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辨清选准·形神兼似·形变意不变——突破高考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33600 安徽涡阳一中张心好★考点点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D级。
★考点阐释★“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变换句式”是《考生大纲》中确立的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检测考生能力的一个考点。
它是以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的能力层级,能体现出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选用、仿用句式所占分值大都在4-6分。
选用句式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变通的对象、场合、目的等选择恰当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仿用句式主要考查考生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写的能力。
选用句式的考查以前多采用选择题,近两年已开始向主观题转移;仿用句式的考查一般采用非选择题。
★考点攻略★一、选用句式近年来往往与语句的衔接、连贯融合在一起出题。
考选用句式,是因为同义句子较多,选用时一定要按照表达的需要选准确。
如:相同的意思,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要选长句,而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则要选短句;想使语意轻些、弱些要选否定句,使语意重些、强些要选肯定句或者是双重否定句;为求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要选整句,为求灵活自由、富于变化、生动感人、参差错落,则要选散句;想要强调、突出某词语、短语或偏正复句的某个分句,应选变式句,否则就选常式句。
★经典回放★(2005年高考北京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
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
(4分)“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
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
又如,,意在。
再如,,意在。
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解析与答案】这道题既考选用句式,又考仿写句子,颇有特色。
它的命题点在“理趣”上,要求考生不仅仅要知道带“半”字的常用语,还要有对这个常用语的反思。
参考答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意在告诉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始,将会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仿写句式:仿写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或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这类考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段、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①仿词造句:仿词造句是仿写句式要考查的一项基本能力。
此种命题旨在考查学生模仿所提供的句式并能够在新语境中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因此题目设置在形式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束缚性,即要求学生必须符合题目要求,不能另起炉灶,同时在内容上又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和创造性,即要求学生不能重复原来的内容,而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力求开拓出新的境界。
②句间逻辑:仿写句式不只考查仿词造句的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句间逻辑关系把握的能力。
仿词造句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给定词句内在逻辑的模仿,而不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模仿。
一个句子的展开往往隐含着内在逻辑的前后照应,句间逻辑测试内容的考查即重在检测学生对被仿及仿写句子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隐逻辑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就学生在高考中解答此题的得分情况来看,一般是得分容易,得高分、得全分难。
考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仿写新句子时对例句没有弄清意义情感(即所谓的“神”),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即所谓的“形”)等,仿造的句子经常出现与例句或原句不一致、不合情理、有语病等问题。
如何避免考试失分呢?要注意两点:(1)审清题意,尽量找全仿写点,是避免失分的重要方法。
(2)注意仿写时“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变换句式: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意义的前提下,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
简言之,就是内容不变,形式变化。
变换句式,实际上是根据语境要求,追求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
要了解现代汉语常用句式,掌握常见句式的变换方式。
常见句式变换类型长句与短句的变换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整句与散句的变换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口语句式与书面句式的变换变换句式的原则: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考点39 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15分实际得分:一、【2021·全国高三】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二、【2021·曲靖市第二中学高三零模】将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组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句通顺,不超过60字。
(5分)①华为是目前国内智能的领导者,在5G技术研发上更是领先一步。
②随着2021年5G元年的到来,各大品牌相继宣布5G 的发布时间。
③华为在MWC2021大会上抢先发布了全球第一台5G折叠——华为MateX。
④作为全新概念的折叠,华为MateX引来不少关注。
三、【2021·贵州省高三三模】把下面四个短句改写为一个介绍“虹云工程”的长句,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70个字。
(5分)①我国首个天基互联网系统“虹云工程”将于2021年投入示范应用。
②2021年底,中国已成功发射“虹云工程”首颗技术验证星。
③我国将打造由156颗卫星组成的天基互联网“虹云工程”。
④“虹云工程”建成后,人们将能够在世界任何角落接入宽带互联网。
【限时检测2】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25分实际得分:一、【2021·山东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分)北京的春天很美,但却很短。
① ,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
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
昨天还是星星点点,今天就已花满枝头,春天的脚步就是这么任性。
脱去厚厚的冬装,喜风就这么温暖身子,春绿就这么跃入眼帘,点染着树梢,闪躲在角落里,不肯一下子揭下羞涩的面纱。
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
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
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
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针眼大小的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仿用句式〔含修辞〕“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重要语言表达技能,主要考察根据不同语言环境选用恰当句式能力、仿照给定句子写出句式一样句子能力与根据语境,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能力。
近几年高考常是把对选用与仿用考察同对语法、修辞考察结合起来,同扩展与变换句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形式一致,也注意内容选择灵活。
“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语言表达技能。
其知识依托为句式根本特征知识、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等。
热点题型一选用句式例1、(2021 ·新课标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最恰当一句是(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答案】C。
【提分秘籍】所谓选用句式指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对意义一样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异一些句式进展比较,选出其中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句式。
选用句式目就是能在阅读时辨识文章中句式表达效果以及能在写作时选用最正确表达效果句式。
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需要。
解答这类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
如要求保持上下文连贯,那么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位置上去分析。
再次是比较各选项异同,结合语境要求要点寻找答案,把选中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
解题应遵循原那么:1.话题保持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分句之间,有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属于“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内容,能力层级是E级(表达应用)。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主要考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的能力、仿照给定句子写出相同句式的能力和根据语境、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的能力。
高考常常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及修辞运用的考查结合起来。
“选用、仿用、变换”的知识依托为句式的基本特征知识、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等。
二、考情分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仿用、选用、变换句式”考点都有考题涉及,题型一般采用主观表达式,其特点是既有限制,又有较大的灵活性。
由于能多层面考查考生的能力,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由于此类题题目中隐含信息较多,所以题目看似容易,实际上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
仿写题更是命题的重点所在。
三、考点探究(一)仿用句式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
它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近几年来已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
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句式的仿写;从句式角度看,主要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句式的仿写。
仿用题的主要题型有:1.嵌入式。
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再造句子嵌入空缺处,且要与上下文衔接贯通。
2.续写式。
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处留出一个空位,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3.命题式。
提供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新的内容,仿照例句的句式造句。
4.自由式。
或提供一个句子作为例句,不限定仿写的内容;或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
5.对联式。
对联知识虽然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讲解,但是对联艺术毕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的我们应读继承和发扬这一艺术传统。
更重要的是,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阐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语言的运用。
从考题形式上看,现在主要以主观表达题——简答的形式在第Ⅱ卷中考查,从命题角度上看,命题中往往不是单一命题,小的考点之间相互兼容,“选用句式”“修辞知识”或与“仿用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或与“变换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或与语言的连贯、病句的修改联合考查。
从考题的选材上看,更加注重人文性、实用性,关注文化内涵、理念、哲思,关注新闻材料、生活材料。
选用句式在第I卷出现,常与语言的“连贯、得体、简明”等综合出题。
仿用句式,通常是给出一个例句或画线的句子,要求仿照例句形式和修辞特点,另起话题再造句子。
题型主要有接力式、插入式、命题式和开放式。
真题精析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4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②以曹雪芹为主语【参考答案】(4分)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考点】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思路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短句→长句,看似简单,实则要注意三个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其余两个都得调正语序。
2.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分)【参考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一、导课:(朗读积累材料)句式本身无所谓优劣,有各自的表达作用。
由于说话目的的不同,对象、场合不同,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须选用恰当的句式。
有时虽然目的相同,但对象、场合不同,则须变换句式。
而仿用,多用于扩展语句。
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掌握句式的变换才能更好的选用和仿用。
二、知识网络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和选择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必需而有效的方法。
它包含了以下内容:⒈“选用句式”即根据特定语言环境的要求选用恰当的句式。
⒉“仿用句式”即能根据提供的语句句式特点,仿写一个或几个内容相关、句式相同的句子,这种考查还往往同对修辞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⒊“变换句式”即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给句子改写,以适应特定语境的要求。
句子的类型: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依句子结构形式:单句与复句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三、几个需要辨别的句型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
整句的表达效果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恰当地交替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收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的效果。
长句:句子成分复杂,枝叶多的句子。
短句:成分简单,枝叶少的句子。
常式句:单句中的各种成分和复句中的各个分句,按一般习惯用法的稳定次序的句子。
汉语中单句正常的语序一般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变式句:改变了单句中的成分次序或复句中分句的语序的句子。
选用句式由于说话目的的不同,对象、场合不同,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须选用恰当的句式。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2)她胡乱地挽着头发,(A裙子歪斜地系着B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后练习(18)1.以“池中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答:地上的掰、虎2.根据以下提供的语境,展开想像,以“追求最后的辉煌”为主题,用拟人手法为船和海浪续写几句话。
海滩上有一只倒扣着的船。
它似乎听到贝壳、鹅卵石和椰树们对它的嘲笑、笑它何以抛弃了风和波浪,成为岸上凝固的静物。
一阵咸湿的海风吹过来,倒扣的船发出嗡嗡的声音:。
②可是,海浪一阵一阵地激溅着优美的浪花,发出了深深的叹息,好像对人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3.介词“被”正突破传统语法的局限,成为一时热词。
例如:广州到武汉的高铁票价最低490元,而最便宜的快车硬座只要129元,临客更低。
但高铁开通后,普通车减少,对农民工来说,合适的车票反而更难买了,他们只能被高铁。
又如: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有人惊呼“被就业”。
此外,还有“被加薪”“被幸福”,甚至“被自杀”等等。
请揣摩以上“被”字的用法,解说“被”的意义及使用者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存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静”“静”5.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例: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的生命乐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后练习(24)1.下面一则征文启事有多处语言方面的毛病,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填序号),并作修改。
为迎接50周年校庆①,特向本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征稿②。
文稿内容能客观公正地展现我校建校50周年来的各方面成果③,反映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学校未来的辉煌前景④。
文体不限,字数2000以内⑤。
征文稿将评出一、二、三等奖⑥,发给奖状和奖品⑦,佳作将收入本校“校庆专刊”发表⑧。
征文稿件到2003年7月30日截至⑨。
来稿请寄三江中学校务办公室征文信箱收⑩。
答:2. "颁奖辞"是为了表彰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或感人故事而写的总结性语言。
具有言简意丰、生动形象的特点。
请仿照示例,为2003年"年度人物"、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几句"颁奖辞"。
3.下面是两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1)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
我是雪,我被太阳翻译成水;我是水,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1.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适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贯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
你见过古代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
铜钱的形状——“外圆内方”,正如做人一样。
方,就是做人要有正气,讲原则;圆,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如果一个人过于方正,就会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不易与人相处;而如果一个人过于圆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喜爱。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从古至今,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动物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含有动物名字的成语中,有蕴涵褒扬或鼓励意味的,如“马到成功”,表达了对创业者的良好祝愿;又如“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蕴涵贬斥或讽刺意味的,如“鼠目寸光”,表达了对见识短浅者的嘲讽;又如“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要求:句式相同,结构一致。
生活是一首诗,朦胧、绚丽而又多彩。
生活是一支歌,清脆、委婉而又动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依照画线处的句子,仿写两句话,使语意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一个名叫地球的星体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
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
仿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列句式的特点,以“喝彩”“顺从”“顺利”三个词语为话题,仿写三个句子,使整个语段构成一个排比句。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模仿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3句,要求:内容围绕“崇高”,句式类似,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
崇高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让你感觉到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中有了这种感受,也许你就会摆脱空虚,远离庸俗,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7.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
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
8.(2010·陕西)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已有句子,在横线处补写新的句子,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其前面的句子相同。
注意结合自己的阅历和感悟,补写的句子要符合生活实际。
童年的炊烟纯洁,是一张糖纸,有些甜蜜;少年的炊烟忧郁,是一个青果,有些苦涩;青年的炊烟缭乱,是一首朦胧诗,有些迷茫;中年的炊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年的炊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示例,另选一种事物,仿写一段话,表现“信仰”的作用。
我知道一只猎豹。
风抚摸着它带血的皮毛,它知道面前这只疯狂的野牛对已身受重伤的自己意味着什么。
它最后一次冲上去,野牛尖尖的牛角刺入它雪白的肚皮,顿时,耀眼的鲜血绘出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图画,猎豹倒下去了,满足地闭上了双眼——它没有辱没它高贵的血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看下面几个篆体汉字,从例字以外的三个字中任选两个,仿照例子,巧说汉字。
要求符合该字的形体特点和基本含义,句式特点和例句基本一致。
例:国:外城围,内持戈,持戈守疆卫家国。
休:左佳人,右秀木,人依秀木自在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的几个短句变成一个合理的长单句。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①鲁迅小说描写细致入微。
②鲁迅小说心理刻画入木三分。
③因而,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