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字词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3—6年级必背文言文
一、儒家思想
1、《论语·为政》:“子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中庸》:“仁以为己任,侠以为公,勇行敢言,使民更始也。
”
3、《孟子·离娄下》:“所谓众生,皆有根,皆有余,此根可以结礼义,可以结亲爱,可以结恩恺。
”
4、《论语·八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孟子·公孙丑上》:“安能使心忧私欲养,足以抑制仁义之行乎?”
二、道家思想
1、《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2、《莲花经·释迦庄谭》:“三毒受术,得无常心。
”
3、《黄帝内经》:“道不以事,善不以言,知不以义,大道至简。
”
4、《道德经·第一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5、《抱朴子·问诗》:“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三、墨家思想
1、《墨子·至道》:“术焉而无道,非所守也。
”
2、《墨子·庚师志》:“苟有以义利天下,则无以谋取为乱。
”
3、《季氏春秋》:“礼之用,和为贵。
”
4、《静子·乐之》:“隐士之志,取之而不可知。
”
5、《子夏上》:“温文尔雅之容,柔和而不张。
”。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 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
1、安:①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 (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 (非天质之卑 ) ②身份低微 (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 )4、被:①影响 (被于来世 ) ②同“披”,穿 (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 ) ②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③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 (毕力平险 ) ②全部 (群响毕绝 )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 ) 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 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 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 ) 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 )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 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 ) ⑤ zhǎng,排行最大 (木兰无长兄 )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 (称其气之小大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 (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 (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 (惩山北之塞 ) ②惩罚13、驰:①骑 (愿驰千里足 ) ②驱车 (追赶 )(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 (方其出海门 ) ②在边疆打仗 (出则方叔、召虎 ) ③来到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 ④产生 (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语言 (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 )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
小学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最新版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和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起始阶段,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 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文言文1.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6.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7.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8. 《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到六年级文言文必背古诗词
一年级:
1.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年级:
1.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年级:
1.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年级:
1.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年级:
1.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年级: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一到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必背文言文古诗词小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小学生必背的文学瑰宝。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背诵的文言文古诗词: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6.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 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6年级必背小古文三年级上册。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下册。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年级上册。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年级下册。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五年级上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五年级下册。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年级下册。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小学必背文言文小学必背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在近些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时代距离现在久远,很多字词等现代孩子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小学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升初常考短篇文言文一.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mèi)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1.托:假装。
2.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3.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4.值:正好。
5.寝:睡觉。
6.因:趁机。
7.时:当时。
8.而:连词,表承接。
9.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10.既而:过了一会儿。
11.何以:为什么。
12.觉:醒。
13.值:当......时。
14.且:尚且,姑且。
15.且托寐以观之:姑且装睡看看他们怎么样。
16.既而问毓何以拜: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17.共:一同。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
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三年级文言文必背
1. 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 字词解释
- 戏:玩耍。
- 于:在。
- 庭:庭院。
-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 足跌:失足。
- 没:淹没。
- 皆:全,都。
- 弃去:逃走。
- 持:拿。
- 击:击打。
- 迸:涌出。
3. 译文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1. 原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 字词解释
- 株:树桩。
- 走:跑。
- 触:撞到。
- 折颈:折断脖子。
- 因:于是。
- 释:放下。
-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 冀:希望。
3.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六年级上册(古诗词8首+文言文2则)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 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 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 ēi 迤y í腾细浪,乌蒙磅p án ɡ礴b 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 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ɡu ō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 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 à送青来。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锺zh ōn ɡ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sh ān ɡ汤sh ān ɡ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书戴嵩s ōn ɡ画牛[宋]苏 轼 蜀sh ǔ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 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ch ù人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 ù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n ú,织当问婢b ì。
一、天翻译:自然界,天空。
例句:天高云淡。
(天空高远,云彩稀薄。
)二、地翻译:大地,地面。
例句:地广人稀。
(地面广阔,人烟稀少。
)三、日翻译:太阳,日子。
例句:日出东方。
(太阳从东方升起。
)四、月翻译:月亮,月份。
例句:月明星稀。
(月亮明亮,星星稀少。
)五、风翻译:自然界中的气流,风力。
例句:春风拂面。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脸庞。
)六、雨翻译:自然界中的降水,雨水。
例句:雨后春笋。
(春雨过后,竹笋迅速生长。
)七、水翻译:自然界中的液体,水资源。
例句:水滴石穿。
(水滴不断地滴在石头上,最终能穿透石头。
)八、山翻译:自然界中的高地,山脉。
例句:山清水秀。
(山峦叠嶂,水清澈秀丽。
)九、石翻译:自然界中的坚硬物质,石头。
例句:石破天惊。
(形容声音极大,震撼天地。
)十、花翻译:自然界中的植物,花朵。
例句:花开富贵。
(花开得旺盛,象征着富贵。
)十一、草翻译:自然界中的植物,草本植物。
例句:草长莺飞。
(草木茂盛,黄莺飞翔。
)十二、树翻译:自然界中的植物,树木。
例句:树大招风。
(树木高大,容易受到风的吹袭。
)十三、云翻译:自然界中的水汽凝结物,云朵。
例句:云雾缭绕。
(云雾环绕,景色朦胧。
)十四、雪翻译:自然界中的降水,雪花。
例句:雪中送炭。
(在下雪的时候送炭,比喻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十五、鸟翻译:自然界中的鸟类。
例句:鸟语花香。
(鸟儿的鸣叫声和花香交织在一起,形容春天气息。
)十六、鱼翻译:自然界中的水生动物,鱼类。
例句:鱼翔浅底。
(鱼儿在浅水区游动。
)十七、虫翻译:自然界中的小型动物,昆虫。
例句:虫鸣夜半。
(夜晚昆虫鸣叫。
)十八、人翻译:人类。
例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是圣人贤人,谁能不犯错误呢?)十九、我翻译:自称。
例句:我思故我在。
(我思考,所以我知道自己的存在。
)二十、你翻译:称对方。
例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和我,彼此互相包含。
)二十一、他翻译:称第三方。
例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人的缺点可以作为自己的教训。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词汇古代的文化瑰宝中,古文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学习古文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升语文能力和修养。
在小学阶段,学习古文词汇是培养学生语感和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必备的古文词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
一、道德品质类词汇1. 仁:指具备怜悯之心,关心他人,有爱心的品质。
2. 义:指具备正义之心,遵守法律道义,有公正的品质。
3. 忠:指忠诚,对国家、对朋友、对亲人都保持忠诚信义的品质。
4. 孝:指对父母尊敬、孝顺的品质。
5. 信:指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品质。
二、自然景物类词汇1. 山:指高大的陆地形态,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2. 水:指自然界中的液态物质,是生命之源。
3. 云:指天空中悬浮的白色或灰色的浮云,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
4. 林:指茂密的树木,形成的一片树林。
5. 花:指植物开放后呈现的美丽花朵。
三、人物事迹类词汇1. 至:表示到达一个地方或达到某一种程度。
2. 初:表示开始的阶段,指事情刚刚开始或即将开始的状态。
3. 道:表示一种方法、方式或教训。
4. 名:表示一个人被大家公认或赞美,有很高的声誉。
5. 匠:指熟练掌握某项技艺的人,如木匠、铁匠等。
四、常见成语类词汇1. 知足常乐:表示满足于现状,能够享受平凡的生活。
2. 循序渐进:表示按照一定的次序,逐渐地进行。
3. 虚怀若谷:表示谦虚的态度,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4. 百折不挠:表示遇到困难时,毫不放弃,坚持不懈。
5. 自强不息:表示不断努力自强,永不停止。
五、文化艺术类词汇1. 画:指用颜料等在纸、绢、布等上面绘制形象的艺术形式。
2. 诗:指用特定形式和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艺术形式。
3. 乐:指用声音表现情感、表达意境的音乐艺术形式。
4. 文:指优美的书写、编排或表达方式。
5. 书:指文字的著作或书籍。
这些小学生必备的古文词汇覆盖了道德品质、自然景物、人物事迹、常见成语和文化艺术等方面。
最新版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字词1、安:安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如何”、“养活”等含义。
例如,“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示“如何让他能够走千里”,“衣食所安”表示“养活自己的基本需求”。
2、卑:卑有“低下”、“身份低微”的含义。
例如,“非天质之卑”表示“不是本来就卑微的天生质地”,“先帝不以臣卑鄙”表示“前任皇帝并不看不起我这个低贱的臣子”。
3、备:备可以表示“周全、详尽”、“具备”、“准备”等含义。
例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表示“前人对此事的描述已经非常详尽了”,“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表示“各种妙计都已经准备好了”,“犹得备晨炊”表示“还来得及准备早餐”。
4、被:被可以表示“影响”、“穿戴”等含义。
例如,“被于来世”表示“受到来世的影响”,“皆被XXX”表示“都穿戴着华丽的衣服”。
5、鄙:鄙可以表示“边境”、“鄙陋、目光短浅”、“出身鄙野”等含义。
例如,“蜀之鄙有二僧”表示“蜀地的边境上有两位僧人”,“肉食者鄙”表示“只吃肉的人眼光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表示“前任皇帝并不看不起我这个出身不好的臣子”。
6、XXX:毕可以表示“尽”、“全部”等含义。
例如,“毕力平险”表示“尽力攀登险峻之路”,“群响毕绝”表示“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7、薄:薄可以表示“迫近、接近”、“轻视”、“厚度小”等含义。
例如,“薄暮冥冥”表示“黄昏时分非常昏暗”,“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表示“不应该轻视自己的能力”,“薄如钱唇”表示“非常薄”。
8、策:策可以表示“马鞭”、“鞭打、驱使”、“记录”、“计谋”等含义。
例如,“执策而临之”表示“手持马鞭迎面而来”,“策之不以其道”表示“不按照他的方法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表示“记录了十二位功勋将军的传记”。
9、长:长可以表示“长度”、“与‘短’相对”、“长久、健康”、“永远”、“排行最大”、“头领”等含义。
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表示“船的前后长度相差不到八分之一”,“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表示“希望人们长寿健康”,“死者长已矣”表示“死者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XXX无长兄”表示“XXX没有排行最大的哥哥”,“XXX皆次当行,为屯长”表示“XXX都是排行次大的,担任屯长”。
文言文小学生必背40篇
1、《山谷》(楚辞)
2、《望洞庭》(宋)
3、《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4、《锦瑟》(李商隐)
5、《春晓》(孟浩然)
6、《竹枝词》(王之涣)
7、《望庐山瀑布》(李白)
8、《渔家傲》(苏轼)
9、《江雪》(柳宗元) 10、《赤壁赋》(杜甫) 11、《江南春》(李商隐) 12、《忆江南》(苏轼)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4、《静夜思》(李白) 15、《出塞》(李白) 16、《关山月》(李白) 17、《登鹳雀楼》(王之涣) 18、《早发白帝城》(李白) 19、《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0、《终南别业》(苏轼) 21、《青玉案·元夕》(元稹) 22、《行路难》(元稹)23、《蝶恋花》(晏殊) 24、《少年游》(李白) 25、《鹿柴》(王维) 26、《菩萨蛮·蓦山溪》(李白)27、《锦瑟》(李商隐) 28、《定风波》(苏轼) 29、《望天门山》(辛弃疾) 3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王安石) 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高阳台》(白居易) 33、《石灰吟》(秦观)34、《渔家傲·雪梅》(苏轼) 35、《子夜四时歌》(辛弃疾) 36、《乌衣巷》(黄庭坚) 37、《清平乐·杨柳青青》(辛弃疾) 3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9、《水龙吟》(白居易) 40、《卜算子·秋思》(苏轼)。
一、常用虚词1. 而: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以:介词,表示手段、方法、原因等。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其: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名词。
例如:《离骚》中的“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 为:动词,表示做、成为。
例如:《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 是:代词,表示肯定、强调。
例如:《左传》中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 故:连词,表示因果、结果。
例如:《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8. 也:语气词,表示肯定、感叹等。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二、常用实词1. 天:指自然界。
例如:《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地:指地面、土地。
例如:《论语》中的“子曰:‘富之,教之。
’”3. 人:指人类。
例如:《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 仁:指仁爱、仁德。
例如:《论语》中的“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5. 义:指正义、道义。
例如:《孟子》中的“义之所在,天下共推之。
”6. 礼:指礼仪、礼节。
例如:《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
”7. 智:指智慧、才智。
例如:《论语》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8. 信:指诚信、信任。
例如:《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
”三、常用句式1. 主谓宾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状语后置:谓语+状语。
例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定语后置:中心语+定语。
例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例如:《孟子》中的“富而不骄,贫而不谄。
”通过以上这些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相信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一、必背词语1. 吾:我2. 之:的、到、去、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感叹或疑问4. 而:并且、表转折、表修饰5. 于:在、比、对6. 何:什么、为什么7. 以:用、因为、以……为8. 其:他的、它的、那9. 与:和、跟、给10. 及:到、以及、和二、翻译方法1. 对译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如“吾”翻译为“我”。
2. 替换法: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文中的词语,如“之”可以替换为“的”。
3. 增减法:在翻译时,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一些词语,使句子通顺,如“吾将往见之”可以翻译为“我要去见那个人”。
4. 调整法:调整文言文中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5. 意译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意义转换,如“吾友之病,吾当为之忧”可以翻译为“我的朋友生病了,我应该为他担忧”。
三、具体翻译示例1. 吾友之病,吾当为之忧。
翻译:我的朋友生病了,我应该为他担忧。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3. 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翻译:子路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亲人,就是仁;教育民众,就是善。
”4. 夫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四、总结小学文言文必背词语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掌握翻译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境、语序和词语的准确翻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 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②总共(凡三往)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 ②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 ③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 ④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②恶、坏(陟罚臧否)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③互相(更相庆)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固:①本来(固众人)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故: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42、顾:①回头看(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而不顾) ②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3、观: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4、冠:①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45、光:①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②光线(仿佛若有光)46、归: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过: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到(及鲁肃过寻阳) ③犯过失(人恒过) 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8、好: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49、号:háo ①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 ②hào,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④hào,号召。
(号令召三老……)50、还:①回家(还以与妻) ②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51、患: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②忧患(无冻馁之患) 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52、惠: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53、或: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54、极: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②尽、到(南极潇湘) ③穷尽,动词(尝极东方)④非常、最(初极狭)55、寂:①平静(视端容寂) ②寂静(寂寥无人)56、加:①更加(而山不加增)②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③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57、间:①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②一会儿(立有间) ③参与(又何间焉)④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⑤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⑥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⑦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⑧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8、见:①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③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④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⑤知道(见往事耳) ⑥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①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②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③将要(公将战) ④搀扶(出郭相扶将) ⑤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60、角:①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②吹号角(且角且走)61、借:①借(每假借于人) ②依靠(愿借子杀之) ③即使(借第令毋斩)62、尽:①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③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就:①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②完成,达到③即使64、居:①过了(居十曰) ②停留(不可久居)65、举:①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②发动(举大计亦死) ③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④参加(董生举进士) ⑤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6、具:①同“俱”,全、都(具答之) ②具有(各具情态)67、决:①判断(孔子不能决也)②分别(意难决舍) ③断然(故决然舍去)68、绝:①隔绝②极点(以为妙绝) ③停止,消失(群响毕绝)④极高的,陡峭的69、开:①散开(曰出而林霏开) ②放晴(连月不开) ③打开(旁开小窗)70、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71、苦:①苦于(苦秦久矣) ②使……苦(苦其心志) ③愁(何苦而不平)72、乐:①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②使……快乐(钟鼓乐之) ③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④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3、类:①类似(绝类弥勒) ②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74、利:①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②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③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④物资(利尽南海)75、隶:①属于(世隶耕) ②跟着(隶而从者)76、良:①真,实在(良多趣味) ②善良(此皆良实)77、临:①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②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③*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78、鳞:①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②鱼(呷浪之鳞)79、令:①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
(忿恚尉,令辱之) ③指县令。
(陈守令皆不在)80、妙:①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②奇妙(以为妙绝)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 ②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83、奇:qí①奇特。
(明有奇巧人) ②奇怪,罕见。
(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③jī。
零数。
(长约八分有奇)84、骑:①jì,骑兵(骑千余)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 ②上前(狼不敢前)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②有余(赏赐百千强)③勉强(不可强以仕)④力行(慕义强仁)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89、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②请求(曹刿请见)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④深(穷冬烈风)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②神色(视端容寂)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 ②奶头(儿含乳啼)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②还(而君前途尚可) ③尚且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②稍微(意少舒③不多(饮少辄醉) ④shào,年轻(陈涉少时)100、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④shě,施舍(舍与你的)101、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102、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103、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104、施:①shī,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