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共32页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3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994688.5(22)申请日 2020.09.21(71)申请人 南开大学地址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72)发明人 郗日沫 佟悦 王倍 王朔 甘奇 张瑞肖 (51)Int.Cl.C12Q 1/689(2018.01)C12Q 1/6858(2018.01)C12Q 1/04(2006.01)C12N 15/11(2006.01)(54)发明名称口腔中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型检测的方法和试剂盒(57)摘要由于胃活检样本内窥镜取样困难、成本高,幽门螺杆菌(Hp)生长条件苛刻难以培养,Hp耐药性的侵入性诊断方法并不理想。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检测的分子诊断方法,采用巢氏PCR技术结合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快速检测与解析,利用核苷酸序列如表2及表3所示的引物联合检测23SrRNA,gyrA ,PBP1,16SrRNA ,porD ,oorD,rpoB等7种耐药基因的52个位点的突变及rdxA耐药基因的随机突变,进而对目前临床常用7种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判定。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快速灵敏,适合临床应用,在指导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根除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4页序列表5页CN 112760391 A 2021.05.07C N 112760391A1.一种检测和判定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此方法为非侵入性诊断,该幽门螺旋杆菌的来源为口腔内唾液及牙菌斑。
2.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巢氏PCR技术结合测序技术,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率较高。
3.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口腔内唾液及牙菌斑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提取时,采用改良的碘化钾提取方法,整个提取流程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与试剂盒法相比,得到的后续PCR结果相同,能够满足当前实验需求,适合于临床样本的快速提取。
两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的比较
谢焕琴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5)006
【摘要】目的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被疑为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进行14C-UBT检测,比较胃镜下取胃窦粘膜行病理切片与RUT检测Hp的感染情况.结果 14C-UBT在胃肠道Hp感染检测中与RU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RUT法(P<0.01或0.05).结论 14C-UBT与RUT均是诊断Hp感染较准确的方法,但前者更安全有效、价廉,病人易于接受,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总页数】2页(P843-844)
【作者】谢焕琴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博爱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9.9
【相关文献】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几种检测方法比较 [J], 郑建中
2.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比较 [J], 俞训彬;唐秀如;陈小岩
3.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J], 周颖虹;张光毅;徐川;吕和平
4.两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其分型的比较 [J], 杨燕;单万水;韩红星;李小勇;罗莎莎
5.两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其分型的方法比较 [J], 邓丽花;林荣华;吴春芳;郑海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在胃黏膜中生存的螺旋形细菌,它是导致胃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对于胃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呼气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这种方法通过让患者饮用含有尿素的溶液,然后通过呼出的气体中检测尿素酶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这种方法简单、非侵入性,并且准确率高,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其次,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的特定抗体水平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尽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抗体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另外,幽门螺旋杆菌的粪便检测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
这种方法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检测其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或DNA来确定感染情况。
与其他方法相比,粪便检测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且对患者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后,内窥镜下的组织活检也是一种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内窥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并在需要时取样进行组织活检,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尽管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但是其准确率非常高,是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
综上所述,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有呼气检测、抗体检测、粪便检测和内窥镜下的组织活检等几种常用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测手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能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也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幽门螺杆菌分型抗体1型和ii型分型的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幽门螺杆菌分型抗体里的1型和II型分型的原理,这事儿可有趣又重要呢!咱先得知道幽门螺杆菌这小家伙,它就像个隐藏在咱们胃里的小捣蛋鬼。
幽门螺杆菌有不同的类型,这就跟人有不同性格似的。
1型和II型可不一样,那科学家们是怎么把它们区分出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它们产生的抗体啦。
想象一下,幽门螺杆菌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外星生物入侵了咱们的胃部这个星球。
咱们的身体呢,可不会坐以待毙,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像是星球的防御部队。
当幽门螺杆菌进来的时候,免疫系统就开始制造武器来对抗它们,这些武器就是抗体。
1型幽门螺杆菌啊,它就像是个比较“坏”的小坏蛋。
它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会让咱们的胃变得很不舒服,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胃部问题。
1型幽门螺杆菌的这些特殊之处,会让身体的防御部队,也就是免疫系统,产生一种特定模式的抗体反应。
这就好比这个小坏蛋有独特的作恶手段,身体就针对这些手段打造特定的反击武器。
那II型幽门螺杆菌呢?它就相对没那么“坏”,有点像那种偶尔调皮一下的小捣蛋。
它引起的免疫反应,也就是身体制造的抗体情况,和1型是有区别的。
打个比方,如果1型是那种明目张胆搞破坏的大反派,II型可能就是偷偷摸摸做点小坏事的小喽啰,身体对待它们的防御策略,也就是制造的抗体类型和模式自然就不同。
我有个朋友,他老是胃不舒服,去医院一查,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医生就给他做了这个分型检测。
他当时就特别好奇,问医生:“这分型到底是咋回事啊?”医生就跟他解释说:“你看啊,就像不同的敌人有不同的弱点,我们通过检测你身体里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抗体类型,就能知道你感染的是哪种幽门螺杆菌。
如果是1型,那我们就得更加重视,因为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更大。
”我朋友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知识的新大门。
从科学原理上来说,这两种类型的幽门螺杆菌在基因层面就存在差异。
这些基因差异就导致了它们在感染人体后,表面的一些蛋白质或者其他分子的表达不一样。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寄生在胃黏膜中的菌群,患者发生感染后,容易导致人们感到胃部不适,有些人在感染后发生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疾病较多,人们往往在感染前无法发现感染,等到出现胃部不适后,进入临床诊断已经确诊疾病。
现阶段,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一种致癌因子,医学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注度增高。
对此,人们应当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检测,等待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后,及时进入医院完成检查,那么,幽门螺旋杆菌究竟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测呢?幽门螺杆菌是什么幽门螺旋杆菌是人们身体中常见的菌群,不同地区及国家发病率存在差异,与人们生存的地区及人口密集情况相关,幽门螺旋杆菌会随着人们年龄增加,发生率随之增加。
在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概率非常高,半数以上的人群会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发达国家发生感染的概率则相对较低。
幽门螺旋杆菌是具有传染能力的菌群,消化道传播的概率高,也有人群通过粪便及口腔传播。
粪便传播与人们的饮食结构相关,实物中含有幽门螺旋杆菌,在排便后,粪便中也会出现幽门螺旋杆菌。
家长经常亲吻婴儿,也容易诱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种便是经口传播,也有一些医院对感染物品处理不恰当,导致人们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对菌群属性进行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呈现螺旋状或者海鸥状,幽门螺旋杆菌容易诱发一些慢性炎性病变,包括慢性胃炎或者消化道溃疡。
所以,面对幽门螺旋杆菌人们无需害怕,经常参与体检,或者在胃肠道感到不适后及时进入医院检查,均能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可消除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检查呢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一种胃肠道中的革兰阴性菌,对生活条件要求较高,也会对人们的人体产生重大的损害。
菌群主要是对人们的胃黏膜产生影响,导致胃黏膜破坏,从而发生不同类型的胃部病变。
长此以往,人们没有重视,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胃部癌性病变,甚至导致人们死亡。
那么幽门螺旋杆菌究竟如何检测呢,以下几种方法均具有适用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几种检测方法比较
郑建中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08(019)003
【摘要】目的本文回顾分析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法、14C-尿素呼吸试验、组织学病理染色对Hp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0例因上腹部不适就诊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法Hp检测,其中120例胃镜检查进行组织学Giemsa染色.结果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法、14C-尿素呼吸试验及纲织病理染色的敏感性分别为90.8%、95.2%、96.2%;特异性分别为83 4%、97.7%、100%.结论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法可用于Hp感染的筛杳,而不能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14 CR乎气试验是较可靠的Hp检测方法,组织病理灵敏性和特异性最高,但不能用作流行病学调查.HP阳性者易患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P值均< 0.01).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郑建中
【作者单位】山东邹城兖矿集团总医院输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非侵入性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J], 赵秋玲
2.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J], 周颖虹;张光毅;徐川;吕和平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4种检测方法的评价 [J], 姚晓燕;毛建英;嵇学仙
4.尿路感染患者几种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J], 吴国华;林凡
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种检测方法之临床比较 [J], 徐永正;姚勤;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