2(3,4),且|PM |+|PN |=|PC 1|+|PC 2|-4,点C 1(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2,-3),所以|PC 1|+|PC 2|=|PC |+|PC 2|≥|CC 2|=52,即|PM |+|PN |=|PC 1|+|PC 2|-4≥5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在如图所示的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 1(a,0,c ),C (0,b,0),则点B 1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题中图可知,点B 1的横坐标和竖坐标与点A 1的横坐标和竖坐标相同,点B 1的纵坐标与点C 的纵坐标相同,∴B 1(a ,b ,c ).答案:(a ,b ,c )14.设A 为圆(x -2)2+(y -2)2=1上一动点,则A 到直线x -y -5=0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解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2-2-5|2=522,则A 到直线x -y -5=0的最大距离为522+1. 答案:522+115.从原点向圆x 2+y 2-12y +27=0作两条切线,则该圆夹在两条切线间的劣弧长为________.解析:(数形结合法)如图,圆x 2+y 2-12y +27=0可化为x 2+(y -6)2=9,圆心坐标为(0,6),半径为3.在Rt △OBC 中可得:∠OCB =π3,∴∠ACB =2π3,∴所求劣弧长为2π.答案:2π16.由动点P 向圆x 2+y 2=1引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APB =6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依题意有|PO |=r sin 30°=112=2,∴x 2+y 2=4,即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答案:x 2+y 2=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2016·绍兴高一检测)已知圆C 的方程是(x -1)2+(y -1)2=4,直线l 的方程为y =x +m ,求当m 为何值时,(1)直线平分圆; (2)直线与圆相切.解:(1)∵直线平分圆,所以圆心在直线上,即有m =0. (2)∵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d =|1-1+m |12+-12=|m |2=2,m =±2 2. 即m =±22时,直线l 与圆相切.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l 1:x -y -1=0,直线l 2:4x +3y +14=0,直线l 3:3x +4y +10=0,求圆心在直线l 1上,与直线l 2相切,截直线l 3所得的弦长为6的圆的方程.解:设圆心为C (a ,a -1),半径为r , 则点C 到直线l 2的距离d 1=|4a +3a -1+14|5=|7a +11|5.点C 到直线l 3的距离d 2=|3a +4a -1+10|5=|7a +6|5.由题意,得⎩⎪⎨⎪⎧|7a +11|5=r ,⎝ ⎛⎭⎪⎫|7a +6|52+32=r 2.解得a =2,r =5,即所求圆的方程是(x -2)2+(y -1)2=25.19.(本小题满分12分)一座圆拱桥,当水面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12米,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宽多少米?解:以圆拱顶点为原点,以过圆拱顶点的竖直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圆心为C ,水面所在弦的端点为A ,B ,则由已知可得A (6,-2),设圆的半径长为r ,则C (0,-r ),即圆的方程为x 2+(y +r )2=r 2.将点A 的坐标代入上述方程可得r =10,所以圆的方程为x 2+(y +10)2=100.当水面下降1米后,可设A ′(x 0,-3)(x 0>0),代入x 2+(y +10)2=100,解得2x 0=251,即当水面下降1米后,水面宽251米.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M (x 0,y 0)在圆x 2+y 2=4上运动,N (4,0),点P (x ,y )为线段MN 的中点.(1)求点P (x ,y )的轨迹方程;(2)求点P (x ,y )到直线3x +4y -86=0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1)∵点P (x ,y )是MN 的中点,∴⎩⎪⎨⎪⎧x =x 0+42,y =y2,故⎩⎪⎨⎪⎧x 0=2x -4,y 0=2y .将用x ,y 表示的x 0,y 0代入到x 20+y 20=4中得(x -2)2+y 2=1.此式即为所求轨迹方程.(2)由(1)知点P 的轨迹是以Q (2,0)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 点Q 到直线3x +4y -86=0的距离d =|6-86|32+42=16. 故点P 到直线3x +4y -86=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16+1=17,最小值为16-1=15.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C: x 2+y 2+2x -4y +1=0,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在圆C 外,过P 作圆C 的切线,设切点为M .(1)若点P 运动到(1,3)处,求此时切线l 的方程; (2)求满足条件|PM |=|PO |的点P 的轨迹方程.解:把圆C 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1)2+(y -2)2=4, ∴圆心为C (-1,2),半径r =2.(1)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l 的方程为x =1,C 到l 的距离d =2=r ,满足条件. 当l 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 ,得l 的方程为y -3=k (x -1), 即kx -y +3-k =0, 则|-k -2+3-k |1+k2=2,解得k =-34. ∴l 的方程为y -3=-34(x -1),即3x +4y -15=0.综上,满足条件的切线l 的方程为x =1或3x +4y -15=0.(2)设P (x ,y ),则|PM |2=|PC |2-|MC |2=(x +1)2+(y -2)2-4,|PO |2=x 2+y 2. ∵|PM |=|PO |,∴(x +1)2+(y -2)2-4=x 2+y 2, 整理,得2x -4y +1=0,∴点P 的轨迹方程为2x -4y +1=0,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C: x 2+y 2-2x +4y -4=0,是否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 ,使以l 被圆截得的弦A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 ,满足题意,则OA ⊥OB .设直线l 的方程是y =x +b ,其与圆C 的交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 则y 1x 1·y 2x 2=-1, 即x 1x 2+y 1y 2=0. ①由⎩⎪⎨⎪⎧y =x +b ,x 2+y 2-2x +4y -4=0,消去y 得: 2x 2+2(b +1)x +b 2+4b -4=0, ∴x 1+x 2=-(b +1),x 1x 2=12(b 2+4b -4), ②y 1y 2=(x 1+b )(x 2+b )=x 1x 2+b (x 1+x 2)+b 2=12(b 2+4b -4)-b 2-b +b 2=12(b 2+2b -4). ③把②③式代入①式,得b 2+3b -4=0,解得b =1或b =-4,且b =1或b =-4都使得Δ=4(b +1)2-8(b 2+4b -4)>0成立, 故存在直线l 满足题意,其方程为y =x +1或y =x -4.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临沂高一检测)过点A (3,-4),B (-2,m )的直线l 的斜率为-2,则m 的值为( )A .6B .1C .2D .4 解析:选A 由题意知k AB =m +4-2-3=-2,∴m =6.2.(2016·温州高一检测)直线y -2=mx +m 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为( ) A .(-1,2) B .(2,-1) C .(1,2) D .(2,1)解析:选A 将直线方程化为y -2=m (x +1),则当x =-1时,y =2,即直线过定点(-1,2).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B 是A (1,2,3)在yOz 坐标平面内的射影,O 为坐标原点,则|OB |等于( )A.14B.13 C .2 3 D.11解析:选B 点A (1,2,3)在yOz 坐标平面内的射影为B (0,2,3),∴|OB |=02+22+32=13.4.过点(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5=0 B .2x +y -4=0 C .x +3y -7=0 D .x -2y +3=0解析:选A 结合图形可知,所求直线为过点(1,2)且与原点和点(1,2)连线垂直的直线,其斜率为-12,直线方程为y -2=-12(x -1),即x +2y -5=0.5.(2015·广东高考)若直线l 1和l 2是异面直线,l 1在平面α内,l 2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l 与l 1,l 2都不相交B .l 与l 1,l 2都相交C .l 至多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D .l 至少与l 1,l 2中的一条相交解析:选D 由直线l 1和l 2是异面直线可知l 1与l 2不平行,故l 1,l 2中至少有一条与l 相交.6.动点P 到点A (8,0)的距离是到点B (2,0)的距离的2倍,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A .x 2+y 2=32 B .x 2+y 2=16 C .(x -1)2+y 2=16 D .x 2+(y -1)2=16 解析:选B 设P (x ,y ),则由题意可得: 2x -22+y 2=x -82+y 2,化简整理得x 2+y 2=16,故选B.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 )A .72πB .48πC .30πD .24π解析:选C 根据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半球与圆锥构成,球的半径R =3,圆锥半径R =3,高为4,所以V 组合体=V 半球+V 圆锥=12×43π×33+13π×32×4=30π.8.(2015·浙江高考)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 )A .若l ⊥β,则α⊥βB .若α⊥β,则l ⊥mC .若l ∥β,则α∥βD .若α∥β,则l ∥m解析:选A A 中,由面面垂直的判定,故正确;选项B 中,当α⊥β时,l ,m 可以垂直,也可以平行,也可以异面;选项C 中,l ∥β时,α、β可以相交;选项D 中,α∥β时,l ,m 也可以异面,故选A.9.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3πa 2B .6πa 2C .12πa 2D .24πa 2解析:选B 由题可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度,故2R =4a 2+a 2+a 2,解得R =62a ,所以球的表面积S =4πR 2=6πa 2.10.过点P (-2,4)作圆(x -2)2+(y -1)2=25的切线l ,直线l 1:ax +3y +2a =0与l 平行,则l 1与l 间的距离是( )A.285 B.125C.85D.25解析:选B 直线l 1的斜率k =-a3,l 1∥l ,又l 过P (-2,4),∴l 的直线方程为y -4=-a3(x +2),即ax +3y +2a -12=0.又直线l 与圆相切, ∴|2a +3×1+2a -12|a 2+9=5,∴a =-4,∴l 1与l 的距离为d =125.11.过点P (1,1)的直线,将圆形区域{(x ,y )|x 2+y 2≤4}分为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面积之差最大,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2=0B .y -1=0C .x -y =0D .x +3y -4=0解析:选A 圆心O 与P 点连线的斜率k =1,∴直线OP 垂直于x +y -2=0,故选A. 1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A .1B .2C .4D .8解析:选B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半球和一个半圆柱的组合体,圆柱的半径和球的半径都为r ,圆柱的高为2r ,其表面积为12×4πr 2+πr ×2r +πr 2+2r ×2r=5πr 2+4r 2=16+20π,解得r =2,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2016·宁波高一检测)若直线l 1:ax +y +2a =0与l 2:x +ay +3=0互相平行,则实数a =________.解析:由两直线平行的条件A 1B 2-A 2B 1=0且A 1C 2-A 2C 1≠0得⎩⎨⎧a 2-1=0,3a -2a ≠0,得a =±1.答案:±114.(2015·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点(1,0)为圆心且与直线mx -y -2m -1=0(m ∈R )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解析:直线mx -y -2m -1=0恒过定点(2,-1),当切点为(2,-1)时,半径最大为2-12+-1-02=2,此时圆的方程为(x -1)2+y 2=2.答案:(x -1)2+y 2=215.(2015·湖南高考)若直线3x -4y +5=0与圆x 2+y 2=r 2(r >0)相交于A ,B 两点,且∠AOB =120°(O 为坐标原点),则r =________.解析: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及圆的性质,可求得圆心(0,0)到直线3x -4y +5=0的距离为r2,∴|5|32+42=r2,∴r =2. 答案:216.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A BD C ,有如下三个结论. ①AC ⊥BD ;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 ③AB 与平面BCD 成60°的角. 说法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①取BD 中点E ,连接AE ,CE ,则BD ⊥AE ,BD ⊥CE ,而AE ∩CE =E ,∴BD ⊥平面AEC ,AC ⊂平面AEC ,故AC ⊥BD ,故①正确.②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E =CE =22a .由①知∠AEC 是直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AEC =90°,∴AC =a ,∴△ACD 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③由题意及①知,AE ⊥平面BCD ,故∠ABE 是AB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而∠ABE =45°,所以③不正确.答案:①②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两条直线l 1:mx +8y +n =0和l 2:2x +my -1=0,试确定m 、n 的值,使(1)l 1与l 2相交于点(m ,-1); (2)l 1∥l 2;(3)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 解:(1)因为l 1与l 2相交于点(m ,-1),所以点(m ,-1)在l 1、l 2上,将点(m ,-1)代入l 2,得2m -m -1=0,解得m =1. 又因为m =1,把(1,-1)代入l 1,所以n =7. 故m =1,n =7.(2)要使l 1∥l 2,则有⎩⎪⎨⎪⎧m 2-16=0,m ×-1-2n ≠0,解得⎩⎪⎨⎪⎧m =4,n ≠-2或⎩⎪⎨⎪⎧m =-4,n ≠2.(3)要使l 1⊥l 2,则有m ·2+8·m =0,得m =0. 则l 1为y =-n8,由于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所以-n8=-1,即n =8.故m =0,n =8.18.(本小题满分12分)(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16,BC =10,AA 1=8,点E ,F 分别在A 1B 1,D 1C 1上,A 1E =D 1F =4.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 解:(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 如图所示.(2)作EM ⊥AB ,垂足为M ,则AM =A 1E =4,EB 1=12,EM =AA 1=8. 因为EHGF 为正方形,所以EH =EF =BC =10. 于是MH =EH 2-EM 2=6,AH =10,HB =6. 故S 四边形A 1EHA =12×(4+10)×8=56,S 四边形EB 1BH =12×(12+6)×8=72.因为长方体被平面α分成两个高为10的直棱柱, 所以其体积的比值为97⎝ ⎛⎭⎪⎫79也正确. 19.(本小题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DE ∥平面AA 1C 1C ; (2)BC 1⊥AB 1.证明:(1)∵B 1C 1CB 为正方形,∴E 为B 1C 的中点,又D 为AB 1中点,∴DE 为△B 1AC 的中位线,∴DE ∥AC ,又DE ⊄平面A 1C 1CA ,AC ⊂平面A 1C 1CA ,∴DE ∥平面AA 1C 1C .(2)在直三棱柱中,平面ACB ⊥平面B 1C 1CB ,又平面ACB ∩平面B 1C 1CB =BC ,AC ⊂平面ABC ,且AC ⊥BC ,∴AC ⊥平面B 1C 1CB , ∴AC ⊥BC 1, 又B 1C 1CB 为正方形, ∴B 1C ⊥BC 1,AC ∩B 1C =C ,∴BC 1⊥平面ACB 1,又AB 1⊂平面ACB 1,∴BC 1⊥AB 1.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a,0)(a >0),B (0,a ),C (-4,0),D (0,4),设△AOB 的外接圆圆心为E .(1)若⊙E 与直线CD 相切,求实数a 的值;(2)设点P 在⊙E 上,使△PCD 的面积等于12的点P 有且只有三个,试问这样的⊙E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E 的标准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直线CD 的方程为y =x +4,圆心E ⎝ ⎛⎭⎪⎫a 2,a 2,半径r =22a .由题意得⎪⎪⎪⎪⎪⎪a 2-a 2+42=22a ,解得a =4. (2)∵|CD |=-42+42=42,∴当△PCD 面积为12时,点P 到直线CD 的距离为3 2.又圆心E 到直线CD 距离为22(定值),要使△PCD 的面积等于12的点P 有且只有三个,需⊙E 的半径2a2=52,解得a =10, 此时,⊙E 的标准方程为(x -5)2+(y -5)2=50.21.(本小题满分12分)(2015·四川高考)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将字母F ,G ,H 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 (2)判断平面BEG 与平面ACH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证明:直线DF ⊥平面BEG . 解:(1)点F ,G ,H 的位置如图所示. (2)平面BEG ∥平面ACH .证明如下:因为ABCD EFGH 为正方体,所以BC ∥FG ,BC =FG . 又FG ∥EH ,FG =EH ,所以BC ∥EH ,BC =EH , 于是四边形BCHE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 ∥CH .又CH ⊂平面ACH ,BE ⊄平面ACH , 所以BE ∥平面ACH . 同理BG ∥平面ACH . 又BE ∩BG =B ,所以平面BEG ∥平面ACH .(3)证明:连接FH ,与EG 交于点O ,连接BD . 因为ABCD EFGH 为正方体, 所以DH ⊥平面EFGH .因为EG ⊂平面EFGH ,所以DH ⊥EG .又EG ⊥FH ,DH ∩FH =H ,所以EG ⊥平面BFH D. 又DF ⊂平面BFHD ,所以DF ⊥EG . 同理DF ⊥BG . 又EG ∩BG =G , 所以DF ⊥平面BEG .22.(本小题满分12分)(2015·广东高考)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C 1:x 2+y 2-6x +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圆C 1的圆心坐标;(2)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L :y =k (x -4)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把圆C 1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x -3)2+y 2=4,∴圆C 1的圆心坐标为C 1(3,0). (2)设M (x ,y ),∵A ,B 为过原点的直线l 与圆C 1的交点,且M 为AB 的中点, ∴由圆的性质知:MC 1⊥MO ,∴=0.又∵=(3-x ,-y ),=(-x ,-y ),∴由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得x 2-3x +y 2=0.易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mx , 当直线l 与圆C 1相切时,d =|3m -0|m 2+1=2, 解得m =±255.把相切时直线l 的方程代入圆C 1的方程化简得9x 2-30x +25=0,解得x =53.当直线l 经过圆C 1的圆心时,M 的坐标为(3,0). 又∵直线l 与圆C 1交于A ,B 两点,M 为AB 的中点, ∴53<x ≤3. ∴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3x +y 2=0,其中53<x ≤3,其轨迹为一段圆弧.(3)由题意知直线L 表示过定点(4,0),斜率为k 的直线,把直线L 的方程代入轨迹C的方程x 2-3x +y 2=0,其中53<x ≤3,化简得(k 2+1)x 2-(3+8k 2)x +16k 2=0, 其中53<x ≤3,记f (x )=(k 2+1)x 2-(3+8k 2)x +16k 2, 其中53<x ≤3.若直线L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令f (x )=0.当Δ=0时,解得k 2=916,即k =±34,此时方程可化为25x 2-120x +144=0,即(5x -12)2=0,解得x =125∈⎝ ⎛⎦⎥⎤53,3,∴k =±34满足条件.当Δ>0时,①若x =3是方程的解,则f (3)=0⇒k =0⇒另一根为x =0<53,故在区间⎝ ⎛⎦⎥⎤53,3上有且仅有一个根,满足题意.②若x =53是方程的解,则f ⎝ ⎛⎭⎪⎫53=0⇒k =±257⇒另外一根为x =6423,53<6423≤3,故在区间⎝ ⎛⎦⎥⎤53,3上有且仅有一个根,满足题意.③若x =3和x =53均不是方程的解,则方程在区间⎝ ⎛⎭⎪⎫53,3上有且仅有一个根,只需f ⎝ ⎛⎭⎪⎫53·f (3)<0⇒-257<k <257.故在区间⎝ ⎛⎦⎥⎤53,3上有且仅有一个根,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k 的取值范围是⎩⎨⎧⎭⎬⎫-34,34∪-257,257时,直线L :y =k (x -4)与曲线C只有一个交点.。
6-4 章末小结与达标检验(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定拉力F 作用,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运动,在时间t 内,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
若仅改变上述某一个量,物体还是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运动,下列可使拉力做的功为2W 的是( )A .物体质量减小为M 2B .拉力增大为2FC .做功时间增长为2tD .α角从60°变为0°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 k 表示其动能,E p 表示其势能,h 表示其下落的距离,t 、v 分别表示其下落的时间和速度,以水平面为零势能面,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图2中的( )3.如图,一长为L 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
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于杆的中点,使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当杆与水平方向成60°时,拉力的功率为( )A .mgLω B.32mgLω C.12mgLω D.36mgLω 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 ,牵引力为F 0。
t 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 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设整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不变)。
下面几个关于汽车牵引力F 、汽车速度v 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5.一个光滑的水平轨道AB ,与一光滑的圆形轨道BCD 相接,其中圆轨道在竖直平面内,D 为最高点,B 为最低点,半径为R 。
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沿AB 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 )A .m 越大,v 0值越大B .R 越大,v 0值越大C .v 0值与m 、R 无关D .m 与R 同时增大,有可能使v 0不变6.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越少,误差就越小B .实验时需称出重锤的质量C .纸带上第1、2两点间距若不接近2 mm ,则无论怎样处理实验数据,实验误差都一定较大D .处理打点的纸带时,可以直接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7.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的质量均为m ,它们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
章末小结与提升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 真空 中传播得最快 其速度可近似取为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 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镜面反射 镜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的现象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的现象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虚 像应用 梳妆镜、潜望镜等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传播方向 不变光的色散 色散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三原色 红、绿、蓝类型 光的反射和折射1.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D )A.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眼睛能看见高楼外墙壁上的大熊猫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夜晚的高楼大厦是由于光的折射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2.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
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C)3.( 湖北中考)下列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反光镜是凹面镜D.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不可逆的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实验器材:纸板、量角器、平面镜、激光笔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D.①②
2.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处地形为缓坡,宜平整土地,以提高土地质量;乙处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丙处为陡坡,宜种草种树,防止水土流失,而不宜修建梯田;丁为沟谷,宜修建拦土坝,以拦泥淤地。
第2题,图中Ⅱ处为断层,Ⅳ为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侵入岩,它们都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Ⅰ、Ⅲ处为沉积地层,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A 2.D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A.①、A B.②、C
C.④、B D.⑤、Ⅰ
4.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珊瑚石—④B.大理岩—②
C.玄武岩—③D.花岗岩—⑤
解析:第3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图中沉积岩这一已知条件,顺着箭头推理可确定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逆向推理可确定①为沉积物,⑤为风化物。
相应地A为固结成岩作用,B、I为变质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用,D为冷却凝固作用,E、H、G为风化作用,F为搬运、沉积作用。
第4题,珊瑚石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3.C 4.B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6.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
7.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
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C.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
D.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和构造地貌的分析能力。
第5题,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可能是岩层上升遭受侵蚀。
第6题,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且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
第7题,岩浆易在地壳薄弱处喷涌,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可形成火山。
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而此处的岩浆岩是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答案:5.C 6.C7.B
8.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根据岩石的相互关系,图中a、b、c、d、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新到老)为()
A.a—b—c—d—e B.c—b—d—e—a
C.c—d—e—a—b D.d—e—a—b—c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过程的判断。
根据图中岩层的分布状况来判断各岩层的新老关系:图中首先形成的岩层是b,然后a岩层侵入到b岩层中,并在两者的交界地带形成变质岩e;随后d岩层又侵入到a岩层中;最后地壳下降,在其上形成c岩层。
答案:C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9~10题。
9.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10.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第9题,河流对河岸的作用主要是侵蚀和堆积作用。
对凹岸是侵蚀作用,对凸岸是堆积作用。
第10题,乙图中T岸侵蚀,P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剖面线①③。
答案:9.D10.C
下图为“我国华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村落人比甲村落人先看到日出
B.②点比①点流水侵蚀作用强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
D.乙村落的降水量远远大于甲村落
12.下列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交通闭塞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
C.农业生产常年受到台风的威胁
D.夏季山区可能会出现泥石流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村落位于山坡上,而乙村落位于山谷且附近有河流,故乙村落的自然条件较甲村落优越,其规模通常也比甲村落大。
乙村落位置偏西且海拔低应后看到日出,②点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以堆积作用为主,乙村落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于甲村落。
第12题,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在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山区,极易发生泥石流。
华北沿海交通便利,夏季受台风影响小。
答案:11.C12.D
二、综合题(40分)
13.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
是因__________作用强烈而形成。
(6分)
(2)图中F为流动沙丘,是由风力的______和________
作用形成的。
(4分)
(3)图中C为岩浆侵入地下而形成的花岗岩,在C岩体周围有可能形成________岩,C、
E、D所代表的三种岩石,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6分)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分)
解析:A处地貌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广。
岩层D覆盖在岩层E上,故岩层D比岩层E新,而C侵入岩层D、E中,故其比
岩层D、E新。
图中反映的地质作用既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又有风力侵蚀、风力沉积、风化等外力作用。
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
(2)搬运沉积(3)变质E、D、C
(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14.山东某学生利用假日对该县城的河流上游进行水坝选址的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分)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
依据学生考察的行进路线,在途中哪一点能同时观察到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________。
(6分)
(2)图中大坝建成后,上题中地点的堆积地貌将有何变化。
(4分)
(3)通过观察,水坝建成后,戊点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请分析其成因?(8分)
解析:第(1)题,根据水库和大坝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乙地区水流落差大,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作用明显,因此既能看到河流侵蚀作用造成的地貌,又能看到河流堆积作用造成的地貌。
第(2)、(3)题,水坝建成后水库水位上升,水库附近上游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增强;水坝附近下游落差增大,流速增大,侵蚀作用增强。
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乙
(2)堆积地貌面积不断增大。
(3)建坝后河流落差增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原来较细小的颗粒被侵蚀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