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母鸡》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3.05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14母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是⽼舍先⽣另⼀篇脍炙⼈⼝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苦,塑造了⼀位“伟⼤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的语⾔风格⽐较⼝语化,直⽩⾃然,散发着浓郁的⽣活⽓息,读起来令⼈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读⾃悟,体会母爱的伟⼤,并通过⽐较⽼舍两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风格,加强语⾔实践。
【与⽂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汤圆是中国传统⼩吃的代表之⼀,是由糯⽶粉等做的球状⾷品。
⼀般有馅料,煮熟带汤⾷⽤。
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的⾷物,历史⼗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种新奇⾷品,即⽤⿊芝⿇、猪油做馅、加⼊少许⽩砂糖,外⾯⽤糯⽶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甜可⼝,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汤圆煮在锅⾥⼜浮⼜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改称汤团。
然⽽,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五元宵节必备美⾷。
⽽在南⽅某些地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不是饺⼦。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照样⼦,写词语。
颤颤巍巍:细声细⽓:⼆、根据词语,选择“恶”的正确读⾳填空。
恶:wùèě可恶()厌恶()恶⼼()恶狠狠()凶恶()⽆恶不作()三、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2.趁⼈不防备的时候。
()3.戒备。
()四、在括号⾥填上适当的词语。
1.()是在院⾥,还是在院外,它()挺着脖⼉,表⽰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2.它伟⼤,()它是鸡母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课文通过对母鸡的描述,展现了母鸡勇敢、慈爱、伟大的一面。
本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母鸡的观察和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母鸡的母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母爱,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观察和描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鸡的母爱。
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母爱。
2.学会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相关图片3.写作素材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学生跟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熟悉。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生活习性。
同时,教师提问:“母鸡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首先,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段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描写手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母鸡的描写。
4.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小组的母鸡描写。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分享的学生进行评价。
5. 拓展(1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宠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对自己的宠物进行描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2)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能够领会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3.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关爱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母鸡》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母鸡》。
2.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母鸡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以及母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母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一些生字词语。
2.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探讨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第三步:引导思考(15分钟)1.通过故事中的母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亲情和互助。
2.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感悟并珍惜这种情感。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母鸡》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和互助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并体会到亲情和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语及生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前准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篇课文。
2.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节:课堂教学
1.导入:呈现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了解。
2.分段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3.梳理重点词语,板书相关词语及解释。
4.进行生字解释、课文填充等活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到
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都有待加强,需要多加注意学生
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偏重了对课文内容的传递,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寓意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您浏览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正文如下: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母鸡》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所写,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母鸡》这篇课文通过描述母鸡的孵蛋过程,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母鸡的孵蛋过程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感受母爱的伟大。
同时,学生对作者老舍的了解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了解作者老舍,激发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母鸡》,提问:“你们对母鸡有什么了解?”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学习课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
教师小组汇报,总结课文内容。
4.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14 母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老舍用词的严谨性。
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准备:课件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一、交流学(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的母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了解一下第二部分,又介绍了母鸡的什么特点?(二)自主探究,深入学文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课件】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第4—8自然段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出示课件】这是一只()的母鸡。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都是作为母亲尽责的表现。
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辛苦:“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会,汇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
记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写出了“我”讨厌母鸡的原因;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说明“我”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阅读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
另外本文出现了许多拟人化、夸张的用法,值得学生一学,特别是夸张。
二、教学目标: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没完没了、如泣如诉的意思。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及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
3、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母鸡叫声中传递的意思和情感,感受母爱的无私无畏,母爱是永恒的。
三、课前古诗、名言的诵读:1、《游子吟》(唐乐府·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2、说说关于鸡的成语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通过大家的认真学习、思考品读,我们看到了一只欺软怕硬、对同类残忍、自以为是的母鸡。
所以老舍说——一向讨厌母鸡。
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了呢?让我们走进这只母鸡,去了解老舍爷爷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吧。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主要讲解《母鸡》这篇课文内容,通过对母鸡的养殖和保护以及母爱的意义进行阅读分析和理解。
1.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母鸡》的基本内容和情节;2.能够理解母鸡的养殖和保护以及母爱的重要性;3.能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母鸡和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1.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母鸡养殖和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母鸡对幼鸡的母爱和对人类的启示。
二、课堂教学安排2.1 第一部分:导入(15分钟)•初步了解学生对母鸡的印象和了解程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课文主题。
2.2 第二部分:学习篇章(30分钟)•带领学生快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组讨论,探讨母鸡养殖和保护的意义;2.3 第三部分:拓展应用(2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表演母鸡和幼鸡的场景;•引导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对母鸡和母爱的理解。
2.4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母鸡养殖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母爱对人类的启示。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母鸡和母爱的认识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故事来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来感受母爱的伟大,并在写作中多引导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
另外,还要寻找更多有关母爱的故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从中汲取爱的力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期间的责任感、勇敢和母爱。
通过讲述母鸡孵蛋的过程,展示了母鸡为了保护和孵化小鸡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动物的故事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课文中一些描述母鸡孵蛋的细节,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责任的体会可能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他们理解和感受母鸡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母鸡孵蛋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感受母鸡的责任感和母爱,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鸡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母鸡孵蛋的过程。
2.教学难点:感受母鸡的责任感和母爱,体会母鸡的辛勤付出。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鸡的责任感和母爱。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件、教学卡片、学生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对母鸡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件,呈现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母鸡孵蛋的过程。
同时,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的内容,感受母鸡的责任感和母爱。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通过阅读卡片上的句子,找出描述母鸡责任感和母爱的句子。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讨论。
14母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
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
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而不是饺子。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照样子,写词语。
颤颤巍巍:细声细气:二、根据词语,选择“恶”的正确读音填空。
恶:wùèě可恶()厌恶()恶心()恶狠狠()凶恶()无恶不作()三、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3.戒备。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2.它伟大,()它是鸡母亲。
3.在夜间()什么动静,它()放声蹄叫。
最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2.比较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母鸡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
(2)板书课题:母鸡。
(课件出示母鸡的图片)2.师引导生用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师小结:在老舍先生笔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研读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生动,很容易读懂。
首先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讨厌母鸡?(3)(出示课件)生交流。
课件出示:因为母鸡( ),所以“我”讨厌母鸡。
(4)师提示:可以是书上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后概括的语句。
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
①因为母鸡嘎嘎乱叫且没完没了,有时候还无病呻吟,所以“我”讨厌母鸡。
a.师: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种感觉?(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b.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从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母鸡喜欢“无病呻吟”?(预设:如怨如诉)c.师: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再读)d.师指导朗读:是呀,这叫声多惹人烦呀!(生齐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e.师小结:母鸡的叫声让人心烦,所以作者讨厌母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三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
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范写。
(“孵”左边“卵”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
“伏”字不要漏了点。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
(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第1篇】16 母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邻家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的体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教学重点: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教学过程:一、出示,导入新课(出示母鸡)这是什么动物?你喜欢吗?(说说喜欢的理由)你猜猜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喜欢母鸡吗?正巧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母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那么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检查预习,巧过字词关老师知道大家都有预习的习惯,接下来就要检查一下你的预习合不合格了。
第一组:如怨如诉颤颤巍巍啼叫欺侮聋子雏鸡嘎嘎咕咕凄惨慈爱(指名读)第二组:可恶结起个小疙瘩第三组:一撮儿毛挺着脖儿挺着身儿(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出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变化吗?找找、划划,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齐读)(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是如何把这两部分连起来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是啊,作者利用了第4自然段,有一个关键的词语——(可是)连接了讨厌母鸡与不敢再讨厌母鸡两个部分的,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叫做——(指名回答)对啊,我们把这样的段落叫做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连贯。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语言特点(一)讨厌母鸡同学们,“我”一向讨厌母鸡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表示讨厌的时间长,可能是三年五年,可能是从出生讨厌到现在了。
)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一直讨厌着母鸡?读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划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
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写作特点的揣摩上有所欠缺,需点拨引导。
教学建议
1.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
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如,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鸡作为一个“鸡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重点难点
感受母鸡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母鸡》一课的生字,初步阅读了课文,知道在文中老舍对母鸡先后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母鸡》。
2.思考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老舍态度的变化?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找出两句表示老舍对母鸡情感态度的话来。
2.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
(一直、一直以来)
“一向”说明作者讨厌母鸡的时间长,读时要重读。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先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板书: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吵得受不了)
3.老舍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我一向讨厌母鸡”)
作者听到母鸡没完没了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
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
(厌烦、再厌烦一些、十分厌烦)。
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所以说“我一向讨厌母鸡”。
(三)学习第4~10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