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员培训课件 混凝土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15
幻灯片1第一讲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除外)第二讲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第三讲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四讲其他品种混凝土幻灯片2第一讲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水(拌和)外加剂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砼)。
幻灯片3各成分的作用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
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整体。
其结构如图1。
幻灯片4图1 普通混凝土结构示意图1—石子;2—砂子;3—水泥石;4—气孔幻灯片51.1细骨料-砂子普通混凝土的细骨料主要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
天然砂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5(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
按产源不同,天然砂分为山砂、河砂和海砂。
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幻灯片61.1细骨料-砂子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类别不同,要求不同)。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幻灯片71.1.1 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1)选择细骨料的原则为了节约水泥,并使混凝土结构达到较高密实度,选择骨料时,应尽可能选用总表面积较小、空隙率较小的骨料(砂子的总表面积与粗细程度有关,空隙率则与颗粒级配有关)。
(2)粗细程度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粗细程度。
幻灯片8(3)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粒径不同的砂粒互相搭配的情况。
同样粒径的砂空隙率最大,若大颗粒间空隙由中颗粒填充,空隙率会减小,若再填充以小颗粒,空隙率更小,如图2所示。
混凝土试验员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章《几何图形》的第五节《圆形》。
具体内容包括:圆形的定义、圆形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圆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圆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形的定义、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模板、直尺、圆规、彩色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圆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挑选一到两个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圆形的定义、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圆形的定义是____,它的性质有____、____、____。
(2)计算题: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3)应用题:某自行车轮直径为70厘米,求自行车的周长和面积。
2. 答案:(1)圆形的定义是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它的性质有直径、半径、圆心角相等。
(2)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
(3)周长:219.8厘米,面积:384.7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运用圆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其他圆形物品的应用,如圆形桌面、圆形方向盘等,并加以说明其优点。
试验员上岗培训(砂浆、混凝土)试验员上岗培训(混凝土及砂浆)一、前言1、什么是混凝土?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集料(又称骨料)和水、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混合、拌制成拌合物,经硬化后而制成的人造石材。
2、混凝土的分类水泥类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无机材料水玻璃混凝土。
按胶凝材料分:沥青混凝土有机材料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
复合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还有按用途分类、按照生产和施工方法分等等分类方法3、什么是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集料(又称骨料)和水、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混合、拌制成拌合物,经硬化后而制成的人造石材。
4、水泥混凝土的分类:按表观密度分类: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
含有重集料(钢屑、中晶石、褐铁矿等)普通混凝土2000 kg/M3~2500 kg/M3 。
以普通砂石为集料轻混凝土小于1950 kg/M3。
有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5、什么是普通混凝土?由水泥、普通碎石或卵石、砂和水配制的干表观密度为2000 ~2800 kg/M3的混凝土叫普通混凝土。
简称混凝土,又名砼(音tóng )。
低塑性混凝土10mm~40mm塑性混凝土50mm~90mm 坍落度流动性混凝土100mm~150mm按拌合物稠度分类大流动性混凝土≥160mm干硬性混凝土≥31秒特干硬性混凝土30秒~21秒维勃稠度干硬性混凝土20秒~11秒半干硬性混凝土10秒~5 秒6、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具有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施工和易性,具有合理的经济的材料用量。
二、组成材料的要求1、水泥:GB175-1999、GB1344-1999等。
配制混凝土时如何选择水泥?水泥品种的选择;水泥标号的选择。
2、砂:JGJ52-92为什么在拌制混凝土时,尽可能使用中粗砂?砂子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的粗细程度。
混凝土试验培训讲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义主要针对混凝土试验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等。
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性能和应用。
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讲解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方法、混凝土设计原则以及配合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3. 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介绍混凝土制备工艺、搅拌设备的选择、混凝土运输的方法及要求。
4. 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阐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方法、养护期以及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掌握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
2. 培养学生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
3.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制备、运输、养护和检测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方法和养护期的控制。
2.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制备与运输、养护与检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讲义、笔记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入混凝土试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应用。
3. 配合比设计:讲解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
4. 制备与运输:介绍混凝土制备工艺、搅拌设备选择和混凝土运输方法。
5. 养护与检测:阐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方法、养护期及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和强度检测操作。
六、板书设计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2. 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4.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5. 混凝土养护与检测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答案: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建筑材料。
分类有: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