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3s索网幕墙计算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18.50 KB
- 文档页数:10
3D3S各种结构自录精品演示【幸福兄专贴】问答实录1、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是-0.7吗?不懂了~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2、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
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3、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的,不论但跨还是多跨还是考虑为好唉,看来这位朋友的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道理以及结果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在有连续支座的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的是中间支座的反弯矩。
3D3S常见荷载施加方法有点荷载-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3D3S常见荷载施加方法有点荷载,单元荷载,导荷载几种形式不知道你对哪种加载形式明确我估计是导荷载吧导荷载的话首先说方向,导荷载中恒活荷载方向固定向下为正向,风载方向有内部参考点与荷载作用面相对位置及体型系数两者共同确定。
其他的,导荷载的方式的,是导到节点还是单元其实可以看单元及节点是怎么设定的,钢节点的话可以承受弯矩,选择导到杆件的形式,对于网架之类的二力杆则需要选择导到节点的形式。
其他还有不明白的请补充追问谢谢回答,像我这样没有任何基础的工程人员,学习3d3s添加荷载,都需要学习那些知识、书籍我处理幕墙工程的结构问题时可能会涉及纯粹的钢结构施工,正常情况下钢结构工程已由专业设计院完成,留给我的仅是按图施工,但由于现场结构与图纸不符产生变更,对于这些变更如果我没有现场意见或是结构理解,就算我拿给设计院他们给出的方案也未必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我这样的情况你能给出哪些意见,谢谢回答首先肯定是要符合实际情况的荷载第二就是规范当中,例如抗规,荷载规范的中规范,例如风载取多少,恒活怎么组合之类的第三就是行业规程当中的规定知识和书籍的话三大力学基础肯定是最进本的东西,不止涉及到计算的分析,实际上还有自己的验算的过程,这部分不熟悉的话实际上你有荷载也是糊涂的。
怎么加,加在哪里,加多少,概念要清晰的。
规范的话,钢结构设计规范,荷载规范,抗震规范,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肯定是要看几遍的。
其实软件知识工具,最主要的还是使用者自己心里要有清楚的脉络,单纯依靠软件是错误的想法。
追问明白了,看来想找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可能性很小,啃书本是必须的过程,谢谢您的回答提问者评价等了好长时间了,只有你的答案比较接近真实,还是选了吧2。
1、有一个问题,瞧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就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
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就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就是怎么考虑的?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就是08、-0、5不?怎么0、8与-0、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就是-0、7不?不懂了~也就就是说风荷载2与3就是不就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您的演示不就是呢(老兄的演示就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就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就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就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就是可行的,但就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就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就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您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软件实际上并不就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就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就是可供选择“考虑”与“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的,不论但跨还就是多跨还就是考虑为好唉,瞧来这位朋友的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道理以及结果就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就是在有连续支座的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的就是中间支座的反弯矩。
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
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是-0.7吗?不懂了~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的,不论但跨还是多跨还是考虑为好唉,看来这位朋友的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道理以及结果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在有连续支座的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的是中间支座的反弯矩。
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
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是—0.7吗?不懂了~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
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
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
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
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
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
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是-0.7吗?不懂了~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的,不论但跨还是多跨还是考虑为好唉,看来这位朋友的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道理以及结果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在有连续支座的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的是中间支座的反弯矩。
3D3S问题解答1、有一个问题,瞧老兄得整体网架得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得就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得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
请问老兄对这样得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得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得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就是自己建立得(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得,那么这时得整体稳定,老兄就是怎么考虑得?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得体形系数就是08、-0、5吗?怎么0、8与-0、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就是-0、7吗?不懂了~也就就是说风荷载2与3就是不就是应该包含山墙得-0、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您得演示不就是呢(老兄得演示就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就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得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得分析方法就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得地方在计算上就是不能设置成支座得,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得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得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得程序都就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得分析来说就是可行得,但就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就是极不方便得,因为实际情况就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您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得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得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得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软件实际上并不就是演算单根得稳定,程序就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得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得强度以及稳定得、、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就是可供选择“考虑”与“不考虑”得,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得,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得,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得,不论但跨还就是多跨还就是考虑为好唉,瞧来这位朋友得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得道理以及结果就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就是在有连续支座得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得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得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得就是中间支座得反弯矩。
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
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是—0。
7吗?不懂了~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
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
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的,不论但跨还是多跨还是考虑为好唉,看来这位朋友的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道理以及结果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在有连续支座的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的是中间支座的反弯矩。
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
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山墙端不是—0.7吗?不懂了~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
7啊?(应该6种工况吧)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
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
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
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
63D3S 软件园地Building StructureWe learn we go3D3S 索结构的应用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公司3D3S 研发组工程概述:该结构体系中,顶部是一直径为196m索结构,由30等分的径向索以及径向索周边的环向联系索组成。
结构的中部有一钢管结构的主柱,周边有30根边柱,联系着径向索。
该结构是通过周边一圈背索施加预应力,从而使得结构体系成立。
该结构的主柱、边柱以及索与基础结构的连接形式均为铰接连接,结构中所有的边柱和主柱采用钢管(材质为Q235)。
图1 总体结构模型荷载信息:1)结构构件自重:由计算软件自动考虑; 2)恒荷载: 0.03kN /㎡。
3)活荷载: 0.1kN/m 2设计思路:1、 建立模型:根据实际几何形状建立模型,添加杆件截面,柱子定义为“热轧无缝钢管与电焊钢管”索定义为“圆钢及索”,定义材料特性。
拉索的抗拉设计值参照上海市地方规程《建筑结构用索应用技术规程》按下式选取:tkt RN N γ=这里t N 为钢拉索的抗拉设计值;tk N 为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小整索破断拉力值;R γ为拉索抗力分项系数,取2.0。
表4-2 缆索金属断面积与力学性能钢索直径(mm)金属断面积(mm2)最小破断拉力(kN)弹性模量(105MPa)70.6 3201 53451.6702、 施加杆件导荷载:图2 导荷载面分布情况图(顶面均匀布置荷载)4,结构计算:1)初始状态下索的内力在背索上施加初始预张力50kN的情况下,计算所得的初始状态下所有索的内力(单位kN)分布如图3 所示:图3 初始状态下索的内力分布情况7Building Structure3D3SWe learn we go由上图可知,在初始状态下对径向下索施加50KN 的预应力后,各个索的内力范围在3—58KN 以内。
初始状态下体系的位移图4 初始态位移图(黑点表示最大位移所在节点 单位mm)在预应力和结构的自重作用下,结构体系的水平向(即Z 向)位移如图5所示:图5 初始态Z 向位移图(mm)在预应力和结构的自重作用下,结构体系的水平向(即X 向)位移如图6所示:图6 初始态X 向位移图(mm)在预应力和结构的自重作用下,结构体系的水平向(即Y 向)位移如图7所示:图7 初始态Y 向位移图(mm)工作状态下挠度计算挠度位移图① 结构在组合1情况下的位移由软件的非线性分析可以知道,结构在组合1的情况下的位移是最大的,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位移如下图所示:图8 组合1情况下Z 向位移图(mm)② 结构在组合2情况下的位移图9 组合2情况下Z 向位移图(mm)83D3S 软件园地Building StructureWe learn we go挠度控制验算(1)结构最大竖向位移结构达到最大向下位移时,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应满足规程要求。
目录第一章 空间网格结构体系简介与设计要点 (5)1.1 空间网格结构体系简介 (5)1.2 空间网格结构体系设计要点 (7)第二章 网架与网壳结构功能说明 (12)2.1 结构建模 (12)2.2 显示查询 (22)2.3 构件属性 (22)2.4 荷载编辑 (23)2.5 内力线性及非线性分析 (24)2.6 设计验算 (24)2.7 节点设计 (25)2.8 施工图 (41)第三章 桁架结构功能说明 (46)3.1 结构编辑 (46)3.2 显示查询 (49)3.3 构件属性 (49)3.4 荷载编辑 (49)3.5 内力线性及非线性分析 (50)3.6 设计验算 (50)3.7 桁架节点验算 (50)3.8 后处理 (53)3.9 施工图 (67)3.10 相贯加工 (70)第四章 屋架结构功能说明 (76)4.1 结构编辑 (76)4.2 杆件设计 (76)4.3 实体模型 (78)4.4 节点设计 (83)4.5 施工图 (86)第五章 例题 (95)5.1 螺栓球网架 (95)5.2 焊接球网架 (102)5.3 网架下部为橡胶支座带混凝土柱网架 (102)5.4 网架模块的加锥、及模型包络的功能例题 (107)5.5 网架模块加吊车、辅助孔以及基准孔拟合功能例题 (109)5.6 直线空间桁架 (112)5.7 曲线空间桁架 (118)5.8 四边形廊桥模型及出相贯下料数据 (121)5.9 部分相贯桁架节点 (127)5.10 钢网架设计与分析 (129)5.11 网架-框架混合结构分析与设计 (139)5.12 带橡胶支座的网架结构分析与设计 (145)第六章 空间网格建模常见问题 (148)第一章 空间网格结构体系简介与设计要点1.1空间网格结构体系简介空间网格结构(space frame structures)是空间结构的一种,也是我国空间结构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
3d3s 导荷范围【原创版】目录1.3D3S 简介2.导荷范围的定义3.导荷范围的应用领域4.导荷范围的计算方法5.导荷范围的优缺点正文一、3D3S 简介3D3S 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其全称为 3D Structural Analysis System,具有强大的结构分析功能,可进行线性静力分析、非线性分析、动力分析等。
在我国,3D3S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分析手段。
二、导荷范围的定义导荷范围,又称为荷载范围,是指在有限元分析中,结构受到的荷载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范围。
导荷范围的合理设定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导荷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荷载的大小,二是荷载的作用方向。
三、导荷范围的应用领域导荷范围在 3D3S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到许多工程领域,如:1.建筑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结构设计中,需要对结构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反应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机械结构:在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不同工况下结构的载荷分布,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3.航空航天结构:在飞机、火箭等设计中,需要对结构在飞行过程中的载荷分布进行详细分析,以确保其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导荷范围的计算方法在 3D3S 中,导荷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直接法:通过设定荷载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直接计算出结构在各个方向上的荷载分布。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简单的结构和荷载条件。
2.间接法:通过建立某种假设,如均匀分布、集中分布等,来估计结构在各个方向上的荷载分布。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复杂且难以直接计算的结构和荷载条件。
五、导荷范围的优缺点导荷范围在有限元分析中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结构在不同方向上的荷载分布,便于分析和理解。
2.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