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57
摄影基础知识五种光源特点及拍摄注意想入门摄影的新手们,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摄影是光影的艺术,要想用好光,就必须先了解光。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种常见光源的特点及拍摄注意事项。
光线是风光摄影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懂得如何利用不同光线条件表达自己想要的主题十分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为大家总结分析各种光线条件和利用这些光线条件时的注意要点。
1 逆光逆光可能是我最喜欢的光线之一,鉴于其拥有十分独特并且耀眼的光感气氛,是日落日出场景中的常见光线条件。
特点:光线呈放射状发散,变化十分快;拍摄画面里的不同区域光比十分大;景物还算有立体感。
拍摄注意:鉴于光线变化速度快的情况,注意提前选择好拍摄点。
很多时候都会需要用到包围曝光合成,有些光比没那么大的情况例如雪景,那么动态范围好的机子可以一张涵盖整个场景的光比。
如果想要拍摄太阳星芒,必须把广角光圈调整到f16-22,不同镜头在这个光圈范围内都有不同的星芒效果。
众所周知不少广角镜头在f22 的星芒效果最好,不过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不同,f16 的星芒也会呈现不错,或者说是不大一样的效果。
2 侧光特点:侧光下景物的立体感最强,通常是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常见光线条件:光源在拍摄画面外,在画面外的左边或者右边。
有时候光源在一定高度,并且有云情况下会产生一种斑驳光的效果(景物一块块局部区域被光线照亮)拍摄注意:注意光线对所想要拍摄景物的元素影响,注意光线是否能照亮拍摄画面中的主体元素,使主体元素具有立体感。
所以预先找好拍摄点也是同样重要,这样能让你有足够时间去对光线变化反应。
3 暮光/晨光特点:暮光和晨光分别指在太阳完全落下后和太阳升起前的一个小时左右或者一个小时内,大气颗粒扔能折射出光线,非常接近或者正是产生蓝色时调的时候。
这个时候光线非常柔和,能呈现静谧的气氛,景物通常会呈现蓝和紫色调。
拍摄注意:在这种光线情况下,非常适合拍月亮或者地面上具有纹理的东西,尤其拍摄具有不同颜色的地貌,颜色和纹理在这个时候会比较分明。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摄影,用镜头定格瞬间,用画面诉说故事。
对于许多初涉摄影领域的朋友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开启精彩摄影之旅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摄影的基础知识世界。
一、认识摄影器材1、相机数码相机:分为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
单反相机通过反光镜和五棱镜取景,成像质量高;无反相机则取消了反光镜结构,体积相对较小,更便于携带。
手机:如今的手机摄影功能日益强大,对于日常拍摄和记录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工具。
2、镜头定焦镜头:焦距固定,成像质量通常较好,光圈较大,适合拍摄人像、静物等。
变焦镜头:焦距可变,使用灵活,能适应多种拍摄场景。
3、其他配件三脚架:稳定相机,避免拍摄时抖动,尤其在夜景、长曝光等拍摄中必不可少。
闪光灯:为拍摄对象补充光线,改善光线不足的情况。
存储卡:用于存储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二、了解摄影参数1、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大小,光圈越大(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多,背景虚化效果越强;光圈越小(数值越大),进光量越少,画面整体更清晰。
2、快门速度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高速快门能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慢速快门则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常用于拍摄夜景中的车流、星轨等。
3、感光度(ISO)衡量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ISO 值越高,对光线越敏感,但同时会增加画面噪点;ISO 值越低,画面噪点越少,但需要更多的光线。
4、曝光补偿在自动或半自动拍摄模式下,对相机的曝光结果进行微调,使画面更亮或更暗。
三、构图的基本法则1、中心构图将拍摄主体放在画面中心,突出主体,给人以稳定、集中的视觉感受。
2、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点上或沿着分割线分布,使画面更平衡、富有美感。
3、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具有平衡、稳定、庄严的特点。
4、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将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上,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5、框架构图利用门窗、树枝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使主体更突出,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风光摄影课程导语:风光摄影是一门独特的摄影艺术,它通过捕捉大自然中的美景和自然现象,将其转化为视觉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风光摄影课程旨在教授学员如何捕捉和呈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如何运用摄影技巧和设备来拍摄出精彩的风光作品。
本文将从风光摄影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程内容1.基础摄影知识:了解摄影器材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光圈、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等概念的含义和使用技巧。
2.构图与视角: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和拍摄角度,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对称、对比等元素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
3.光线与色彩:掌握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和色彩对比来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4.景深与焦点:了解景深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会运用不同的焦点和景深控制技巧来突出主题或创造特殊效果。
5.季节与气候:了解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拍摄特点和技巧,掌握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捕捉独特的风光瞬间。
6.后期处理: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风光作品进行后期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饱满、细腻和具有个人风格。
二、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和书籍资料的学习,掌握风光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实践拍摄: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拍摄练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拍摄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3.作品分享: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和经验。
三、应用领域1.旅游摄影:风光摄影可以记录下旅途中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为旅行者留下美好的回忆。
2.广告摄影:风光摄影作品可以用于旅游、酒店、景区等广告宣传中,吸引游客和客户的眼球。
3.媒体出版:风光摄影作品可以用于书籍、杂志、报纸等媒体出版物中,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传递环保和自然保护的理念。
4.个人创作:风光摄影也可以成为摄影爱好者的个人创作领域,通过捕捉大自然的美景,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结语:风光摄影课程是一门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课程,它不仅让学员学到了拍摄技巧和艺术表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员对大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摄影师入门基础知识对于许多怀揣摄影梦想的新手来说,踏入摄影的大门可能会感到既兴奋又迷茫。
摄影不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诸多知识和技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摄影师入门的基础知识。
一、相机的基本构造与操作要成为一名摄影师,首先得熟悉手中的工具——相机。
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度(ISO)、对焦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身是相机的主体,承载着各种功能按键和电子元件。
不同型号的机身在性能、操控和手感上会有所差异。
镜头就像是相机的“眼睛”,决定了拍摄的视角和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类型有广角、标准和长焦。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大场景,能容纳更多的画面元素;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角相近,成像自然;长焦镜头则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拉近,常用于拍摄特写和体育、野生动物等题材。
快门是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装置,快门速度越快,能够定格瞬间的能力越强,适合拍摄运动物体;快门速度慢,则可以创造出流动、模糊的效果,如拍摄夜景中的车流。
光圈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同时也影响着景深。
大光圈(如 f/18、f/28)能够营造出浅景深,使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小光圈(如 f/8、f/16)则有较大的景深,画面中的前后景都比较清晰。
感光度(ISO)用于调节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可以提高 ISO 来增加画面亮度,但过高的 ISO 可能会导致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对焦系统则确保拍摄的主体清晰。
现代相机通常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模式,自动对焦方便快捷,而手动对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拍摄微距、低对比度场景)能更精准地对焦。
二、构图的重要性与常见构图方法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决定了画面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体,这种构图简单直接,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横竖分为三等分,将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或沿线位置,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富有层次感。
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常用于拍摄建筑、倒影等场景。
风光摄影各焦段运用介绍入门影友基本会选择入门APS-C画幅单反,因此推荐的镜头也多为EF-S镜头。
在EF-S镜头中,唯一纯粹意义上的广角变焦镜头就是这支。
乘以系数之后可以使影友得到较不错的相场,并且品质表现也相当不错。
:广角镜头是我们拍摄风光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成片的颜色要找寻线条来区分有时候我们外拍时,会发现很大片色彩艳丽的场景,若想要表现这种成片的美丽,尽量不要拿起相机,从上往下对着花田就一顿猛拍,我们可以适当地来回走走,透过取景器观察场景中是否存在特殊的线条,再进行拍摄。
佳能EF-S 10-22mm F3.5-4.5 USM镜头采用了一片“超低UD色散”镜片,可以很好地还原景物的本来色彩。
:在拍摄风光作品的过程中,影友最先想到使用的镜头肯定是广角镜头,而初级的影友可能会觉得镜头的相场越大越好,因为相场越大就会涵盖的“景”越多,拍摄出的作品就会越恢弘。
这种想法确实没有错,但是包含的景物越多就越考验摄影师的功力,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画面中突出想要表达的重点,这才是广角拍摄风光的关键所在。
一般有漂亮的线条引导视线是影友们经常采用的构图方式。
佳能EF-S 10-22mm F3.5-4.5 USM镜头虽然是一个相场不算大的镜头,但是在拍摄风光的时候,它的表现丝毫不含糊,在22mm端可以较好的控制镜头的畸变。
灵活地调整拍摄角度摄影非常忌讳“偷懒”,也许你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但是为了得到一幅令你满意的作品,你何不卸下装备,或抬头、或低头、或蹲下、或躺着呢?我们日常拍摄的时候可能会习惯性地选择我们的普通视角进行拍摄,但是往往用一些特殊的角度拍摄才会让本身并不特殊的景物变得特殊起来。
寻找一些别人不常观察到的角度,也可以使我们的作品与众不同。
推荐理由令人放心的锐利表现和卓越的品质这款镜头有着“L”级的品质。
在10mm端最大光圈下,画面的表现依然锐利。
在低机位逆光拍摄时,这款镜头在防眩光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
在最大光圈下,画面边缘可能会出现色散,光圈缩至F8后,画面边缘的色散减轻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