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水系统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山西省太阳能节能设计标准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和建筑设计应适应使用者的生活规律,结合日照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施工安装和维护等要求。
3 、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类型、使用要求、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4、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已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经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
5、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
6、太阳能热水系统宜配置辅助能源加热设备。
7 、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规则有序、排列整齐。
太阳能热水系统配备的输水管和电器、电缆线应与建筑物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安全、隐蔽、集中布置,便于安装维护。
8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装计量装置。
9、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的主体结构,应符合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一般规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安装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其类型、色泽和安装位置,并应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太阳能集热器的规格宜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和其他部位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一并设计。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
技术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性能应满足相关太阳能产品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的要求,系统中集热器、贮水箱、支架等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 10 年。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应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抗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种类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热水用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的有关规定。
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质量及控制要点摘要:我国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推广应用目标,太阳能热水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文章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艺原理和特点,以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例;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类型:集中集热+集中供热、集中集热+分户供热和分散集热+分户供热;第三部分阐述了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安装集热器支架、安装集热器、安装系统管路、安装辅助设备和调试与验收;第四部分总结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从准备工作、产品选择、现场施工、验收等环节入手,第五部分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介绍了工程概况、系统设计、施工方案、运行效果以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质量。
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领域,太阳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在建筑节能方面应用广泛。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储水保温水箱、管道保温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其他外部设备组成,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利用控制系统将热量传导至保温水箱中,将水加热后成为定量能源设备。
关键词:太阳能;热水系统;工艺原理;类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就目前而言,太阳能热水系统既能提供生产和生活热水,又能作为其他形式的冷热源,具有技术成熟、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在住宅工程中,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以下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进行探讨。
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艺原理和特点1.1 工艺原理以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例,真空玻璃集热管是核心元件,真空夹层设计可消除气体对流、降低传导热量的损耗;吸收涂层不仅有利于集热,而且能减小辐射热损,提高热量吸收效率。
其工艺原理介绍如下:①真空集热器的出口温度达到设定值,此时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水泵运行将热水排进储水箱内。
②真空集热器的水温降低后,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水泵停止运行,管道内的水排入储水箱。
③储水箱内水满后,通过溢流管储水箱内的水进入补水箱,储水箱内的水温继续升高。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摘要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摘要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摘要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全文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目前国内外的生产厂大多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作选择性涂层,可达到吸收率a=0.93~0.95,发射率0.12~0.04,大大提高了产品热性能。
对在常年环境温度较高的华南地区使用的集热器,为降低成本,也可选用非选择性涂料——黑镍、黑铬、黑漆等作为吸收板涂层。
平板集热器放热板结构:管板式并无碰触热阻,热效率低,就是目前应用领域最少的一种板芯。
施明德盒式适用于于小面积和家庭热水器扁管式对水质有一定要求,怕腐蚀平板盖板促进作用:增大热损失国内外常用盖板材料有三种:高强耐热玻璃hsg耐热性好,成本高冲击强度一般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板冲击强度低,成本高,耐热性差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玻璃钢板)耐热性一般,成本一般常用保温材料:聚苯乙烯在温度较高时会收缩(使用温度高于不高于70度),使用该种材料时,一般先放一薄层岩棉或矿棉,使聚苯乙烯在较低温度下工作,但仍会收缩,需重视。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岩棉,最好是聚氨酯发泡制品。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全系列玻璃真空管型和金属-玻璃结构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全玻璃真空管型:单端开孔;真空管内放置钡-钛吸气剂,蒸散真空管壳内表面上,像镜面一样,用以稀释集热管内放出的微量气体,保证真空度维持;一旦银白色的镜面消失,说明真空受到破坏,管子也就报废。
金属-玻璃结构真空管:u形管式和热管式放置形式:南北式和东西式联箱:走低联箱和非走低联箱承压联箱运行压力0.6mpa;非承压联箱一般按0.05mpa.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由集热管、反射板(有时也可以不必)、联箱、尾座和支架共同组成。
真空管开口端的通过硅橡胶密封圈直接插入联箱。
反射板:如密排集热管,会增加成本,一般厂家会采用在集热管下设置反射板,以平面漫射板为主。
反射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灰尘和污垢影响反射效果,需经常维护,否则反射板将起不到应有作用。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 热水系统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当满足热水质量要求和供水量要求。
3. 热媒循环系统设计:太阳能热媒循环系统的设计应当满足热媒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要求。
4. 太阳能集热器的选型和布置:太阳能集热器应当选择适当的型号和布置方式,以达到最大的光热利用效率。
5. 热储罐的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储罐应当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稳定的热储能力。
6. 控制系统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应当可靠、稳定,并满足自动控制要求。
7. 安装和调试: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
8. 运行和维护: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定期检查和保养,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当考虑地方气候条件、建筑结构、供暖对象及其需求、节能要求等因素,以满足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求。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及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³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
2引用标准GBJ 205——19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T 714——桥梁用结构钢GB/T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335——1:1991)GB/T 4272——19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 8175——19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 8877——1988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GB/T 12936——199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 1453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5513——1995 太阳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GB/T 17581——199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1——1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7——199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258——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W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 4088——1999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3 定义3.1顶水法利用水的压力将冷水从储水箱或集热器底部注入系统并将储水箱中的热水从储水箱的上部顶出的取热水方法。
3.2 膨胀罐和泄压阀系统中,介质预热膨胀,膨胀罐是安装于系统循环管路上为这种体积变化提供空间的容器,泄压阀是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4 系统类别与特征4.1强迫循环系统强迫循环系统是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经过集热器进行循环的太阳热水系统。
建筑给水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6.6 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6.6.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 公共建筑宜采用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2 住宅类建筑宜采用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或分散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3 小区设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或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符合本标准第6.3.6条的规定;太阳能集热系统宜按分栋建筑设置,当需合建系统时,宜控制集热器阵列总出口至集热水箱的距离不大于300m;4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集热器构造、冷水水质硬度及冷热水压力平衡要求等经比较确定采用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或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5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集热器类型及其承压能力、集热系统布置方式、运行管理条件等经比较采用闭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或开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开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集热、贮热、换热一体间接预热承压冷水供应热水的组合系统;6 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由集热水箱或由集热、贮热、换热一体间接预热承压冷水供应热水的组合系统直接向分散带温控的热水器供水,且至最远热水器热水管总长不大于20m时,热水供水系统可不设循环管道;7 除上款规定外的其他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和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循环管道设置应按本标准第6.3.14条执行。
6.6.2 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器总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应按下式计算:式中:A jz——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2);Q md——平均日耗热量(kJ/d),按本标准式(6.6.3)计算;f——太阳能保证率,按本标准第6.6.3条第3款确定;b j——集热器面积补偿系数,按本标准第6.6.3条第4款确定;J t——集热器总面积的平均日太阳辐照量[kJ/(m2·d)],可按本标准附录H确定;ηj——集热器总面积的年平均集热效率,按本标准第6.6.3条第5款确定;η1——集热系统的热损失,按本标准第6.6.3条第6款确定。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居住建筑太阳能集热器,应根据各种集热器的技术经济性能确定采用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或其它先进适用的集热器。
1.1.2 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的居住建筑,应根据建筑类型及室内给水系统的条件,经综合技术分析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类型。
1.1.3 安装在建筑物屋面、墙面、阳台和其它部位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预设预埋固定件和套管。
1.1.4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垂直管线不应明敷在建筑外墙上,严禁敷设在建筑物的风道内。
1.2 集热器1.2.1 集热器的最佳安装方位应朝向正南或正南偏西,若受条件限制时,其偏差允许范围宜在正南±15°以内。
1.2.2 集热器的安装倾角,应根据热水的使用季节和地理纬度确定:1. 偏重考虑春、夏、秋三季使用效果时θ=φ(1.2.2-1)2. 偏重考虑夏季使用效果时θ=φ-(0~10)°(1.2.2-2)3. 偏重考虑冬季使用效果时θ=φ+(0~10)°(1.2.2-3)式中θ——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倾角(°)φ——集热器安装地的地理纬度(°)。
1.2.3 集热器排间距以及集热器与前侧遮光物的距离:集热器的布置应避开建筑物的遮挡,建筑物的阴影长度即集热器距遮光物的水平最小净距(或集热器排间距),可按下式计算:D=H·cot Xs (1.2.3-1)式中D——集热器距离遮光物或前后排间的水平最小净距(m);H——遮光物最高点与集热器采光面最低点之间的垂直高差(m);X s——建筑物所在地冬至日上午10时的太阳高度角(全年性使用)(°)。
1.2.4 集中式的太阳能集热器可通过并联、串联或串并联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成集热器组。
集热器组的串联和并联的管路布置应通过计算确定。
1.2.5 集中式的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应采用强制循环方式或定温放水的非循环方式。
5.3泵、太阳能集热器及水箱施工方案一、范围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本工程循环泵、屋面太阳能、水箱设备和配管安装工程。
二、施工准备1.设备、材料要求1)所有材料、设备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主要设备应进行开箱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
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如发现质量有异常,应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严重的应要求厂家进行更换。
2)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
各类管材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各系统设备及阀门等附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
主要设备、器具、新材料、新设备还应附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3)材料、设备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或腐蚀。
搬运材料和设备时注意安全,应小心轻放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
4)太阳能系统技术参数要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总集热面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管是品牌所设立的工厂原厂生产。
系统采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符合《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图集号06SS128)太阳能集热管:采用全玻璃真空集热管,选用升温快、热损小、质量稳定、强度高、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且维护成本低的高硼硅33特硬玻璃的国标真空管,要求空晒400°C正常使用,吸收比≥96%散射比≤4%,平均热损失≤0.6W/m²℃,真空度低于5.0×10 4Pa。
集热器内胆:304食品级不锈钢制作,不锈钢厚度不小于0.8mm,外壳采用防腐蚀性强的复合材料-镀鋁锌钢板制作,板厚度不小于0.5 mm,保温层采用整体聚氨脂发泡,厚度不小于45mm。
热水水箱:按照国家建筑标准标准图集用料制作,水箱内胆304食品级不锈钢制作,达到可饮用水标准,不锈钢厚度不小于0.9mm。
1.项目设计原则太阳能集热器设计项目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科学设计太阳热水系统,使其达到合理、可靠、先进。
(1)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太阳能、给排水、采暖和土建等专业的相关标准、规范。
(2)综合考虑产品、系统的技术先进性、运行可靠性、经济性、使用便利性和使用寿命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实用、经济的方案。
(3)系统设计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防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4)安装在建筑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应有防止热水渗漏的安全保障措施;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集热器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
(5)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给水应对超过有关标准的原水做水质软化处理。
(6)安装在建筑上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得影响该部位的建筑功能,并应与建筑协调一致,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应避免集热器的反射光对附近建筑物引起的光污染。
(7)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线应有组织布置,做到安全、隐蔽、易于检修;为减少热损及循环阻力,循环管路尤其热水循环管路应尽量短而少弯;为了达到流量平衡和减少管路热损,绕行的管路应是冷水管或低温水管;管路的通径面积应与并联的集热器或集热器组管路通径面积的总和相适应。
(8)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轻质填充墙不应作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支承结构。
储水箱和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其在满载情况下分别满足建筑物上其所处部位的承载要求,必要时应请建筑结构专业人员复核建筑载荷。
2.项目设计要求鉴于该项目为连云港地区太阳能工程项目,并采用电辅助能源热水系统用于日常生活使用的特点,我认为,该项目设计要求有以下几点:(1)根据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楼房外观的情况下,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布置方式、色彩等应尽可能做到与建筑相协调。
(2)系统采用楼面太阳能集中集热方式,春、夏、秋、冬晴天以太阳能制热为主,以电辅助加热为辅。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设计及安装技术要求深圳市嘉普通太阳能有限公司设计部彭炎著一、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设计1设计总则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设计应用,除了设计时除了考虑建筑功能、场地条件、周边的环境外,还应当根据建筑布局、地理条件、地域气候条件、地域日照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和设计太阳能系统和安装的技术要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的朝向、建筑之间的间距及建筑外观的统一。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型是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设计应用的重要内容,设计者应结合建筑的功能及对热水供应方式的需求,综合考虑环境、气候、太阳能资源、常规辅助能源类型和供水的条件、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比较不同类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优缺点、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
在充分综合比较后,选择适用的、性能比高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以满足建筑的需要。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设计应用中的重点设计内容,在建筑上合理的设计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尤为重要。
太阳能集热器一般可安装在建筑屋面、坡屋面、建筑外墙面上,或者安装在建筑的其他位置,如女儿墙、建筑屋顶的花架上,甚至可以安装建筑的遮阳板上、建筑的飘檐等能充分吸收阳光的位置。
集热器位置的设计应作为建筑设计的元素,与建筑有效结合,保证建筑外观的统一和谐。
避免安装集热器的位置受建筑或周围设施的遮挡。
安装集热器应与建筑可靠连接,并保证其安全牢固,并不得影响建筑的承载,保温、防水、排水等相应的建筑功能。
太阳能热水系统不仅需要安全安装,还需要维护更换。
因此设计中除了考虑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还应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如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维护、日常保养、更换设备提供安全有利的条件。
2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2.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的条件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纬度、日照条件,了解业主对热水的使用要求(如用水量、用水时间),明确辅助能源的类型(如电、柴油、煤气),考虑建筑的承载、水电的供应、周围的设施,综合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规模及形式,确定建筑是否具备安装规模,并与业主沟通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热方式。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篇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1 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适用于鸿威地产所有项目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设备供货与安装工程的招投标、深化设计及现场施工指导。
集团其他地区可参照本标准进行修订,并上报集团工程管理中心审核备案后执行。
2 编制依据2.1 除另有注明外,本标准须符合建筑设计、图纸和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但不限于:2.1.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2.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1.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设计规范》GB50242-20022.1.5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2.1.6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2.1.7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2.1.8 《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GB/T20095-20062.1.9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1.1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来自: 小龙文档网: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20072.1.11 《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T17581-19982.1.12 《太阳能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GB/T15513-19952.1.13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GB/T 17049-20052.1.14 《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 GB/T3214-912.1.15 《泵的噪音测量与评定方法》JB 10890-892.1.1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1.17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1.1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2.1.19 《家用太阳热水系统设计热性能试验方法》GB/T18708-20022.1.20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922.1.21 《家用太阳热水器储水箱》 NY/T514-20022.1.22 《家用太阳热水器电辅助热源》NY/T513-20022.1.23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连接用薄壁不锈钢管》GB/T19228.2-20032.1.24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GB/T19228.1-20032.1.25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用橡胶O形密封圈》GB/T19228.3-20032.1.2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20082.1.27 《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18033-20072.1.28 《建筑用铜管管件(承插式) 》 CJT 117-20002.1.29 《铜管接头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GB/T11618.1-20082.1.30 《铜管接头第2部分:卡压式管件》GB/T11618.2-20082.1.31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2.2 若承包商对以下要求有任何疑义,应立即向鸿威地产提出,由鸿威地产做解释并最终决定,否则视为接受。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规范篇一: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及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提供生活用及类似用途热水的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的具有液体传热工质的强迫循环太阳热水系统。
这些系统根据当地条件单独设计和安装。
2 引用标准GBJ 205——19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T 714——2000 桥梁用结构钢GB/T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335——1:1991)GB/T 4272——19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T 8175——19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 8877——1988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 GB/T 12936——199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 1453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15513——1995 太阳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其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GB/T 17581——199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 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1——1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7——199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258——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W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 4088——1999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3 定义 3.1顶水法利用水的压力将冷水从储水箱或集热器底部注入系统并将储水箱中的热水从储水箱的上部顶出的取热水方法。
3.2 膨胀罐和泄压阀系统中,介质预热膨胀,膨胀罐是安装于系统循环管路上为这种体积变化提供空间的容器,泄压阀是保证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保护设备和管道,防止发生意外。
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质量、性能、要求与检验相关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应便于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
集热器放置在建筑南里面阳台外面,水箱为承压换热水箱,横向放置在阳台里面,系统热媒采用防冻液自然循环,一年四季也可正常运行。
系统性能:一、热性能:1、系统的供水温度:在日太阳辐照量为17MJ/m2,日平均环境温度在15~30℃范围内,环境风速≤4m/s,集热开始时贮热水箱内水温20℃条件下,集热结束时,太阳能热水系统贮热水箱内水的温度应大于等于50℃。
2、系统的热性能:在日太阳辐照量为17MJ/m2,日平均环境温度在15~30℃范围内,环境风速≤4m/s,集热开始时贮热水箱内水温20℃条件下,集热结束时,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日有用得热量应≥7.8MJ/m2;平均热损因数应小于3W/(m2·℃)。
二、安全性能:1、耐压: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达到国家标准:GB/T18713-20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真空管的耐压标准等技术指标达到《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GB/T17049-2005。
太阳能集热器应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应通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压力试验,并应提供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耐压性能检测报告。
其耐压性能应满足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要求: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内应能承受0.6MPa的压力。
2、电源过热保护: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置过热保护措施,能在高太阳辐照而且用于有用热量消耗较少的条件下正常运行。
3、电气安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配置的电器设备,其电气安全性应符合GB4706、GB/T14536和GB8877以及NY/T513规定的要求。
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应有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
三、耐久性能:1、耐冻:系统热媒采用防冻液和纯净水的混合工质,混合比例应满足济南地区的防冻要求。
2、抗风: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安装在室外钢结构工程部分应有可靠的防风措施,应能经受不低于当地历史最大风力的负载,按该风荷载的标准值,根据规范计算抗风设计的负载和设计抗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