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2)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5
《史记 孔子世家》原文、索隐、集解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
□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集解徐广曰:“陬音驺。
孔安国曰‘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
”○索隐陬是邑名,昌平,乡号。
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也。
□正义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兗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
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
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
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
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
”按:今尼丘山在兗州邹城,阙里即此也。
括地志云:“兗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
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
”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其先宋人也,人也,曰孔防叔。
曰孔防叔。
○索隐家语:“孔子,宋微子之後。
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
公。
弗父何生宋父周,弗父何生宋父周,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姓孔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罒幸罒幸}}夷。
夷。
{{罒幸罒幸}}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正义括地志云:“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趾。
地理志云鲁县有尼丘山,有叔梁纥庙。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索隐家语云“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
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颜氏徵在,从父命为婚”。
其文甚明。
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故论语云“野哉由也”,又“先进於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礼耳。
□正义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
史记选修-《孔子世家》原文与译文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
其后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白话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按: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
(按:孔防叔为孔氏自宋迁鲁的第一代。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女子野外交合而生孔子(按:一说“野合”意为不合婚配常理,指结婚时叔梁纥年老而孔子母亲年轻),而且是到尼丘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怀上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字叫仲尼,姓孔。
【原文】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白话翻译】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城的东边,自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因为母亲没有告诉他。
孔子小时候玩耍,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
母亲死了(按:钱穆《孔子传》认为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鲁城街道五父衢的路旁(以便以后为父母合葬),可能是他行事谨慎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原文】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白话翻译】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鲁国贵族)季孙子设宴招待士人(按:士有二说,一说文学之士,一说军役之士),孔子前往参加。
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招待士人,不是要招待你的。
”孔子于是退了回来。
【原文】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史记选修孔子世家翻译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
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啁。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
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高中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之孔子世家阅读训练答案及详解2文言文阅读训练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本大题共5小题,6~9题每小题3分,10题10分,共22分。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鉏①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诺。
”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
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③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④于大夫。
孔子遂行,宿乎屯。
(材料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鉏,古同“锄”。
《孔子世家赞》教案2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2以读促思,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孔子的人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孔子世家赞》的学习,对孔子有个较为初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通过探究的方式明确下列问题:(1)本文是司马迁叙述孔子生平事迹后所作的评论,讨论:本文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先引《诗经》中的诗句以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接着展示孔子遗风,以表向往之心;最后以君王等来衬托孔子的影响。
(2 )文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心乡往之”是主旨句。
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孔子的敬仰、推崇之心。
3)作者讲到“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同学们也曾学过《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你们从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与人为善(4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三、总结学生甲明确:我了解了一些文学知识比如《六艺》包括那几本经书。
学生乙明确:我了解了赞这种文体的特点。
《孔子世家》(二)学案一、重点文言实词:1眼如望羊..2师襄子辟席再拜..3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4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5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6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7主.蘧伯玉家8孔子矢.之曰9累累..若丧家之狗。
10陈常被寇..11未得其数.也12有閒..13复如.陈14子贡色作..二、重点文言虚词:1.以以其策指之曰故分陈以肃慎矢以私车五乘从孔子以吾获罪于孔子子路以告孔子2.焉拘焉五日焉能系而不食?3.其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以其策指之曰拔其树4.而临河而叹曰取三邑而去涅而不淄5.所予所不者卫之所以待晋楚也6.无乃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三、通假字:1月馀,反乎卫2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3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4吴败越王句践会稽5长尺有咫6会公叔氏以蒲畔7师襄子辟席再拜8赐,而志不远矣9灵公问兵陈10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11八人衰绖12植其杖而芸13予所不者14见蜚雁15意者吾未知邪16匪兕匪虎,率彼旷野17夫子盖少贬焉四、词类活用:1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2于是丑之3茍毋适卫,吾出子4郊迎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6将西见赵简子7八人衰绖8辇而见鲁城9政在来远附迩10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1楚救陈,军于城父1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13涅而不淄14于是使使召冉求五、古今异义:1使无忘职业2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3孔子以为隐者4遇荷蓧丈人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6不容然后见君子六、特殊句式: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2予一以贯之。
3吾何为于此?4人之不我信也。
5人之不我行也。
6莫己知也夫而已矣。
7敢问何谓也?8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9则谁召而可。
10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11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12不容然后见君子。
13终为诸侯笑14美哉水15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
16孔子用于楚。
17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七、句子翻译1.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也。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七十三。
孔子世家,乃孔子之祖孙、子孙、弟子之传记也。
孔子世家,载孔子祖孙、子孙、弟子之事迹,以见孔子之德行、学问、教化。
孔子世家,分为四篇:一为孔子世家,二为孔子弟子传,三为孔子子孙传,四为孔子弟子外传。
孔子世家载孔子之德行、学问、教化,曰:“孔子生而圣,少成若天性,习若自然。
孔子之学,博而能约,约而能博。
孔子之教,温而能厉,厉而能温。
孔子之道,广而能深,深而能广。
”孔子世家载孔子之祖孙、子孙、弟子之事迹,曰:“孔子祖孙,有孔伋、孔忠、孔伋之孙孔鲋、孔鲋之子孔融。
孔子子孙,有孔鲤、孔鲤之子孔融、孔融之子孔文举。
孔子弟子,有颜回、颜回之子颜曾、颜曾之子颜之推。
孔子弟子外传,有子贡、子贡之子子贡之孙、子贡之孙之子。
”孔子世家载孔子之德行,曰:“孔子为人,温良恭俭让,有德行。
孔子学道,勤学好问,有学问。
孔子教人,因材施教,有教化。
”孔子世家载孔子之学问,曰:“孔子学《诗》、《书》、《礼》、《乐》、《易》、《春秋》,博学多识。
孔子之学,不泥于古,不拘于今,能通古今之变。
”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教化,曰:“孔子教人,先正其身,后正其国。
孔子教人,以仁为本,以礼为用。
孔子教人,以德为先,以政为后。
”孔子世家载孔子弟子之事迹,曰:“颜回,孔子弟子之佼佼者,以德行闻。
颜回之德,温良恭俭让,有仁爱之心。
颜回之学,勤学好问,有学问。
颜回之教,因材施教,有教化。
”孔子世家载孔子子孙之事迹,曰:“孔融,孔子子孙之佼佼者,以文章见。
孔融之文,温文尔雅,有文采。
孔融之政,宽厚仁爱,有政绩。
”孔子世家载孔子弟子外传之事迹,曰:“子贡,孔子弟子之佼佼者,以口才见。
子贡之才,能言善辩,有口才。
子贡之德,温良恭俭让,有德行。
”孔子世家,乃孔子之祖孙、子孙、弟子之传记也。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之德行、学问、教化,以及孔子之祖孙、子孙、弟子之事迹,使后人得以了解孔子之生平、思想、学说,以及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译注(2)(7)【原文】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疆,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注释】1、淫,昏乱。
2、疆,通“强”。
3、陵轹,欺压。
【语译】在那个时代,晋平公放纵昏乱,大臣独揽大权,向东侵伐诸侯;楚灵王兵力强大,欺压中原各国;齐国是一个大国,并且与鲁国接壤。
鲁国弱小,依附于楚国,晋国就会恼怒;依附于晋国,楚国就会来攻打;不防备齐国,齐国的军队就会来侵略。
(8)【原文】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
景公问孔子曰: “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注释】1、五羖,五羖大夫百里奚。
百里奚沦为奴隶,标价五张羊皮在市场上被出售。
秦穆公知道他是贤者,为之赎身,举为大夫,所以被人称为“五羖大夫”。
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诸侯,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
羖,读“古”,公羊,这里指公羊皮。
2、累绁,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被囚禁。
【语译】鲁昭公二十年时,孔子已经三十岁了。
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访问。
景公向孔子请教说: “从前,穆公时,秦国面积狭小,国土偏僻,他却能称霸诸侯,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 “秦国,虽然国土狭小,可穆公志向远大;虽然地处偏僻,可行事公平正直。
他亲自为百里奚赎身,任用为大夫,向他请教了三天,把国家的大权交给他。
用这样的态度举贤任能,即使是王天下也能做到,称霸诸侯只不过是小成功罢了。
”景公听了很高兴。
(9)【原文】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
其后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大夫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两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积累相关“如”“夫”“则”“尔”“方”“然”等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3、初步了解孔子。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教学过程:一、查查(查缺漏)检查《国学诵读》论语部分。
二、读读(读全文)正音,全文诵读,培养语感。
1、字音:俟,音莫,音甫,音哂,音相,音铿,音沂,音喟,音雩,音冠,音颡,音皋陶要,音累累殡,音三、练练(练方法)进行文言文的翻译训练。
黑板展示。
呈现成果和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国。
楚国出兵援救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他长久滞留在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
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假设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连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测我们还没有到达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猜测我们还没有到达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设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设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
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教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教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孔子世家身世篇今天我们讲《论语》,《论语》是记载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集中的一部典籍。
人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看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那么《论语》就相当于中国人的“圣经”,我们平时在引用一些经典语言的时候,经常说“子曰”、“诗云”,这个“子曰”,基本上就是指孔子说的话。
在解《论语》的过程中,《论语》里边基本上每一句话开头都涉及到孔子,当然有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语言,涉及到孔子的话的时候,都说“子曰”。
如果要是用苏东坡先生来评价韩愈的话讲,“子”是什么呢?那是“匹夫而为百世师”。
“曰”是什么呢?“曰”是“一言足当天下法”。
这个“子”啊,虽然是匹夫一介,但是呢,可以做百代先师、万世师表。
百代师一言足当天下法,他说的话呢,其实是我们中国民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精神上的给养,是我们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特别是处理一些生活,人与人间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社会矛盾的时候的一种参考的思想。
要了解《论语》,先要了解孔子。
如果我们要是想对孔子有一个比较全面了解的话,大家应该去读《史记·孔子世家》。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其实就是根据《论语》,经过整理,把孔子一生言行举止集中地做了一个记录。
应该说司马迁的《孔子世家》,是从《论语》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想了解《论语》,特别是想要了解孔子,我们就要去读《孔子世家》。
这样呢,就会对孔子的生平,有一个集中的全面的认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先就这七个字,给大家做一个诠释。
孔子为什么姓孔呢?要说这个话呢,大家可能觉得是开玩笑,说孔子不姓孔还能姓什么呢?孔子的祖先不姓孔,孔子自己说“而丘也,殷人也”,他是殷民族后代。
殷朝哪,大家要是读《史记·殷本纪》,就会发现有这样一段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孔子世家课文全译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
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诞生。
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孔子世家》文言练习二一、重点实词(解释加点词语):1眼如望羊..2师襄子辟席再拜..3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4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5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6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7主.蘧伯玉家8孔子矢.之曰9累累..若丧家之狗。
10陈常被寇..11未得其数.也12有閒..13复如.陈14子贡色作..二、重点文言虚词:1.以以.其策指之曰故分陈以.肃慎矢以.私车五乘从孔子以.吾获罪于孔子子路以.告孔子2.焉拘焉.五日焉.能系而不食?3.其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以其.策指之曰拔其.树4.而临河而.叹曰取三邑而.去涅而.不淄5.所予所.不者卫之所.以待晋楚也6.无乃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三、通假字(找出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1月馀,反乎卫 ( 通,意思是 ) 2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 通,意思是 ) 3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 通,意思是 ) 4吴败越王句践会稽 ( 通,意思是 ) 5长尺有咫 ( 通,意思是 ) 6会公叔氏以蒲畔 ( 通,意思是 ) 7师襄子辟席再拜( 通,意思是 ) 8赐,而志不远矣( 通,意思是 ) 9灵公问兵陈 ( 通,意思是 ) 10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 ( 通,意思是 ) 11八人衰绖 ( 通,意思是 ) 12植其杖而芸 ( 通,意思是 ) 13予所不者 ( 通,意思是 ) 14见蜚雁 ( 通,意思是 ) 15意者吾未知邪 ( 通,意思是 ) 16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 通,意思是 ) 17夫子盖少贬焉( 通,意思是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面各句中有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1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2于是丑之3茍毋适卫,吾出子4郊迎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6将西见赵简子7八人衰绖8辇而见鲁城9政在来远附迩10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1楚救陈,军于城父1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13涅而不淄14于是使使召冉求五、古今异义(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今义):1使无忘职业..2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3孔子以为..隐者4遇荷蓧丈人..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6不容然后..见君子六、特殊句式(指出下面各句特殊的句式类型):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孔子的儿子和孙子都是谁儒家圣人孔子家族简介
导语:孔子的家族: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传世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那么,这样一个地位尊崇,广为大家尊敬的大家孔子,他的衣钵是由儿子和
孔子的家族: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传世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那么,这样一个地位尊崇,广为大家尊敬的大家孔子,他的衣钵是由儿子和孙子来继承的吗?孔子的儿子和孙子是谁?
孔子家庭介绍
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公元前549年去世)
母亲:颜徵在(公元前535年去世)
妻子:亓官氏(公元前485年,亓官氏去世)
儿子:孔鲤,(字伯鱼)
儿媳:于夫
孙子:孔伋
孔子父亲叔梁纥简介:
叔梁纥,出生于公元前627年,死于公元前554年,享年73岁。
叔梁纥先娶了正妻施氏曜英,可是正妻生了九个女而却没有一个儿子。
小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孟皮,但有足疾。
因此,叔梁纥晚年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母亲颜徵在简介:
颜徵在,出生于公元前569年,死于公元前534年,享年35岁。
颜徵在在18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已经70岁的叔梁纥,生下了孔子。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了。
由于从此颜徵在的名分和施氏(叔梁纥)的正妻等原因,颜徵在和孔子甚至不能参加叔梁纥的祭祀。
父亲死后,颜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