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阅读法1知识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3.75 KB
- 文档页数:10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和评析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力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技巧,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并创造出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与理论第二章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三章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三)主要参考资料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4.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5.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6.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7.陈阿宝《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8.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9.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吕必松《吕必松自选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1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14.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15.国家汉办教学业务处《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
(四)任课教师:张新明(五)时数:54学时(六)考核方式:自选与对外汉语教学法有关的论题,写一篇课程论文。
例如: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以从各种教学法中借鉴什么?2.怎样运用有关教学法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偏误?3.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创造性?4.如何解决“结构”和“功能”的矛盾?5.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教学
阅读具有重要意义,是汉语学习者获取信息、培养观察能力和拓展
视野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技能。
大部分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一般都
要学习中文阅读。
阅读教学通常以课文为基础,可以采取全读、分读和讨论的方法来教学。
一、全读地教学
全读惯练习方法,也可以简单的叫做认知法。
学生要把汉语课文完整
的读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汉语知识。
上课的
时候,老师必须清楚的指出课文的时态、语言特征和其他特点,帮助
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二、分读教学
分读的方法比全读更有效,这种方法可以更具体的分析每一句话,以
求弄清其背后的意义。
学生读完每个句子之后,要进行发音练习,以熟记新学的语材;其次,可以根据会话内容,和同学一起讨论总结出所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可以根据练习内容,做出习题,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活动型教学
活动型教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可以用阅读后的讨论或者小组对内容作深入的分析等方法,强化学生语感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技能。
四、练习
通常来说,为了加深学生对汉语阅读教学的认知,老师也要设计一些合理的课后练习,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汉语的知识。
如果时间允许,老师也可以批改学生练习的作业,而且会员学生要及时总结,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外汉语教学变得愈发重要。
而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设置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1. 课程目标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学生基本的汉字知识和语法知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汉语读写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2. 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包括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常用词汇和句型、常见语法规则等内容。
也可以添加一些生活实用的文本,如购物对话、餐厅用餐等,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教学资源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源等。
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在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来教授常用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词汇掌握情况、句型应用能力、语法理解水平等。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一、课程概述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主要针对外国人初学汉语的特点,以教授汉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写作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为进一步学习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方法。
2. 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3. 掌握约500个基本汉字的音、形、义和笔顺。
4. 能够认读简单的汉字和词语,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6.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三、教学内容4. 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如识字、猜词、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等。
5. 基本写作技巧的学习,如对联、填字、写作短文等。
6. 汉语语音、语调和语法的简要介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主要用于教授常用汉字的笔画、音、形、义和笔顺。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写基本汉字和词语的方法,学生跟读并模仿。
3. 演练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定数量的汉字书写练习和阅读理解练习。
4. 听说结合:通过教师的语音朗读和学生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语的语音和语调规律。
5. 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手段1. 涂改纸、毛笔、宣纸等书写工具。
2.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教学评价1. 经常性测试:每2-3周进行一次测试,测试内容涵盖课程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2. 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各个方面的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评价:包括笔画和汉字练习、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作业。
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给予指导。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
2.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鼓励学生多加阅读和写作练习,扩大汉语知识面和语感。
4. 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对外汉语阅读课简介对外汉语阅读课是一门专门针对非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设计的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汉语时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通过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外汉语阅读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并且更好地适应中国学习环境。
课程目标对外汉语阅读课的主要目标包括: -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速度。
-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 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策略。
课程内容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文阅读课文阅读是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核心内容。
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需求,选用合适难度的课文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提升阅读速度和提升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训练。
这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
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词汇学习对外汉语阅读课也会注重学生的词汇学习。
通过学习生词和词组,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技巧训练除了课文阅读和阅读理解训练,对外汉语阅读课还会教授一些阅读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提高阅读速度、有效记忆和使用标记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后的阅读任务。
教学方法对外汉语阅读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课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会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汉语。
小组讨论在课文阅读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实践阅读实践是对外汉语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如阅读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提高他们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时间:9月初—11月初8周,每周1课总述一课程:教学法二教材:对外汉语教学法(吴勇毅编)三教学对象:大四早晚班四教学内容: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普遍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具体实践(定义、区别、能力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材的选择与使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突发事件、语法和词汇实际教学、课堂教学案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五教学目标:掌握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体系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重难点:第二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七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共12章,一周1课时,此为8课时教案。
八教学用具:白板,白板笔。
教学法第一章教案1.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语言与外语教学法2.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论性知识。
3.教学重难点:理查德和罗杰斯的伞状教学法框架与吕必松的四大环节间的异同4教学步骤:(1)课堂给出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分别本章四个人的理论,让学生分别回答。
(2)区别安东尼与王才仁的教学框架思路,分别总结出二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思路.(3)逐条解释理查德与罗杰斯的伞状教学法框架。
(4)简单比较伞状教学法框架中的Approach和Design、Procedure与吕必松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四大环节的不同。
5作业:复习本章,预习第二章第二章节教案1。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二节2。
教学目标:掌握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定义、二者的区别、环境对在二语/外语背景下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第二语言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区别、不同语言环境下汉语习得的特点4.教学步骤:(1)快速阅读让学生找出“第二语言”及外语的定义,分别加以解释。
(2)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目的。
(3)第二语言/外语的区别(主要强调语言学习环境)5。
作业:第二章课后练习第一、二题第三章第三节教案1.教学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差异。
2.教学目标:掌握从三个方面(教师、教材、教学法)来区分二者的差别,了解从三个方面来看二者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要点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法总论1.涵义: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育基本原则的方法。
2.理论支柱:(一)语言学原理: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二)心理学原理(三)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对教育的心理学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为教育提供心理基础。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一)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
也称为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主要通过翻译手段,最终主要培养了第二语言的读写能力。
1.代表人物:奥伦多夫2.理论基础:机械主义语言学3.教学原则和特点:(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二)直接法:1.定义: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
2.理论基础:语言学观点: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连结,否认意识在其中的作用。
3.基本原则:(1)直接联系: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排斥母语和翻译;(2)以口语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3)模仿为主,重复练习¥(4)句本位原则: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而不是从单音、单词开始。
(5)用归纳法教语法:先感知,再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主动形成习惯。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三)听说法:1.含义: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
反复进行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2.代表人物:拉多、弗里斯。
3.理论基础(1)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2)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4.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之阅读课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精读往往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一个班可以负责这么多内容。
在初级阶段,生词的句法往往比较简单,但水平越高,显然不可能一堂课应付所有。
这也是为什么阅读、写作、视听说等课程逐渐开设的原因。
今天主要讨论对外汉语阅读的教学和教学方法。
1.阅读心理机制2.阅读课和精读课的区别3.阅读的类型及教学方法1.阅读心理机制l 阅读要依靠读者的已有知识例:1)汉字的知识2)词和句子的知识3)日常生活的知识4)文化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按照图式(Schema)的方式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例如说到“夏天”就会想到炎炎烈日,说到“冬天”就会想到寒风刺骨等。
l 中文阅读的识别单位----组块识别(意群)对于中文阅读来书,汉语初学者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汉字。
但是困难不但是汉字,现代汉语独立的意义单位是词,而词常常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在一个一个连续的汉字中划分出词或词组。
有了正确的划分才能够构建出正常的意义来。
例如:正确解决好人际关系对我们非常重要。
l 句子的理解----意义的构建理解句子的过程其实挺复杂的。
首先要理解单词或短语的意思,然后把这些单词和短语的意思串联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才能构建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目前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句子结构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其中,表层结构表示句子的表现形式,而深层结构表示句子的实际意义。
句子的表达与理解过程,是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相互转换。
表达时,是从意义转换的形式;理解时,必须再将形式转换为意义。
1)表层结构语言存在的方式:即句子的表达。
2)深层结构语言意义的存在方式:意义由命题证明。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命题。
命题是对一个或几个概念的断言。
一个命题包括一个谓词和一个或多个项。
例如:学生学习,这是一个断言,它的命题是学习(学生)。
小郑买书。
------ 买(小郑,书)机智的农夫打死了咬他的狼。
----- 机智(农夫)打死(农夫,狼)三个命题之间有层次的链接咬(狼,农夫)呈现出等级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解析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李海鸥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一教学简论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
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
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
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
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
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