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新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20.18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加工中的新型工艺和技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食品加工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新型工艺和技术。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指把食品加工前暴露在高压环境下,从而使食品得到有益改善的技术。
高压处理技术可以用来杀灭微生物、改变食物结构和食品质量等。
使用高压技术可以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完整无损,同时免疫压力的食品削减了感性营养的损失。
二、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指将物质转化为微波能量,通过微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来进行加热、杀菌和干燥。
微波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消毒和杀灭细菌、病毒,同时也能使得食物在短时间内达到熟食标准。
在加工速度和质量保持方面,微波技术和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三、低温技术低温技术是指将食品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加工。
低温技术的出现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食品本身的质量与口感。
同时,低温技术还可以充分利用食材内部的营养成分,保持原有食材的色香味,提高食品的口感及营养价值。
四、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学、生化、物理等多种作用原理,将食品中的化学反应过程聚合,以适应现代食品加工工艺需求的技术。
利用电化学技术,可以调整食品的营养组分含量、改善食品的品质、美化食品的色泽、调整食品的口味、改善食品的负荷。
同时,电化学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食品内部的电势值,改变食品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构成,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
五、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将材料从原始状态向气态或把某种气体沉积于另一种加工物质表面的过程。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以产生物理效果,改变和提高食品的质量,达到预期的需求。
常见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还包括溶剂蒸发、真空沉积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干燥和保鲜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六、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组合和加工原子、分子以及颗粒的尺寸、形状、结构等,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和器件的技术。
食品加工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食品加工技术也迎来了新的一轮革新。
新的技术不仅可以保持食品的鲜味和营养,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品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近年来食品加工技术的新进展。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能够让细菌、病毒和酵母死亡,同时保持了食品的营养和鲜味。
在高压处理中,食品的温度并没有上升到高温,因此不会破坏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高压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牛肉、鱼肉、蛋白等食品的保存和适应性改进上。
二、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和发酵物,改变食品的质地、香味和味道。
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到许多食品加工中,如奶酪、酸奶、啤酒、酒精、泡菜、豆酱等。
微生物发酵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延长食品的寿命,而且还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程度。
三、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利用纳米级的材料或者纳米级的结构,来改变食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纳米技术,可以使食品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具有吸附能力,还能降低食品的酸度、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保水性。
纳米技术最经典的应用就是巧克力和奶油的改良。
四、烟霧熏香技术烟霧熏香技术是将燃烧的木炭或木屑通过低温熏制的方式,将独特的香味与食品融合在一起。
在这种技术中,食品不需要加热,因此能够保留原有的质感和营养价值。
烟霧熏香技术应用广泛,常被运用于鱼类、肉类、奶酪和牛肉干等食品中。
五、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通过利用声波来改变食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达到加工的目的。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的质地、改善口感、提高稳定性和保水性。
此外,超声波技术也可以帮助食品加热、加速浸泡、加快乳化和分散过程等等。
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奶制品、蛋制品、水果汁和变形蛋白等食品中。
六、紫外线灭菌技术紫外线灭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害的灭菌技术,无需任何化学药物和添加剂。
在这种技术中,利用紫外线照射食品,可以完全消除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和酵母。
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改进,食品加工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提升。
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食品加工的传统方式,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本文将探讨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它们对于食品品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物理杀菌技术。
它以高压力为媒介,使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杀菌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热处理和化学杀菌方法,高压处理技术不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同时能够有选择性地杀灭细菌,保证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高压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蛋制品、肉类、乳制品、果汁等各类食品都可以通过高压处理来达到杀菌的效果。
同时,高压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保鲜、去除臭味等方面的应用,对于食品的加工和贮藏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超声波处理技术超声波处理技术是利用高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产生压缩和膨胀的交替作用来改变被处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可以用于食品的混合、液化、发酵等方面。
在糖果制造中,超声波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破碎晶体,改善品质。
在蛋黄酱和乳酸菌饮料的制作中,超声波处理技术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蛋黄酱的均匀分散。
此外,超声波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催化反应、分离等方面,对于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也有着积极作用。
三、等离子处理技术等离子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体中产生的高能粒子来对食品进行处理和改良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热处理、辐射处理等方法,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同时能够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等离子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果蔬、肉类、乳制品、海鲜等各类食品的加工和处理。
例如,在果蔬加工中,等离子处理技术可以减少果蔬的水分损失和腐烂,延长保质期。
在肉制品加工中,等离子处理技术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色泽和口感,同时杀死食源性微生物。
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一、背景介绍食品行业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食品加工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层出不穷。
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本文就针对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新技术1. 超高压灭菌技术超高压灭菌技术是一种以高压为作用条件的灭菌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使得细菌中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这种新技术具有灭菌效果高、不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等优点。
目前,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饮品、果汁、肉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加工行业。
2. 微波膨化技术微波膨化技术是一种将食品样品置于微波辐射强度较高的炉腔内进行加热和膨化的新技术。
目前,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面粉、小麦制品、花生、豆类和米类等食品中。
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不仅缩短了食品加工生产线上的加工时间,同时还提高了食品的质量。
3.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膜技术。
它主要通过膜选择性的筛选作用来实现分离、纯化和浓缩等多种目的。
在食品加工中,超滤技术常常用于分离和浓缩蛋白质、乳清和果汁中的成分等。
三、新产品1. 富锌米富锌米是经过富锌处理的优质稻米。
该产品在保持稻米原有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同时,还可提供人体所需的锌元素。
目前,富锌米已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新型米类产品。
2. 无糖面包无糖面包是以低聚糖和高温杀菌、无糖甜味剂等代替糖分加工而成的一种健康型面包。
当前,大众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越来越高,因此无糖面包也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的新产品。
3. 孜然鸡味膨化食品孜然鸡味膨化食品是由鸡味膨化水稻和孜然佐料粉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
该产品不仅口感酥脆可口,而且还具有健康、时尚、方便等特点。
目前,孜然鸡味膨化食品已成为一个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新型休闲食品。
四、结语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也满足了大众对于健康、方便、美味等不同需求。
食品加工行业技术创新趋势与挑战一、技术创新趋势食品加工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浪潮,这些创新不仅改变了食品加工的方式和效率,也引领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品质、营养和口感的新期待。
1.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工业4.0的推进,食品加工行业正逐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
通过引入机器人、传感器和自动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人为干预导致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2.新型加工技术:如高压处理、脉冲电场、超声波等新型加工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这些技术能够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同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个性化与定制化:消费者对于食品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食品加工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4.食品安全与追溯:食品安全始终是食品加工行业的核心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加工企业正在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确保食品从原材料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可控制。
二、挑战虽然技术创新为食品加工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技术更新与培训:新技术的引入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同时也需要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
2.食品安全与监管: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食品加工方式和产品,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食品安全风险。
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确保新技术和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市场接受度:尽管新技术和产品可能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好的口感,但消费者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是有限的。
企业需要加强市场推广和消费者教育,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4.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可能导致技术被盗用或模仿,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综上所述,食品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趋势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企业需要抓住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食品加工行业的持续发展。
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展开探讨,并重点介绍几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型技术。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对食品进行杀菌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不改变食品营养成分和口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果汁、肉类、海产品等众多食品的加工过程中。
高压处理后的食品不仅可以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实现长时间的保存,同时还能有效杀灭病菌和细菌,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二、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另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微波辐射,加速食品的加热和杀菌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保证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成分。
微波技术可以应用于肉类、水果、蛋糕等各种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具有加热均匀、速度快等优点。
同时,由于微波能够快速穿透食品内部,所以可以大大缩短加工时间,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三、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食品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超声波的震荡力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等进行分散和合并,从而达到杀菌、改良质地的目的。
超声波技术可以应用于肉类、蛋糕、乳制品等多种食品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中。
同时,由于超声波技术具有非接触性、加工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中也经常被采用。
四、干燥技术在当前的食品加工工程中,干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比传统的热风干燥等技术,新型的干燥技术更加高效节能,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速度。
而且根据不同的干燥方式,还可以对食品的口感、香味、色泽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良。
在干燥技术的应用中,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技术被广泛采用,可以应用于肉类、水果、蔬菜等多种食品的加工过程中。
五、其他新型技术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新型技术,食品加工工程中还有许多其他新型技术也有着不俗的应用前景。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原料和加工过程的分析和控制,实现食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食品科学中的新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市场发展迅速,不断有新品种和新工艺的食品加工技术问世,其中不乏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在过去,传统的工艺流程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损失营养成分,加工过程时间长,品质难以保证等等。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时还能提高食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将会介绍几种典型的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一、微波技术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常被用于加热和干燥食品。
微波不仅能够加快食品加热速度,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食品的杀菌和灭菌。
这种加热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同时也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时间和能耗。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也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它能够对含有活性物质的植物提取物进行高效提取。
相比于传统的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更加快速、高效和节能。
这种技术在提取茶叶、花草、中药等方面应用广泛。
二、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新型加工技术。
通过将食品置于高压容器中,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高压处理后,可以使细菌和病毒被杀死,从而达到食品的杀菌和灭菌作用。
此外,高压处理技术还能够改变食品的外观、质地和口感,使得食品更加可口。
这种加工技术在腌制蔬菜、水果和肉类食品等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通过高频声波来进行食品加工的新型技术。
相比于传统加工技术,超声波技术更加快速和高效,同时对于保护食品的营养成分也有很好的效果。
超声波技术可以用于液态食品的搅拌、混合和乳化,甚至是在咖啡和啤酒等饮料的生产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此外,在蔬菜和水果的清洗和加工过程中,超声波技术也有很好的优势。
四、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能够将物质粒度压缩至纳米级别的加工技术。
在食品加工领域,纳米技术能够用于食品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同时还能够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纳米营养素也是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可以通过纳米颗粒对含有营养成分的食品加工成纳米颗粒,这样能够提高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
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食品加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行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食品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方法,它利用高压力(通常在150至800MPa之间)和温度来杀灭微生物、酶和细胞,同时保留食品口感、香味和营养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包装食品、肉类、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等多种食品。
研究表明,高压处理可使食品中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得到保留,同时能够提高肉类的嫩度和保水性。
二、微波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无污染、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加热方法。
它利用微波的剧烈震荡使食品发生内部摩擦而加热,加热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微波技术对高蛋白食品的处理特别有效,如肉类、蛋类和豆腐等。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酵母菌和酵素,同时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它利用超临界的流体(即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来提取食品中的活性成分。
相比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无毒、无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率等优点。
此外,它还可以同时进行分离和提纯,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多次分离和冷凝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营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如植物油、色素、香料、抗氧化剂等,同时也适用于药物的提取和制备。
四、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细菌、酵母、真菌等)进行发酵的加工方法,它能够改变食品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够产生一些新的化合物和味道。
这种技术适用于乳制品、面包、啤酒、酱油、酸奶等食品的生产。
其中,酸奶是一种利用乳酸菌发酵乳制成的食品,它富含活性乳酸菌和优质蛋白质,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强免疫力和缓解便秘等功效。
总之,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注重安全、高效和环保等方面,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食品加工新技术
摘要:跨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食品加工技术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本文介绍了在食品加工技术日益扩大应用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高压技术、微波技术、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
关键词:食品加工、高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品加工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食品加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加工新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率,降低加工成本,而且可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食品。
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出新一代的高档食品,是世界各国食品技术专家的奋斗目标,也是食品加工的主要发展。
1 超临界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简称超临界萃取)是一种将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把一种成分(萃取物)从混合物(基质)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二氧化碳(CO2)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目前,超临界CO2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虽然仅有20~30年的历史,但发展十分迅速。
迄今为止,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4个方面:(1)提取风味物质,如香辛料、呈味物质的提取等。
(2)食品中某些特定成分的提取或脱除。
如可可豆、大豆、咖啡豆、棕榈籽、向日葵中提取植物油脂,从鱼油和肝油中提取高营养价值和药物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从油炸食品中脱除脂肪,从乳汁中脱除胆固醇等。
(3)提取色素及脱除异味。
如提取辣椒色素,从猪肉脂肪中脱除雄烯酮和三甲基吲哚等至臭成分等。
(4)灭菌防腐方面的研究[1]。
在食品加工领域,超临界萃取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卫生、高品质、高效率、节省能源的食品加工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简称冻干,是将湿物料或溶液在较低的温度(-10℃~-50℃)下冻结成固态,然后在真空(1.3~13帕)下使其中的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最终使物料脱水的干燥技术。
冻干食品生产最主要的设备为食品用真空冷冻干燥机组,该机组的性能,能耗和操作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冻干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的高低,食品用冻干机分间歇式和连续式。
连续式机组在国内企业尚属少见。
间歇式冻干机由干燥箱体、加热系统、真空系统、制冷系统、控制系统等5部分组成。
在食品工业方面, 尤其在高价值食品和高附加值食品加工中,真空冷冻干燥是干燥技术领域科技含量高、涉及知识面广的一门技术, 被认为是目前最优良、最为先进的干燥技术之一[2]。
由于干燥过程是在低温、真空状态下进行, 物料中的水分直接从固态升华为气态, 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被干物料的色、香、味、形状和营养成分, 而且复水性能好,及易于运输、储藏成本低等优点,在食品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该技术具有其他干燥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目前, 正逐渐应用于很多行业, 尤其在食品工业方面。
而该技术下的冻干产品能够很好地吻合“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三大发展趋势, 因此,冻干食品工业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亲睐。
3 超高压技术
超高压技术是将食品密封于弹性容器或无菌泵系统中,以水或其它流体作为传递压力的媒介物,在高压(100MPa以上,常用400~600MPa)下和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一般指在100℃以下)作用一段时间,以达到加工保藏的目的,而食品味道、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受或很少受影响的一种加工方法。
高压加工食品的原理是在超高压下食品中的小分子(如水分子)
之间的距离缩小,而蛋白质等大分子团组成的物质还仍保持原状。
这是水分子就要产生渗透和填充效果,进入并粘附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团内的氨基酸周围,改变了蛋白质的性质,称之为“变性”的大分子链在压力下降为常压后被拉长,而导致其部分立体结构被破坏。
超高压技术的一个独特性质就是它只作用于非共价键,而保证共价键完好无损,这在保持食品原有品质方面是非常有益的[3]。
通过超高压处理激活或者灭活食品中的食品品质酶,非常有利于食品色泽,香味及品质的提高。
目前,国内的食品超高压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注重于食品灭菌,大分子变性等研究,蔬汁超高压灭菌、高压糊化淀粉等,虽取得一定的研究结果,但是还没有成熟的超高压灭菌技术可以投入食品的生产中[4]。
4 微波技术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
食品微波技术是应用微波对物质的场致作用来进行食品的加热、干燥、灭菌、膨化、抑酶等加工,是一种特殊的加工工艺,是当今食品加工的高新技术之一[5]。
1960年以前,微波技术仅用于食品烹饪和解冻方面。
1960年以后,微波技术尤其是微波加热和微波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得以广泛发展。
目前在食品微波干燥,微波膨化,微波杀菌,微波灭菌保鲜,微波萃取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而且以其独特的加热优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5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
超高温灭菌技术(Ultra High Temperature 简称UHT杀菌法)是利用热交换器或将蒸汽直接与食品接触,使食品在130~150℃温度下,保持几秒或几十秒加热杀菌后,迅速冷却的杀菌方法。
UHT最早利用与制造超高温灭菌乳,其基本特点是细菌的热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大超过此间牛乳化学成分的变化的速率,在几乎可达到“无菌”要求的同时,牛乳的品质变化较小,所以牛乳的灭菌处理采用超高杀菌法被迅速普及。
20世纪60年代初,超高温杀菌技术,从牛乳的灭菌处理应用到果汁饮料及其他液态食品的加工。
20世纪80年代末,超高温灭菌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运用范围不仅是液体产品,目前已可应用与固体混合产品和固体粉状产品的灭菌,杀菌装置也有很大的发展,国际上相继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超高温处理装置,如欧姆加热装置、气流式杀菌装置、塔式杀菌装置等,由此更进一步促进了超高温杀菌技术的发展[6]。
食品经超高温杀菌之后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小,对外观、风味、营养成分变化等无明显影响。
超高温杀菌法常常和无菌包装结合一起,使食品保持无菌状态,在无需冷藏条件下保存数月。
超高温杀菌产品具有保质期长,可在常温下储存、销售和流通,携带引用方便等优点。
6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是一种储存固体、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
有效利用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使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的技术。
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芯材,包括香精香料、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生素、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以及其它各种饲料添加剂。
包埋芯材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7]。
使用微胶囊技术的优点在于:(1)可以有效减少活性物质对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氧、
水)的反应;(2)减少心材向环境的扩散和蒸发;(3)控制心材的释放;(4)掩蔽心材的异味;(5)改变心材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分散性能)、化学性质等;(6)对于食品工业,可以使纯天然的风味配料、生理活性物质融入食品体系,并能保持生理活性,它可以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它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工艺问题得到解决。
7 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发展
现在食品工业为满足人们的营养和消费需求,正想着追求安全、营养、美味、快捷、方便、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往往难以适应现代食品加工的发展,不能满足开发新产品的要求。
因此,依靠学科采用高新技术将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
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将会朝着可最大限度保持食品营养成分和其固有的品质,且生产能耗低、效率高、效益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食品工艺学概论. 263-265
[2]宋彦显,等 .食品加工的高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014, 04; (1)
[3]百度百科
[4]张静,等.几种食品干燥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包装与食品机械,2003,23(1)
[5]食品工艺学概论.278
[6]食品工艺学概论.243-244
[7]食品工艺学概论.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