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协电镀锌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电镀锌通用检验标准1、目的发现、控制不合格品,采取相应措施处置,以防不合格品误用。
2、范围适用于外协加工回厂成品及产品零部件电镀锌件表面质量检验。
3、定义:3.1主要表面:工件某些已电镀或待电镀的表面,在该表面上镀锌层对工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3.2局部厚度:要主要表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3最小局部厚度:要一个工件主要表面上所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也称最小厚度。
4、使用条件、使用寿命和分级号4.1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的影响镀层的厚度要求取决于使用条件的严酷程度和使用寿命的长短。
Fe/Zn5级(见4.2)一般仅用于干燥的室内环境。
随使用环境变得更严酷和(或)使用寿命要求更长时,所使用的镀层厚度须相应增加。
4.2分级号分级号按下列顺序构成:a)符号Fe,表示基体金属钢或铁,后面接着一斜线;b)符号Zn,表示锌电镀层;c)数字,表示锌镀层的最小局部厚度,单位μm;d)必要时,用符号表示铬酸盐转化膜的存在、级别和类型(见GB9800)。
例如:Fe/Zn 25 c1A该分级号表示在钢铁基体上电镀锌层至少为25μm,此外, c——铬酸盐转化膜;1——铬酸盐转化膜的级别,1级;A——铬酸盐转化膜的类型,光亮型。
5、抽样从检查批中抽取符合GB12609中规定样本量的随机样本。
6、对镀层的要求6.1外观在电镀锌的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可见的镀层缺陷,诸如起泡、孔隙、粗糙、裂缝或局部无镀层,但是因基体金属缺陷引起的不可避免的镀层缺陷除外。
镀层表面不允许有块状物,突起,水珠或沉淀物;工件上无法避免的接触痕迹部位应由电镀生产方和我司商定。
镀件应清洁和无损伤,除我司另有规定外,锌镀层应是光亮的。
6.2锌镀层的厚度6.2.1最小局部厚度在主要表面上凡能被直径20mm的球接触的部分,均应达到分级号(见表1)规定的最小局部厚度,若客户有要求,则主要表面的其他部分也应达到最小局部厚度。
对于我司生产的产品其锌镀层的最小局部厚度一般不小于5μm,主要表面的镀层厚度一般为8-12μm,其他镀层厚度按与客户商定要求。
镀锌板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一、概述镀锌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交通等领域的金属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镀锌板进行严格的验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镀锌板的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
二、外观检查1.镀锌板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
2.镀锌板的边缘应整齐,无毛刺、变形等现象。
3.镀锌板的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
三、尺寸测量1.使用游标卡尺或测量工具对镀锌板的长度、宽度、厚度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2.检查镀锌板的对角线长度,确保其对角线长度差不超过规定范围。
四、重量测定1.使用电子秤或天平对镀锌板的重量进行测量,确保其重量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2.观察镀锌板的密度是否均匀,有无疏松现象。
五、厚度检测1.使用测厚仪对镀锌板的厚度进行测量,确保其厚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2.检查镀锌板的厚度均匀性,确保各部位厚度差不超过规定范围。
六、镀锌层质量评估1.检查镀锌层的外观质量,如颜色、光泽度等。
2.使用硬度计对镀锌层的硬度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3.通过观察或借助显微镜观察镀锌层的结构,如结晶状况、晶粒大小等,评估其质量。
七、机械性能测试1.对镀锌板进行拉伸试验,测量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机械性能指标。
2.进行弯曲试验,检查镀锌板的弯曲性能。
3.进行冲击试验,评估镀锌板的冲击韧性。
八、耐腐蚀性评估1.通过盐雾试验、耐腐蚀性试验等手段,评估镀锌板的耐腐蚀性能。
2.检查镀锌板在特定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如户外暴露时间、室内腐蚀情况等。
九、表面处理状况检查1.检查镀锌板表面是否有涂层、油污等污染物。
2.检查表面处理后的耐磨性、耐候性等性能指标。
3.通过观察或借助显微镜观察表面处理层的结构,评估其质量。
十、总结与建议1.根据上述验收方法和标准对镀锌板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或退货处理,避免影响生产和使用。
Q W 8.2.4-02.5 A 电镀件检验标准/ QW 8.2.4-01.5 A 0 6 1. 目的:定义公司所有外协电镀件的检验标准。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外协电镀件的验收。
3. 抽样标准:颜色、结晶、外观表面质量参照“ LS/QW 8.2.4-01”,(判定标准为CR=0,MA=0.65,MI=1.5);镀层厚度,附着力抽样数为2pcs. ★质量小知识:缺陷等级抽样检验中发现之不符合品质标准之瑕疵,称为缺陷,其等级有下列三种:(1)致命缺陷(CR)能或可能危害制品的使用者、携带者的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陷,称为致命缺陷,又称严重缺陷,用CR 表示。
(2)主要缺陷(MA)不能达成制品的使用目的之缺陷,称为主要缺陷,或重缺陷,用MA 表示。
(3)次要缺陷(MI)并不影响制品使用目的之缺陷,称为次要缺陷,或轻微缺陷,用MI 表示。
4.术语:4.1 表面缺陷:镀件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的各种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削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枝状,各海绵状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未镀覆的部位等。
4.1.1 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4.1.2 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4.1.3 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现象。
4.1.4 起泡:在电镀中由地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4.1.5 削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
4.1.6 阴阳面:指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的缺陷,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4.1.7 斑点:指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等缺陷。
它是由一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电镀件检验标准/ QW 8.2.4-01.5 A 0 6 4.1.8 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情况下形成的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电镀白锌的验收标准及检测要点1.目的:加强对电镀白锌产品的管控、满足生产的顺利进行。
2.围:所有外协回来电镀白锌产品及外购镀白锌紧固件。
3.术语:主视表面:零件在装配成完整产品后处于正常视觉范围内的可见表面。
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各类针孔、麻点、起瘤、起皮、起泡、剥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枝状和海绵状沉积层,以及应镀覆的部位而没有镀覆等疵病。
3.1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3.2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3.3起皮:镀层呈片状脱离基体的现象。
3.4起泡:在电镀层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这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的一种凸起状缺陷。
3.5剥离: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碎裂或脱落。
3.6阴阳面:批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的缺陷,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3.7斑点:指镀锌层表面的色斑缺陷,它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沉积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净造成。
3.8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密度下形成的黑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
3.9雾状:指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一的云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镀层表面。
3.10树枝状结晶:在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枝状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
3.11海绵状镀层: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3.12挂具印:挂镀件在电镀过程中在挂钩旁形成的颜色有异于正常颜色的痕迹。
4.电镀白锌产品的检验要求:4.1镀前的表面质量要求:4.1.1应无严重油污、金属屑、漆层以及锈蚀等。
4.1.2零件表面应无毛刺、裂纹、压坑等因操作不良而导致的人为损伤。
4.1.3焊接件应无焊料剩余物和溶渣等。
4.1.4铸件、焊接件、冲压件及原材料,如果带有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允许范围内的缺陷,可以接受镀覆。
4.2镀后的质量要求:镀层结晶应均匀、细致、光滑、连续。
电镀外协件品质要求:1、表面光滑无杂质,边沿不能有披锋、缺口及多余的铁屑。
2、表面不可有气泡、3、表面不可有斑点、污点。
4、表面不可有麻点(即电镀层太厚)。
5、表面不可有发黑、生锈现象。
6、表面电镀层不可太薄,有五彩纹状。
7、电镀颜色要求一致。
电镀耐酸处理测试:1、以浓度为50%的盐酸(HCI 水溶液24小时取出来,观察其色泽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则为不合格,无异状,则合格。
2、以浓度为50%的硝酸溶液滴试,经过10分种后观察其色泽,若有变化则不合格,若无变化,则合格。
电镀层及氧化测试:1、有3M胶纸贴示在电镀层表面撕扯,连续测试十次,若脱层起泡,则不合格。
2、将五金放在棉布上用力擦试,颜色有退色,则不合格。
3、将电镀件放在氧底下吹3-5小时,表面有变黑,则说明电镀品质不佳,抗氧化差。
一、电镀:金属离子是在电流的作用下以原子的形式非常均匀地沉积到成形的零件上。
使用这种方法绝对不会产生细孔,即使在烧结后也不会出现气孔。
基本过程大致为:零件上挂—有机溶剂除油—热水洗—化学除油(或电解除油)—水洗—除锈—水洗—酸活化—水洗—电镀---水洗---烘干二、镀前零件的质量要求1 待镀零件应无难于去除的油污、油漆、金属屑、严重锈蚀和氧化皮等。
2 待镀零件应无毛刺、裂纹、磕碰伤、机械变形或其它机械损伤。
3 热处理的零件,不允许严重脱碳,不允许带有高温烧结的污垢和锈蚀。
但允许有轻微的氧化色。
4 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焊渣,焊缝应经喷砂或其它方法清理。
5 带有复杂内腔的焊接件、铸件或液压成形件,应在不影响使用的部位留有便于液、气排出的工艺孔。
6 不经机加工的铸件、锻件,其主要表面应进行喷丸或喷砂处理。
喷后不应有残留的砂粒或未除尽的氧化皮和涂料烧结物。
7 经磨削加工的或探伤检查的零件应无剩磁、磁粉及荧光粉等。
8 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应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
9 凡是金属和橡胶、金属和塑料、冷轧钢和未经清理的热轧钢、精加工件和毛坯件、铆焊件及其他特殊组件需要镀覆时,以本标准为依据,制定双方同意的技术验收规范。
目地:加强对电镀白锌产品地管控、满足生产地顺利进行.围:所有外协回来电镀白锌产品及外购镀白锌紧固件.术语:主视表面:零件在装配成完整产品后处于正常视觉范围内地可见表面.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地主要表面上)各类针孔、麻点、起瘤、起皮、起泡、剥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枝状和海绵状沉积层,以及应镀覆地部位而没有镀覆等疵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地微小孔道..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电镀表面形成地小坑..起皮:镀层呈片状脱离基体地现象..起泡:在电镀层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这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地一种凸起状缺陷..剥离: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地热膨胀或收缩)引起地镀层表面地碎裂或脱落..阴阳面:批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地缺陷,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地规律性. .斑点:指镀锌层表面地色斑缺陷,它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沉积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净造成. .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密度下形成地黑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地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 .雾状:指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一地云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镀层表面..树枝状结晶:在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地粗糙、松散地树枝状或不规则突起地沉积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海绵状镀层: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地疏松多孔地沉积物..挂具印:挂镀件在电镀过程中在挂钩旁形成地颜色有异于正常颜色地痕迹.电镀白锌产品地检验要求:.镀前地表面质量要求:..应无严重油污、金属屑、漆层以及锈蚀等...零件表面应无毛刺、裂纹、压坑等因操作不良而导致地人为损伤...焊接件应无焊料剩余物和溶渣等...铸件、焊接件、冲压件及原材料,如果带有其相应地技术标准允许范围内地缺陷,可以接受镀覆..镀后地质量要求:镀层结晶应均匀、细致、光滑、连续.白色钝化膜应是带有光泽地均匀青白色或蓝白色.在零件表在面允许有以下缺陷:轻微水印(主視表面不允许有水印);由于零件表面状态不同,同一零件上有不均匀地颜色或光泽;在复杂件或大型件边、棱角处有轻微地粗糙(不影响装配);钝化膜有轻微地局部擦伤或点状损伤;不可避免地轻微夹具印;焊缝处镀层发黑、发暗、起泡;白锌镀层磷化后,同一零件上磷化膜结晶不一致.零件表面不允许地缺陷:镀锌层粗糙、烧焦、麻点、黑点、疙瘩、起泡、脱落;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及镀层表面有斑痕;局部无镀层(盲孔、通孔深处除外)可擦去疏松钝化膜;未洗净地盐类痕迹;手印,零件表面有脏污及腐蚀痕迹;白色钝化膜被严重磕碰、划伤,出现红色或黑色锈蚀斑.主视表面不允许有挂具印,非主视表面允许有轻微地挂具印,但必须有镀层不得漏出基材.镀白锌层地性能测试:.抗腐蚀性:白锌要求中性盐雾实验,实验后零件边缘以外,不能出现黑色及棕色腐蚀点.(试验条件:溶液浓度为;值这;喷雾压力为;实验温度为℃±℃)抗腐蚀性实验必须在电镀完成后在小时之后小时之内进行实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厚度:按进行检测.在零件表面其厚度要求达到微米,低电位区域(如槽内)允许最小平均厚度在微米以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结合力测试:按地试验方法,即百格法用标准胶测试,镀锌层和钝化膜无起皮、脱落等缺陷;对于小件产品无法用百格法测试可用弯曲法测试(把产品一个边角弯曲度后观察弯曲弧度处镀层有无脱落、起皮),结合力测试必须在电镀后小时之后小时之内进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高温测试:必须能耐度高温并烘烤分钟后,钝化膜颜色没有明显变化,镀锌层没有起泡等不良现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白色钝化膜地存在性试验:按在样件上进行钝化膜存在试验,此试验也必须在电镀完成后小时之后小时之内进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电镀地目地在于美观和防锈蚀,因此电镀层地性能对于电镀产品来说很重要;外观缺陷地限定标准根据产品地特性和客户地要求而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 目的
规范镀锌类产品的检验标准、方法和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及降低质量成本。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应于本公司所有外协及外购镀锌类产品。
3 职责
3.1 质管部负责镀锌类产品的进货检验;
3.2 采购部负责与分承包方处理不合格品事宜。
5 程序
5.1 采购部收货后开送检单交质管部工程师, 质管部工程师按排质检员进行检验;
5.2 质检员接到镀锌类产品的送检单后,首先查阅“镀锌类产品进货检验统计表”, 按上表中的检验要求进行检验;
5.3 检验完成后,要及时将该批产品的检验结果记入“镀锌类产品进货检验统计表”;
5.4 如生产现场发现或市场反馈某产品有此项缺陷, 质管工程师要及时要求质检员将有关信息记入“镀锌类产品
进货检验统计表”的备注栏中, 为以后确定盐雾试验方案提供依据;
6 相关文件
6.1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6.2 进货不合格品处理办法;
7 记录
7.1 质检报告
8附件
8.1 镀锌类产品进货检验统计表。
外协镀锌螺栓技术要求(暂行)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外协镀锌螺栓的质量,统一电镀锌产品标准,特制定此规定。
2.范围
适用于所有电镀锌螺栓。
3.技术要求
3.1外观:
表面镀蓝白锌,镀层结晶均匀、细致、连续,色泽光亮,螺牙无损伤。
不允许:
—镀层粗糙、起泡、烧焦、孔隙、疙瘩、脱落、裂纹、麻点、白斑;
—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
—钝化膜疏松、起粉或者伤牙;
—局部无镀层或镀层中夹有白色、深黄色、棕色、红色或褐色。
3.2镀锌层厚度
产品有48h盐雾试验要求的镀锌层厚度10-12μm;产品无盐雾试验要求的镀锌层厚度5-8μm。
所有镀锌后铁芯应符合6g精度螺纹通止规要求。
3.3耐蚀性
根据不同产品耐蚀性要求,规定的时间内中性盐雾试验无黄色和红色锈斑。
3.4镀层脆性
将试样放入180~200℃的恒温烘箱中保持0.5~1H后,取出自然冷却,检查镀层应没有起泡、脱落的现象。
3.5有害物质
镀锌层应符合欧盟最新rosh和reach环保法规要求。
电镀锌件检验标准1、目的为有效控制外协电镀锌产品的质量,统一电镀锌产品的检验标准,特制订本检验标准。
2、范围适用于所有电镀锌产品的检验3、职责3.1、品管部:负责根据客户的要求制订统一的电镀锌产品的品质标准并依此进行检验。
3.2、采购部:负责根据品质标准进行采购。
4、定义4.1、表面缺陷:镀层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和各种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削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权枝状各海棉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未镀覆的部位等。
4.1.1、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4.1.2、麻点:在电镀过种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4.1.3、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现象4.1.4、起泡:在电镀中由地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脱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4.1.6、削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
4.1.7、斑点:指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的等缺陷。
它是由一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静造成。
4.1.8、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黑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和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4.1.9、雾状:脂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云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镀层表面4.1.10、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状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
4.1.11、海棉状镀层:与基本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4.2、镀层厚度的术语4.2.1、主要表面:制件上某些已处理或待处理覆盖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覆盖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4.2.2、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4.2.3、最小局部厚度:在一个制件的主要表面上所测的局部厚度最小值,也称最小厚度。
4.2.4、平均厚度:在同一平面内、选择平均分布的十个点进行厚度测量,所测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平均厚度。
名词术语:
1.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2.起泡:在电镀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状缺陷.
3.黑点:指镀层表面的一类斑点,暗斑等缺陷,它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
物,粘物或钝化液清化不干净造成.
4.剥落: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
5.钝化膜疏松:钝化膜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的孔沉积物.
6.平均厚度:在主要表面上均匀分布的不同部位选择规定数量的基本测量面进
行测量,由此所得的各局部厚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7.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8.树枝状镀层: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粗糙,松
散的树枝状或不规则突起沉积物.
9.海绵状镀层: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10.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黑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
含有氧化物或其他朵质.
核准: 审核: 制订:。
外协件验收标准外协件外观检验标准一、适用范围: 外协件的尺寸和外观检验二、检验项目及验收标准:A. 尺寸验收标准:外协件(钣金、机加件)尺寸按图纸要求及允许公差表执行,特殊情况以实际装配并提交研发部工程师协同解决。
B. 表面处理验收标准:外观判定标准(1)表面平整,无变形,无毛刺,凸起,裂痕等。
表面各边、角、焊接部位毛刺均须去除。
(2)表面处理过程中,螺丝孔中不能被粉或者漆塞住了。
喷粉或者喷漆前要提前在螺丝孔丽塞上纸,以免粉油漆塞住。
(3)表面不得有污点,不得有任何碰伤、开裂、刮伤等严重表面缺陷。
如加工过程中有此缺陷:颗粒、气泡,允许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验收检验:A面: 整个表面内允许3点,每点直径1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
B面: 整个表面内允许5点,每点直径1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
C面: 整个表面内允许7点,每点直径1mm以下,点与点距离20mm以上*表面定义:A面:使用时面对使用者的表面B面:与A面相邻的4个表面,或客户不能在外部光源下直接看到的表面C面:使用时背对使用者的表面。
C. 焊接(1)焊缝应牢固,均匀,不得有虚焊,裂纹,未焊透,焊穿,豁口,咬边等缺陷。
(2)焊点要求:焊点长度8-12mm,两焊点之间的距离200±20mm,v焊点位置要对称,上下位置要统一。
如加工图纸上有特殊要求,按图纸执行(3)焊接后,其他非焊接部位不允许有焊渣,电弧损伤等现象,表面焊渣,飞溅物需清洁干净。
(4)焊接后表面要磨平。
D. 丝印文字检验标准(1)颜色:颜色与标准色板在色差范围内,色彩印刷应该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看,看不清下面的色彩和结构为准。
(2)缺陷:不允许有图案不清楚,字体不端正,拖墨,漏印,错位,重叠,少墨等不良。
钣金件验收标准1.总则钣金件是以焊接部件或单独零件的供货方式入场验收,主要技术验收项目需要我公司技术,质量人员在制造厂方进行评审检验,验收过程参照我方提供的图纸,技术协议以及制造商提供的并经我方认可的过程控制文件进行。
外协零部件验收规程一、验收前准备(一)由技术中心下发外包外协图纸后,应预先安排质量部检验人员,熟悉图纸资料,如检验需要,由质量部门准备符合验收标准要求的量具,器具。
(二)对要求精密度较高的加工件,如验收有困难,应请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协助验收。
二、验收要求1、以供货合同和加工凭单为依据,严格对照图纸检查加工件的材质、规格、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
2、按照图纸逐件检查零件是否合格;3、做好数量验收记录,写明验收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种类、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
三、一般要求:1 尺寸及公差1.1 产品尺寸及公差必须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1.2 未注公差的尺寸公差a)机加非配合线性尺寸小于或等于120mm时,极限偏差按GB/T1804-c,大于120 mm时极限偏差按GB/T1804-m;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m;b)机加配合尺寸公差按GB/T1800.3中IT14,孔取正,轴取负;c)剪切件、冲压件的尺寸公差按WJ1705中的8级;塑料制件尺寸公差按GB/T14486-1993。
1.3 未注公差角度的公差a) 机加按GB11355-m;1.4 未注形位公差零件的形位公差a)机加件按GB/T1184附录B中表B1~B4的12级;b)冷冲件按WJ1708中的2级。
1.5 型材不加工表面的公差按该材料的标准验收。
2. 表面状况及外观质量2.1 零件表面质量a)零件上不允许有飞边、毛刺和裂纹。
镀锌件、磷化件和氧化件在装配时允许镀层、磷化层和氧化层有不暴露在外面的局部损伤;b)图样上无特殊规定时,机加件和冲压件必须去毛刺、倒圆或倒角,倒圆、倒角按外角约0.6 mm,内角约0.4 mm,小薄零件视需要可适当减小。
图样上注有倒角而未注倒角尺寸时,亦按外角约0.6 mm,内角约0.4 mm倒角;c)零件上的螺纹不允许有裂纹、凹痕和毛刺,用不通过螺纹量规检查时,拧入量不多于两圈;d)图中无特殊规定时,车制零件允许留有顶尖孔。
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1.适用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北京XX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电镀产品外协验收标准,包括钢材质镀锌,铜材质镀锡、镀镍、镀银产品。
2.引用标准GB/T 9799 - 1997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GB/T 12599 - 2002 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GB/T 5207 - 200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GB/T 1839 - 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3.镀层使用环境划分和厚度要求3.1使用环境划分为四个级别①轻度:干燥的大气中,户内使用。
②中度:在一定的潮湿条件的户内使用。
③严酷:在一般条件的户外使用。
④极严酷:在严酷潮湿、腐蚀条件的户外使用。
3.2镀锡、镀锌层厚度要求①铜材质镀锡层厚度:一般轻度环境内使用时要求为不低于5~8叭严酷环境内使用时要求为不低于30小。
②钢材质冷镀锌层厚度:一般轻度环境内使用时要求为不低于5~8叩严酷环境内使用时要求为不低于25小。
③如无特殊说明,镀层厚度按照不低于5~8口要求执行。
④当技术文件有特殊规定时,按技术要求规定要求执行。
说明:对于要求使用很长寿命时,例如钢结构件上,需要较厚锌覆层,可使用热镀锌或喷涂锌处理。
4. 检验使用工具、仪器、辅料镀层测厚仪、笔纸刀、强力透明胶带5.检验项目①包装检查②镀层厚度检查③目测外观检查④镀层附着力检查⑤耐磨检查6.具体检验步骤6.1包装检查对外协厂送来电镀产品进行运输防护检查,要求产品结构件间进行层间和件间垫放干净毛毯等措施防护;每次填写详细的检验记录,对有问题现象进行拍照留底,转交采购部要求外协厂以质量角度进行改进。
6.2镀层厚度检查:每个合同检验一次,一次一件,使用覆层测厚仪进行检查,记录检验结果。
整体镀层厚度符合文件要求。
6.3每批次目测检查:6.3.1根据电镀产品交验,每批次都进行目测检查,检查铜排、铜排镀锡、钢板镀锌件等。
632检验条件:在光线充足或等同40V W 60W日光灯,不超过1M距离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0mm~500mm6.3.3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原则要求为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说明: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洁度)及异色(如变黑,发红,发黄)现象。
QS/NOVA3-194江苏六维物流设备实业有限公司标准电镀锌标准与验收规范1 范围本标准及规范规定了在铁基体材料上,在水溶性电解液中,用电解的方法获得的锌层。
本标准及规范适用于江苏六维物流设备实业有限公司各类货架及其所使用的零部件电镀锌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9799-88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GB 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 5267-85螺纹紧固件电镀层GB 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 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 6463-86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3 术语3.1 主要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 厚度镀层厚度是指在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4 镀前零件的质量要求QS/NOVA3-1944.1 待镀零件应无难于去除的油污、油漆、金属屑、严重锈蚀和氧化皮等。
4.2 待镀零件应无毛刺、裂纹、磕碰伤、机械变形或其它机械损伤。
4.3 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焊渣,焊缝应经喷砂或其它方法清理。
4.4 凡是金属和橡胶、金属和塑料、冷轧钢和未经清理的热轧钢、精加工件和毛坯件、铆焊件及其他特殊组件需要镀覆时,以本标准为依据,制定双方同意的技术验收规范。
4.5 带有复杂内腔的焊接件、铸件,应在不影响使用的部位留有便于液、气排出的工艺孔。
4.6 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应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
1.目的:规范我司电镀(外协/外购)的检验标准。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司产品的零部件镀镍层,镀锌层的质量验收。
规范了电镀标准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3.特殊规定:3.1本文件若与技术图纸及SIP,SOP客户检验规范发生冲突,以上述规范和技术图纸为准。
3.2例外规定放入个别检验规格中。
4.引用标准:GB4956-85 磁性金属基本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12334-90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GB/T19798-1997 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GB/T10125-1997 盐雾实验5.术语:5.1表面缺陷:镀层表面缺陷: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的各种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剥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枝装和海绵状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未镀覆的部位等。
5.1.1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5.1.2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5.1.3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的现象。
5.1.4起泡:在电镀中由于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的一种缺陷。
5.1.5剥落:由于某些原因(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破裂或脱落。
5.1.6阴阳面: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致或色泽不均匀的缺陷。
5.1.7斑点: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等缺陷。
由于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黏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所致。
5.1.8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黑暗色,粗糙松散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其他杂质。
5.1.9雾状: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云雾覆盖物,多产生于光亮赌层表面。
5.1.10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阴极(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枝壮或不规则突起的沉淀物。
5.1.11海绵状镀层:与基材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5.2镀层厚度术语:5.2.1主要表面:制件上某些已作或待作覆盖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覆盖层对制作的外观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QB 佛山市富合汽车工业配件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FH 13-2012金属表面电镀处理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2012-12-05发布 2012-12-05实施佛山市富合汽车工业配件有限公司技术部批准
佛山市富合汽车工业配件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金属表面电镀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Q/FH 13-2012
为了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对我厂电镀的零件必须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一、表面镀锌:
1.镀前处理:
所有镀锌的零件电镀前应确保工件表面无油污、锈蚀、铁屑等污物、无机械变形和机械损伤,无氧化皮、斑点、凹坑、凸瘤、毛刺、划伤等缺陷。
2.工艺流程:
电镀工艺流程应严格按照《Q/SY 1018-2007电镀锌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进行,即:镀前消除应力→清洗→酸活化→镀锌→出光→彩色钝→干燥→除氢。
3.外观:
具体颜色:由供方提供样品颜色,需经双方确定认可样品颜色。
零件外观检测,目比对,表面光亮,颜色均匀一致色,与标准样品颜色基本相同,镀层应光亮细致,不允许起泡、孔隙粗糙、裂纹、烧焦和局部无镀层等缺陷,但因基体金属缺陷引起的不可避免的镀层缺陷除外。
允许由装挂引起的挂具接触点,装挂位置应选在非主要表面。
钝化膜应完整,不允许钝化膜疏脱落等缺陷。
4、膜厚:
镀层厚度应满足0.015~0.020mm范围。
5.耐蚀性:
按GB/T 10125 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NSS 试验)方法进行,表面出现锈蚀的最短时间(黑锈)≥72 h;(红锈)≥168 h。
6.结合力:
按照GB/T5270-200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执行,镀层应无起皮、起泡或脱落现象。
二、表面镀铬:
1、镀铬工艺
我们公司所用的镀铬大部分是装饰性镀铬,有时候会因为轴体磨小了需要在轴体上进行镀硬铬HV=750-1000。
1.1、防护-装饰性镀铬
防护-装饰性镀铬不仅要求镀层在大气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而且要有美丽的外观。
对于防护-装饰性镀铬,钢铁、锌合金和铝合金基体镀铬必须采用多层体系。
铬系工艺流程:
抛光—除油—水洗—侵蚀—水洗—闪镀氰铜或伞镀镍—水洗—酸铜—水洗—亮镍—水洗—镀铬—水洗干燥—检验—包装
1.2、镀硬铬
硬铬又称耐磨铬,硬铬镀层不仅要有一定的光泽,而且要求底层的硬度高、耐磨性好并与基体结合牢固。
钢铁零件镀硬铬不需要中间镀层。
镀层厚度应根据使用场合不同而异,车轴轴承位厚度高达150-300um。
镀硬铬时为防止起皮现象的产生,要采取以下措施。
(1)镀前预热
只要镀铬工件较大,均需预热处理,因为镀硬铬时间较长,镀层较厚,内应力大且硬度高,而基体金属与铬的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
如不预热就施镀,基本金属容易受热膨胀而产生“暴皮”现象,预热时间根据工件大小而定。
(2)镀后除氢
由于镀铬的电流效率低,在阴极上大量析出氢气,对于易析氢的钢铁部件,应在镀后180-200℃的温度,除氢3h,以避免发生氢脆。
2、镀铬工艺注意事项
(1)镀铬前需要进行机械表面处理,整平、抛光、磨光、去除毛刺;还需要进行化学表面处理,去除油污、侵蚀、氧化皮;
(2)电镀过程中不许中断;
(3)形状不同镀件不宜同槽处理,须用不同的挂具;
(4)镀件预热与液温一致,附着性才会好;
三、包装:
电镀镀后的零件要放整齐,零件叠放层之间用泡泡绵纸隔开,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出现碰/刮伤,工件在检验入库前无锈蚀,镀层无损伤。
标签填写完整,正确,内外标签品名数量一致。
四、检验验收:
常用的检验项目为:外观;包装;膜厚;盐雾测试
一、包装检查:
(1)包装无破损,产品无磕碰。
(2)包装标识和实际货物一致,数量相同。
二、外观检查:
1、检验条件:在40W-60W日光灯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50cm:
2、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
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
(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
(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
(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
(4)麻点:在电镀或腐蚀中,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
(5)粗糙: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镀层粗糙不光滑的现象. (6)水印、色斑: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的不连续。
(7)颜色暗淡:由于腐蚀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
(8)不可粘有任何异物(毛屑,灰尘,油污,结晶物)
(9)必须干燥,不可沾有水分
(10)不可有压伤,刮伤,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之现象。
三、膜厚:
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按照GB4956标准,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
车轴镀铬根据车轴实际尺寸公差和镀后所留加工余量制定。
镀铬轮毂盖要求膜厚为13um——15um
四、镀层附着力:
按照GB5270标准进行,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1MM)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
五、盐雾测试:
按GB/T 10125 规定的盐雾试验(NSS 试验)方法进行,基本上进行24小时盐雾试验,温度35度,浓度5%的盐水,喷雾8小时,共3回;
1.零件表面色泽无明显变化。
2.大于2*2mm2,,小于3*3mm2的斑点在30*30mm2内分布数≤2点。
3.锈蚀斑点小于2*2mm2的斑点,在20*20mm2内分布数≤3点。
4.在零件棱边处,锈蚀斑点单个面积不得大于4*4mm2。
数量不得多余2~4点(视零件大小而定)。
5.表面总体锈蚀面积不得大于零件总面积的2~3%。
6.表面锈蚀小于1mm2的麻点,在零件上的分布,占零件总面积的比例应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