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蛋白质
- 格式:pdf
- 大小:614.32 KB
- 文档页数:8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学习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用途,掌握蛋白质的性质;2、介绍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名称,了解氨基酸由于羧基和氨基的存在而具有两性的性质;3、了解肽键及多肽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要点一、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蛋白质是一类结构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含碳、氢、氧、氮及少量的硫,有的还含有微量磷、铁、锌、钼等元素。
2.蛋白质的物质属类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从几万到几十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要点诠释:(1)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NH2叫氨基,可以看成NH3失一个H 原子后得到的,是个碱性基。
氨基的电子式:(2)氨基酸至少包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通式为:(-R表示烃基或氢原子)。
由于氨基具有碱性,羧基具有酸性,因此,氨基酸与酸或碱都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具有两性。
(3)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α-氢原子,次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叫β-氢原子。
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叫α-氨基酸。
(4)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在酶或酸、碱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
所以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
天然蛋白质大都是由α-氨基酸组成。
常见的氨基酸及其结构简式如下表:名称俗称结构简式氨基乙酸甘氨酸α-氨基丙酸丙氨酸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4.多肽(1)肽和肽键一个分子中的氨基跟另一个分子中的羧基之间消去水分子,经缩合反应而生成的产物叫做肽,其中的酰胺基结构(-CO-NH-)叫做肽键。
肽键的形成:(2)二肽、多肽和肽链由两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一个肽键的化合物是二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是多肽。
多肽常呈链状,因此也叫肽链。
(3)多肽与蛋白质的关系多肽与蛋白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常把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000的叫做多肽。
蛋白质水解得到多肽,多肽进一步水解,最后得到氨基酸。
九年级化学营养元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而化学营养学则是研究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营养元素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九年级化学中的营养元素知识点。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类供给人体能量的基本营养物质。
它们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水果、谷物等。
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在身体内能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并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
因此,碳水化合物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成分之一。
它们由氨基酸组成,并含有氮元素。
蛋白质在人体中起到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构建和修复组织、参与代谢过程等。
常见的蛋白质食物有肉类、鱼类、豆类等。
合理摄入蛋白质有助于满足人体对于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和调节机能的需要。
三、脂肪脂肪是一类高能量的营养物质。
它们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脂肪在人体中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提供能量、维护体温、保护脏器等。
常见的脂肪包括动物油、植物油等。
适量摄入脂肪有助于满足人体对于能量的需要,但摄入过量可能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和代谢功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质。
虽然维生素含量微量,但对人体而言却非常重要。
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每种维生素都有特定的功能,如维生素A对视力的保护,维生素C对免疫系统的增强等。
合理摄入维生素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状况。
五、无机盐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无机元素的化合物形式。
它们在人体中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
常见的无机盐包括钙、铁、钠等。
钙负责骨骼的形成和维持,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钠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等。
合理补充无机盐有助于平衡人体的内外环境,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中的营养元素知识点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
了解这些元素的特点和作用对于理解人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3.了解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4.学会进行蛋白质的简单检测。
二、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
2.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2.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展示法。
2.示范演示法。
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蛋白质”是什么,并了解学生对蛋白质的初步认识。
2.知识讲解与展示(40分钟)a.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PPT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包括氨基酸的构成、蛋白质的多样性等。
b.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教师介绍不同分类的蛋白质及其功能,如结构蛋白、酶、激素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的重要作用。
3.合成和降解过程讲解(30分钟)教师讲解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并通过图示或实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需要合成和降解蛋白质。
4.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蛋白质检测实验,如毛发试剂的使用、利用酶的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5.讨论交流(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与蛋白质相关的话题,如人类摄入蛋白质的注意事项、蛋白质的补充等,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6.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蛋白质并回答问题。
同时布置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讨论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蛋白质的理解程度。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蛋白质的认识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互动式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验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蛋白质知识点在化学中,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是由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聚合物。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到许多生物学过程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学生需要了解的蛋白质知识点。
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原始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原始结构是指蛋白质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是指氨基酸链的局部结构形式,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
三级结构是指整个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即氨基酸链的二级结构的折叠方式。
四级结构是由多个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例如由多个蛋白质链组成的酶。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担任着许多生物学过程和功能的重要角色。
首先,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存在于细胞的质膜、细胞器和细胞内。
其次,蛋白质可以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蛋白质还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输送和存储生物分子、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
蛋白质的种类蛋白质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的差异进行分类。
例如,结构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构造材料,如胶原蛋白和角蛋白。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抗体是免疫系统中起抵抗病原体侵袭作用的蛋白质。
激素是调节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信号分子,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运输蛋白质可以帮助其他分子通过细胞膜,如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在消化系统中,蛋白质首先被胃中的酶类分解成小片段的多肽。
然后,胃酶和胰酶将多肽进一步分解成各种氨基酸。
最终,这些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转运蛋白质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中。
蛋白质的缺乏和过多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摄入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带来健康问题。
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另一方面,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问题。
因此,对于蛋白质的摄入应该保持适度平衡。
初三化学中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比色法:将待测物与含有蛋白质标准品的溶液进行比色,根据结果判断待测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2. 生物试验法:通过观察生物对待测物的反应,判断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如通过蛋白质凝固、酵解等现象来确定。
3. 纸片电泳法:利用电泳原理将待测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出来,从而进行检测。
4. 硫酸钠沉淀法:将待测物与硫酸钠溶液进行混合并沉淀后观察沉淀颜色和形态,从而判断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