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事理说明文阅读-把握对象特征,准确概括内容-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一.概括事件内容:答题格式:1、谁做了什么。
有时加特殊性(时间、地点、背景,结果等);2、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3、什么物怎么样了。
二.归纳主题思想:由表及里透过表面的事件揭示本质意义——上升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矛盾斗争的双方要警惕共同的敌人不要让第三者从中获利。
1、写事情道理:告诉我们:(方面)做事、待人、处世、求学、教育等等方面要怎样,不要怎样用”肯定+否定”的形式答题.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用一成不变得模式看问题2、写物启示:只有像×××才能…否则…3、品析人物形象: 一事一品一言一品一貌一品,一心一品等等整合相加。
如①对己:志向远大,求学刻苦②对工作;勤奋负责;③为人处事:尊老爱幼、孝顺、团结、热情、助人为乐④教育;教子有方……三.赏析句子(一)格式:运用手法地描写了(何人、何物、何景)在(何条件)下的何(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什么感情。
(二)赏析句子手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一修辞手法,二描写方法,三表现手法,四用词,五语言风格。
A修辞BCD1、运用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要具体化,比喻要分析把……比作……,拟人把……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何人、何物、何景)在(何条件)下的何(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精神、心情的什么感情。
等等(2)排比:运用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什么内容,强烈地抒发了什么情感;(3)对比:运用修辞手法把什么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4)夸张:运用修辞手法把某物夸大或者缩小鲜明地突出事物的什么特点;(5)设问:运用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6)反复:运用修辞手法强烈地抒发了什么情感;(7)对偶:运用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2、运用环境描写作用第一概括环境内容:如写了秋天傍晚的肃杀第二作用:【 1、渲染环境特点氛围 2 、烘托(人物)什么心情 3、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4 、交代什么背景或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等、 5 、推动情节怎样的发展。
事理说明文阅读——把握对象特征,准确概括内容课前一开心学生A:“班主任被绑架了!”学生B:“真的?!”学生A:“绑匪太凶残了!”学生B:“有多凶残?”学生A:……知识梳理阅读思路:明对象↓抓特征析语言↓↑理结构→说方法抓特征:逐段概括说明内容理清语段间层级关系理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抓住两个“关键”:关键词:结论词、次序词关键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金题精讲题一:冷冻疗法挽救生命①登山或潜水运动员都深知寒冷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然而,作为一种医学治疗手段,降低体温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在接受使用体外循环机进行的手术时造成脑部后遗症的风险。
②伴随心脏问题产生的是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大脑损伤。
缺氧5分钟就会给大脑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10分钟即可造成神经死亡。
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在手术中有控制地降低体温以减少脑部损伤。
这种疗法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地把体温降至35摄氏度以下。
因为体温每降1摄氏度,氧气的消耗量就会降低5%~8%。
西班牙马德里心脏外科主任恩里克•罗德里格斯指出:“在所有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外科手术中,我们都会用到适中的降低体温的做法,也就是说,降至28摄氏度至31摄氏度之间,以避免在出现危险时给大脑造成损伤。
”③此外,冷冻疗法可以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间。
例如在成人主动脉切断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完全中断血液循环。
为此需要把患者的身体冷冻起来,使接近冬眠状态。
当体温降至16摄氏度时,安全时间为40分钟至60分钟。
心脏外科助理医师卡洛斯•莫拉莱斯指出:“体温降得越低,我们进行安全手术的时间就越充裕,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④但是,控制体温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
冷冻疗法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是手术后如何使体温回升。
按照一般规则,如果身体被冷冻30分钟,那么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就将增加一倍。
负责将血液重新灌注到血管当中的医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使患者体温回升。
如果体温在28摄氏度以下,那么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风险就会很高。
【初中】教案分享:说明文阅读之对象特征概括+说明方法分析(附例题及解析)壹~对象特征概括~1.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2.找说明对象的方法(1)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说明对象;再如2010年河北《淘米水的妙用》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淘米水的用处”。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提示文章的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
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的说法都不可行,这时候,我们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3.找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或多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整合,并简明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从事物“定义”入手。
4.有关说明对象特征的内容理解与概括(1)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概括首先,通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①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小结段意,将它们归纳概括。
③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这样有利于锁定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题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转换为电能。
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是最清洁的能源,在法三、利用时不会排放任何污染。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渐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比较普及,而光热发电较少,通常所谓的“太阳能发电”往往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根据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发现的“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其三大部分组成,设备简单,可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
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
光伏并发电,是公认的全球太阳能利用的最终方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光伏屋顶并发电项目和计划,美国和欧盟计划到2019年实现百万屋顶太阳能并发电,日本也宣布到01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GWp,主要用于屋顶并光伏系统。
我国的光伏并发电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很快,已建成10个光伏并发电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深圳市投巨资建成亚洲最大的园博园太阳能光伏电站,每年发电100万千瓦时,而且与市电并。
从环保效益看,按照目前我国火电厂的煤耗,园博园电站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84吨,减少粉尘排放约4.8吨,减少灰渣排放约10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7.68吨,是真正的无污染绿色能源,意义非同一般。
总体来说,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结束了前期开拓阶段,迎来了新的蓬勃发展时期。
有人做过乐观的估计,在今后10年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到2019年累计容量将达到20兆瓦。
事理说明文阅读——把握对象特征,准确概括内容题一:人类的“生命天书”走过十年①十年前的4月14日,被称为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人们期盼这个划时代的成就带来对自身和疾病认识的革命性变化。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旨在揭开人体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绘制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从而在分子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一份生命“说明书”,有人将其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
③过去十年中,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就。
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其成本直线下降,医学应用继而成为现实。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经中、美、日、德、法、英6国科学家联手,历时13年,花费27亿美元才得以完成。
而今天,个人基因组测序成本不到5000美元,且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⑤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人绘制了个人基因组图,而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一数字预计将迅速增加。
有人乐观地预测,到2020年,每个新生儿都能被绘制基因组图。
⑥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
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统计,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时,这一数字是53个,而今天则超过2900个。
⑦对疾病基因根源的认识将有助于对症下药。
比如说,药物易瑞沙只对EGFR突变基因的肺癌患者有效,而药物爱比妥则对KRAS基因突变的结肠癌患者无效。
但基因药物的研发是个漫长过程,从1990年到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因药物也不过是从4种增加至106种。
⑧十年悠悠而过。
今天,尽管找到的致病基因越来越多,新的基因组药物不断问世,个人基因组测序费用也直线降低,但科学家认为,基因组学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的识别与作用分析课前一开心今天闲着无聊,就问三岁的儿子:“宝贝,你看爸爸长得好看还是妈妈长得好看?”儿子说:爸爸长得好看!我:为什么呀?儿子:……知识梳理阅读思路:明对象↓抓特征析语言↓↑理结构→说方法说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方法——注意语言标志★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列数据:数词(与年代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也、相对于、较……★下定义:是、叫……(判断句)★打比方: 像、如(与举例子区别)、仿佛……★列图表:表格、插图……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事物特征★下定义科学地说明了……★举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摹状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类别条理清晰★作诠释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作比较突出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地、清晰明了地说明……热身测试①每个人都会做梦,梦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伴随人的一生。
梦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梦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
②关于梦,从古到今始终有一层神秘的色彩。
大脑到底是如何形成那些无拘无束的梦呢?迄今为止,众说纷纭。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从生理上看,人的睡眠总是处于有规律的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交替之中,梦是快波睡眠的一种表现,人在此阶段,供给大脑皮质的血流量增加,耗氧量也增多,这时不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压也出现波动。
这说明此时人虽处于睡眠状态,但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仍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梦就发生在这“动乱”之际。
从心理上分析,就如古人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的确,梦的内容与白天发生的事情有关系,但梦决不都是日常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内容经过“改装”后的产物。
比如,梦见从山上掉下来,可能预示着害怕失败或者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
但要记住梦是经过“伪装”的,现实只是梦形成的基础。
文段②为了说明梦的形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金题精讲题一:可燃冰①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
八年级语文下册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辅导讲义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事理说明文阅读-链接材料辅导讲义新人教版逻辑解释性阅读-链接材料课前一开心老师:你好,XXX家长?你的孩子没有做家庭作业。
家长:哦,你布置了家庭作业。
他没有这么做。
你问我?老师:那是家庭作业家长:家庭作业,我们家庭从来不布置作业……老师:……知识梳理阅读思路:明对象↓把握特征分析语言↓↑ 合理结构→ 说话方法说明文链接材料的类型:确认类型:使用材料再次确认对象的某个特征补充式:用材料另外补充说明文中没有的对象的另一特征应用式:提取对象的特征,解决材料的问题金题精讲题一:不思考的肌肉记忆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 虽然肌肉记忆听起来很奇怪,但它在生活中很常见。
使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玩乐器等等都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
以弹钢琴为例。
有时,当子弹弹到一首歌的一半时,你突然记不起下一个乐谱。
此时此刻,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回忆,都没有进展。
然而,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次播放这首歌,当你陷入困境时,它很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这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有没有可能普通的练习者能像林丹一样玩得好?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
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
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
“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初二语文说明文阅读:《平家蟹》、《蜘蛛》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平家蟹》、《蜘蛛》二. 说明的结构有人常认为顺序和结构是一回事,其实这是两个概念: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文章的结构则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形式。
而理清说明顺序要以说明内容为体,从分析结构入手。
为此研究结构形式很有必要。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述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下面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①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如《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②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③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④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如《苏州园林》即是总——分式。
我们应该明白,辨析、判定结构的方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阅读的要义还在于领悟结构方式,准确恰当运用对内容表达的积极效果。
《平家蟹》(一)学习难点《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大不相同,同是说明文,前两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可感的实物,而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科学道理。
要初步体会其中的差异。
(二)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3段)传奇故事引出话题。
本文从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写起,概括地叙述了战争的过程。
这样的开头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那些武士真的在海底吗?他们变成了螃蟹吗?好奇心是走进科学殿堂的钥匙,作者用巧妙的方式将这把钥匙交到了读者的手中。
文章还引用了平家物语中的一段记述,人物对话的引入增加了这段历史的可读性。
第二部分:文章从第4段开始切入正题。
初二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对象与特征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说明的对象与特征二.《某某园林》中考要求:了解说明文是一种应用X围十分广泛的文体。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释,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了解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而且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阅读时应注意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说明文中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和说明词语的准确性也是阅读说明文必须留意的。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固然以说明为主,还兼有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也必须领会。
考点剖析: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
如何来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呢?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能区分说明文的类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一般来说,事物性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说明文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分清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如说明实体的说明文,有的题目就标示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某某园林》和《松鼠》等,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可是,这一方法不是阅读所有的说明文都可以用。
例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及死海的成因;《人类的语言》是通过阐释人类语言的特征,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
这两篇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如果简单地把标题看作说明对象,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所以,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
有些说明文,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比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