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
识点(人教版)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生物演化史:
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
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
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
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
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
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学习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地理地质年代表知识点地质年代表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工具,它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化石和其他地质记录来确定不同时期的年代。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质年代表知识点,包括主要的年代名称及其对应的地质事件。
1. 元古代(约46亿年前-25亿年前)元古代是地质年代表中最久远的一个时期,包括酒海纪、蓝绿海纪、蓝绿变质岩纪等。
这个时期地球刚刚形成,存在一些原始的岩石和矿物沉积。
2. 古元古代(约25亿年前-16亿年前)古元古代包括早期元古代、中期元古代和晚期元古代,主要地质事件有雪球地球事件和第一次大规模震荡。
3. 寒武纪(约5.42亿年前-4.58亿年前)寒武纪是地球史上生命迅速多样化的时期,几乎所有的现代动物门类都在这个时期出现。
寒武纪的标志是各种生物化石的大量出现。
4. 奥陶纪(约4.58亿年前-4.42亿年前)奥陶纪是上古生代的一个时期,与寒武纪相连。
这个时期的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等。
5. 志留纪(约4.42亿年前-3.99亿年前)志留纪是奥陶纪之后的一个时期,陆地上的植物开始出现。
这个时期还有一些重要的生物事件,如鱼类的迅速扩散。
6. 泥盆纪(约3.99亿年前-3.64亿年前)泥盆纪是上古生代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地球的海洋和陆地上,各种生物通过进化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7. 石炭纪(约3.64亿年前-2.9亿年前)石炭纪是泥盆纪之后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陆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蕨类植物,形成了广大的煤炭资源。
8. 二叠纪(约2.9亿年前-2.54亿年前)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陆地上出现了众多的爬行动物,如早期哺乳动物的祖先。
9. 三叠纪(约2.54亿年前-2.07亿年前)三叠纪是中生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古代爬行动物,如恐龙。
此外,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火山喷发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地质事件。
10. 侏罗纪(约2.07亿年前-1.46亿年前)侏罗纪是中生代的一个时期,是地球史上恐龙繁荣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掌握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3.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的结构和演化过程;2.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难点1.理解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2.掌握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事件。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地球的深部结构;3.地壳运动;4.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3.观看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2.掌握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过程;2.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讨论地球演化过程;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节地球的深部结构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2.了解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内部的结构;2.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1.教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2.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第三节地壳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了解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教学视频;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3.学生就地壳运动的特点进行讨论。
第四节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掌握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教师讲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特点;3.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4.学生就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
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介绍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指的是地球从形成至今的演化历程。
它记录了地球上各个时期发生的重要地质事件和地质现象,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历史变迁和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的发展演化。
本文将对地球的地质年代演化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早期地质年代(45亿年前-20亿年前)地球形成• 4.5亿年前,地球从太阳原始星云中形成。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温度非常高,有大量火山喷发。
公元前4亿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温度逐渐下降,海洋开始形成。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第一个大陆的出现。
地球地壳演化1.公元前35亿年:第一个地壳大陆形成。
2.公元前30亿年: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更大的陆块。
3.公元前25亿年: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得形成了超级大陆。
中期地质年代(20亿年前-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出现•公元前20亿年,最早的细胞生物出现在海洋中。
•生物开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引发了全球氧气增加的大氧化事件。
大约15亿年前•地球上的大洋形成,并且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
地球地理环境变化1.地球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质活动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球板块运动导致了地壳断裂和山脉的形成。
后期地质年代(5亿年前-现今)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公元前5亿年,地球上出现了多样的植物和动物。
地球气候变化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加剧,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冷:地球气候出现周期性冷却期,如冰河时代。
人类的出现•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人类的祖先开始演化,并形成现代人类。
结论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是地球的发展历程的记录,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地质年代的不同阶段,地球上发生了众多的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的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地质年代演化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发展可持续的未来。
三一文库()/高三〔高三地理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A.地壳运动 D.地震作用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2.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
该矿物可定名为( )A.角闪石B.辉石C石榴子石 D黑云母3.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A 橄榄石 B.灰岩c.石英岩 D 砂岩4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沟,具层理构造。
该岩石可定命月第1页共3页A。
石灰岩 u.白云岩C花岗岩 0.片岩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A石英 B.蛇纹石C方解石 D.辉石6.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 )A差 B相同C.好D.不能确定7.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三地质年代单位有市、界、系、统、阶。
( )6,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则岩浆岩形成时间早于沉积岩。
( )7.某—褶曲,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且对称分布则该褶山为向斜褶,饱。
( )8.放在地质图右侧的地层图例,应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9.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程度,只取决于:地下天然应力、重分布应力及附加应力,与岩土体的结构性质无关, ( )10.地下水的储藏量决定于岩上的有效空隙而不是总空隙。
( )23。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一、地质年代表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①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星云盘内的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②此后,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
密度大的物质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③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圈。
④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⑤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
⑥大约 5.4亿年前,地球生命在沉寂了几十亿年之后出现了一次大爆发,在相对短暂的2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生物种类。
此后地球进入了生物繁盛以及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显生宙。
⑦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了,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生命大爆发地球生命在距今大约38.5亿年前出现后,经历了几十亿年缓慢演化的过程。
到大约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突然在2000多万年的时间内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它们不约而同地迅速起源,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共生的繁荣景象。
该现象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三、地球演化过程生物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例如,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是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细菌,此后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先出现的植物是裸子植物,然后才出现被子植物;先出现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然后才出现脊椎动物,并且在新生代最晚期出现了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一一人类。
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演化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在几十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大都生活在海洋里,直到距今约4.4亿年前陆生裸蕨植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距今大约3亿多年前泥盆纪中晚期两栖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从海洋向陆地扩展。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2.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成因学和地球演化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地球早期演化的历程和特点;3.了解地球历史上的冰河作用、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的发生;4.掌握地球历史上的地质时代和年代划分方法。
3. 教学重点难点1.地球早期演化及其特点;2.地球历史的地质时代和年代划分方法。
4. 教学方法1.前导授课法;2.合作学习法。
5. 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课本、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等。
6.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演化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和总结地球成因学和地球演化学的基本概念。
3.前导授课:讲解地球早期演化的历程和特点。
4.课堂分享:请学生将小组讨论的内容反馈给全班同学。
5.作业: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1.导入:结合黑板和多媒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第一课时的内容。
2.合作学习: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地质事件进行介绍,再将四个地质事件进行比较和总结。
3.总结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并展示材料资料。
4.师生讨论:让学生就比较和总结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5.作业:预习第三课时的内容。
第三课时1.导入:以百度文库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地球历史的年代划分方法。
2.合作学习:将班级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地质时代进行讲解,再将各个地质时代进行比较和总结。
3.总结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并展示相关资料。
4.师生讨论:让学生就比较和总结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5.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地球演化历史的作文。
二.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前导授课和合作学习等,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课堂上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小组活动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扩展。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
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
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
存活。
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
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
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
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
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
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
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足以把地球熔透。
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
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史的开展。
【板书】1、初生地球
【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大约在47亿年前,宇宙中尘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阳系的其他星球。
当时的空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气体)、氮气。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断有宇宙中的尘埃及小的星体撞击,体积不断增大。
而且撞击时能量聚集,温度不断上升,最终融化为液体。
不久,星体撞击的次数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形成地壳。
这就是今天的地表。
但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喷涌,形成大量的火山。
火山灰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为水,从而形成海洋。
【板书】2、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
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演化的?
【教师小结】到了38亿年前,撞击缓和下来,液态水得以存留。
大约在此时,或许在海洋中,无生命的化学反应跨过了某道门槛,产生了复杂到足以自我复制的分子,并向着更复杂的形态进化。
最早自35亿年前开始,生命之路开始演进至单细胞的蓝绿藻,它们在有阳光照射的海洋中茂盛地生长。
这种数以万亿计的细微有机体改变了这颗行星。
它们捕捉太阳的能量来制造食物,氧气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
一点一点,它们把大气改造成适合呼吸的空气,为后来的生物多样性开启了大门。
【板书】3、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转折过渡】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
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板书】二、地层和化石
学生讨论、回答: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教师小结】由岩浆,经喷出或者侵入(未喷出而冷却)作用形成的就是岩浆岩。
如花岗岩,玄武岩。
由其他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最后固结而形成的具有层理、有时带有化石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如石灰岩,砂岩。
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压固、富集、重结晶等作用下形成的新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如大理岩,石英岩。
【分析讲解】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板书】1、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
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板书】三、地质年代
【启发提问】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学生根据投影片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组、段)。
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
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
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
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
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
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
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下页包括生物进化地质年代表【转折过渡】以上我们介绍的都是自然界对地表形态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全课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初生地球
2、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
3、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二、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岩层和化石
1、三种岩层的形成和特点
2、化石的形成及作用
三、地质年代
1、划分的依据
2、各个阶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