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园历史 潍县四大家族
- 格式:ppt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23
十笏园文化小镇驶进新旧功能转换的快车道文/杜刚 张宝辉 胡一平可见之诗·第三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The Cultural Town of Shihuyuan has been onthe Fast Track of Shifting from Old to New Growth Drivers“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盛夏的午后,漫步十笏园文化街区,青青的瓦片、温润的空气,长满苔痕的墙角、岁月沧桑的屋檐,细雨霏霏敲打着竹子,一丝一缕,流淌着这片街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情且唯美,缓慢而悠长。
这样的十笏园,让你分不清是在梦境,还是在人间。
如今,“世界风筝都大客厅、中国画都新地标”已经成为十笏园的新名片。
近年来,乘着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四个潍坊”的东风,十笏园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提升文化品质,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富有活力、效益明显的文化旅游产业小镇。
制定了实现十笏园文化街区未来发展“四个城市建设示范典型”的战略创新举措。
具体内容是全力打造“一区、一地、一心、一市”的战略布局,即“创建非遗新旧动能转化集聚区,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铸造节庆会展活动中心,打造省级文化创意大超市”四大系统工程,形成“四轮驱动”的巨大引擎,带动整个十笏园文化街区乃至十笏园文化小镇驶进新旧功能转换的快车道。
创建非遗新旧动能转化集聚区十笏园文化街区的齐鲁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器,是2015年十笏园文化小镇创建的全国首家非遗孵化器,今后十笏园将以非遗孵化器为核心,创新建立全市非遗文化产业的集聚区和展示区。
重点解决非遗传承人年龄偏高、青黄不接、存在断代等问题,实现非遗传承人的新旧动能转化,孵化一批既拥有传统非遗技能、又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的新型传承人,为全国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借鉴而积累经验。
实现非遗产品的新旧动能转换,适应现代人文观念的多元需求,既注重人们强烈的时代文化诉求与传统文化不相匹配的冲突矛盾,又要避免非遗产品低端化和急功近利。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牌坊林立——“东莱首邑”的大潍县古城名不虚传熟知潍坊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十笏园,说道十笏园就不得不提到胡家牌坊,不仅仅是因为十笏园位于胡家牌坊街上;因为她代表的是一种建筑艺术、历史文化,更是是一种深厚的乡土情结,抑或是一种民族自信。
说到牌坊,笔者特意从网上搜索了一下“牌坊”的概念和意义: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从上述可以看出,牌坊首先是一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身份歌功颂德的一种象征,其次才是一种建筑艺术,所以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被命名为“牌坊”是何等的荣耀;恰恰老潍县历史上却不乏相关牌坊的记载;据有关文献记载,老潍县城乡的牌坊约有190多座。
县城及城乡附近约为85座。
按建造时间划分,建于明代的32座,建于清代的53座。
按其作用划分,约略为以下几种类型。
事功坊类:主要是科举中了功名,或得了官职,有了爵位功德,而建立的牌坊;明朝万历二年到乾隆时期《潍县志》记载明朝至清初举人进士登科题名的科第坊等。
总督坊:明隆庆六年,由总督冀辽保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刘应节立。
大司寇坊:为刑部尚书刘应节立。
敕建佳城坊:为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刘应节立。
凌霄坊:为举人陈鹏立。
薢元坊:为杜珏立。
光啟坊:为举人高明立。
恩荣坊:为进士胡节立。
都宪坊:为都御史王荩立。
司空坊:为工部侍郎王荩立。
步天衢坊:为举人于周立。
鸣凤坊:为举人梁玠立。
谏议坊:为户科右给事中宋继先立。
佳城坊:为通政司参议宋继先立。
柱史坊:在东关,为山西道监察御史王渐立。
都谏坊:为万历甲戌进士姚德重立。
天垣掌谏坊:即四牌坊,为吏科左给事中齐一经立。
乔梓清班坊:为礼兵二部郎中高桂立。
龙章重锡坊:为广西道监察御史颜思忠立。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潍坊丁氏家族丁永志先生作者介绍:丁永志,山东潍县潍城区人,海州丁氏(谦益堂)分支潍阳丁氏18世孙。
潍县著名乡绅丁叔言之子。
1950年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53年就职青岛理工大学教书育人。
我在这里说的潍坊丁氏家族是指和十笏园历史有关的丁氏家族。
人生一世,有一些事情是自己所无法选择的,包括自己的家庭出身,家族姓氏,出生地区和年月,以及所处的时代,自己只能被动地承受。
我被动地承受了出生地潍坊,也被动地承受了我的祖先,成了丁氏家族的后代,我没有挑选它的权利,只能“寻根问祖”地去了解它、记述它。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丁姓的始见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纣之时。
《姓氏考略》记载有:“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
”明确指出了当时已有丁姓的诸侯。
另外,据《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性,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这两种说法,或者还有其它种种说法,我不是研究历史的,究竟哪一种说法对,我无从考证。
下面我只说说潍县丁氏,特别是十笏园所在地的丁氏的来源。
潍县丁氏、诸城丁氏都以丁兴为始祖。
我父亲丁叔言在《五十年之回顾》中写道:“始祖兴,湖北武昌县人,以铁枪从明太祖,征伐有功,调守海州卫。
一世祖山,由海州迁潍”。
比父亲年长三百岁的诸城人、曾创作了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丁耀亢在其《族谱序》中也写道:“当元之末,始祖讳兴者,以铁枪归明太祖,从军有功,除淮安海州卫百户,子贯世袭。
自海州而徙琅琊,则自兴之次子推始”。
潍坊丁氏的直接始祖是丁山,他是元末武将武昌人丁兴之三子。
丁兴因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有功而受封海州,其子孙则由海州分迁诸城、潍县、寿光、黄县、日照等地。
明洪武二十四年,即1391年,丁山迁潍,卜居城南门,生计困难,人丁不旺,至明天顺年间,即1459-1464年间,始有丁琰为河南太康县训导,丁俊为安徽桐柏县县丞,而后家业逐渐兴发,及至明清发达鼎盛,成为潍县巨富。
潍坊青州古城篇一:青州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简介青云山有哪些民族娱乐活动?骑马、射箭、荡秋千、扎风筝、印年画、打铁、织布青云山民族风情区有哪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傣族、佤族、哈尼族、怒族等少数民族请说出潍坊所有的县、市潍城区、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
请说出下列分别是潍坊依次的哪个县市区?中华古城安丘樱桃草莓之乡安丘化石之乡临朐恐龙之乡诸城宝石之乡昌乐丝绸之乡昌邑从学校到青云山我们一共走了哪些路,哪些街?幸福街,潍州路,青云山路青云山上你看到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中国上你学习的有关这些民族的知识点有哪些?傣族、佤族、哈尼族、怒族我国历史上所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有哪些?汉朝:西域都护府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黑水都督府元朝:宣政院、宣慰司明朝: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奴儿干都司清朝: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伊犁将军府、奉天将军府、吉林将军府、黑龙江将军府今天的旅途中你看到的农作物有哪些?请你举例我国引进国外从的农作物品种三种以上并说明分别是什么时期引进的?玉米、甘薯。
答案不唯一,举例即可2333333文登在元朝时属什么章丘机构管辖?中书省篇二:青州旅游优势资源及发展策略1月29日,好客山东文旅交融产业创新产业峰会暨2021山东旅游金榜品牌隆重举行推选活动颁奖盛典在济南举行,我市在众多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4项大奖,是日照市获奖数量最多的县(市区),在全省位居前列。
在此次评选中,青州市荣获2021好客荷泽全域旅游示范县。
青州古城荣获2021好客山东十佳特色旅游品牌,知名旅游大V “游青州逛古城”活动荣获2021好客山东旅游新媒体旅游区营销创新典型,青州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2021好客山东当年度主题旅游景区(度假区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古城、生态、花卉、乡村等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青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十笏园探幽,领略历史变迁,了解丁氏家族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古典园林袖珍式建筑,有“鲁东明珠”的美誉。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园中的砚香楼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坊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建了整座园林。
十笏园被称作“丁家花园”。
整座建筑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刁艳杰Shihu Garden: Roaming through Old Days十笏园:徜徉旧时光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1986版《西游记》是非常经典的一部影视剧,而剧中令天蓬元帅魂牵梦绕的高老庄,取景地就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的一座著名园林——十笏园。
十笏园是一座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古建筑。
走入其中,便能领略到庄园主人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的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的韵味变化。
建筑ARCHITECTURE. All Rights Reserved.别致的园林十笏园原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起初是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潍县首富丁善宝将这座庭院买下,并按照江南园林风格重新修葺营造。
当时的丁家是潍县的豪门大族,家族声势极盛时,地产不仅遍布潍城一带,还散布于安丘、诸城等地,甚至有“丁半城”之称。
丁善宝将园林买下后,重新修造,并亲自命名为“十笏园”。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板制成。
丁善宝在《十笏园记》中对自己如此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在佛教经典《法苑珠林》中,曾记载唐代使臣王玄策出使西域,以笏板丈量佛教高僧的居所,只有十笏大小,因而称之为“方丈之室”。
后世便用“十笏”来形容面积小的建筑物,丁善宝取名之意也在此。
营造此园,丁善宝并非为了炫耀财富,追求奢靡生活。
他在《十笏园记》中敞露心扉,说建造这所园林是因为自己中年多病,想在园中静静修养,并非需要奢侈的亭台楼榭来观赏。
他还告诫并和丁氏后人约定:不得在此结交流氓土匪,不得在此演杂剧,更不得在此招纳娼妓、聚众赌博,从而滋生事端,令泉石嘲笑。
丁善宝有诗曰“不惜金钱倡大义”,他经营地产、商业并不以剥削他人为最终目标。
他在故乡修桥铺路,赈济灾荒,口碑极佳。
不幸的是,购置十笏园仅2年后,46岁的丁善宝就与世长辞。
群贤毕至丁善宝未曾长久享受十笏园的美景,却给后世留下了一座充满魅力的园林。
2018·04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名片,也是满足居民休闲交往的场所,更是城市繁荣发展的见证。
城市公园建设的好坏事关居住于城中每一位居民甚至外来游客的切身体验,需要设计者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精心建造和布置科学合理的公园。
以十笏园为代表的园林就为我们提供了公园建筑的极佳借鉴,以便设计建造符合现代观念又涵盖本土文化特色的公园。
一、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变迁西方造园史历史悠久,但并非指城市中的公园,而多为私人独享。
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首次提出应在城市中建设花园的提议,以供人们休闲娱乐。
此后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宫廷和封建主的私人花园开始对公众开放,这些花园也被称为公园,这就为城市公园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真正意义上城市公园的建立是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它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设计而成,除了自然景观和休闲设施的建造,还设有供儿童游玩的游乐场。
至此公园不再为统治阶级和上层民众所独有,普通民众也成为了公园的使用者。
中国城市公园的建设是随着列强侵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列强便在上海建造了黄浦公园、复兴公园、虹口公园,园中以自然植被为主,建筑物较少。
我国最早自建的公园是无锡的“锡金山花园”,后更名为“城中公园”。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田园城市思想之影响,中国修建了一系列的公园,多依托原有名胜古迹建设而成,例如南京的玄武湖公园、广州的越秀公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的城市公园数量大为提高,种类更加丰富,规划管理也日趋合理。
一方面对原有的公园进行修缮改造,另一方面公园建设逐渐往小城市、小城镇延伸,加强绿化与园林设计相结合。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环境意识、休闲意识的提高,城市公园的建设意义将更为凸显,如何在现有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使公园设计更为合理、建设更为科学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二、十笏园建园始末山东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古称“潍州”“潍县”。
十笏园,晚清北方古典园林建筑,素有“鲁东明珠”之称,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潍坊十笏园的简介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是一处明清古建筑群,它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十笏园不仅是潍坊市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而且是山东地区最大的园林之一。
十笏园占地面积近20000平方米,它分东、中、西三路,因园内有十座独立的建筑,故名十笏园。
西路为全园精华所在,东路则较为开阔、朴素。
园中有一座大牌坊,是乾隆皇帝赐给十笏园的“十”字匾。
十笏园以“十”字为基本轴线,布局严谨、紧凑。
由南向北依次为:十笏园、半亭草堂、乐贤居、百树山房、百泉山馆、小洞天和荷风轩。
其中最著名的是百泉山馆和小洞天。
百泉山馆为一座仿古建筑,室内设计别具风格,有一条曲折幽深的长廊直通室内。
它由水磨青砖砌筑而成,四面墙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图案,精致美观。
室内中央是一幅长6米、宽4米的巨大浮雕《百泉图》,画面上有泉水汩汩而出、蜿蜒曲折的景象,寓意着“泉从石出”。
—— 1 —1 —。
十笏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位于山东潍坊市的十笏园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十笏园的名字来源于园内的一条小河,河道长十笏(1笏等于约一尺二寸),因此得名。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十笏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十笏园的园林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园林的布局和构造,其次是园林的植物景观,最后是园林的文化内涵。
十笏园的园林布局独具匠心,利用山水自然形势,巧妙地将园林和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
园内植被丰富,花木格局布局合理,清新雅致,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此外,十笏园还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而著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十笏园的建筑和景观十笏园的建筑和景观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重要原因。
园内建筑主要包括亭、榭、轩、阁、堂等,布局合理,构造精巧,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园内的山水景观是其另一个特色,园内湖泊曲折,山峰起伏,水杉掩映,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此外,园内还有众多的景点,如“十二峰”、“十八涧”、“金鱼池”等,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据统计,十笏园占地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其中园内建筑共计59座,湖泊和水系总长约为4.5公里。
十笏园的建筑和景观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十笏园的旅游和休闲资源十笏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园内还设置了多个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门票销售、导游讲解、餐饮住宿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条件。
如果您计划前往十笏园旅游,建议提前了解门票价格和开放时间。
十笏园的门票价格为50元/人,开放时间为8:00-17:00。
此外,如果您时间充裕,还可以考虑在十笏园周边游玩,如潍坊博物馆、文化公园等,这些景点也都值得一游。
当然,潍坊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如潍坊烧饼、潍坊鸡蛋煎饼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孙敬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古钱币研究家,是潍坊市文博界泰斗级专家、学者。
本文风格高古,知识、信息丰富。
诚望众多网友耐心、仔细研读。
丁氏世家与十笏园孙敬明依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观点,研究解析人类历史发展时期的家庭宗族,尤其是世家望族的兴衰荣枯,其对于探讨社会内部结构、人类调解协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潍坊自古人文昌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均与世家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仅以潍县为例,明清两代先后就有胡邦佐、刘应节、王岸泉、高桂与郭尚友、陈官俊、张兆栋、丁善宝等八大世家名门。
研究八家兴衰发展,发现其各有内在的规律与特点。
历史上八家的门第荣祚多随风吹雨打而去,迄今所见唯一留存于世的,则即丁善宝世家的十笏名园和之周近的住宅门庭,并且已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笏园乃江北明清园林的杰出代表,素有鲁东明珠之称。
“北国园林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可谓蜚声天下,名冠古今。
并且丁氏望族自明初迁来潍县,诗书经营,和善发家,崇尚高雅文化,追慕清操名德,文风绍继二十余世,约近六百年的发展而绵延无穷。
凡此不仅对于研究潍坊文化,而且由此推及潍坊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构成中的地位,均具有十分重要和典型意义。
我们经过对潍坊近六百年历史的探研,重点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环境来分析潍县明清八大世家望族家门个案,从中观察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社会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其共同的特点。
为了具体而客观的展现潍县明清两代的人文风华和名园的清幽典雅,以及绵延无尽的门第书香,以揭示名门望族的精神世界和高雅的哲学理念,而专门以十笏园为依托,对丁善宝世家近六百年的发展历史做大致的复原展示。
让人们在享受清幽典雅、朴素纯真的诗书园林文化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完美一体的同时,以陶冶情操,熟悉历史,启迪心智,追慕先贤名德而创造美好社会。
诗书世家(一)潍县丁氏世家,其远祖出自齐国肇封之君姜太公,太公之子吕□□,号曰丁公,丁氏之称自此而始。
十笏园文脉——丁锡田家族一、“四宅”丁氏的祖先及源流相传周代姜子牙的长子被封为丁公,他就以封号为姓氏,从此有了丁姓。
然而丁氏祖有史可据的,则是世居湖北武昌的远祖丁兴。
他在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以铁枪投奔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呼之为“黑丁”,之后他以军功除淮安海州卫百户,子孙世袭定居下来。
明初,因沿海边境不时为倭寇所侵扰,便从海州迁来山东。
其中有的到潍县,有的到了日照,还有的去了诸城、寿光、黄县等地方。
但是据《民国山东通志·家族志》记载,潍县的丁氏家族是日照丁氏的分支,“后人丁山来到了潍县县城,繁衍成族。
”又据王振民主编的《潍坊文化三百年》记载,潍县丁氏祖上与创作《续金瓶梅》的诸城丁耀亢原为一支,有共同的祖先。
②丁叔言在其《五十年回顾》中写道:“始祖兴,湖北武昌县人,以铁枪从明太祖,征伐有功,调海州卫。
一世祖山,由海州迁潍,十四传至曾祖致堂公。
”另外有资料称,丁氏祖居山东青州府苍马山前丁家大村,丁龙泉迁至潍县城东关,生四男:汉鼎、汉臣、汉羲、汉亨。
综合以上多种说法,大致可以推测出:潍县丁氏的远祖为湖北武昌的丁兴,因倭寇侵扰,丁兴子孙后人移居山东各地,其中丁山一脉来到潍县,繁衍分化,逐渐兴盛,有了后来富甲一方的“四宅”丁氏家族。
丁山一支来到潍县之后,经过十几代的繁衍,子孙甚众,应该不止“四宅”丁氏这一支。
据笔者所知,潍坊还有一支支系庞大的丁氏家族叫“南关丁”,另外还有一些散佚了族谱、模糊了支脉的分散丁氏。
“四宅”丁氏是潍坊丁氏的代表,是在那个时代富贾一方、代表了当时潍县的经济文化水平的一个大族,但不能笼统地把所有潍坊的丁氏都归之为“四宅”丁氏,也不便将“四宅”丁氏称呼为“潍县丁氏”。
“四宅”丁氏在祖先丁兴之后,又经历了十二世,分别是丁子岩、丁贵、丁纪、丁顺、丁世美、丁邦敬、丁汝佐、丁讲、丁附青、丁炯、丁庸行、丁克成。
传至十四世,时光也到了清代末期,丁廷珍(字致堂) 逐渐以经营土地起家兴盛,地产之广,财富之巨,成为当时的潍县首富。
十笏园造园艺术初探张蕾;桑国臣;王德法【摘要】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其造园风格受到南北方园林设计手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等方面的影响,整体风格独特,虽方寸之地,却意境幽深.对十笏园的整体布局、营造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6(041)002【总页数】6页(P128-132,137)【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造园手法;风格特征;十笏园【作者】张蕾;桑国臣;王德法【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TU986.1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占地面积约 2 000 m2。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因为这座园林占地极小,比喻其只有十个板笏那么大,因而得名。
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在清代商业繁华,这里的商人、文人既可南下苏杭,又可北上京都,南北园林的精华在这里交融,使得这座园林同时具有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特征,有“鲁东明珠”之称。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园中的砚香楼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建了整座园林,因此十笏园也被称作“丁家花园”。
园主丁善宝,字黻臣,号六斋,在咸丰年间因输巨款而捐得举人和内阁中书之衔。
他作为潍坊四大豪绅之一,能诗能文,还著有《耕云囊霞》等文集。
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对南北园林均有所了解,在购买胡邦佐旧宅后,就延请了他的文友蒯菊畦、刘子秀、于敬斋3人设计,历时8个月竣工。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东、中、西三跨院落组成,坐北朝南。
东跨是园主丁善宝的居所,西跨是客房以及私塾,都是较为疏朗的园林式庭院。
中跨是自然式山水园林。
三跨并行,中跨辟园,这一点与江南园林的后院式、别院式有所不同(图1)。
十笏园的详细介绍十笏园(Shihuyuan Garden),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由于设计精巧,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曲桥回廊等建筑无不玲珑精美,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
十笏园以布局新巧、匠心独运誉冠北国小园之首,中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说园》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清水一池、轩榭浮波……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整个园林疏密有致、错落相间,集我国南北方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一、十笏园历史十笏园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
十笏园是整个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毁的后花园外,现存的建筑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购下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依的故居,改建为私人花园,称“丁家花园”,曹鸿勋为其题名为“十笏园”。
二、十笏园布局构成园内建有假山、瀑布、池塘、廻廊、曲桥、亭榭,不同建筑特点的房屋300余间,21个院落,整个建筑与园林的布局,紧凑而不拥挤,是长江以北保护最完整的,具有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十笏园建筑之雅致、景色之秀美、文人墨迹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