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知识点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4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高考小说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知识点和考查要求。
掌握好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大全,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
一、古代小说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深刻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
2.《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领导一群起义军对抗封建统治的故事,以及每个英雄的生平遭遇。
3.《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带领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一起西天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封建迷信和佛道文化的矛盾。
二、现代小说1.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描写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鲜明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命运。
代表作品有:- 《围城》:钱钟书的代表作,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旧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无奈。
- 《茶馆》:老舍的代表作,通过茶馆里的人物和事件,生动地揭示了晚清时期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 《家》:巴金的代表作,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2. 现代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是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种突破,追求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代表作品有:- 《呐喊》:鲁迅的代表作,以鲜明的写实手法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的黑暗。
- 《宇宙的浩瀚》:丁玲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歧视。
- 《活着》:余华的代表作,以荒诞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生存状态。
三、外国小说1. 俄国文学俄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性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以描绘军事战争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沉痛与深刻。
-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以主人公罗迪翁·罗斯托洛夫斯基的心理矛盾和罪恶感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沉。
- 《钦差大臣》:高尔基的代表作,通过塔赫马兹诺夫的生活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罪恶。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情节知识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1.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埋下伏,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开头:(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4.倒叙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二、中间情节的作用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1.出乎意料的结尾(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
5.结尾突转式“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6.写景结尾①照应开关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相像空间,耐人寻味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小说阅读考点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语言、主题。
具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描写手法]情节[构建方法]环境[自然社会]把握形象特点把握主题思想鉴赏写作技巧(1)情节结构的特点;(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法;(3)作品的表现手法;(4)文章构思技巧;(5)文章语言特色。
人物形象1.“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是什么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特别提示:人物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区别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形象特点不仅包括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还包括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2.人物描写的方法——怎么写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景物或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3.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全国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及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手法,以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情节冲突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以虚构为基础,以真实为材料、以想象为源泉、以艺术再现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小说的特点包括:表现现实、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结构安排、语言遣词、思想意义。
二、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可分为先秦之前、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历史时期:新文学运动前期、新文学运动时期、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的现当代时期。
三、小说的题材1. 社会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描述社会变革。
2. 爱情题材:涉及爱情、情感、性别关系,表现爱情的坚贞和美好。
3. 历史题材:反映历史风貌、历史遗产和历史变迁。
4. 军事题材:反映战争、革命和军事斗争。
5. 科幻题材:玄幻、灵异、奇幻、超现实主义等。
6. 探险题材:包含冒险、发现、探索、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探求。
四、中国古典小说古代中国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这些小说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并对中国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以前20世纪新文学运动的开展标志着现代小说的发展。
代表作家有鲁迅、郁达夫、茅盾、老舍、沈从文、巴金、徐霞客等。
六、世界著名小说家与作品1.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2.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 狄更斯:《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拿破仑的罗曼史》。
4.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风的细节》。
5. 町山智香:《时间之矢》、《引力之彼端》、《天空の鄂焉》、《香港民谣》。
七、小说结构小说的结构通常包括:引子、承接、高潮、尾声。
八、小说语言小说的语言应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同时要符合文学的艺术性和民间性。
关于小说的高考知识点总结小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
阅读理解和作文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等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与小说相关的高考知识点。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故事为主线的文学体裁,以叙事和描述为特点。
小说通常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来展现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小说作品通常具有虚构性、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二、小说的题材和类型小说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包括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科幻冒险等等。
根据内容和特点,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恐怖小说等不同类型。
三、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小说的结构是指整个故事的组织方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情节是小说的故事线索和主要发展方向。
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主线情节和支线情节,主线情节是贯穿全书的主要故事线,而支线情节则是在主线情节之外的副线叙事。
四、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的核心,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性格、思想和行为。
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通常是故事的主角,而次要人物则是为故事提供支持和衬托的角色。
五、小说的语言和文学技巧小说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通常会使用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小说也可以通过对话、描写和叙事等手法,使情节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六、名家名作高考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著名小说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了解这些名家和名作对于理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掌握了以上关于小说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阅读和作文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多读经典小说,分析其中的题材、结构、人物等要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希望大家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创建并再现人类生活为目的的文学体裁,具有以下特点:1. 真实性:小说通常描写真实世界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2. 故事性:小说以故事为基础,通过情节的发展引起读者的兴趣。
3. 人物形象丰满: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是多维的,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4. 描写手法多样:小说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和技巧,如对话、描写、比喻等来展示故事和人物。
二、小说的分类小说可以按照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小说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的小说,通常包含完整的故事结构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的小说,通常具备较为简洁的结构和情节。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的小说,通常以一件事或一个事件为线索展开。
4. 纪实小说:以真实事件或历史人物为背景,融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5. 科幻小说:以科学为依据,设定虚构的未来或异世界背景的小说。
6. 推理小说:以解谜和揭示真相为核心,通常包含悬疑和推理的元素。
三、高三必背小说1.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2. 《呐喊》: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3. 《骆驼祥子》: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以底层人物祥子为主角,揭示了旧社会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
4. 《1984》: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描述了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世界,探讨权力、自由和个人意识等问题。
5.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以青少年霍尔顿为主人公,探讨了青少年成长、社会冷漠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四、小说阅读的技巧1. 注意全局: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构,把握主线和副线的关系,理解和体味作者的意图。
2. 理解人物: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动机和心理活动,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高考小说阅读中相关知识梳理▲整体感知一、小说的概念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三要素”是其体裁特点小说的考点:1、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3、叙述手法;4、环境描写:5、主题 6、艺术特色二.读什么(整体感知)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4.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
(艺术特色)▲相关知识梳理一、人物形象高考考查点:概括性格特征;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好处(作用);对人物的评析(作者或读者)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完整性;②把握人物形象的丰富性;③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
研究人物形象塑造方法——①正面描写②侧面烘托③情节(一)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及作用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等。
作用:(1)表现出时代的特点;(2)表现出人物的特征;(3)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2、语言描写及作用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
语言要富有个性特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特定的环境)作用: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心理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及作用动词:要精选词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生动。
作用: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4、心理描写及作用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5、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的刻画。
作用:①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②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③凸现作品的主题。
高考小说知识清单一、小说基本构成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小说塑造是典型形象,即个性+类型(共性)。
在微型小说中,一般塑造的是共性(类型)人物。
典型形象:个性化和概括化高度统一的形象。
个性:指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品质特征。
共性:形象具有概括性,揭示人物所共有的普遍性的本质。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描写方法:①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主要包括环境烘托和其他人物的烘托)。
(2)情节设置:误会、巧合、矛盾等。
(3)第三者叙述、议论、介绍等。
注意: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3.小说的情节结构(1)构成: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情节的特点:①完整,②紧凑集中,③自然推动发展,④一波三折,⑤将情节推向高潮。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小说的一般要求: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小说各要素作用:角度一般是4+1: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读者(引起阅读兴趣、感染力强,引起共鸣、发人深思、使人身临其境、留白,留下想象的空间等)(一)分析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角度4+1)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题知识点汇总高考语文中,小说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考察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分析和评判能力。
下面将对高考语文小说题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供考生备考参考。
一、小说概念与特点1.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展示作家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小说具有真实性、艺术性、综合性、言之有物等特点。
2. 小说的分类:按体裁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按表现方式可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等。
二、小说的背景知识1. 文艺复兴中的小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
2.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神话传说、志人小说、谈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阶段。
3.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王小波、莫言等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
三、小说的基本结构分析1. 小说的结构:小说通常由开头、承接、转折、高潮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2. 高潮的分析:高潮是小说情节的最高点,一般有心理高潮和外在行动高潮之分。
3. 结尾的解读:结尾是整个小说情节的收束部分,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类型。
四、小说的人物塑造1. 人物的性格特点:要具备真实性和独特性,同时要与小说情节相匹配。
2. 人物形象的构建:通过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行为等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3. 主、次人物的关系:主人公通常是故事的核心,次要人物则是为主人公服务或与主人公形成对比。
五、小说的语言运用1. 描述的技巧:描写环境要精准准确,描写人物要突出特点。
2. 对话的技巧:对话要贴切生动,能够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
3.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小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文学性和形象感。
4. 叙述的方法:叙述可以采用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两种方式,具体要根据情节需要来选择。
六、小说的主题与意义1. 小说主题的判断:通过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的命运可以判断出小说的主题。
小说高考考点知识点总结小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在考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了解小说的考点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小说高考考点,并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以故事为主线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点包括:情节连贯,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练生动,描写细腻。
二、小说的分类1.按照内容划分小说按照内容可以分为现实题材小说、历史题材小说、军事题材小说、科幻题材小说等。
2.按照叙事方式划分小说按照叙事方式可以分为一人称叙事小说、多人称叙事小说、交叉叙事小说等。
3.按照题材划分小说按照题材可以分为爱情小说、冒险小说、推理小说等。
三、小说的解读方法1.角色分析在解读小说时,我们需要分析小说中的各个角色,理解他们的性格、言行和目的。
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2.主题思考每个小说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小说的主题来理解故事的深层意义。
主题可以是生命与死亡、爱与恨、友情与背叛等。
3.意象分析小说中的意象是作者通过描写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方法。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四、小说中的典型写作技巧1.描写技巧小说中的描写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形象。
常见的描写技巧包括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和味觉描写等。
2.对白技巧对白是小说中人物之间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话可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冲突。
对白技巧包括直接对白、间接对白、语气暗示和语言技巧等。
3.反讽技巧反讽是通过对事物的表面与实际含义的差异进行揭示,通过讽刺使作品更具思考性和艺术性。
五、小说的名家名篇在高考中,经典名著的内容和人物常常成为考察重点。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茶馆》、钱钟书的《围城》等都是小说中的名篇。
六、阅读小说的方法与技巧1.整体把握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通过整体把握来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核心内容。
2.重点解读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把握重点,特别是对于作者特别强调的文句、对话或者情节,需要着重理解。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是高三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在备考中更好地准备。
一、小说的定义与特点小说是一种具有叙事性质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小说的特点包括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语言等要素,它能够深入揭示人性、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二、小说的分类与流派1.根据题材分类:有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传记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等。
2.根据叙事方式分类:有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多角度叙事等。
3.根据体裁分类: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三、常见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1.全面阅读: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核心主题。
2.细致分析:注重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3.注重对比:将不同人物、不同情节和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4.探究背景: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四、重要小说家与代表作品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巴金:《家》、《秧草地》等。
3.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父子恩怨》等。
4.狄更斯:《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五、小说的作用与意义1.启迪思考: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以具体的故事情节引发读者共鸣,引发思考人性、社会和人生问题。
2.丰富知识:通过阅读小说,可以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增长知识储备。
3.培养审美情趣:优秀的小说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够培养读者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
4.拓展视野:小说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拓展读者的社会视野和人文素养。
六、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与解题技巧1.选择题:注重对文本细节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注意排除干扰项。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人物类小说主旨一、主旨分类1.英雄人物/宏大主题【历史英雄】豪放不羁、坚守正义、勇敢无畏、侠肝义胆、家国天下【革命烈士】牺牲奉献、爱国爱党、视死如归、无所畏惧、革命信仰【杰出贡献者】严谨认真、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热爱敬业、舍己为人【基层干部】图片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民族团结、爱国爱党【积极群众】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互助、奉献精神、知错能改【创业者】勤劳致富、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前沿视野、永不言弃【英雄楷模常被忽略的平凡面】疲惫困倦、不拘小节、儿女情长、愧对家庭【此类主旨归纳】对××人物××精神的讴歌对xx时代中xx阶层的赞美对当下时代xx的反思2.普通人物/生活主题【普通市民】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勤劳善良【邻里亲友】团结友爱、善良朴实、助人为乐【个人经历】童真烂漫、朴实无华、努力奋斗人性的“弱点”:趋利避害、自私自利、拜金主义、守旧主义、从众心理、看客心态……【此类主旨归纳】对xx人物xx精神的赞美对xx人物xx缺点的反思/批判对xx时代平凡人物的讴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追忆3.自然生态/文化思考【自然风光】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反思人类【乡村文明】乡村落寞、城镇化进程、往昔回忆【文化景观】历史厚重、文化消退、文化失落【城市风情】城市风光、现代文明、科技创新、城市节奏【此类主旨归纳】对自然风光/传统民俗的赞美对乡村落寞/文化落寞的心痛对童年岁月/往昔岁月的怀念对现代文明/科技创新的感叹对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思考二、主旨分析1.通过人物形象(性格变化)探寻主旨。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即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主题,需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典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