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史学与历史人物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1.55 KB
- 文档页数:3
09历师本纪立丽109503705中国史学界对于心理史学的早期探究——梁启超对心理史学的认识和贡献心理史学,是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历史上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史学流派。
具体地讲,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它最早兴起于西方,1910年犹太人弗洛伊德发表《列奥那多.达芬奇:一个童年的记忆》,根据达芬奇日记里的一段话推断他是有“恋母情结”的,这一心理状况对他的行为结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心理史学诞生的标志。
弗洛伊德通过手上掌握的史料,再加上以精神分析的理论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剖析,在当时来说实属首创。
此后,费弗尔、埃里克森、荣格、阿德勒等西方心理学大师不断地把目光投向历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西方史学界也涌现出一批史学家积极倡导历史学要与心理学结盟如鲁滨逊及其弟子巴恩斯等人,巴恩斯在其《新史学与社会科学》一书中曾说过:“吾人相信一百年后,弗洛伊德与其信徒所创出之心理系统,将被视为史家之一种工具,史家之欲成功,则必须利用之。
”中国史学界认识、研究和运用心理史学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中国正处于“西学东渐”的时代,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其科学心理学思想也随之而入。
著名史学理论家朱谦之,受孔德、杜里舒和兰伯列希影响,开始注意史学研究中“心理的方法”问题。
他在1926年撰写的《历史哲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首先,他肯定了杜里舒关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归宿在‘知识线’的进化上”,而所谓“知识线”的进化,“又由于人类社会之心理的原因”的理论。
认为社会愈进步,心理因素的影响就愈大。
同时,他对孔德的心理史学理论也十分重视。
认为“从孔德以后,历史才渐渐有科学的根据,才渐渐去注意历史事实的‘所以然’”。
因为孔德明确指出:“历史现象之主要原因,一方面看来是进步,而从它方面看来,社会的进步又是原于人类的心理。
文献中的历史研究的跨学科方法跨学科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历史学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
本文将探讨文献中的历史研究如何运用跨学科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可以提供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结构性解释。
历史学家可以借鉴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如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和埃米尔·杜尔凯姆的社会事实概念,来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社会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历史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深入研究经济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历史学家可以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和工具,如成本效益分析和供需关系模型,来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经济动因和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对历史贸易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历史学家可以揭示出贸易活动对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经济格局。
三、人类学的文化研究人类学关注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并提供了研究文化和民俗的方法。
历史学家可以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中的文化特征和意义。
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宗教信仰和社会仪式,历史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四、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供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来进行空间分析。
历史学家可以借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绘制历史地图、对比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以及分析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学家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历史事件和现象在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和演化。
五、心理学的认知研究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机制,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机。
历史学家可以参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的集体行为理论,来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社会互动。
历史学中的历史心理学研究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历史人物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过程,历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中的历史心理学研究,介绍其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
一、历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心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心理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受到了强烈的历史背景的影响。
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历史人物内心的思维和情感,并试图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事件。
著名的历史心理学先驱威廉·迪利(Wilhelm Dilthey)提出了"理解"(Verstehen)的概念,主张通过通过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体验来理解历史。
20世纪初,历史心理学开始融入到正规的历史学研究中。
心理学家西奥多·蓬特伦(Theodor Pöngsten)是最早将心理学应用于历史研究的人之一。
他通过分析拿破仑一世的心理特征,解释了拿破仑战争决策的背后逻辑。
此后,历史心理学逐渐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
二、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历史人物的心理过程,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1. 核查历史文献历史学家通过核查历史文献,寻找历史人物的书信、日记、回忆录等个人材料,从中获取关于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线索。
这些文献材料可以提供直接的证据,帮助研究者还原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2.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是历史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言辞,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推断其内心的思维和情感状态。
例如,通过分析林肯的演讲和写信,研究者可以揭示他的人格特征和决策方式。
3.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历史心理学中一种量化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收集历史人物的心理测试数据、行为问卷和生平资料等,以统计学的方式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
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历史是人类经历和发展的记录,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的精神文化也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因此,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于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的简单记录,更要关注人类的思想和信仰,以及情感和心理。
历史研究的思考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是强调对人类的洞察力,并要求交叉文化的精神。
心理学是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对心理活动和精神变化进行研究和了解,同时为了将文化与人心紧密结合,对历史的探究大有裨益。
心理学在历史研究中所拥有的应用和意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过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加智慧和宽容的未来。
1. 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在历史学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对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记录,更要注意人民思想的变化和途径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学将会为研究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立下贡献。
在对过去事件的深入了解过程中,心理学探究的隐含问题是彼时人类的哲学思考、思维方式、点滴心理。
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帮助诠释那种被化圆为方的历史。
在历史事件中,心理偏见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人类思想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领域,心理学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团体背后的心理因素,帮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历史面貌。
2. 研究人类文化的语言的潜在心理语言是文化中的核心之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
而心理学对语言的研究不仅包括语音和词汇,还包括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研究分析。
在历史研究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他特定的言谈方式,精神文化更是在互动中形成的。
通过对文化中的语言和沟通方式的深入研究,心理学可以洞悉一些隐藏在文化背后的重要元素。
这些功能位于语言背后,例如表现历史时期的信仰、思想、情绪等,要比单纯分析言辞更多样化。
而在分析史料和文献的过程中,心理学可以研究到文化的驱动力,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开展。
3. 描述人类情感和心理历史是人类经历和经历的也是音乐般多元化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与历史学心理学和历史学是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学科领域,一个研究人类内心的心理过程,一个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
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两个学科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又紧密的联系。
历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的形成和变化。
心理学则为历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因素。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学科如何相互促进。
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它涉及认知、情感、学习、记忆等诸多领域,试图解释人类心理的运作方式。
研究人类的人性和内心世界,心理学家努力寻找可以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因素。
然而,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不完整,如果没有考虑到人类活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就会缺乏全面性和深度。
历史学将重点放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上,它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历史学家通过对过去事件和人物的研究,试图理解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未来。
然而,如果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心理过程,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结果。
心理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理解。
例如,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和理解,历史学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具体战争事件、政治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对于这个战争的深入理解,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战争的心理背景”。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为什么会发生,人们如何参与其中以及战后的后果如何。
此外,心理学和历史学也可以相互促进,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历史学家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中的心理动机和行为。
心理学家可以从历史学中获取各种历史事件的素材,用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
心理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丰富的研究途径,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和社会的发展。
总结起来,心理学和历史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本文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主要史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史学理论体系,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历史发展以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2.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是通过对文物、遗址和遗迹的研究,重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考古学理论认为文物和遗址是历史的记录和证据,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状况。
3.心理史学理论:心理史学理论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心理史学理论认为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由个体的心理和思想决定的,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文化史学理论:文化史学理论是通过对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文化史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决定。
二、主要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历史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通过对现实社会和历史现象的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田野调查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3.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逻辑推理法包括归纳、演绎和推论等推理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可以推断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关联历史事件的影响与后果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关联:历史事件的影响与后果历史学与心理学,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各自关注不同的领域与对象。
然而,在研究历史事件时,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历史事件对人类的心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心理学也为历史学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事件的新视角。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与后果。
一、历史事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客观的事实,更是人们的记忆与体验。
例如,二战期间的大屠杀事件,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创伤,对整个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伤痛。
这些历史事件对个体心理产生了长期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集体创伤的心理现象。
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战争、灾难还是社会动荡,都可能引发人们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心理现象,并为相关个体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
二、历史事件对集体心理的影响历史事件不仅仅对个体产生影响,更对整个集体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国家经历了战争或独裁统治时期,集体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受到压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受限。
心理学家认为,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对社会的发展与和谐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对集体心理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三、心理学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解读历史事件。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动机、情感和意义,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
例如,心理学的认知过程理论可以解释人们记忆的塑造和扭曲,从而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中人们的心理反应,揭示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情感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
这种纵向的、动态的心理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后果。
结论历史学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历史事件对个体和集体的心理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手段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手段:是文献。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手段:1、考据法:即搜集和考证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计量史学:通常通过一些统计的数据进行计量,然后得出一些结论。
3、口述史学方法:也称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人们口述的历史资料,用来研究历史的新学科。
口述历史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实地调查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4、比较史学: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史学方法: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
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6、跨学科史学方法:跨学科学是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
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解决日益复杂的许多重大问题又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不断涌现与传统学科分类迥异的新学科。
研究历史的作用,有以下四点:(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历史,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
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300题1.心理学史:(1)心理学自身的发生发展史(2)心理学的历史学2.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3.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含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4.重构历史的逻辑:(1)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书写历史的逻辑(2)在前者的基础上,由读者重构自己的历史逻辑5.历史思维: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方式6.心理学史的范围:心理学史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涉及时间长度、地域宽度与主题范围三个方面的问题7.心理学发展的动力: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8.观点上的达尔文进化论:主张新的成就接替旧的成就,信赖现在的科学可以提供一切有关的科学的内容,用不到研究历史9.厚古者:对历史人物奉若神明,拔高他们的功绩,甚至无意识中混淆其思想的是非10.厚今者:从今天的成就出发,揭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不足,贬低他们的功绩,而不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或环境中进行评价11.感受的方法:把历史的真实发展当作故事或小说的情节,让自己身临其境。
12.识记境界:只会死记硬背,知道一些零碎的心理学事实,并将其像计算机存储一样存入头脑中13.理解境界:能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时甚至能从历史知识中推导、生发出新知识14.价值境界:把心理学知识和现实关联起来,将知识与价值并重,能泛化学问,将学术逻辑应用为生活逻辑第一章:15.影像说:德谟克利特认为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器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16.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
17.理念回忆说:柏拉图提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先天就有的,所谓学习谁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先天知识即理念形式的回忆。
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关注人类心理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测量和心理学分析等。
文献研究是历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思想观念等,进而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例如,对于中国古代的文献,可以通过分析古代人物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推测古代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心理学实验是历史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可以模拟历史时期的情境和环境,研究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人们在战争时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从而了解战争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测量是历史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心理测量工具,可以对历史时期的人们进行心理测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研究古代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了解古代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心理学分析是历史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心理学分析,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心理学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从而推测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从而深入探究人类心理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测量和心理学分析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从而深入探究人类心理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教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文:历史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围绕重大事件、历史人物或特定时期展开教学。
然而,在这些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却是一项挑战。
以下是一个结合历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示例。
首先,我们选择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诸葛亮”作为教学案例。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成为历史上的典范。
在讲述诸葛亮的故事时,教师可以从他的生平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
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探讨诸葛亮的心理特质。
例如:“诸葛亮在世时,面临哪些心理压力?”“他是如何平衡内心与外界的压力的?”这些问题不仅促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还能够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状况。
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引入现代心理学的概念,比如抗逆力、情绪管理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健康的基本认识。
通过对比古今,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历史人物的智慧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体验历史人物的心理抉择。
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同理心,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调节能力。
最后,教案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或是设置相关的作业任务来实现。
通过这些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来说,历史教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们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学家如何客观评估历史人物的功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历史人物如繁星般璀璨闪耀。
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也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客观评估历史人物的功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又至关重要的任务。
要做到客观评估,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纷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功绩。
但同时,他实施的严刑峻法、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也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如果不考虑战国末期诸侯割据、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就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是客观评估的基础。
历史资料来源广泛,包括官方史书、文献档案、私人笔记、考古发现等等。
然而,这些资料往往存在着主观性和局限性。
有些是出于统治者的需要而进行的编撰,有些则可能受到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的影响。
因此,历史学家需要对各种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和甄别,以获取尽可能真实和全面的信息。
以汉武帝为例,《史记》中对他的记载较为详细,但司马迁个人的遭遇可能会影响他对汉武帝某些政策的评价。
此外,出土的简牍、帛书等考古资料也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信息。
只有将这些不同来源的资料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更准确地评估汉武帝的功过。
在评估过程中,还需避免以今人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衡量历史人物。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
如果用现代的观念去苛求古人,必然会得出片面的结论。
比如,在封建社会,帝王的专制统治是常态,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古代帝王的功绩。
相反,应该将他们的行为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量。
另外,要充分考虑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历史人物可能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但在个人品德或家庭关系方面存在缺陷;或者在军事上战功赫赫,却在经济治理上表现不佳。
历史解释素养培育引入心理史学的实践路径和教学反思引言: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习与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过程中,引入心理史学是一种有效的实践路径。
本文将探讨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介绍引入心理史学的实践路径,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一、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历史解释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和研究,理解并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
培育历史解释素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基础知识: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
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解释历史问题的前提。
2. 分析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培养分析历史文献的能力,通过读懂历史文献中的信息,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3. 运用历史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如比较研究、史料分析等,以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二、引入心理史学的实践路径心理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心理过程和动机,能够为历史解释提供新的视角。
引入心理史学可以通过以下实践路径来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 培养情感共鸣: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2. 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通过研究他们的心理动机,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运用心理分析工具:在历史研究中引入心理学的分析工具,如理论视角、实验设计等,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三、教学反思在实践中引入心理史学,培育历史解释素养,值得我们进行一些教学反思。
1. 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我们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动机。
2. 多元化教材选择:为了引入心理史学,需要多元化的教材选择,包括历史文献、历史小说、历史纪录片等,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
2000年第4期(总第129期) 学 习 与 探 索Study&Exploration No.4,2000 G eneral.No.129心理史学与历史人物研究林 泽 荣(哈尔滨学院历史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心理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去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应注意心理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物个性对历史产生的影响,个体心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群体心理的分析。
同时,在对历史人物进行心理分析时应注意个体的阶级性,搜集充分的有关历史人物个体心理材料,关注那些变动着的心理、生理因素对人物行为的影响和个人之间不同的差异。
关键词:心理史学;心理分析;个体心理;历史人物 中图分类号:K03;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0)04-0125-03 将心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创立心理历史学的是奥地利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的继起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取得了颇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由此,心理史学呈现出一片诱人的前景。
1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1]人是具有高级思维活动的“万物之王”,具有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
尽管现代人和古代人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会完全一样。
但是,人们的心理状态仍具有共通性。
人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每个人都按自己的目标在行动,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2](P243)由于人类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我们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历史的问题是一个心理问题。
正如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所说:“历史事实在本质上是心理上的事实。
”[3]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考察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时,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状况,包括人们的社会动机、社会需要、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状况,因为这些都同当时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
只有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们才能真正弄懂历史。
心理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去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应该注意哪些呢?首先,注意心理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的心理状态不是凭空而来的,资产阶级史学家往往有意拔高心理作用而忽视社会环境,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印第安人有一个苏族(sioux)部落,为人慷慨,对财物十分大方。
因为白人侵入北美以前,苏族人生存空间辽阔,食物来源丰富,他们不懂吝啬,并将这种性格特点体现在育儿方式中,他们总是给婴儿充分的任意吮吸母乳的机会,直至幼儿长到喜欢吃其他食物时才断奶。
这样的育儿方式逐渐地潜移默化地使下一代人继承了苏族人慷慨大方的品格[4]。
由此可见,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物的心理特点同其所处的经济、文化生活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密切关系。
正是由于自然界赐予了苏族人丰富的 收稿日期:2000-02-27作者简介:林泽荣(1949-),男,上海人,哈尔滨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从事西欧中世纪史及史学理论研究。
・521・生活资料,才使他们养成了慷慨大方的性格。
这其中,环境是决定性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5]其次,注重人物个性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人具有共性,也各有个性。
所谓个性,也就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
不同个性的人在志向和处理事物时行为各不一样。
我们研究的历史人物通常都是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这些人物的影响力除取决于该人物所属的阶级、时代、政治集团外,还受其个性的影响。
历史“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和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
”[2](P393)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对历史进程发生影响的事例屡见不鲜。
项羽因为刚愎自用头脑简单而造成“乌江自刎”,刘邦因善结宾客头脑灵活,关键时刻又能听从部下意见而得了天下。
第三,了解个体心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每个人的身上总会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心理特征,有许多是经常出现并大体贯彻人的一生的,这就是个体心理的稳定性,它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想法、行为、气质、风度的不同。
但也有些则是偶然出现,不太稳定,仅在一时一事上给人的行为以影响,这就是个体心理的可变性。
稳定性为主,可变性为辅。
在对历史人物研究时应尤为注意可变性。
由于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及身体条件发生变化,人的个体心理特征,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可能很大。
综观历史,有不少封建帝王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颇有作为,但到后期多数却懒于理政,喜听阿谀之言,生活上追求声色犬马,典型的例子如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如此。
这同他的生理衰退和心理变异很有关系。
他们大致走了创业、守成、昏庸这样的三部曲式的道路。
另外,对变态心理和病态心理的分析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如对君主病态或变态心理的分析与考察,有利于探索社会黑暗和动乱的根源。
最后,注重群体心理的分析。
作为与“英雄人物”对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往往不被重视。
对这绝大多数人采取轻蔑态度,以为他们仅是伟大人物在棋盘上拨弄的棋子显然是不妥的。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集体心理状态是一定的集体共同经历所构成的,这一理论现已被历史学家普遍认可。
例如饥荒、瘟疫、天灾或战争,一定的群体在这些经历中必然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
法国历史学家勒费弗尔对1789年群众恐慌行为的研究很有说服力。
他在《1789年“土匪”骚扰,领主对农的大恐慌》一书中从谷物涨价,农村大饥荒造成的动乱,“乞丐”、“暴徒”、民起义的镇压,贵族和宫廷的阴谋和反抗等因素探讨了1789年的大恐慌产生的原因,由于当时社会动荡,经济混乱,谣言四起,人们产生了以武力驱散第三等级、威胁巴黎并征服各省的心理定势,于是法国陷入一片空前的大恐慌之中。
广大农民因为恐惧而做出了防御反应,恐惧消失后又产生了惩罚愿望,最终发动了起义,推翻了封建统治。
2 寻求和探索人的精神活动轨迹,同研究历史人物本身就是密切相关的。
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有意识的人物研究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范围。
传统的史学固然为人类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其研究范围过于褊狭,仅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事件史。
虽然历史学家也经常对人的行为与动机进行考察,但并不可能依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仅凭猜测或揣摩。
又由于传统史学所应用的资料仅限于档案资料,在方法上往往是对档案资料的考证和直观的理解,所以不免显得手段单一,粗疏简陋。
现在以心理学理论作为研究手段,无疑将更有助于深刻正确地透视历史人物的行为与动机。
诚如张广智先生所说:“无论是弗洛伊德或埃里克森,还是其他的向导,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只要对心理学理论加以谨慎的应用,便没有任何理由不应当借助于心理学理论来扩大历史学研究的范围,以加深对人和・・126历史文化的认识。
”[6]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心理史学的理论基础就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
它往往把人生物化,只重视人的自然特征———心理的生理基础,却忽视了人的社会特性———心理的社会基础;它片面夸大遗传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却忽视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组织发展对人类行为改变的作用。
这其中非常明显的一点是,西方心理史学从不公开提倡阶级分析。
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阶级集团中,他不可能是一个抽象的人。
他的思想、行为、动机等与他所属的阶级特性是不可能分开的。
离开这一点,或者说不敢公开承认这一点,都将对历史人物的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带来巨大的损害。
我们在对历史人物进行心理分析时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注意个体的阶级性,不能搞纯技术性的心理分析。
要充分注意人物所处时代、环境、阶级、文化等诸背景材料对个体心理特征的影响。
第二,必须注意搜集充分的有关历史人物个体心理的材料,从中追踪和探索历史人物的心理轨迹。
对大量该历史人物遗留下来的日记、书信、年谱、著作甚至同时代人的口碑材料加以整理、发掘,从中找出有用之物。
经过分析、鉴别和取舍,对该历史人物进行科学的心理分析。
第三,必须注意那些变动着的心理、生理因素对人物行为的影响。
由于人在不同生理体质发育阶段或病变阶段,人物心理都会有所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影响人物的行为。
由于这些历史人物通常处于位高权重的领导阶层,因此完全可能进而影响到历史的进程。
第四,必须注意个人之间不同的差异。
作为自然界中的人,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气质、爱好、毅力、才能、人品等各不相同,心理行为也会不一样。
历史实践表明,面临同样情况,不同经历的个体表现出的情况状态不会一样,甚至有相同经历的个体表现出的状态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必须对具体人物作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41.[4] 罗凤礼.历史与心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84.[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6]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302.Psychohistoriography and studies in historical personagesL IN Ze2rong(Depart ment of History,Harbin College,Harbin150086,China)Abstract: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y and circumstances,to influence made by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historical personages to history,to stability and changeability of psycology of specific character and population psychoanalysis,using psychoanalysis as a method in researches in history and historical personages.Meanwhile,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lass nature of individuality,to collecting full materials concerning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historical person2 ages,showing solicitude for thos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which affect behaviour of personages and dissimilar differences among them.K ey w ords:psychohistoriography;psychoanalysis;individual psychology;historical personages〔责任编辑:崔广斌〕・・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