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学第01讲-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96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旅游产生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一)空气不洁(二)水体污染——水质不净(三)食品不绿(四)噪音污染(五)垃圾围城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一)此起彼伏的“环境公害事件1.水俣病事件2.米糠油事件3.马斯河谷事件4.痛痛病事件5.伦敦烟雾事件6.多诺拉事件(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保护自然1.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
2.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3.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行动——绿色运动•一些关心人类目前对地球造成破坏的人组成不同的团体,争取施行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
4.绿色消费潮•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反思(一)传统旅游观的反思传统的旅游存在的不足:1、旅游管理不当:景区的超负荷、旅游设施安置不当2、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践踏、折枝、乱扔垃圾、乱投喂动物、乱写乱画、乱蹬攀(二)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例如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组织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建成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生态旅游学第一篇:生态旅游学名词解释:1.人与自然协调论:人是大自然的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一切所谓征服胜利其实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协调在生态系统承受的范围之内。
2.生态人文论:人类现在面临的生存危机是因为人类没有遵守生态规律,故解决危机的方法是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构成危急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4.生态旅游者:(广义)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旅游者(狭义)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旅游者。
5.环境解说:是向旅游者说明地域特征,以便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并形成支持保护期望的一门艺术。
6.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态美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7.森林公园: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民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8.生态旅游业: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9.生态饭店:那些为旅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人体无害的饭店。
10.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某一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保证该生态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生产的连续性、生态的完整性、文化的连续性、发展质量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者说旅游活动的强度。
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1.内容:生: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
传: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
2.吸引功能中的吸引动力:生:生态美。
传:美、奇、特。
吸引功能中的满足旅游者需求需要:生:回归大自然。
传:身心疲惫的恢复。
3.效益功能中的效益内涵都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