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依从性管理1
- 格式:ppt
- 大小:11.85 MB
- 文档页数:98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医务人员洗手时必须使用流动水设施洗手。
3、手术室、产房、介入诊疗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使用洗手液,配备一次性干手纸或干手器等干手物品;手术室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
5、洗手池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
6、洗手池边应配备“七步洗手图”,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洗手;手术室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7、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使用日期,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___天。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流动水进行洗手。
9、当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下列情况应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1)当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及周围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1、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2、外科手消毒时,应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重新进行卫生手消毒。
13、医务人员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14、手卫生合格标准:(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防止交叉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一、总则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1.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药剂师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手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手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
2. 各科室设立手卫生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手卫生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五、手卫生措施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脱手套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按照规定进行手卫生。
2. 医务人员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3. 手卫生操作应遵循以下步骤:a. 湿手,涂抹适量洗手液;b. 按照正确的手法进行搓揉,重点部位包括指尖、指缝、掌心、手腕等;c. 用流动水冲洗干净;d. 如使用手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六、监督与考核1. 手卫生管理小组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各科室手卫生监督员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手卫生考核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七、奖励与处罚1. 对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手卫生规定,造成医院感染事故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手卫生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以上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制度,我们旨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手卫生运用PDCA循坏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手卫生的管理过程中,可以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不断优化手卫生依从性。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管理循环模式。
在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一、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需要明确手卫生依从性的目标和要求。
可以制定手卫生依从性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手卫生的正确操作方法和要求。
同时,需要确定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此外,还需要制定培训和宣传手卫生依从性的计划,提高员工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二、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需要组织实施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
可以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和员工在手卫生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可以设置手卫生的设施和工具,提供必要的消毒剂和洗手用品,方便员工实施手卫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
三、检查阶段:在检查阶段,需要对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设置巡检制度,定期检查手卫生的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在手卫生中的依从性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摄像头监控、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等,实时监测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此外,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四、行动阶段:在行动阶段,需要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可以对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员工进行反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可以对手卫生设施和工具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同时,可以对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推动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
通过循环执行PDCA管理模式,可以不断完善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员工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确保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执行。
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篇1】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的手为病原菌主要传播媒介。
因此,提高中心供应室人员洗手依从性,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现分析影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1影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1.1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识不足供应室工作人员有护士、工人、消毒员等,文化层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作人员缺乏手卫生及有关洗手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洗手能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知识,特别是消毒人员在接触已灭菌物品前洗手意识低,认为没接触污染物品,不用洗手。
1.2洗手设施配备不全或不规范供应室洗手设施简单,干手设备、用具缺乏;洗手方法不规范,未按“七步洗手法”洗手,而且洗手时间也达不到要求,导致洗手合格率低。
另外,下收下送时也缺乏必要的洗手设施。
戴手套就没必要洗手,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习惯不再洗手,造成洗手依从性低。
1.3忙碌与损伤,洗手依从性低供应室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老体弱、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和无医学知识的工人。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再生医疗器械由分散式管理向中心供应集中式管理转变,清洗、消毒灭菌量增加,服务面扩大。
繁忙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导致洗手依从性降低。
皮肤损伤,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发干、皴裂,甚至会使表层微生物增加,从而影响洗手的依从性。
1.4群体影响群体之间行为习惯易相互影响。
特别是科护士长手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
2改善方法2.1提高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根据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文化背景差异,开展目标不同、形式不同的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手卫生依从性PDCA循环管理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大难题,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问题,也成为病人安全的一项重大威胁。
其中,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暴发非常重要的因素。
手卫生(handhygiene):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从2012年起我院开展了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检查发现手卫生合格率低。
为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我院于2013年将PDCA循环应用到医院手卫生管理中,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开展所有质量活动的科学方法。
改进和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它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根据PDCA要求,我院执行手卫生管理具体情况如下:一、Plan(计划)11。
资料收集:通过每季度对各科室部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抽查,得到一段时期内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数据。
如图2:2。
分析原因:根据我院前期手卫生依从性差的问题,我们从制度、培训、环境、人员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以鱼骨分析图(图3)方式展示如下:培训制度未熟练掌握洗手指针洗手设施不完善缺乏正确洗手或擦手知识手卫生用品取得欠方便担心清洁用品的安全性院内洗手氛围不足工作忙碌,无时间洗手怀疑洗手价值人员环境3。
确定目标:根据《医院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二甲评审要求,加快医院的洗手、干手等设施改造,营造良好洗手氛围;加强手卫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洗手正确率。
争取在二甲评审前,手卫生依从性达到95%及以上,洗手正确率达到95%及以上。
4.计划:1)向上级领导提出逐步改造手卫生设施申请,对把部分医院水龙头改造成感应式水龙头提出具体建议,增设干手、速干手消毒剂等设备;2)印制宣传画板,张贴于各科室;3)制定培训计划,由院感科和各科室定期培训。
手卫生依从性的PDCA循环管理一、计划阶段(P)1。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情况手卫生(handhygiene)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
国外资料报道: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国内资料显示:医院感染30%是由手传播。
可想而知:手卫生的重要性,然而,今年2月份、3月份我们科手卫生的检查情况却不尽如人意:2。
原因分析组织管理因素:(1)对于手卫生宣传、教育不到位(2)培训不到位(培训次数较少、参加人员数量不足、新进人员未能及时培训、带教实习生时未规范示教)。
(3)相关制度与规范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完善、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院感科监管不到位。
洗手设施因素:(1)手卫生配备设施不完善(2)水龙头不规范,洗手池设置不合理。
(3)洗手液、手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性,无相应的皮肤保护措施。
(4)干手设备欠缺。
人员因素:(1)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
(2)对手卫生控制院感作用认识不足。
(3)工作忙不方便,没时间洗手。
(4)不了解洗手指征。
(5)缺乏正确洗手或擦手知识。
(6)担心清洁用品的安全性。
3.改进措施(1)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监管力度(2)熟悉手卫生指征,掌握手卫生方法,提升重视度(3)完善手卫生相关配套设施二、实施阶段(D)1.创造手卫生氛围,提高手卫生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加强教育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培训有计划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继续暗访自查手卫生执行情况,总结问题所在,全科知晓并整改。
经常性地以各种方式现场提问,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培训,促使广大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方法。
3.改进手卫生设施:向医院后勤部门及院部提出更换手接触式,水花四溅的水龙头,改为非接触式或脚踏式水龙头。
在洗手池旁边配备指甲剪,护手霜,张贴7步洗手法宣传画,并配备干手设施,为医护人员洗手提供方便4.加强监管:院感科工作人员将对科室手卫生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具体情况以每月、每季度简报形式反馈给科室,并根据考核制度做出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奖惩。
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措施〔共4篇〕第1篇: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措施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措施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进一步进步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所致的外性感染,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及平安,感染管理科积极与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亲密配合,制定监管措施,进步我院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一、明确职责,标准行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视施行;感染控制科、护理部负责详细落实和检查、指导;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和日常监视,进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领导重视、提供支持:医院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和手卫消费品,如非手触式水龙头、干手物品或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在诊疗区域的每一个洗手池边粘贴洗手方法等,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加强培训,提升理念:医院定期开展手卫生全院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对医务人员进展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的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与正确的手卫生方法,进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四、改善设施,提供便利。
改水龙头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消毒剂,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五、加大宣传,营造气氛。
在院感简报上每期都登载手卫生相关知识,发放手卫生宣传单,并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每台办公电脑桌面统一设置屏保,营造了手卫生的良好气氛。
六、加强管理、遵守原那么: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的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原那么。
七、掌握指征,执行标准: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应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中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指征。
2、手卫生方法: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步骤、时间按《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的要求执行。
手卫生依从性的P D C A循环管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手卫生依从性的PDCA循环管理一、计划阶段(P)1.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情况手卫生(handhygiene)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
国外资料报道: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国内资料显示:医院感染30%是由手传播。
可想而知:手卫生的重要性,然而,今年2月份、3月份我们科手卫生的检查情况却不尽如人意:2.组织管理因素:(1)对于手卫生宣传、教育不到位(2)培训不到位(培训次数较少、参加人员数量不足、新进人员未能及时培训、带教实习生时未规范示教)。
(3)相关制度与规范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完善、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院感科监管不到位。
洗手设施因素:(1)手卫生配备设施不完善(2)水龙头不规范,洗手池设置不合理。
(3)洗手液、手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性,无相应的皮肤保护措施。
(4)干手设备欠缺。
人员因素:(1)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
(2)对手卫生控制院感作用认识不足。
(3)工作忙不方便,没时间洗手。
(4)不了解洗手指征。
(5)缺乏正确洗手或擦手知识。
(6)担心清洁用品的安全性。
3.改进措施(1)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监管力度(2)熟悉手卫生指征,掌握手卫生方法,提升重视度(3)完善手卫生相关配套设施二、实施阶段(D)1.创造手卫生氛围,提高手卫生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加强教育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培训有计划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继续暗访自查手卫生执行情况,总结问题所在,全科知晓并整改。
经常性地以各种方式现场提问,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培训,促使广大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方法。
目录•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整改措施•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效果的评估与持续改进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保护患者安全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减少病原体传播医护人员的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遵守手卫生规范,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能够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感染率。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切断感染源营造安全医疗环境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护人员职业素养遵守手卫生规范是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形象和专业水平。
改善患者满意度通过加强手卫生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
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无法正确理解和执行手卫生规范。
缺乏手卫生知识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手看起来不脏就不用洗”的观念误区,没有意识到手部微生物对患者可能构成的威胁。
观念误区医护人员意识不足0102洗手设施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洗手设施老旧,水龙头数量不足,导致医护人员洗手不便。
缺乏手消毒产品医疗机构内手消毒产品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医护人员在忙碌的工作中进行快速手消毒的需求。
手卫生用品配备不足01时间紧迫: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治疗、护理等任务繁重,导致他们无法充分保证手卫生规范的执行。
02心理压力:面对生死攸关的医疗工作,医护人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忽视手卫生等细节问题。
03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工作繁忙压力大1. 加强手卫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完善洗手设施,确保水龙头数量充足,洗手液、干手纸等用品供应充沛。
3. 增加手消毒产品供应,鼓励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但是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我们必须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一、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1.手卫生知识缺乏重要性认识不足,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薄,不能按规范洗手,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忙未及时洗,缺乏手卫生的教育培训、相关制度与规范,没有推广手卫生,缺乏手卫生的风险意识。
2.增加科室成本支出使用皂液和无水乙醇成本高,造成科室支出增加,也是造成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之一。
3.洗手设施配备不齐全或不合理洗手设施简陋,偏少,设计不合理,洗手用物不合格,如未配备便捷有效的乙醇快速手消毒剂,旋扭式水龙头易造成二次污染,潮湿的肥皂为细菌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洗手后无干手设施,且擦手用具的混乱更严重地影响了洗手的终末质量。
二、整改措施1.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1)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
(2)制定手卫生规范,并将其纳入医院规章制度,加强监督与考核。
(3)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院职工的手卫生意识。
2.优化洗手设施(1)完善洗手设施,确保数量充足、布局合理,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2)选用合格洗手用物,如乙醇快速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确保洗手效果。
(3)定期对洗手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加强手卫生监督管理和反馈(1)院感科采用抽查(跟踪观察法)和对手卫生用品的要求,对全院各科各级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结果在例会上向各科反馈。
(2)对态度不端正,要求不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其整改。
(3)鼓励医务人员相互监督,共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4.降低手卫生成本(1)与供应商协商,争取更优惠的手卫生用品价格。
(2)合理配置手卫生用品,避免浪费。
手卫生的依从性【1 】一、界说1.手卫生: 为洗手.卫外行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番笕或者皂液和流淌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进程.3.卫外行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削减手部暂居菌的进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番笕(皂液)和流淌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消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削减常居菌的进程.5.依从性:也称服从性.适应性,指医务人员按划定进行洗手.二、洗手.卫外行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指证(一)洗手的指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合病人之间,从统一病人身材的污染部位移动到干净部位时,接触特别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渗出物.渗出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纵前后,处理干净.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二)手消毒的指证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渗出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讨.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6、外科手消毒的指证1.每次大小手术前2.侵入性操纵前3.接生或助产前4.诊疗护理特别易感患者前三、洗手的办法——七步洗手段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敌手背沿指缝互相揉搓,双手交流进行;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互相揉搓;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扭转揉搓,双手交流进行;第五步:洗指背曲折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扭转揉搓,双手交流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曲折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张开在另一手掌心扭转揉搓,双手交流进行;第七步:洗手段.手臂揉搓手段.手臂,双手交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