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学生年龄为4-5岁,此时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数学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由于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比较抽象、直观,因此以游戏性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数学中的有趣的现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的主题为“好吃的糖果”,探索糖果的颜色、形状、数量、重量、大小等数学概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观察、分类、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关注颜色、形状、数量、重量、大小等数学概念,并有效进行归类、比较、排序等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清晰度,并通过交流和互相学习促进个体发展。
教学流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唤醒幼儿的好奇心(5分钟)老师手拿一盘五颜六色的糖果,展开糖果盒子。
老师将糖果逐一展示给孩子,问他们这些糖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引导幼儿回答糖果外形、颜色等特征后,老师会给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糖果排队呢?让糖果排个序,你们想一想,糖果应该按什么顺序排?”第二步:游戏活动——“找朋友”(10分钟)老师先告诉孩子们怎样用糖果来玩“朋友游戏”。
•让幼儿分别选出两个同样的糖果,让这两个糖果成为“朋友”;•老师用余下的糖果去“找朋友”,让每个糖果都和前两个选出的糖果匹配,找到自己的“朋友”,当糖果都找到自己的朋友后,糖果们好像排成了一排一样。
孩子们非常兴奋,并开始玩起“找朋友”的游戏。
第三步:糖果分类(10分钟)老师将口香糖、糖果、巧克力、薄荷糖等分类出来,让孩子们观察并分别拿出这些糖果来。
然后,老师再让孩子们按照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特征分类,通过手抓、手比、手摆的方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四步:糖果的比较(10分钟)让孩子们选出一个口感最好的糖果,并通过次数的方式进行比较。
老师会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糖果是否相等?为什么?”这种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地刺激幼儿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分析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案《好吃的糖果》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10,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学习将数字1-10和相应数量的物品进行对应;3.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10个糖果模型、数字卡片1-10、标有1-10的盒子;2.材料:大量糖果图案图片,玩具糖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吃糖果吗?”伸出手中的糖果模型,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2. 引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引导幼儿们说出数字“1”,然后将相应数量的糖果放进盒子。
然后继续出示数字卡片2,引导幼儿们说出数字“2”,并将相应数量的糖果放进盒子,以此类推,直到数字10。
3. 游戏一:数数糖果将10个糖果模型放在桌子上,教师随机拿起一个糖果模型,问:“这是几个?”并将该数字卡片展示给幼儿,让幼儿们说出数字,然后将相应数量的糖果放进盒子。
继续游戏,直到所有糖果都放进盒子。
4. 图片观察教师展示大量糖果图案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图片上的糖果数量,并指导他们说出相应的数字。
然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们找出相应数量的糖果图案。
5. 游戏二:找糖果教师将大量玩具糖果放在地板上,要求幼儿们根据出示的数字卡片,找出相应数量的糖果,放进盒子里。
6. 游戏三:摸糖果教师将10个标有数字1-10的盒子摆在地板上,让幼儿们轮流闭上眼睛,然后摸一个盒子,并说出相应的数字。
教师按摩幼儿们的手,然后让他们猜盒子里有几个糖果。
7. 结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们继续参与数数的游戏,巩固数字的认知。
四、教学总结通过《好吃的糖果》这个教案,幼儿们学会了数字1-10的认知和数量的表达,并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及教学反思(含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及教学反思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按顺序点数物品,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好吃的糖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
2.学习按顺序点数物品。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1中数卡1-7,糖果卡片5张。
2.数学操作材料1、3中点卡1-7,数卡1-7,人手1份。
活动过程1.游戏:看数拍手。
教师从1一7的数卡中任意抽取几张逐一出示,说: 我们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我出一张数卡,你们看看是几,就拍几下手,拍到最后一下时把双手合起来,说“数字x,我拍了x下”。
以小组为单位玩该游戏几次,一名幼儿出示数卡,其他幼儿拍手。
2.点数7 以内糖果的数量。
教师将5张糖果卡片贴在黑板上,说: 请你数数每个糖果罐里有几颗什么颜色的糖果,想想怎么数可以一颗也不漏掉,还能数得又快又准确。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数糖果,提醒幼儿按照从上往下或从前往后的顺序点数。
引导幼儿讨论、比较、总结不同的点数方法,发现按序点数不易漏数和重复数。
3.为糖果罐匹配数卡。
教师: 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每个糖果罐里糖果的数量找相应的数字和它做朋友,想想几颗糖果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呢?请几名幼儿到前面为糖果罐匹配数卡,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4.幼儿操作活动: 点卡找朋友。
教师: 请小朋友们取出你的点卡,数数每张上有几个点,然后按顺序把它们排排队,再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遥回指导,发现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
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鼓励大家学习好的方法,讨论并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教案(精选20篇)好吃的糖果幼儿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看看摸摸糖果时,分辨圆和方、软和硬2、喜欢尝糖果,知道多吃甜的糖会蛀牙。
3、能用彩泥插上塑料小棒捏出棒棒糖。
活动准备:1、糖果盒若干。
2、各种糖果,方、圆、软、硬3、各种彩泥人手一份、小塑料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糖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拿出糖果盒,出示各种糖果。
请幼儿仔细观察,果盘中的糖果,并说一说。
(方方的糖、圆圆的糖、红色的糖、绿色的糖,长长的糖、短短的糖、软软的糖和硬硬的糖,QQ糖。
二、尝尝糖果自选一颗糖果,说说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1、不争不抢,轻轻拿。
2、边舔边与同伴分享、交流吃糖的感觉。
3、幼儿自由讨论,师也一起品尝,交谈:你的糖怎么样?(口味,颜色,软硬,多少,等等)。
(甜甜的口味、巧克力口味、草霉口味)师小结:虽然糖很好吃,可是我们小朋友也不能多吃,多吃了糖会蛀牙,要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三、捏捏棒棒糖把橡皮泥捏成圆圆的、插上小棒,就成了棒棒糖了。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安静倾听别人谈话,不随便插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2、能够围绕"糖果"进行交谈,能用简短的句子谈论糖果的名称、味道等。
3、愿意参与集体谈话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糖果少量、老师准备多种糖果活动过程:一、品尝糖果引出谈话话题—每人品尝一粒糖果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糖果好吃吗?你们喜欢吃糖果吗?你刚才吃到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幼儿回答后让幼儿把自带的糖果拿在手上。
二、围绕"糖果"话题自由讨论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提出话题:你喜欢吃什么糖果?你带来的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味道?幼儿手拿糖果与旁边的伙伴交流,老师注意倾听,发现说得好的幼儿为下一步集体谈话做准备三、拓展谈话范围(1)集体谈论"糖果"。
请在自由谈论中讲得好的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
好吃的糖教案及反思好吃的糖教案及反思好吃的糖教案及反思1活动背景:在开展主题活动“糖果饼干真好吃”时,教师将孩子们非常熟悉又很喜欢的糖果作为活动素材,在孩子们吃吃玩玩的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
活动目标:1.大胆想象与表达,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寻找替代物。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各种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弹性糖,一次性纸盘等。
活动过程:一、讲讲吃糖1.出示一盘各种形状、颜色的糖,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想吃的糖像什么、什么颜色的。
2.让孩子们挑选喜欢的糖尝一尝,并说说味道。
二、点点数数依次出示五盘糖,分别放有:1颗大熊糖,2颗大圈圈糖,3颗蛋糕糖,4颗小圈圈糖,5颗小熊糖。
提问:这些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几颗?再次品尝喜欢的糖。
三、拼拼搭搭出示大纸盘,请孩子们尝试用合适的糖替代人的五官,拼成脸谱。
四、说明与思考这个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教师提供的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糖果很容易激发孩子的想象和食欲。
于是,在“讲讲吃吃”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有关外形、颜色、大小特征的问题。
如:“你想吃哪颗糖?这颗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两颗圆圆的糖,你想吃的是哪颗?大的还是小的?”等等。
在“点点数数”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五盘糖,除了外形明显不同以外,每盘糖的数量依次递增。
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和教师一起点数糖的数量,大月份的孩子还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将五盘糖按多少排序。
当几个孩子把圈圈糖想象成了“嘴巴”“鼻孔”“眼睛”时,教师灵活地引导孩子“用糖果替代五官”。
教师先出示空圆盘:“这个圆圆的盘子就像老师的脸,老师的脸上有些什么呢?”孩子每说出一个五官,教师便启发他找出可以替代这一五官的糖,并摆在圆盘的相应位置。
如孩子说到“老师脸上有眼睛”,教师即请他找一种糖来替代眼睛,摆放在圆盘的相应位置上。
好吃的糖果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为:好吃的糖果。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糖果,认识糖果的分类。
2. 能够体会糖果的口感,区分不同糖果的口感特点。
3. 学会简单的糖果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材料:各种糖果,包括棒棒糖、硬糖、软糖、夹心糖果等等;
2. 器材:盘子、碗、勺子、叉子、刀等;
3. 教学媒体:卡片、图片、动画等;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法:让学生以实物、图片和动画的形式理解糖果的概念。
2. 对话法:利用问答和对话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糖果的名称和分类。
3. 体验法:让学生直接品尝不同糖果,区分不同糖果的口感特点。
4. 演示法:用实物或动画的形式演示一些糖果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糖果。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吃糖果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有关糖果的知识,学习如何制作糖果的经
验。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表现比较活跃,学习兴趣较高,希望能够在下次课堂教学中继续努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学习到糖果的知识。
《好吃的糖》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种类的糖果,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各种糖果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教育幼儿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观察糖果的特点。
2. 如何让幼儿用语言表达糖果的特点。
3. 如何教育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糖果,如巧克力、棒棒糖、软糖等。
2. 准备糖果图片,以便幼儿观察。
3. 准备糖果模具,让幼儿亲手制作糖果。
4. 准备糖果品尝活动,让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糖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向幼儿展示各种糖果,引导他们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包装。
询问幼儿对糖果的认识和喜好。
2. 认识糖果:向幼儿介绍各种糖果的名称和特点,如巧克力、棒棒糖、软糖等。
让幼儿观察糖果图片,加深对糖果的认识。
3. 观察糖果:让幼儿亲手触摸和观察糖果,描述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口感。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糖果的特点。
4. 制作糖果:使用糖果模具,让幼儿亲手制作糖果。
在制作过程中,教育幼儿注意卫生和安全。
5. 品尝糖果:组织糖果品尝活动,让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糖果。
引导幼儿体验糖果的美味,培养幼儿的品尝能力。
6. 健康饮食教育:通过糖果品尝活动,教育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让幼儿了解糖果是适量的零食,不能过量食用。
7. 总结:回顾本次教学内容,巩固幼儿对糖果的认识。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糖果的喜好和体验。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糖果,观察和描述糖果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糖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表现。
2. 评估幼儿在品尝糖果时的品尝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考察幼儿对健康饮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幼儿园心理健康活动《好吃的糖果》含反思《好吃的糖果》是一场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活动,它旨在通过让幼儿们感受不同颜色和味道的糖果,引发他们的视觉和味觉感受,进而予以他们情感的呼应和认知的启迪,达到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的目的。
首先,活动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让活动更具吸引力,我们购买了各种颜色的糖果,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盒子里。
为了保证卫生和相互传染,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些小袋子,让每个幼儿把糖果放在里面。
此外,我们还会在活动进行前,制作一些有关糖果的图片、绘本或其他可能会有帮忙的教具,以便于幼儿的察看和学习。
在活动开始后的第一个环节,我们会请每个幼儿依照本身的口味和颜色喜好,在大盒子里选取几颗糖果,放入本身的小袋子里。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幼儿发表本身对于糖果的感受,如“我喜爱这个颜色”,“我不喜爱这个味道”,让幼儿们初步认得不同的颜色和味道。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我们将呈现一些图片或绘本,让幼儿看到更多关于糖果的内容,比如制作过程、糖果的名称、不同的包装等等。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尤其强调每种糖果所代表的不怜悯感或者行为,比如红色的糖果代表的可能是爱、喜爱或激动,而绿色的则可能与安静、冷静或者放松等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会请每个幼儿共享一下他们的糖果和颜色选择,并跟着我们给糖果进行一些情感对应的解释。
例如,我们用甜的笑容解释黄糖果代表的甜美,是爱、是幸福、是被父母珍惜等等。
这个环节旨在让幼儿们通过相互共享本身的喜好,进一步了解颜色和味道的特征与情感吻合的关系,加强幼儿的社会情感认知。
最后,我们会依据幼儿们的选取颜色和味道,编制一份小结,便于每个幼儿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完善。
我们也尝试让幼儿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对本身的想法反思,对参加本次活动做出评价和总结,以加深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理解。
通过本次“好吃的糖果”活动的实施,我们得出了一些思考。
首先,幼儿的心理教育重视的不仅是认知和技能,更紧要的是情感教育。
幼儿对于颜色和味道的选择往往与他们今后的社会行为产生关联,如出于喜好或者通过情感认知触发的行为,同样如此。
幼儿园数学教案《好吃的糖果》反思优质教案背景:糖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食品,它色彩鲜艳、形状各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通过《好吃的糖果》这一数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对糖果进行分类、排序和计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了解糖果的分类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对糖果进行分类、排序和计数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糖果的分类、排序和计数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对糖果进行自主探究和操作。
三、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各种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糖果,糖果包装盒,分类卡片,排序卡片,计数卡片。
2.环境准备:布置糖果展示区,营造浓厚的糖果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糖果吗?你们吃过哪些糖果?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呢?(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吃过的糖果,激发幼儿对糖果的兴趣。
)2.探究环节(1)糖果分类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糖果,我们一起来对这些糖果进行分类吧!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糖果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教师展示各种糖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幼儿分组讨论,将糖果按照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2)糖果排序师:我们已经把糖果分好类了,我们来给这些糖果排排队吧!请你们按照糖果的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排序。
幼儿分组讨论,将糖果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排序。
(3)糖果计数师:我们已经把糖果分好类、排好队了,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每组的糖果有多少个吧!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数。
幼儿分组计数,将结果告诉老师。
3.展示环节师:每组的小朋友都完成了糖果的分类、排序和计数任务,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吧!幼儿展示自己的糖果分类、排序和计数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师:今天我们一起对糖果进行了分类、排序和计数,大家表现得都非常棒!你们不仅学会了用数学方法对糖果进行操作,还收获了快乐。
2024年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材第四章《食物的奥秘》第三节《好吃的糖果》。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糖果的种类、特点、制作过程及糖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对糖果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幼儿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糖果的种类和特点,知道糖果对人体的利与弊。
2. 培养幼儿对糖果的科学认知,提高幼儿的健康饮食意识。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糖果的种类、特点及糖果对人体的利弊。
难点:让幼儿认识到过多食用糖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培养幼儿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糖果实物、图片、PPT、糖果制作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糖果实物、图片等,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糖果的种类、颜色、味道等,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糖果的制作过程、种类、特点及糖果对人体的利弊。
3. 随堂练习(5分钟)发给幼儿画笔、画纸,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糖果,并简单介绍糖果的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过多食用糖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如何科学地吃糖果。
6.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糖果分享”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体验合作乐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吃的糖果》2. 内容:糖果的种类:硬糖、软糖、奶糖、巧克力等糖果的特点:颜色鲜艳、味道甜美、形状各异糖果的制作过程:选料、熬糖、成型、冷却、包装糖果对人体的利弊:适量食用,愉悦心情;过多食用,损害健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糖果,并简单介绍糖果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糖果名称:巧克力特点:味道香浓、口感丝滑、颜色深棕色作业要求:A4纸,画笔、水彩、彩色铅笔等工具均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糖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还需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食用糖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理解数值含义,通过固定分组分拣活动归纳数字规律。
②了解不同几何形状及其特征,初步认得几何图形的名称。
③理解比较的含义及方法,把握比大小的基本技能。
④初步认得针对多个物体的计数技巧,可简单地对物品进行分类和统计。
2.本领目标:①进展幼儿空间思维本领,感性认知数学学问。
②培育幼儿直观数感和制造性思维本领。
③进展幼儿口语表达和互动本领,提高幼儿的数学语言本领。
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3.情感目标:①培育幼儿察看问题、发觉规律、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
②培育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加强集体荣誉感和荣辱观念。
③引导幼儿以合作、参加、共享为重要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好吃的糖果》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问幼儿:“小伙伴,你们最喜爱什么好吃的东西?”幼儿们一致喊出:“糖果!”老师说:“糖果真的很好吃,有的糖果是长条形的,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是圆圆的,请你们现在把你们房间里全部的糖果找出来,并放在桌子上。
”2.探究环节(1)老师将桌子上的糖果分成几组,让幼儿们察看并描述每一组糖果的特征。
幼儿们看后举手表示这一组糖果是长条形的,那一组是圆圆的等。
(2)老师供给一张白纸,让幼儿们将糖果分别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幼儿们开始动手把长条糖果都放在长条糖果的位置上,把圆圆的糖果都放在圆圆糖果位置上。
(3)老师让幼儿们再将长条形糖果分为两组,一组放在一个盒子里,另外一组放在另一个盒子里。
接着老师问幼儿:“现在,哪个盒子里的糖果比较多?”让幼儿数清楚个数,用数学标准来做比较。
(4)老师问幼儿:“你们平常会数数吗?数到多少了?”幼儿们竞相举手说出本身已经会数到多少了。
(5)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幼儿们试图找出这些图形在房间里的物品中。
幼儿们看到地上有方形的地毯和长方形的椅子,举手报告本身发觉的物品。
(6)老师问幼儿:“我们现在有多少个糖果?”让幼儿本身数清楚糖果的个数,并在地上摆出相同的数量。
幼儿园心理健康活动《好吃的糖果》含反思幼儿园心理健康活动《好吃的糖果》含反思适用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快来看看幼儿园心理健康活动《好吃的糖果》含反思教案吧。
一、情景导入(出示糖果)体验"馋"的心理1、师:兔宝宝们,坐好了,眼睛看老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圣诞节要到了,昨天圣诞爷爷送给我们小一班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他把礼物放在了红色的圣诞帽子里。
今天兔妈妈把它带过来了,兔宝宝们想不想知道圣诞爷爷送给你们什么啊?我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师:让兔妈妈来告诉你们圣诞爷爷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看,一颗糖果,谁来告诉我这块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请幼儿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纠正)3、师:兔宝宝们看见这些糖果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兔妈妈告诉你们呀,当你们看见很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比如鸡腿,巧克力,蛋糕啊,就想吃它们,这种反应叫做"馋"。
兔宝宝们馋了没?兔妈妈给你们每人发一个糖果,但是兔妈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拿到糖果之后可以马上把它吃掉,但是也可以不吃,只要你们告诉兔妈妈你们手里糖果的颜色和形状,兔妈妈会再奖励你们一颗糖果,这样啊,你们就有两块糖果了。
我要先发给表现好的兔宝宝。
4、师:有些馋宝宝已经把糖果给吃了,有些兔宝宝表现很好,还没有吃呢,我下面要请没有吃的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手里的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奖励回答对的幼儿一颗糖果,并用言语表扬。
对没有克制住馋,吃掉糖果的幼儿说:"没关系,下次记得忍住馋,兔妈妈以后也会奖励你糖果的。
")二、过程递进。
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师:兔宝宝看这张照片,他是谁啊?对,他就是经常和兔宝宝们玩游戏的小熊宝宝。
今天小熊宝宝过生日了,他邀请小一班所有的兔宝宝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呢。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好吃的糖果》活动反思简介本文是对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好吃的糖果》活动进行反思的文档。
该教案旨在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糖果作为教具,向孩子们普及要少吃糖果的健康知识。
在课程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教育方法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糖果的危害并学会自我保护。
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方法及课程计划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对这些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案。
活动反思优点1. 使用明显、简单的教育目标该教案使用了明显、简单的教育目标,即减少孩子们吃糖果的数量和频率。
这一目标解决了值得重视的健康问题,也使得教师的教育目标更加清晰。
同时,这一目标易于理解,使得教育者和家长都能够理解其对孩子们的重要性。
2. 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如口头讲述、绘画、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来教授健康知识。
这样的多元化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加轻松的接受所学内容。
不足1. 缺失评估成效的工具和方法在教学之后,我们并没有采用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来测试孩子们学习的成效。
因此,无法准确地了解孩子们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成果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
2. 没有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活动设计中,我们可能并没有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例如,在绘画环节中,如果孩子们对绘画没有充分的热情,这一部分环节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探索更多有趣、生动的教育教具,以增加孩子们参与教育的兴趣。
3. 课堂时长安排紧张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发现课程时长不够充裕,课堂安排过紧张,导致孩子们无法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甚至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所学知识。
改进方案基于本次活动的反思,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育实践效果。
1. 完善评估体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使用各种有效的测试工具检测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
好吃的糖果中班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好吃的糖果中班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糖果,并讨论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2. 通过观察、品尝和比较糖果,培养幼儿的感官认知和品味能力。
3. 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互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
4. 通过手工制作糖果画,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简介:首先,引入主题,向幼儿们展示几种不同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糖果,并与他们简要讨论。
1. 糖果的分类与特点a. 向幼儿们展示不同种类的糖果,如棒状、球状、贴纸糖果等。
b. 让幼儿自由讨论糖果的不同颜色、形状和味道。
c.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糖果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 糖果品尝和比较a. 给每个幼儿发放少量不同种类的糖果,鼓励他们细细品尝。
b. 激发幼儿对糖果的感官体验进行描述,如颜色、口感和味道。
c. 鼓励幼儿之间分享自己的感受,比较不同糖果的特点。
3. 糖果画制作a. 提供彩纸、胶水和彩色纸片等材料,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糖果画。
b. 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形状和颜色,在纸上用彩纸剪出相应的形状,再用胶水粘贴。
c.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创意,可以自由发挥,制作独特的糖果画。
4. 糖果分享和讲故事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糖果画,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b. 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画中的糖果,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或想象。
c. 将每个幼儿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给予赞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以及他们对不同糖果的认知和描述能力。
2. 回顾幼儿制作的糖果画,评估幼儿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3. 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反馈和学习收获。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糖果”这个单词;2.了解糖果的种类和颜色;3.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糖果,并表达出来;4.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好。
二、教学内容1.糖果的分类和颜色:甜的,酸的,辣的,咸的,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2.知道自己喜欢的糖果类型和颜色;3.分享自己喜欢的糖果类型和颜色。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老师准备一些不同种类、不同口味、不同颜色的糖果,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们看,并听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糖果。
糖果有很多种,有甜的、酸的、辣的、咸的……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口味的糖果呢?”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学习糖果名称和颜色老师通过手势、模仿、说单词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糖果的名称和颜色,例如:“这个是红色的糖果,它是甜的。
大家一起说:红色的糖果,甜的!”让学生们跟着老师说。
老师可以学生将糖果分成不同类别,如甜味糖果、酸味糖果等,帮助学生记忆更加简单。
第三步:自主选择并表达老师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糖果,并告诉大家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口味的糖果。
第四步:分享自己的喜好让学生们分组,分享自己选择的糖果类型和颜色,并让其他组员有机会品尝,还可以向他人推荐自己所喜欢的糖果。
第五步:总结让学生们总结当天学习的知识点, clear理解糖果的分类和颜色,知道自己喜欢的糖果类型和颜色,并且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好。
四、教学小贴士1.糖果数量和口味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口味、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情况糖果数量不能过多,口味也不能过于刺激;2.告诉学生们,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吃太多糖果,因为过量糖果是不好的;3.在选择糖果类型时,可以配合季节节日,例如:冬天选择橘子味的糖果,春天选择草莓味的糖果,夏天选择西瓜味的糖果,秋天选择栗子味的糖果等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好吃的糖果幼儿园中班教案,希望可以对幼儿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好吃的糖果教案教学背景本节课为中班数学课,针对幼儿园中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情况,设计本课程内容。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年龄通常在4-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知识。
但他们还不具备抽象思维和记忆能力,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游戏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或记住基础数学概念:大小、数量、比较、分组;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4.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5种不同颜色的软糖,每种颜色20个;•数独九宫格游戏板;•数量图表;•笔、纸。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糖果游戏1.老师将5种不同颜色的软糖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一会儿;2.老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多少块糖果?糖果有什么颜色?这些糖果的形状都一样吗?可以分类吗?你们喜欢哪个颜色的糖果?3.让学生吃一些糖果,引导他们品味不同颜色的糖果,让他们感受到糖果的甜味和糖果的不同颜色。
步骤二:探究“大小”1.问学生谁吃了最多的糖果?这个人吃的糖果是不是最多?为什么?2.老师拿出两个糖果,一个小的、一个大的,问学生:这两个糖果哪个更大?怎么判断的?3.老师让学生在糖果里挑出最小的糖果。
步骤三:探究“数量”1.老师让学生按颜色将糖果分类,数出每种颜色的糖果数量;2.老师拿出两种颜色的糖果,问学生:哪种颜色的糖果多?那种颜色的糖果少?3.老师让学生来做填空题:“现在我们有20粒蓝色的软糖,15粒黄色的软糖,请画一个表格,告诉我每个颜色的糖果有几粒。
”步骤四:探究“分组”1.老师将糖果分成两组,每组10颗,问学生:这两组糖果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老师要求学生拿出一种颜色的糖果,然后让他们自由组合;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组合情况,在数量图表上勾选相应的数量。
步骤五:游戏时间1.老师给学生分发数独九宫格游戏板和笔;2.老师给出一组数独问题,让学生们根据条件,求解数独。
好吃的糖果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品尝不同的糖果,学习到数学的有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不同种类的糖果(至少4种),每种糖果准备足够供每个学生品尝一个。
2. 糖果的图示或图片,用于引出问题和讨论。
3. 清晰可见的黑板或白板,以及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 学生名字卡片,用于进行分组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糖果的图示或图片,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引发他们的兴趣:“大家喜欢吃糖果吗?”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并引导他们回答为什么喜欢吃糖果。
2. 知识引入(10分钟)教师将不同种类的糖果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品尝,并请他们描述他们的味道和口感。
然后,教师会引导学生用形容词(如甜、酸、苦、软等)来描述糖果。
3. 分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份不同种类的糖果,并给每个小组一份工作纸。
学生将糖果品尝后,讨论并记录下每个糖果的特点和味道。
然后,学生根据他们的观察和记录,通过圈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式,进行分类。
4. 分享和比较(15分钟)教师鼓励每个小组展示分类结果,并让他们解释他们的分类标准。
教师将不同小组的分类结果呈现在黑板上,并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并比较各组的分类标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类方式,并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标准来重新分类。
5. 数字引入(10分钟)教师出示每个糖果的数量,例如:某个学生有2颗糖果,另一个学生有4颗糖果,另一个学生有6颗糖果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们拥有的糖果数量之间可能的关系。
6. 数学实践(20分钟)教师将一份有关学生的糖果数量的问卷分发给每个学生,并鼓励他们填写。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柱状图,根据每个学生拥有的糖果数量进行绘制。
教师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个柱状图,提出一些问题,如:谁拥有最多的糖果?谁拥有最少的糖果?哪个组拥有最多的糖果?等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按顺序点数物品,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好吃的糖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
2.学习按顺序点数物品。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1中数卡1-7,糖果卡片5张。
2.数学操作材料1、3中点卡1-7,数卡1-7,人手1份。
活动过程
1.游戏:看数拍手。
教师从1一7的数卡中任意抽取几张逐一出示,说: 我们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我出一张数卡,你们看看是几,就拍几下手,拍到最后一下时把双手合起来,说”数字x,我拍了x下”。
以小组为单位玩该游戏几次,一名幼儿出示数卡,其他幼儿拍手。
2.点数7 以内糖果的数量。
教师将5张糖果卡片贴在黑板上,说: 请你数数每个糖果罐里有几颗什么颜色的糖果,想想怎么数可以一颗也不漏掉,还能数得又快又准确。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数糖果,提醒幼儿按照从上往下或从前往后的顺序点数。
引导幼儿讨论、比较、总结不同的点数方法,发现按序点数不易漏数和重复数。
3.为糖果罐匹配数卡。
教师: 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每个糖果罐里糖果的数量找相应的数字和它做朋友,想想几颗糖果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呢?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为糖果罐匹配数卡,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4.幼儿操作活动: 点卡找朋友。
教师: 请小朋友们取出你的点卡,数数每张上有几个点,然后按顺序把它们排排队,再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遥回指导,发现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
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鼓励大家学习好的方法,讨论并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
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数量,指事物的多少。
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
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就需要创造出一些语言来表达事物(事件与物件)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