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风荷载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7
《工程结构荷载及可靠度设计》课程笔记第一章:荷载类型1.1 荷载与作用荷载是指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它们可以导致结构的变形、位移或破坏。
荷载通常分为两类: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 直接作用:指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如人的重量、家具、车辆等。
这些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结构的某个部分,导致该部分产生应力、应变和变形。
2. 间接作用:指不是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但会通过结构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如温度变化、地震等。
这些力不会直接导致结构产生应力,但会通过结构的变形和位移产生影响。
1.2 作用的分类荷载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恒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固定设备等。
恒载的大小和作用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2. 活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变化的荷载,如人的活动、车辆的行驶等。
活载的大小和作用点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3.偶然荷载:指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但发生概率较小的荷载,如意外事故、爆炸等。
偶然荷载的大小和作用点通常难以预测。
4.地震作用:指地震时地面的震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地震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偶然荷载,其大小和作用点取决于地震的强度和震中距离。
5.风荷载:指风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风荷载的大小和作用点取决于风速、风向和地形等因素。
6.温度作用:指温度变化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温度作用可能导致结构产生膨胀或收缩,从而产生应力、应变和变形。
7.变形作用:指由于地基沉降、结构老化等原因导致结构产生的变形。
变形作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发生变化。
8.爆炸作用:指由于爆炸事故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爆炸作用通常会导致结构产生局部破坏或整体破坏。
9.浮力作用:指由于水的浮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浮力作用通常发生在水下结构或浮体结构中。
10.制动力、牵引力与冲击力:指由于车辆行驶、机械运动等原因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这些力可能会导致结构产生振动、噪声和疲劳损伤。
11.预加力:指在施工过程中预先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
思考题答案4.1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可能发生哪两种破坏形式?答: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可能发生两种破坏形式:一种是沿弯矩最大截面的破坏,由于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故称为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
另一种是沿剪力最大截面或剪力和弯矩都较大截面的破坏,由于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斜交,故称为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
4.2 为什么要规定梁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梁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具体有哪些规定?答:规定梁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是为了便于浇注混凝土,保证钢筋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性,以及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共同工作。
具体规定有: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4.3 什么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什么要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取值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结构构件中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耐火性和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须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取值与构件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环境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和钢筋直径有关。
4.4 板中分布钢筋的概念与作用。
答:分布钢筋是指垂直于板的受力钢筋方向上布置的构造钢筋。
分布钢筋的作用是:与受力钢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将板面的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以及抵抗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等。
4.5 适筋梁从开始受荷到破坏需经历哪几个受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受力特征是什么?答:适筋梁从开始受荷到破坏需经历未开裂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
未开裂阶段的主要受力特征是构件没有裂缝,钢筋应力小,混凝土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荷载-挠度关系基本为线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的主要受力特征是构件已有裂缝,但裂缝宽度和挠度尚不明显,钢筋应力小于屈服强度,裂缝截面处受拉区混凝土已大部分退出工作,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已呈曲线分布,荷载-挠度已呈曲线关系。
第一章荷载类型1、荷载与作用在概念上有何不同?荷载:是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因素总称。
2、说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区别。
将作用在结构上的力的因素称为直接作用,将不是作用力但同样引起结构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如温度改变,地震,不均匀沉降等。
只有直接作用才可称为荷载。
3、作用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①随时间的变异分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②随空间位置变异分类:固定作用、可动作用③按结构的反应分类: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4、什么是效应?是不是只有直接作用才能产生效应?效应: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会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等。
不是。
第二章重力1、结构自重如何计算?将结构人为地划分为许多容易计算的基本构件,先计算基本构件的重量,然后叠加即得到结构总自重。
2、土的重度与有效重度有何区别?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如何计算?土的天然重度即单位体积中土颗粒所受的重力。
如果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由于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单位体积中,土颗粒所受的重力扣除浮力后的重度称为土的有效重度。
3、何谓基本雪压?影响基本雪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基本雪压是指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资料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值。
主要因素:雪深、雪重度、海拔高度、基本雪压的统计。
4、说明影响屋面雪压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主要因素:风的漂积作用、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一般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风的作用和雪滑移)、屋面温度(屋面散发的热量使部分积雪融化,同时也使雪滑移更易发生)。
5、说明车列荷载与车道荷载的区别。
车列荷载考虑车的尺寸及车的排列方式,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作用于车轴位置;车道荷载则不考虑车的尺寸及车的排列,将车道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和一个可作用于任意位置的集中荷载形式。
第三章侧压力1.什么是土的侧压力?其大小与分布规律与哪些因素有关?土的侧向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土压力。
1作用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分为(固定作用、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分类分为(静态作用、动态作用)2造成屋面积雪与地面积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风的漂积作用、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3在公路桥梁设计中人群荷载一般取值(3KN/㎡)市郊行人密集区域一般取值为(3.5KN/㎡)4土压力可以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5一般图的侧向压力计算采用(郎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6波浪按波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表面波、内波)7根据冻土存在时间可将其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瞬时冻土)8冻土的基本成分有四种(固态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9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天然复合体)结构构造也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多空介质。
10土体产生冻胀的三要素是(水分、土质、负温度)11冻土的冻胀力可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12水平向冻胀力根据它的形成条件和作用特点可以分为(对称和非对称)13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程度,常将风分为(13 )等级14我国荷载规定以(10m)高为标准高度,并定义(标准高度处的最大风速)为基本风速15基本风压是根据(规定的高度),规定的地貌,规定的时距,规定的样本时间确定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按规定的(重现期)确定的基本风速,然后根据风速与风压的关系所定义的。
16山风力产生的(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称为结构风效应17(脉动风)是引起结构振动的主要原因18在地面粗糙度大的上空,平均风速小,脉动风的幅度大,且频率高19脉动风速的均方差也可根据其(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积分)得20横向风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效应,即(风振)21横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特征形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及雷诺数)有关22在空气流动中,对流体质点要作用的是两种力(惯性力、粘性力)23根据气流涡旋脱落的三段现象,工程上将筒式结构分三个临界范围,即(亚临界范围,超临界范围,跨临界范围)24地震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25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叫(陷落地震)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地震则称为(构造地震)26(地幔的热对流)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第4章结构构件上的荷载及支座反力计算第4章主要是研究结构构件上所受到的荷载以及支座反力的计算。
结构构件上的荷载通常由外部荷载和内部荷载两部分组成。
外部荷载是指结构构件受到的来自外界的荷载作用,例如自重、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等。
内部荷载是指结构构件内部的荷载,例如弯矩、剪力、轴力等。
在计算结构构件上的荷载时,通常采用静力学的原理,根据平衡条件和变形条件进行计算。
其中,平衡条件是指结构构件上受力的总和必须为零,即ΣF=0,ΣM=0;变形条件是指结构构件上的变形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梁的弯曲变形必须满足梁的曲率方程。
在计算支座反力时,一般可以采用静力平衡的原理进行计算。
静力平衡的原理是指在结构构件的静力平衡状态下,结构构件上的受力总和必须为零。
在计算支座反力时,可以通过荷载和受力的平衡条件,根据结构构件的几何特性和荷载分布进行计算。
支座反力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准确性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支座反力的计算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荷载分布、材料特性等因素,并且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力平衡法、变形平衡法、弹性平衡法等。
支座反力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它为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安全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合理的支座反力计算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对于结构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第4章是研究结构构件上的荷载及支座反力计算的重要内容。
荷载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工作,而支座反力的计算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计算结果,才能够保证结构的合理设计,从而满足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第一章荷载类型1、荷载与作用在概念上有何不同?荷载:是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因素总称。
2、说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区别。
将作用在结构上的力的因素称为直接作用,将不是作用力但同样引起结构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如温度改变,地震,不均匀沉降等。
只有直接作用才可称为荷载。
3、作用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①随时间的变异分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②随空间位置变异分类:固定作用、可动作用③按结构的反应分类: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4、什么是效应?是不是只有直接作用才能产生效应?效应: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会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等。
不是。
第二章重力1、结构自重如何计算?将结构人为地划分为许多容易计算的基本构件,先计算基本构件的重量,然后叠加即得到结构总自重。
2、土的重度与有效重度有何区别?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如何计算?土的天然重度即单位体积中土颗粒所受的重力。
如果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由于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单位体积中,土颗粒所受的重力扣除浮力后的重度称为土的有效重度。
3、何谓基本雪压?影响基本雪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基本雪压是指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资料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值。
主要因素:雪深、雪重度、海拔高度、基本雪压的统计。
4、说明影响屋面雪压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主要因素:风的漂积作用、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一般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风的作用和雪滑移)、屋面温度(屋面散发的热量使部分积雪融化,同时也使雪滑移更易发生)。
5、说明车列荷载与车道荷载的区别。
车列荷载考虑车的尺寸及车的排列方式,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作用于车轴位置;车道荷载则不考虑车的尺寸及车的排列,将车道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和一个可作用于任意位置的集中荷载形式。
第三章侧压力1.什么是土的侧压力?其大小与分布规律与哪些因素有关?土的侧向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土压力。
第四章风荷载
主要内容:
¾4.1 风的有关知识
¾4.2 风压
¾4.3 结构抗风计算的几个重要概念¾4.4 顺风向结构风效应
¾4.5 横向结构风效应
4.1 风的有关知识
1 . 风的形成
由于存在压力差或气压梯度,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底的地方流动而形成风。
2 . 两类性质的大风
1.台风
弱的热带气旋→引入暖湿空气→在涡旋内部产生上升和对流运动→加强涡旋→‥‥‥→台风
2.季风
冬季:大陆冷,海洋暖,风:大陆→海洋
夏季:大陆热,海洋凉,风:海洋→大陆
3. 我国的风气候总况
我国的风气候总体情况如下:
(1)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由于地处海
洋,年年受台风直接影响,是我国的最大风
区。
(2)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台风影响,是我国大陆上的大风区。
风速梯度由沿海指向内陆。
台风登陆后,由于受地面摩擦的影响,风速能弱很快,在离海岸100km处,风速约减小一半。
(3)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的次大风区,风速梯度由北向南,与寒潮入侵路线一致。
华北地区夏季受季风影响,风速有可能超过寒潮风。
黑龙江西北部处于我国纬度最北地区,它不在蒙古高压的正前方,因此那里的风速不大。
(4)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4-5km,也属较大风区。
(5)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是小风区,一般台风到此已大为减弱,寒潮风到此也是强弩之末。
(6)云贵高原处于东亚大气环流的死角,空气经常处于静止状态,加之地形闭塞,形成我国最小风区。
4. 风级
为了区分风的大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常将风划分为13个等级。
风速越大,风级越大,由于早期人们还没有仪器来测定风速,就按照风所引起的现象来划分风级。
风的13个等级如表4-1所示。
b w m w
(5)基本风速的重现期
设基本风速的重现期为T
0年,则1/T
为每年实
际风速超过基本风速的概率,每年不超过基本风速的概率为:
基本风压: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处统计所得50年一遇10分钟时距内的最大风速。
3 . 非标准条件下的风速或风压的换算
1)非标准高度换算
实测表明,风速沿高度呈指数函数变化,即:
,地面越粗糙,H T
100
梯度风
100
梯度风
3)不同时距的换算
由于脉动风的影响,时距越短,公称风速值越大。
4
)不同重现期的换算
重现期不同,最大风速的保证率不同,相应的最大风速值不同
429
.0log 336.00+=T u r 影响表中比值的重要因素:平均风速值,天气变化情况。
4.3 结构抗风计算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 结构的风力与风效应
风力:风效应:由风力产生的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等
风速
风压风力在结构物表面沿表面积分
平均风——静力风效应,相对稳定,即使受风的长周f
v v v +=
2)脉动风的特性
(t),t∈T],幅值服从①幅值特性:为一随机过程[ v
f
正态分布。
②频率特性:可用功率谱密度描述。
功率谱密度的定义:脉动风振动的频率分布。
3. 横风向风振
1)雷诺数
式中:ρ:流体密度;
μ:流体粘性系数
l:垂直于流速方向物体截面的最大尺寸。
对于空气:R
e =69000vl
如果R
e <1/1000,则以粘性力为主,为高粘性流体;
如果R
e >1000,则以惯性力为主,为低粘性流体。
粘性是流体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粘性越大的流体,抗剪切变形的能力越大。
3)横风向共振
当结构物横风向的自振频率接近脱落频率时,产生横风向振动。
实验表明:
当3.0x102≤R
e <3.0x105时(亚临界范围),S t≈0.2;
当3.0x105≤R
e <3.0x106时(超临界范围),S t的离散
性大;
当3x106≤R
e 时(跨临界范围),S
t
≈0.27~0.3;
当S
t
=常值时,f s=常值,则当结构的横向自振频率=f s 时,将产生共振。
注:工程设计时,
对跨临界范围的横
风向共振问题应特
别注意。
4.4 顺风向结构风效应
顺风向效应= 平均风效应+ 脉动风效应
1. 顺风向平均风效应
1)风载体型系数
实际风到达工程结构物表面并不能理想地使气流停滞,而是让气流以不同方式在结构表面绕过。
风压实际上为房屋外表与内表的压力差。
风荷载体型系数一般都是通过实测或风洞模拟试验的方法确定,它表示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分布规律,主
要与建筑物的体型与尺度有关。
群体风压体型系数
对建筑群,尤其是高层建筑群,当房屋相互间距较近时,由于漩涡的相互干扰,房屋某些部位的局部风压会显著增大。
《高层规程》规定,当多栋或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
一般可将单体建筑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在计算风荷载对建筑物某个局部表面的作用时,要采用局部风荷载体型系数,用于验算表面围护结构及玻璃等强度和构件连接强度。
檐口、雨蓬、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不宜小于2.0。
设计建筑幕墙时,应按有关的标准规定采用。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速大小与高度有关,一般近地面处的风速较小,愈向上风速逐步加大。
当达到一定高度时(300~500m),风速不受地表影响,达到所谓梯度风。
而且风速的变化还与地面粗糙程度有关。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某类地表上空高度处的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该系数取决于地面粗糙程度指数。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振系数确定时,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房屋周围的情况。
在亚临界范围和跨临界范围,结构横风向作用力频率与结构横向自振基本频率接近时,结构横向产生共振反应。
将风漩涡脱落频率保持常数(为结构自振频率)的风速区域,称为锁住区域。
对于竖向细长结构,横风向将受到三种不同性质的风作用。
3. 结构横风向效应一般情况下,u L ≤0.4,而u D =1.3,大于u L 的3倍以上,故一般情况下,结构横风向效应与顺风向效应相比可以忽略。
当横风向作用引起结构共振时,结构横风向风效应不能忽略,有时甚至起控制作用。
为简化结构横风向共振风效应计算,可仅考虑锁住区域的周期性风作用力。
由表达式,在亚临界范围,特别在跨临界范围,横向风力为周期性荷载,即:
当ω
s 与结构基本频率ω接近时,结构将产生共振。
共振位移反应为:
其中,H
1
~H2为按ω1~ 1.3ω1确定的共振风速高度。
此时,横风向共振力为:
将其作用在结构上,进行结构静力分析,即可得到结构横风向共振风效应。
4 .结构总风效应
其中:S
s ——结构顺风向静力效应;S dD、S dL——结构
顺风向、横风向动力效应。
5. 结构横风向驰振与颤振
驰振(galloping):在某些情况下,外界激励可能产生负阻尼成分,当负阻尼大于正阻尼时,结构振动将不断加剧,直到达到极破坏。
这种现象称为驰振。
颤振(flutter):当物体截面的旋转中心与空气动力的作用中心不重合时,将产生截面的平移和扭转耦合振动,对于这种振动形式,也会发生不稳定振动现象,称其为颤振。
本章小结
1. 风的产生、风速与风压的关系
2. 基本风压的定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3. 非标准条件下的风压换算
4. 何为平均风、何为脉动风
5. 横风向共振的条件,雷诺数,斯特罗哈数
6. 风载体型系数、风压沿高度变化系数、风
振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