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项目一地质作用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39
地质作用概述油工14-4 赫双玲地质作用概述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地球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例如:地表形态和景观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裸露地表的岩石会变得破碎,松散,火山活动喷发出大量的高温熔融物质,地震产生山崩地裂等。
所以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应力。
我们可以根据能量的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又按照方式不同可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地质作用概述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
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
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
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
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
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染、岩石变质、沉积作用、浸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和作用。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质作用的核心,它是指地球内部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深部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构造断裂的活动,导致地球形态、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的变化。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起的地震波,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还对地球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作用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引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催化了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地球外部的气候变化,促进了地球的演化进程。
4. 岩浆侵染岩浆侵染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到地壳深处,与其他岩石发生熔融作用,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原来的岩石因为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6.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由流体中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资源,包括火山岩、砂岩、泥岩、煤炭等。
沉积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 浸蚀作用浸蚀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因为阳光、水汽、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陆地表面的物质运动变化,包括峡谷、瀑布、溪流、流沙、砂丘等多种形态。
浸蚀作用对地球的地貌演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三地质作用项目描述:各种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过程与结果。
项目目标:掌握内外地质作用的原理和类型。
单元一地质作用概述问题一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导致各种地质事件的地球作用的过程。
表3-1-1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内部与外部地球过程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发生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过程。
地球过程和地质事件,都是在这种复杂作用的背景下发生、维持和演化的。
图3-1-1 地球自转产生旋图3-1-2 太阳辐射问题二地质作用有哪些主要类型按照作用发生的场所和动力来源,又分成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驱动、地球的重力参与的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水圈、气圈和生物圈中。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的内部,部分发生在固体地球的表层。
地质作用分类表: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思考题:地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单元二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的变化。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同时“抬高降低”,增大地表高差并激发相应的外动力地质过程。
内力地质作用的表现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问题一什么是岩浆作用1、什么是岩浆及岩浆作用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称为岩浆。
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慢软流圈中或地壳的深部。
从岩浆的形成、活动直至冷凝的过程中,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
据此,岩浆作用可分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项目1 工程地质概述项目描述本项目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另一部分为地球地壳的构成,其主要内容为构成地壳的元素与化合物,以及这些物质的特点,对人类生产、生活及未来的影响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一般应:(1)了解和认识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方法。
(2)认识地球地壳构成、地壳的元素与常见矿物。
(3)了解地壳组成特点及工程施工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 能力与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地球地壳的构成及特点,能够识别常见的矿物,能够做到在工程施工中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合理利用地形环境,力争向工程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方向发展。
1任务1.1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地球的表层称为地壳。
地壳既是人类的矿产资源埋藏地和工程建设所在地,也是建设材料的主要来源地。
所以,地壳是构成人类生存和工程建设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是许多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地壳主要由岩石圈组成,它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生活和活动的环境空间。
通常也将岩石圈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统称为地质环境。
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人类的所有工程都建造于地壳表层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质环境会以一定的作用方式从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三个方面影响和制约人类的工程建设。
例如:地球内部构造活动所导致的强烈地震,顷刻间可使较大区域内的各种工程受到破坏甚至毁灭,使人类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地壳表面的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会让人类工程建设的规模等受到限制;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岩溶等洞穴的严重渗漏,会造成水库和水电站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甚至完全丧失功能;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因难于治理而使铁路改线;等等。
因此,人类必须要很好地研究工程场地的地质环境,尤其是对工程建设有严重制约作用的地质作用和现象一定要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
地质作用归纳总结图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现象对地壳的作用和改变。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貌变化、岩石变化和矿产资源形成等方面。
通过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地质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图示展示其相关关系。
一、构造运动类地质作用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地壳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震、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可以分为火山地震和地震两种类型。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的抬升、下沉、侧向推移等变动。
火山活动是指地球表面喷发出岩浆、气体和热水蒸汽等现象。
二、地貌变化类地质作用地貌变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主要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和抬升等地貌过程。
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岩石的磨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水蚀是水流对地形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
冰蚀是冰川对地表的削蚀和改造,形成冰蚀地貌。
海蚀是海水对海岸线的蚀刻和侵蚀作用,形成海蚀地貌。
抬升是地域性地壳的隆升,导致地表地貌的变化。
三、岩石变化类地质作用岩石变化是指地球的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
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从地壳深部上涌,并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岩浆岩或火山岩。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发生结构和成分上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岩石、矿物和土壤在风、水、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四、矿产资源形成类地质作用矿产资源形成是指地质作用导致矿物、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形成和聚集。
主要包括岩浆、变质和沉积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活动和岩浆岩形成时带来的矿产资源。
变质作用是指变质过程中产生的矿物和矿石,如金、银、铜等。
沉积作用是指沉积过程中矿物和矿石的沉积和堆积,如煤、石油、铁矿石等。
通过以上对不同类型地质作用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地球的演化和资源的形成。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作用是指构成地球的大致结构、形态及特征的基本形式的活动或动态变化过程。
它是地质学的核心和重要内容,也是大自然界地质形态的演变过程。
这些活动及变化过程,均由地壳的物质性组成,如土壤、岩石和矿物,及其外加的势态、温度、压力等内在力奠定。
它们可以由简单的单一能量源激发,也可以由复杂的能量源激发,如火山爆发、构造运动、海洋潮汐和沉积等。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地质作用中的一种变化,是指火山和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因素的影响,促使原有的岩石发生结晶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一般来讲,有水蚀变质、强烈热液作用、混合型热液作用和转化作用四大类,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
水蚀变质作用相当重要,它是指岩石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反应,而发生熔岩、溶解和微粒/晶体滤出等过程,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某些特定的气象条件,如雨水输沙、风力、波浪、融雪和冰冻作用等,引起的地表岩石的蒸发、溶解、粉碎、搬运和沉积等一系列变化过程。
这些变化过程不仅产生了磨损的痕迹,还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使原来稳定的景观发生改变,形成悬崖、峡谷、河流湖泊和谷地等。
而这种改变则又促进了泥沙、水等有机物质自然循环,使得地表形态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地质发生不断变化。
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指火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指火山内熔融的岩浆喷发出来,然后凝结成火山岩和其他岩性物质,形成新的地质结构。
火山作用产生的结果,构成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地质构造和景观的重大变化。
它是一种大自然中最原始、最活跃的地质形式,它可以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地质地形发生变化,这是改变地质环境和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指由地壳运动、地壳构造变形和地质运动的作用,产生的新的地质结构。
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构造部分的角度位移、整体变形、平面变形、顶部位移和抬升。
这种构造运动可以使得原有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如河谷、山谷、断层、褶皱等形成,从而改变了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作用1.1 地质作用概念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地球表层(地壳和上覆的岩石圈)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导致了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
地质作用的分类如下:- 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 按作用性质分类: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1.2 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球物质运动产生的力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 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运动:地球表层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岩石圈板块,它们在地球软流圈上漂浮、移动,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俯冲、拉张等作用,形成地震、火山、海沟、山脉等地貌。
- 碰撞边界: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俯冲边界: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形成。
- 拉张边界: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断层活动: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形成断层。
断层活动会导致地壳错动,产生地震、地形起伏等地貌。
- 正断层:如美国的大峡谷。
- 逆断层:如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 平移断层:如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
- 褶皱作用:地壳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折叠,形成褶皱山脉。
- 背斜和向斜:如阿尔卑斯山脉。
2. 岩浆活动- 火山地貌: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的火山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等地貌。
- 活火山:如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
- 死火山:如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
- 侵入地貌: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体,如岩床、岩墙、岩脉等。
3. 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 地震序列:主震、前震、余震等。
- 地震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3 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驱动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
1.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盐类结晶等物理作用下,发生破碎。
高一地理地质作用知识点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岩石圈内部的变动与地表变动等。
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岩石和矿产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常见的地质作用知识点。
一、构造运动地球的表面由大陆和海洋构成,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和陆地的形成和分布过程中发生的变动。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壳的变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沉。
由于地下岩石的变动,地壳表面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
2.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变动形成的地表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等。
二、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指地球上火山喷发造成的各种变化,包括火山喷发、喷发物堆积等。
1.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指地底下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火山物质,如岩浆、熔岩、火山灰等。
2. 火山喷发对环境影响火山喷发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大气造成影响;火山喷发会产生火山碎屑流、岩浆流等,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
三、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发生的震动现象。
1. 地震发生原因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壳内部的岩石发生位移,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地震。
2. 地震震级地震的大小是用地震震级来衡量的,常见的震级有里氏震级、莫霍面震级等。
四、地表风化与侵蚀地表风化和侵蚀是指地表岩石、土壤等受到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1. 风化类型地表风化主要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类型。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受到自然力量破碎、磨蚀等过程,如风蚀、冻融破碎等。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和分解,如水解、氧化等。
2. 侵蚀作用地表的侵蚀作用主要来自于水流、冰川和风等自然力量的作用,通过切割、挟运、沉积等过程改变地表地貌。
五、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灾害事件。
1.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造成的,包括地震破坏、地震引发的海啸等。
考点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拓展提升】图尔卡纳湖(下图)位于肯尼亚北部,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
甲地是一处全年都能提供发电条件的“风洞”,风能资源丰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尔卡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火山口湖B.盐度南高北低C.深度北深南浅D.盐度逐年降低2.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①狭管效应显著①距离冬季风源地近①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①湖陆风显著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 2.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尔卡纳湖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属于断陷构造湖,A错误;湖泊北部由唯一的长年支流奥莫河注入湖泊,淡水注入,湖无出口,因此,盐度南高北低,B正确;北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湖泊深度北浅南深,C错误;属于内陆湖,盐分不断累积,盐度逐年增大,D错误。
故选B。
2.甲地两侧等高线密集,甲地等高线稀疏,位于两山地之间,狭管效应显著,①正确;位于赤道附近,没有冬季风影响,①错误;湖泊位于东非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湖盆除北部外,气候炎热干旱,东北信风影响不到,①错误;湖泊水面狭窄,湖泊东西两岸湖盆宽阔,湖陆风显著,风能资源丰富,①正确。
故选C。
阿塔巴斯卡瀑布位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阿塔巴斯卡河上。
每年夏季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注入阿塔巴斯卡河。
经过上万年的冲刷,河床上的石英砂岩被水流切割出25米深的峡谷,塑造出壮丽的瀑布奇观。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壳、岩石和地形的影响和改变。
它是地球地质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球演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壳的影响和改变。
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和地震活动等。
构造作用是地球内部活动造成地壳的变形和断裂。
它是地壳大地构造变化的重要原因。
构造作用通过造山运动、断裂运动和地壳运动等形式影响地壳,并导致地壳的隆起、下陷、抬升和变形等现象。
常见的构造作用有造山作用、地壳抬升和断裂运动等。
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的熔融和喷发过程。
它是地球演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成地球地壳的基本物质。
岩浆作用通过岩浆的上升、侵入和喷发形成岩浆岩、火山岩和岩浆矿床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岩浆作用有火山喷发、岩浆岩侵入和火山活动等。
地震活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震动现象。
它是地球内部活动的一种表现,也是自然界能量释放的重要方式。
地震活动通过地壳的震动、破坏和地面变形产生地震波,并引起地壳的断裂、滑动和变形等现象。
常见的地震活动有地震发生、地震波传播和地震带形成等。
外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外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表的影响和改变。
主要包括风蚀作用、水蚀作用、冰蚀作用和重力作用等。
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它是风力的一种表现,是地表大气循环的一个环节。
风蚀作用通过风的吹刮、磨蚀和移动形成沙丘、风化岩和沙尘暴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风蚀作用有风蚀斜坡、沙尘暴和沙漠形成等。
水蚀作用是指水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溶解作用。
它是水流的一种表现,是地表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水蚀作用通过水的侵蚀、侵蚀和泥沙搬运形成河流、冲沟和沉积层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水蚀作用有河流侵蚀、冲沟深化和泉水侵蚀等。
冰蚀作用是指冰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磨蚀作用。
它是冰川的一种表现,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指标。
冰蚀作用通过冰的流动、挤压和磨蚀形成冰碛、冰缝和冰丘等地质现象。
简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含义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对地壳和地
球表面的构造、岩层和地貌产生影响的总称。
地质作用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圈发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
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地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等。
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了地壳的抬升、下沉和水平挤压,形成了山脉、地堑、断裂带等地质现象。
地震是因地壳板块错动或岩层断裂引起的地震波传播,经常伴随着地质灾害。
火山喷发则是岩浆、气体和岩石碎屑从地下喷出,形成了火山地貌。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物质向地表运动的过程,使岩浆熔融和岩浆矿物质通过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岩浆岩。
外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表面上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这些过程包
括风蚀、水蚀、冰蚀、物质覆盖和生物作用等。
风蚀是风力作用下,将岩石颗粒携带并磨损、迁移的过程,形成了沙丘和沙漠。
水蚀是水流冲刷和搬运岩屑的过程,形成了河流、峡谷和洞穴。
冰蚀是冰川对岩石的冻融作用和冰川内部和底部的冰水剪切作用造成的岩石破碎和磨损,形成了冰川地貌。
物质覆盖是指土壤、石屑和风积物等杂质通过风、水和冰运动而堆积的过程,形成了沙漠和冲积扇等地貌。
生物作用是植物根系和动物活动对地表岩石和地质构造的改变,形成了根茎和洞穴地貌。
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演变和地貌形态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地质作用,我们可
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探索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因此,地质作用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所进行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作用、地质过程作用和地质现象作用,是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
地质作用的发生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和地质岩石的形成,因此对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和过程作用两种。
构造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力学和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化和地表形态变动。
而过程作用则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环境中水、风、冰、火等自然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和岩石成土现象。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地质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构造作用1.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陆地表面,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发生位置迁移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陆地分布的变化、形成和演变的重要现象,也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陆漂移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的“搬运”假说。
韦格纳在其著作《地质学》中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指出地球上的陆地板块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地球表面上漂移移动的。
并且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 错断和断裂错断和断裂是地质作用中最常见的构造现象之一。
断裂是指岩石因外力作用,造成内部断裂与破裂。
而活动断层则是指处在地壳运动构造作用下断裂面可能产生的变形现象。
错断是岩石组成的地层相互错开照的现象,在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及断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断层不仅均与地壳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地震的发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宇宙大爆炸以来地球表面最激烈的物质运动形式之一,它产生于地球的内部,是地球内部物质变动造成的结果。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高温物质垂直冒发至地球表面形成的地貌和现象。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构造作用中的两种地质现象,与地壳运动的性质有关,是构造作用目前仍在进行中的两种主要地质现象。
地震运动有冲击性,火山活动则有喷发性、喷流性和喷射性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