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计算.3比热容
- 格式:pptx
- 大小:869.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计算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应用比热容解释现象1.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
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此过程中水的蒸发属于(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见下表:则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砂石,据此可解释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沿海地区的要大(选填“大”或“小”)。
3.生物体内的水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主要是因为水的(A) A.比热容较大 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知识点2热量的计算4.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 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 ℃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5J[c水=4.2×103 J/(kg·℃)]。
5.将一温度为20 ℃、质量为4.2 kg的铁块的温度升高到80 ℃,需要吸收 1.1592×105J的热量。
然后将其放入一个装有温度为10 ℃、质量为1.15 kg的水的量热器中,最后水将升高到30℃[忽略量热器吸热,c水=4.2×103 J/(kg·℃),c铁=0.46×103 J/(kg·℃)]。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 kg水温度从50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是(C)A.4.2×103 JB.8.4×104 JC.1.26×105 JD.2.1×105 J综合能力提升练7.蓖麻油的比热容为1.8×103 J/(kg·℃),将4 kg的蓖麻油倒掉一半,剩下蓖麻油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初温为30 ℃,质量为2 kg的蓖麻油吸收9×104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25℃。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但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所以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与理解,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要正确理解,学会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2)、烧杯(2)、水、食用油。
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提问:美不美?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揭示课题】学生讨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