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检修技术要求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1.29 KB
- 文档页数:8
液压支架检修工操作规程范文一、安全防护措施1. 液压支架检修工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口罩、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防静电鞋等。
2. 在操作液压支架前,应先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
3. 液压支架检修工在工作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确保没有燃烧物、易燃物等危险品。
4. 在操作液压支架前,应确保设备停止运转,并将电源切断。
5. 液压支架检修工在工作时,严禁使用大声喧哗、吸烟等影响工作安全的行为。
二、操作规程1. 检查液压支架油箱油位,如油位过低应及时补充液压油,但不得超过油箱容量的80%。
2. 检查液压支架的油管是否存在泄漏、老化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3. 在操作液压支架前,应先将支架的油路系统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油路正常。
4. 在操作液压支架时,应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拔插油管、调整阀门等。
5. 液压支架检修工在操作液压顶升器时,应保持手部干净,严禁带有油污进行操作,以免影响液压顶升器的正常工作。
6. 液压支架检修工在操作液压顶升器时,应确保工作台面干净,避免水、油等渗入顶升器内部。
7. 在拆除液压支架零部件时,应先将液压油缸内的压力释放完毕,再进行拆卸。
8. 在拆卸液压支架零部件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零部件。
9. 拆卸液压支架零部件后,应进行清洗和检查,如有损坏或磨损应及时更换。
10. 在装配液压支架零部件时,应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确保装配正确。
11. 在液压支架装配完成后,应进行测试,确保其工作正常。
12. 在液压支架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工作现场,避免油污、工具等造成安全隐患。
三、事故应急处理1. 在液压支架操作过程中,如发生液压油泄漏,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用吸油布进行清理,清洁后再重新启动设备。
2. 若液压支架在操作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应首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 当液压支架发生故障时,液压支架检修工应立即报告上级,并按照指示进行应急处理。
5.1 液压支架5.1.1 一般规定试验介质应符合MT76《液压支架用乳化油、浓缩物及高含水溶液》的规定,乳化液是用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重量比配制而成。
用浓缩液的浓度配比要达到(0.9~1)%。
工作温度应为(10~50)℃;工作液应用120目/吋或相当于0.125mm 过滤器进行过滤,并设有磁过滤装置。
带电液系统或特殊要求按产品设计要求执行。
支架在解体前必须进行冲洗;解体应用专用工具进行。
解体后的液压元件,如阀、活塞杆、缸等应存放在木质或专用衬垫上。
阀类的检修工作应在清洁的专用工作室内进行,拆、检后的零件应分类放入专用的箱内,并加遮盖。
检验用仪器、仪表与计量的精度和量程相适应,并满足国标中测量C级精度。
采用直读式压力表时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40~200)%。
清洗液压元件不得使用棉纱等易脱落材料。
5.1.2 结构件平面结构件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在任一尺寸上的最大变形不得超过10‰。
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2,深度不得超过20mm。
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不得超过100㎝2,高度不得超过10mm。
构件平面上的凸凹点,每平方米面积内不得超过两处。
顶梁、底座上的柱窝如出现影响支撑强度的损伤时,修复时应整体更换柱窝。
主体结构件整形,更换承力较大的筋板、耳板时,要制定可靠的修复工艺,修复后应做强度校验。
侧护板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
顶梁活侧护板上平面不得高于顶梁上平面。
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活动侧护板整形后,应伸缩灵活,锁住活动侧护板后,侧护板与顶梁整体宽度应小于设计宽度上限。
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梁)的直线度不得超过5‰。
推移框架两端连接处修复后,不得降低整体强度,导向座有损伤时,应整体更换导向座。
底座、顶梁、掩护梁、四连杆间铰接销轴与销孔配合后的最大间隙应小于1.5mm;支撑高度大于4.5m的液压支架,四连杆各铰接点配合间隙不大于1.0mm,各结构件总横向间隙不大于10mm。
液压支架检修工操作规程范本一、安全操作要求1. 检修工在进行液压支架检修工作前,必须熟悉液压支架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并经过相关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 检修工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非防滑鞋等。
3. 检修工在操作液压支架之前,必须熟悉相关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修改或忽视操作规程。
4. 检修工操作液压支架时,必须保持专注,切勿分散注意力,严禁酒后操作。
5. 检修工在操作液压支架时,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严禁超过最大承载能力、使用过期设备和使用已损坏的设备进行操作。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液压支架的外观是否有损坏、油漏等情况,并进行登记。
b. 制定操作计划,包括检修项目、时间安排和所需工具。
c. 检查所需工具和备件是否齐全,并进行登记。
2. 工作安全措施a. 确保液压支架工作区域内没有其他人员闲置,严禁其他人员靠近作业区。
b. 确保液压支架稳定,使用支脚固定,并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
c. 检修工在操作液压支架时,必须保持清洁整齐,严禁乱丢杂物。
3. 检修工作a. 根据操作计划,使用正确的工具进行检修工作。
b. 在拆卸液压支架零部件前,必须先松开压力,排空液压系统中的液体。
c. 检修工必须按照液压支架维修手册的要求进行零部件的清洗、检修、更换等工作。
d. 在拆卸和装配液压支架零部件时,必须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操作,防止损坏零部件。
e. 在清洁液压支架零部件时,必须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并保证零部件完全干燥后再进行装配。
4. 调试和测试a. 在液压支架检修完成后,必须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液压支架的正常运行。
b. 检修工必须按照液压支架调试和测试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盲目操作。
c. 在进行液压支架调试和测试时,必须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安全。
5. 整理工作a. 检修工检查液压支架的工作现场,确保无杂物残留、无油漏等问题。
b. 检修工必须将所有使用的工具和备件归类整理,确保工作场地清洁整齐。
煤矿综采液压支架检修标准及要求1、外观:①各部位应清洁、整齐、无杂物,胶管开口端头应有防尘套或其它防尘措施;②胶管规格、接头符合设计要求,悬挂顺畅;③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动。
④支架在水平位置,其高度与顶梁前柱窝中点的垂线距底座中心线的偏离尺寸之比不得超过28∶1。
2、动作实验:①用泵站供液,操作操纵阀,使立柱及各千斤顶全行程动作三次,各部位动作应准确、灵活、平稳、无阻滞蹩卡和噪音,活塞杆应能自由平稳地伸缩,无阻滞、爬行现象;②用一个阀操作两个以上立柱或千斤顶时,被操纵的液压缸应基本上同步,不得因不同步而产生蹩卡或损坏连接件;③各运动部位在极限位置时的尺寸不得超过原设计的1%。
3、密封实验:①在泵站工作压力下,各操纵阀均置于零位,不得有泄漏;②支架分别升到最高位置和距离最低位置150mm处,停止供液保持5min,各部位不得有渗漏,支架不下降。
③各运动部位在极限位置时的尺寸不得超过原设计的1%4、性能实验:要求在整架实验台上进行,因我矿没有该设备,不具备实验条件,故不予实验。
二、架体及结构件:1、架体:①零部件齐全(抬底装置和拉后溜装置可拆除),安装正确,柱靴及柱帽的销轴、管接头的U型销、螺栓、穿销等不缺少;2、结构件:①各结构件不得有焊缝和母材开裂;②侧护板:a、变形不超过10mm,推拉杆弯曲每米不超过20mm;b、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c、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③平面结构件:a、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上的最大变形不得大于10‰;b、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cm2,深度不得超过20mm;c、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不得超过100cm2,高度不得超过10mm;d、构件平面上的凹凸点,每平方米面积内不得超过两处;3、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架)的直线度不得超过5‰。
三、立柱、千斤顶:1、伸缩不漏夜,内腔不窜液;2、立柱活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1/1000,千斤顶活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2/1000;3、各类缸体不得弯曲变形,不得有裂纹,缸体端部的螺纹、环形槽或其它连接部位必须完整,管接头不得有变形现象,缸体非配合表面应无毛刺,划伤深度不得大于1mm,磨损、撞伤面积不得大于2cm2;4、其它配合尺寸应能保证互换组装要求;5、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表面有下列缺陷时允许用油石修整:①轴向划痕深度小于0.2mm,长度小于50mm;②径向划痕深度小于0.3mm,长度小于圆周的1/3;③轻微擦伤面积小于50mm2;④同一圆周上划痕不多于2条,擦伤不多于2处;⑤镀层出现轻微锈斑整件上不多于3处,每处面积不大于25mm2。
液压支架检修工操作规程模版一、工作前准备1. 检查液压支架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包括通风良好、无明火等。
2. 确保液压支架的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并断开电源。
3. 工作人员穿戴好必要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眼镜、手套等。
二、检查液压支架外观1. 检查液压支架的主体结构是否完好无损,如有发现损坏或变形,应及时报告上级并进行维修。
2. 检查液压支架的控制部位是否正常,如有松动、脱落等情况,应紧固或更换零部件。
三、检查液压系统1. 检查液压油的油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如不足应及时添加。
2. 检查液压系统的油泵、阀门等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声音或震动应立即停机检查。
四、操作液压支架1. 打开液压支架的电源开关,确保电源正常。
2. 调整液压支架的高度,使其适应具体的作业需求。
3. 使用操作杆或控制面板对液压支架进行升降、伸缩等操作,确保操作平稳无阻力。
五、液压支架的保养与维修1. 定期清洁液压支架的表面,确保其干净无尘。
2. 定期检查液压支架的润滑情况,如有需要,及时添加润滑油。
3. 定期检查液压支架的密封件,如有磨损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4. 定期对液压支架进行维护保养,包括紧固螺栓、清洁滑轨等。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液压支架时,严禁翻越、踩踏或跳跃,以防跌落事故发生。
2. 操作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将手部或身体靠近液压支架的运动部位。
3. 在操作液压支架时,严禁将其他物品放置在支架上,以免影响其稳定性。
4. 在液压支架运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上级。
5. 液压支架的维修保养应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
七、紧急情况处理1.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切断液压支架的电源,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在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对液压支架进行检查、维修,并报告上级。
液压支架检修技术规一、一般规定1、试验介质应符合MT76-83《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规定,乳化液是用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重量比配制而成。
2、工作温度应为10~50℃;工作液应用120目/吋或相当于0.125mm过滤器进行过滤,并设有磁过滤装置。
3、支架在解体前必须进行冲洗;解体应用专用工具进行。
解体后的液压元件,如阀、活塞杆、缸等应存放在木质或专用衬垫上。
4、阀类的检修工作应在清洁的专用工作室进行,拆、检后的零件应加遮盖。
5、检验用仪器、仪表与计量的精度和量程相适应,并满足国标中测量C级精度。
采用直读式压力表时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40%~200%。
二、结构件1、平面结构件(1)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在任一尺寸上的最大变形不得超过10‰。
(2)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2、深度不得超过20mm。
(3)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不得超过100㎝2、高度不得超过10mm。
(4)构件平面上的凸凹点,每平方米面积不得超过两处。
(5)顶梁、底座上的柱窝如出现影响支撑强度的损伤时,修复时应整体更换柱窝。
(6)主体结构件整形,更换承力较大的筋板、耳板时,要制定可靠的修复工艺,修复后作强度校验。
2、侧护板(1)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
顶梁活侧护板上平面不得高于顶梁上平面。
(2)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3)活动侧护板整形后,应伸缩灵活,锁住活动侧护板后,侧护板与顶梁整体宽度应小于设计宽度上限。
3、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梁)的直线度不得超过5‰。
推移框架两端连接处修复后,不得降低整体强度,导向座有损伤时,应整体更换导向座。
4、底座、顶梁、掩护梁铰接销轴四连杆与销孔配合后的最大间隙应小于1.5mm,支撑高度大于4.5m的液压支架,四连杆各铰接点配合间隙不大于1.0mm,各结构件总横向间隙不大于10mm。
5、凡经焊接修复的结构件,其焊缝应符合MT/T587的规定,支架改造及整形用材质应与支架本体相符。
液压支架检修技术规一、一般规定1、试验介质应符合MT76-83《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规定,乳化液是用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重量比配制而成。
2、工作温度应为10~50℃;工作液应用120目/吋或相当于0.125mm过滤器进行过滤,并设有磁过滤装置。
3、支架在解体前必须进行冲洗;解体应用专用工具进行。
解体后的液压元件,如阀、活塞杆、缸等应存放在木质或专用衬垫上。
4、阀类的检修工作应在清洁的专用工作室进行,拆、检后的零件应加遮盖。
5、检验用仪器、仪表与计量的精度和量程相适应,并满足国标中测量C级精度。
采用直读式压力表时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40%~200%。
二、结构件1、平面结构件(1)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在任一尺寸上的最大变形不得超过10‰。
(2)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2、深度不得超过20mm。
(3)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不得超过100㎝2、高度不得超过10mm。
(4)构件平面上的凸凹点,每平方米面积不得超过两处。
(5)顶梁、底座上的柱窝如出现影响支撑强度的损伤时,修复时应整体更换柱窝。
(6)主体结构件整形,更换承力较大的筋板、耳板时,要制定可靠的修复工艺,修复后作强度校验。
2、侧护板(1)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
顶梁活侧护板上平面不得高于顶梁上平面。
(2)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3)活动侧护板整形后,应伸缩灵活,锁住活动侧护板后,侧护板与顶梁整体宽度应小于设计宽度上限。
3、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梁)的直线度不得超过5‰。
推移框架两端连接处修复后,不得降低整体强度,导向座有损伤时,应整体更换导向座。
4、底座、顶梁、掩护梁铰接销轴四连杆与销孔配合后的最大间隙应小于1.5mm,支撑高度大于4.5m的液压支架,四连杆各铰接点配合间隙不大于1.0mm,各结构件总横向间隙不大于10mm。
5、凡经焊接修复的结构件,其焊缝应符合MT/T587的规定,支架改造及整形用材质应与支架本体相符。
液压支架检修工操作规范液压支架是用于支撑矿山、隧道、沉降地等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一种专用设备。
为了确保液压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液压支架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
本文将介绍液压支架检修工的操作规范,以保证液压支架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一、检修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液压支架的使用环境,确保没有明火和易燃品。
2.确定检修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应确保检修的安全和顺利。
3.检查液压支架的状态,对液压支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液压缸、油管、防尘套等,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4.根据工作内容准备好所需的工具、耗材和检修设备。
二、液压支架检修工作流程1. 液压支架卸荷检修前,需要将液压支架卸荷,卸荷前需要检查液压支架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确保卸荷的过程平稳有序,以避免损坏液压支架和相关配件。
2.液压缸检修液压缸是液压支架的核心部件,其检修要点如下:(1)检查液压缸的密封性,检查密封圈是否有磨损或损坏,如磨损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2)检查液压缸的杆及衬套是否有磨损,如有磨损应及时更换。
(3)清洁液压缸内部的油污,使用滑油擦拭内腔及杆面,并注意防止油污或杂质落入液压缸内。
3.油管及防尘套检修油管和防尘套也是液压支架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检修要点如下:(1)检查油管和防尘套的材质和表面,如磨损应及时更换。
(2)清洗油管内壁和防尘套内侧,注意防止杂质掉落到油管中。
(3)检查油管和防尘套的连接螺纹是否紧固,如松动应及时拧紧。
4.液压系统检修液压系统是液压支架的动力来源,其检修要点如下:(1)检查油箱内油量是否足够,如不足应及时添加液压油。
(2)检查液压油的质量,如有污染应更换。
(3)检查液压系统的各个液压元件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
5.液压支架的安装液压支架检修完毕后,需要安装回原来的位置。
在安装前需要进行检查,确保液压支架的各个部件正常,各个连接螺纹紧固。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支架的稳定性,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三、液压支架检修后的清理工作液压支架检修完成后需要进行清洁卫生工作,以确保机器表面清洁干净,油渍被擦干,不留下杂质和油污。
液压支架井下检修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井下液压支架的正常运行,避免事故发生,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井下液压支架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的操作人员。
第三条: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关证书,并接受培训。
第二章:井下液压支架的检修工具和设备第四条:井下液压支架的检修工具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并定期进行检验和维修。
第五条:井下液压支架的检修工具和设备应由专人管库,并按照规定使用。
第三章:井下液压支架的检修前准备工作第六条:检修前,操作人员应对井下液压支架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安全。
第七条: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井下作业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等。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准备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第四章:井下液压支架的检修操作流程第九条:操作人员应在下井前仔细研究液压支架的检修手册,熟悉检修流程和注意事项。
第十条:操作人员应先对液压支架的外观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停止工作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第十一条:操作人员应按照检修手册的要求对液压支架的各部件进行拆卸和检查。
第十二条:拆卸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损坏液压支架的各部件,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第十三条: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液压支架存在故障或缺陷,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检修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按照检修手册的要求对液压支架进行组装和调试。
第十五条: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并注意各部件的连接和密封情况。
第十六条:调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仔细观察液压支架的运行情况,确保各部件协调工作。
第五章:井下液压支架的检修后工作第十七条:检修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确保井下环境整洁。
第十八条:检修完毕后,操作人员应对液压支架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操作人员应对检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第二十条:操作人员应及时更新液压支架的维护保养记录,并将其归档。
液压支架检修技术规
一、一般规定
1、试验介质应符合MT76-83 《液压支架用乳化油》的规定,乳化液是用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 重量比配制而成。
2、工作温度应为10~50℃;工作液应用120 目/吋或相当于0.125mm 过滤器进行过滤,并设有磁过滤装置。
3、支架在解体前必须进行冲洗;解体应用专用工具进行。
解体后的液压元件,如阀、活塞杆、缸等应存放在木质或专用衬垫上。
4、阀类的检修工作应在清洁的专用工作室进行,拆、检后的零件应加遮盖。
5、检验用仪器、仪表与计量的精度和量程相适应,并满足国标中测量C 级精度。
采用直读式压力表时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40%~200%。
二、结构件
1、平面结构件
(1)顶梁、掩护梁、前梁、底座等具有较大平面的结构件,在任一尺寸上的最大变形不得超过10‰。
(2)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凹坑面积不得超过100㎝2、深度不得超过
20mm。
(3)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不得超过100㎝2、高度不得超过
10mm。
(4)构件平面上的凸凹点,每平方米面积不得超过两处。
(5)顶梁、底座上的柱窝如出现影响支撑强度的损伤时,修复时应整体更换柱窝。
(6)主体结构件整形,更换承力较大的筋板、耳板时,要制定可靠的修复工艺,修复后作强度校验。
2、侧护板
(1)侧护板侧面与上平面的垂直度不得超过3%。
顶梁活侧护板上平面不得高于顶梁上平面。
(2)复位弹簧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3)活动侧护板整形后,应伸缩灵活,锁住活动侧护板后,侧护板与顶梁整体宽度应小于设计宽度上限。
3、推移框架杆(或推拉梁)的直线度不得超过5‰。
推移框架两端连接处修复后,不得降低整体强度,导向座有损伤时,应整体更换导向座。
4、底座、顶梁、掩护梁铰接销轴四连杆与销孔配合后的最大间隙应小于1.5mm,支撑高度大于4.5m 的液压支架,四连杆各铰接点配合间隙不大于1.0mm,各结构件总横向间隙不大于10mm。
5、凡经焊接修复的结构件,其焊缝应符合MT/T587 的规定,支架改造及整形用材质应与支架本体相符。
三、立柱和千斤顶
1、立柱、千斤顶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表面有下列缺陷时允许用油石修整:
(1)轴向划痕深度小于0.2mm,长度小于50mm;
(2)径向划痕深度小于0.3mm,长度小于圆周的1/3;
(3)轻微擦伤面积小于50mm2;
(4)同一圆周上划痕不多于2 条,擦伤不多于2 处;
(5)镀层出现轻微锈斑,整件上不多于3 处,每处面积不大于
25 ㎝2。
2、活塞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0.8,缸体孔的面表粗糙度不得大于0.4。
3、立柱活柱的直线度不得大于1‰,千斤顶活塞杆的直线度不得大于2‰。
4、各类型缸体不得弯曲变形,孔的直线度不得大于0.5‰。
缸孔直径扩大,圆度、圆柱度均不得大于公称尺寸的2‰。
5、缸体不得有裂纹,缸体端部的螺纹、环形槽或其他连接部位必须完整。
管接头不得有变形。
6、缸体非配合表面应无毛刺,划伤深度不得大于1mm,磨损、撞伤面积不得大于2㎝2。
7、其它配合尺寸应能保证互换组装要求。
8、活塞杆、缸体修复后,应符合4.1.3.1—4.1.3.7条款要求,涂
层符合相应技术规,修复后活塞杆、缸体与密封件无化学反应。
9、采用底阀的双伸缩立柱在检修时要进行更换底阀。
四、阀类
1、解体后各类阀的零部件,必须彻底清洗,所有孔道,退刀槽及螺纹孔底部均不得存有积垢、铁屑及其它杂物。
2、阀上所有密封件,一般应更换新品,个别重复使用时应符合通用部份1.10.2 条的规定。
3、各零部件有轻微损伤的螺纹可修复使用,新更换的零部件应除去毛刺。
4、阀上所用各类弹簧,不得有锈斑或断裂,塑性变形不得大于5%。
5、阀体各孔道表面,阀芯表面以及其它镀覆表面,镀层不得脱落和出现锈斑。
6、阀体及各零部件不得有裂纹,撞伤或变形等缺陷。
阀体各口道符合技术要求。
7、阀装配后,无论有压与无压,操纵应灵活,操纵力应符合该阀技术文件的规定。
8、阀的定位要准确、可靠、稳定,定位指针要清晰。
9、电液控制阀的阀体过滤器必须全部更换。
10、支架上选用的电控阀及配件必须具有安全标志准用证,检修后的电控阀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11、标准件、外购件应符合阀的配套要求,必须有合格证书,对入厂的标准件、外购件应进行质量全检或抽检,并做记录。
12、各类阀组的修理,应按照原阀组的技术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换零、部件,技术改造时,应取得设计部门的认可。
五、胶管和接头
应符合通用部分1.11条各项规定。
六、部件检验
1、立柱和千斤顶
(1)灵活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立柱与千斤顶在空载工况下逐渐升压,分别测定伸、缩时,活塞腔与活塞杆腔的最低启动压力:立柱活塞腔、千斤顶活塞腔、活塞杆腔启动压力均不得超过3.5MPa,立柱活塞杆腔启动压力不得超过7.5MPa。
B、进行上述试验时,活塞杆应能自由平稳的伸缩,无阻滞、爬行等现象,全行程动作三次;
C、双伸缩立柱动作次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密封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双伸缩立柱及各类千斤顶,在各级活塞杆伸出全行程的1/3和2/3的情况下,分别向各供液口供2MPa压力供液,保持2min,压降不得超过0.5MPa,且不得有渗漏。
B、在上列工况下,使用泵站的工作压力进行高压密封试验,不得有压降、渗漏现象。
2、阀类
(1)灵活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种阀在额定工作压力应动作灵活,位置准确,不得有阻滞蹩卡现象,试验动作不少于五次;
B、在额定压力与流量下,各种阀分别在开、闭工况下,不得有噪音和振动;
C、单向阀的开启压力不得大于1MPa。
(2)密封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操纵阀在零位时,向进液口分别供入该阀的额定工作压力和
2MPa 压力,其它供液口敞开,连续供液2min,总泄漏量不得大于1.5ml。
B、操纵阀在操作位置时,该工作口堵死,向进液口分别供入该阀的额定压力和2MPa 压力,其它各通液口敞开,连续供液2min,总泄漏量不得大于100ml。
有泄漏孔者按设计要求;
C、安全阀分别在额定工作压力的90%和2MPa 压力下稳压2min,不得渗漏;
D、其它各类阀在额定工作压力和2MPa 压力下各稳压2min,不得渗漏。
E、各类阀在额定压力下,各通液孔的流量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0%
(3)安全阀压力调定:
A 、流量小于16L/min 的安全阀,其启溢压力最大值不得超过额
定压力15%,最小值不得低于额定压力的90%;
B、流量在16-32L/min 的安全阀,其启溢压力最大值不得超过额定压力20%,最小值不得低于额定压力的90%;
C、流量在32-100L/min 的安全阀,按启溢压力最大值不得超过额定压力25%,最小值不得低于额定压力的90%。
;
D、大于100L/min 流量的安全阀,按设计要求。
七、电液控制系统
1、控制器外壳完好无损伤,显示窗清晰、完好无划痕,按键灵活可靠。
2、各种线缆完好无破损,接口处插头无污物,相对应的接头必须可靠连接。
3、防爆计算机外壳完好,部程序运行正常并能正常显示所控对
象。
4、电磁先导阀工作可靠,手动与电动功能均能正常动作。
5、系统输入工作电源能在原设计要求围正常工作。
八、整架检验
1、外观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胶管规格、接头悬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整架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非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动;
(3)支架在水平位置,其高度与顶梁前柱窝中点的垂线距底座中心线的偏离尺寸之比,不得超过28:1。
2、动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液压支架设计的额定流量、压力用泵站供液,操作操纵阀,使立柱及各千斤顶全行程动作三次,各部位动作应准确、灵活、平稳,无阻滞蹩卡和噪音;
(2)各运动部位在极限位置时的尺寸,不得超过原设计的1%;
(3)用一个阀操作两个以上立柱或千斤顶时,被操纵的油缸应基本上同步,不得因不同步而产生蹩卡或损坏连接件。
3、密封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泵站工作压力及流量下,各操纵阀均置于零位,不得有泄漏;
(2)支架分别升到最高位置和距离最低位置150mm处,停止供液,保持5min,各部位不得有渗漏,支架不下降。
4、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支架的性能试验应在整架试验台上进行;
(2)大修后的支架(不包括对主要承力构件进行修复的支柱)应按3%抽
样(不得少于2架)进行性能试验;
(3)在额定压力下,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额定初撑力的95%;
(4)支架的工作阻力不得小于额定工作阻力的90%;
(5)安全阀开启时,各液压元件及连接管路不得有渗漏,各机械连接部件不得有损坏及残余变形;
(6)凡承力构件(如顶梁、掩护梁、前后连杆和底座等)经修复或更新后的支架,除应做上述试验外,还应用额定工作阻力的110%载
荷进行试验,各部位应无损坏,变形长度不得大于全长的3‰,加载过程中不得有异响。
上述试验如不合格,应加倍抽查,如仍有不合格者,则逐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