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7--11单元 - 主备人
- 格式:doc
- 大小:463.01 KB
- 文档页数:71
第十一单元第1课时(月日)第十一单元第2课时(月日)第十一单元第3课时(月日)第十一单元第4课时(月日)第十一单元第5课时(月日)第十一单元第6课时(月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练习一、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四位是()位,万位在第()位,第二位是()位。
2、最大的四位数是(),与它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3、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6,十位上是3,其它各位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大约( )千。
4、写出两种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
例如:一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
(1)(2)5、华运超市的营业时间是7:30~22:00,超市是从上午()时()分开始营业,晚上()时停止营业的。
超市全天的营业时间是()小时()分。
6、在○里填上“>”、“<”或“=”。
3900克○12千克45+26○56+2665-35○55-3584÷2○42×17、在4015、5972和4993中接近5000的数是( ),另外两个数的和大约是( )千。
8、找找规律填数:、45、58、71、、。
9、在☆÷8=9……□中,□最大是(),☆最小是()。
10、90-23得数是( )十多,86÷4得数是( )十多。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用4、7、3和0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
①.3407 ②.7340 ③.3047 ④74302、8050、8505、8500、805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①8050、8055、8500、8505②8505、8055、8500、8050③8505、8500、8055、80503、在69□6>6964中□里可以填( )。
①5、6、7、8、9。
②6、7、8、9。
③0、1、2、3、4、5。
4、一台电脑4880元,一台空调器2088元。
如果两种都买,大约带( )元就足够了。
①.6000②.7000 ③.80005、小明妈妈晚上10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空间与图形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
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主备人:吴白莹审核人:复备人: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小小鞋店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小小鞋店》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表格、尺子、课件、鞋号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
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二、探究发现1、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生1: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需要一些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生4:同学们穿的多的应该多进一些。
2、以本班学生为例,进行鞋号调查问题。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的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生1:男生最大鞋号是38号,最小鞋号是33号,女生最大鞋号是37号,最小鞋号是32号. 生2:穿34号和35号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35号鞋店同学居多。
3、探讨简单的记录方法师:有没有更简洁的记录方法?(1)小组活动交流,探索记录方法。
(2)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把较好的方法记录下来。
(3)请组长汇报本组最优的记录方法。
可以画圆圈、写正字、写对号等等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和发现,你对鞋店的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穿那种鞋号的人多,就多进那种鞋。
三、理解应用1、练一练第一题(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汇报2、练一练第二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第七单元数学知识点三年级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七单元的数学知识点是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第七单元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理解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 学习整数的大小比较,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包括分子和分母。
- 学习分数的简单加法和减法。
- 理解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点,理解小数的组成。
- 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学习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单位换算- 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 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进率,如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几何图形的认识-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 学习这些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如条形图、饼图)来整理和展示数据。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练习和复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定期复习,帮助学生形成长期记忆。
在教授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通过探索和实践来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三年级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备课目标
本单元主要围绕“加减法”这一核心知识点展开,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备课内容
1.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基本运算、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等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2.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加减法运算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
3. 教学方法:集体备课中,我们将探讨适合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备课流程
1. 导入:由主备人简要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材分析:集体探讨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3. 学情分析: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常见问题,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4.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适合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汇总交流,确定最佳方案。
5. 教案设计:根据备课内容,分工合作完成本单元的教案设计。
6. 总结反思:对本次集体备课进行总结,反思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备课成果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将形成一份详细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
(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
谁还能举出其他证书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板书题目:认识小数)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元角分3 5 0 3元5角0 5 0 5 角0 1 5 1角5分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1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米,10还可以写成0.1米。
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3分米是一米,还可以写成0.3米)10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 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1是米,也就是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与成100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4•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1、第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板书设计认识小数概念:像 3.45、0.85、2.60、36.6、1.2 和 1.5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突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较为丰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每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柱。
教材例题分三个部分:小数的认识与读法、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2.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分析、概括、发现问题豹能力,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设计1、认识小数第一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88-89 页例 1教学目标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即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主题图,课件, 1 米的纸条几张。
学生:四人一小组。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
1.让学生猜数。
2.引出生活中的小数。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小学周德花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2、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难点:1、小数部分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充分利用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
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计算方法提倡多样化,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1、认识小数……………………………………………1课时2、小数比较大小………………………………………2课时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本第95 ,96页的例3以及例4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
数学教学设计
三
年
级
主备人:张传来
第十一单元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条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
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能力目标: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情感目标: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一单元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小结。
3.7.6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反馈时突出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
(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1.0.57元表示( )元( )角( )分。
9.87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6元5角 =( )元 1米2分米 =( )米2.把1千克.0.56千克.0.6千克.1千克20克从大到小排列是:( )>( )>( )>( )3.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4.小亮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4.6元;又买了一天《宇宙探险》,花了10.5元。
小亮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现在来检测一下你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主检测题(一)填空。
1.读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12.5元 9.65元 3.50元( ) ( ) ( )2.一根绳子4米,用去1.6米,还剩下( )米。
3.3分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25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4.按要求填空。
分数小数 表示 米( )米 ( )米( )厘米 元0.86元 ( )元 ( )角( )分 米 ( )米 8分米9厘米(二)在○里填上“>”“<”或“=”。
0.8 ○ 0.7 0.12 ○ 0.21 0.45 ○ 0.352.4 ○ 0.08 0.08 ○ 0.18 2.05 ○ 0.52(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0.5+0.4 = 1.4+2.7 = 8.2+3.7 = 7.5+2.4 = 1.8-2.7 =7.3+0.9 = 6.2+5.3 = 2.0+1.8 = 5.7+2.8 = 6.6+2.2 =()()()()1.5+8.5 = 7.4+1.6 = 7.5-6.5 = 3.2-2.3 = 0.7+8.3 =2. 用竖式计算:4.5+2.3 = 8.4-7.5 = 1.10-0.3 =(四)涂一涂。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主备人:一、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四、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
①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
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
②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
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7-10单元表格式教案及总复习长寿实验一小“志趣新课堂”有效教学框架课题:认识几分之一课时数:1教学目标A类: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能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B类:通过分、折、涂等方法,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能正确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c类: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几分之一”的概念的建立。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1/2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1/4/2○1/41/4○1/3预习作业预习92、93页,带上手工纸、彩色笔等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一、创设情境,激趣促思故事引入:天鼠妈妈做了四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第二天鼠妈妈做了两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第三天鼠妈妈做了一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这半个饼怎样表示?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认识1/2:演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写成分数是1/2,短短的横线就象一把刀,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另一半也是这个饼的1/2吗?跟着老师试写1/2折一折,涂一涂请用一张正方形纸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彩色笔涂上喜欢的颜色。
成果展示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成果贴到黑板上,并说说你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追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2,空白部分呢?为什么不同形状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创设争辩情景:“把一张纸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对吗?”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1/2表示?学生举例。
学科: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制定计划时间:
第一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第二课时:小数的比较大小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第三课时:小数的加减法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第四课时:小数的加减法的混合练习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学科: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制定计划时间: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第二时:解决问题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二)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第四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设计校园教学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
学科: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制定计划时间: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第二课时:数学广角(二)
授课教师:尼加提·努尔买买提。
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张乔华复备人单元第七单元课题第1课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70-71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复备修改一、情境引入出示例题挂图。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搜集到的信息,那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学习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①用加法算:400+400=800(米)(1)提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00×2(2)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班内交流。
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3)小组内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到这些新知教后 反思通过教学,本人发现学生有口算的经验,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比较容易,也较感兴趣。
教材上安排只有整百数乘以一位数,而我在设计的时候把整十数也安排进去,因为我认为在方法和原理上是相通的,掌握了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方法也就掌握好了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甚至可以引发学生对整千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方法,事实上也是如此,学生在计算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看到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加几个0,学得很容易,也很顺手。
当然在一些口算方法都得出时,让学生比较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时,学生都不约而同选择添0法,其实这种方法与下面要学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相通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先作一铺垫。
当然本课中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即比较2×400和400×3积的数位的不同及2×500和400×6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不同,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错误,而且能将知识学得透彻。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主备人 张乔华复备人单 元第七单元课 题第 2课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2-73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流程通用设计复备修改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张乔华复备人单元第七单元课题第3课时练习七(一)教学目标1、练习学过的乘法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较正确进行计算。
2、继续用相关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熟练进行学过的乘法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74-75练习七1-5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流程通用设计复备修改一、完成练习七第1题。
出示练习七第1题,指名读题。
指名是估算第1小题,指导方法。
同座位互相进行。
指名口答。
问:仔细观察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两道题很像,但得数却相差很远。
)师: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口算时,一定要看清题目,同时学会正确估算的方法,可以起到防止混淆和减少错误的作用。
二、完成练习七第2题。
(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1、复习笔算方法。
(1)让学生笔算513×5=。
生独立笔算,指名板演。
(2)提问:谁来说说笔算的过程?完成剩下的5题。
2、提问:和同座位交流一下,再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
三、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图。
四、拓展题(填数) 6分2 9 7× 4 × 49 5 6 2 2 9 6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3分提问: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问:仔细观察图,你能说说分别是什么物品吗?指名口答。
问:从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问:再看看题目提出了哪些问题呢?(指名读)请你在图中选择合适的条件试着在本子上做一做。
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问:回答这些问题,你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教后反思部分学生在计算时遇到满十没有向前一位进1.,算式后的结果也容易写错。
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张乔华复备人单元第七单元课题第4 课时:练习七(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练习学过的乘法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更加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教后反思解决问题容易错,学生的思维有待提高。
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张乔华复备人单元第七单元课题第5 课时: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的口算及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知道0和一个数相乘得0,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2、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的口算及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77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流程通用设计复备修改一、情境导入,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谈话:老师今天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听完后请小朋友回答藏在故事里的数学问题。
(1)星期六,天气很好,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都去河边钓鱼,结果小红猫钓了2条鱼,小黄猫钓了2条鱼,小蓝猫也钓了2条鱼。
(2)星期天,天气很好,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能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2+2=6(条))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3)学生独立解决所提出的数学问题,然后交流。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提问: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五、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题教后反思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属于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
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那么计算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教学上的缺陷,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活跃,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
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张乔华复备人单元第七单元课题第6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教后 反思本课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并且已经能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想想做做”中还应渗透一种新的估算方法,那就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还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乘数估计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算,因为之前学习的估算方法都是把两个数一起估算的;“想想做做”第5、6题更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由于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导致最后的时间也没把握好,最后一题没有来得及解决。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主备人 张乔华复备人单 元第七单元课 题第7课时、用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况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展教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0-81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流程通用设计复备修改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么题列完后汇报,全班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自己读题,独立解决。
学生汇报交流。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 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课后要留心观察找出数 学问题自己进行解答。
教后 反思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主备人 张乔华复备人单 元第七单元课 题第8 课时:练习八(一)教学目标 在进行笔算和口算是要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反思选择适当的算法;掌握估算的具体方法,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 估算的掌握和判断。
教学内容 教材P82练习八1-5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流程通用设计复备修改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今天我们都练习了些什么内容呢?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教后反思学生练习时,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还很陌生,不善于分析计算马虎,需加强能力培养.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张乔华复备人单元第七单元课题第9课时、练习八(二)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的进行乘法计算。
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82-83,练习八6-9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流程通用设计复备修改一、完成练习八第6题1.先拿出一组算式来让学生看看,算式的本身有什么规律,看完了请生说一说。
2.小组的四个人来完成三组题目,算完后,再根据结果找找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3.全班汇报答案,并说说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