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腰痛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腰痛,中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1. 病因病机在中医理论中,腰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外感风寒湿邪、内伤劳损、肾虚等。
外感风寒湿邪侵入腰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腰痛。
内伤劳损则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或姿势不正,使腰部肌肉、韧带受损,气血瘀滞而痛。
肾虚腰痛则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使腰府失养而痛。
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腰痛主要依据症状、舌象、脉象等。
主要症状包括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舌象可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腻等。
脉象多表现为沉弦、沉细或滑数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等。
3. 疗效标准中医治疗腰痛的疗效标准主要包括疼痛缓解程度、活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
(1) 疼痛缓解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
显效: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疼痛有所减轻;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
(2) 活动功能恢复:观察患者腰部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
显效:腰部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腰部活动范围部分恢复;无效:腰部活动范围无明显改善。
(3) 生活质量改善:通过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显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4.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主要根据病因病机,采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补肾强腰等法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则是通过刺激腰部特定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5. 注意事项在治疗腰痛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腰部锻炼,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预防腰痛复发。
腰痛的原因及治疗腰疼的原因:1 腰椎间盘病变按程度不同,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
不管是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间盘脱出,都会导致腰痛。
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间盘脱出还会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这类患者不在这篇文章讨论范围见下篇。
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等导致腰痛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内压力增高、纤维环破裂、炎症因子刺激窦椎神经等。
此类腰痛的特点为:多见于青壮年、弯腰负重时加重、休息时缓解,腰椎CT或磁共振可确诊。
对于此类腰痛患者,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口服镇痛药物、理疗、牵引等。
有些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然无法缓解腰痛,可考虑行微创介入治疗,比如腰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可以减轻腰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
2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也是导致腰痛的常见原因。
腰肌劳损常见于经常弯腰工作、伏案工作的人群,现在也见于经常熬夜上网的年轻人。
腰肌劳损导致的腰痛的特点为劳累、变天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体检发现腰部肌肉压痛。
较轻的腰肌劳损可以口服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配合休息卧硬板床治疗,长期的腰肌劳损可考虑痛点注射、射频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3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常见于老年人。
骨质疏松特点是腰背部广泛疼痛,夜间明显,体检发现腰背部棘突、棘突间隙广泛压痛,腰椎X线可明确诊断。
其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补钙,但起效慢。
肌注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质钙吸收,快速镇痛。
4 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腰椎脊神经后支从小关节和横突结合处绕行,支配腰背部肌肉、关节,此处容易受到卡压,引起腰痛。
这种类型腰痛的特点为:腰椎X线示腰椎退行性变;腰痛在活动腰部、弯腰、翻身起床时加重;腰椎棘突旁压痛;此型的腰痛在老年人常见。
这种类型腰痛不容易治愈,常规理疗、药物效果欠佳。
对于顽固性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可考虑行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这种方法无创、安全,是目前唯一可彻底根治此类腰痛的方法。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腰痛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受腰痛的困扰。
中医在腰痛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腰痛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方案,以提供更好的腰痛护理服务。
腰痛的中医理论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肾虚、气血不足、肌肉扭伤等原因引起的。
其中,肾虚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中医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理肾脏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等方法来治疗腰痛。
腰痛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1. 综合治疗方案腰痛的中医护理方案应该是综合的,综合运用草药熏蒸、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腰痛原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并降低复发率。
2. 针灸疗法的优化针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气血循环,缓解腰痛症状。
为了优化针灸疗法,可以结合电针疗法、拔罐疗法等现代技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3. 中药草药的熏蒸草药熏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将中药熏蒸敷于腰部,通过皮肤吸收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达到缓解腰痛的效果。
为了优化草药熏蒸的效果,可以结合热敷、按摩等治疗方法,增加草药的渗透性,加速草药的吸收和作用。
4. 运动方案的制定腰痛患者通常会因为疼痛而避免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加重腰痛症状。
为了优化中医护理方案,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温和的腰椎伸展运动、腹肌加强运动等,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减轻腰痛的症状。
5. 饮食调理的建议中医强调饮食的调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针对腰痛患者,可以建议适量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以增强骨骼的健康。
此外,可以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加重腰痛症状。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体系来治疗腰痛。
为了优化腰痛中医护理方案,应该综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个体化制定方案。
同时,针灸、草药熏蒸等传统疗法的优化,结合现代技术提高疗效。
此外,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和饮食调理建议也对于腰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摘要: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痛;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方药一、引言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机主要在于肾虚,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府失养,导致腰痛。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
二、辨证论治1. 肾虚腰痛肾虚腰痛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1)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部隐痛,腰膝酸软,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2)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 寒湿腰痛寒湿腰痛多因久居湿地,感受寒湿之邪,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散寒除湿,常用方剂如甘姜苓术汤、独活寄生汤等。
3. 湿热腰痛湿热腰痛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体内湿蕴化热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活动后可减轻,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常用方剂如三妙散、龙胆泻肝汤等。
4. 瘀血腰痛瘀血腰痛多因跌仆损伤,或久病体虚,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暗苔薄,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腰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等。
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运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总结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_第六节腰痛_中医世家第六节腰痛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发病率较高,国外有报告认为世界人口的80%患过腰背痛,本病为中医内科门诊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中医有较好的疗效。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
《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
《内经》在其他篇章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
《金匮要略》已开始对腰痛进行辨证论治,创肾虚腰痛用肾气丸、寒湿腰痛用干姜苓术汤治疗,两方一直为后世所重视。
隋·《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上,充实了“坠隋伤腰”、“劳损于肾”等病因,分类上分为卒腰痛与久腰痛。
唐·《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增加了按摩、宣导疗法和护理等内容。
金元时期,对腰痛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如《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病因有“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并强调肾虚的重要作用。
清代,对腰痛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已有系统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
”对腰痛常见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
《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西医学中的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脊柱病变之腰痛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治疗阳虚寒湿腰疼的医案治疗阳虚寒湿腰疼的医案一、病因病机阳虚寒湿腰疼是指由于肾阳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致使寒湿内生,经络阻滞而引起的腰疼。
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因肾亏、劳损、房劳等原因导致。
二、治疗原则温阳散寒,活血化淤。
三、方剂选择1. 金匮肾气丸:为治肾阳虚损所致的腰骶冷痛及小便频数等。
主要成分有制附子、制巴豆、枸杞子等。
2. 四神丸:为治风寒湿邪所致的腰背酸软及四肢冷痛等。
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生姜等。
3. 寒湿驱逐汤:为治寒湿困阻所致的腰背酸软及下肢沉重等。
主要成分有附子、干姜、羌活等。
四、具体方法1. 配合中药内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上述方剂之一,每日3次口服,每次10g左右。
2. 热敷腰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腰部,每次20-3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疼。
3.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和腰部保健操可以增强肾阳气血运行,缓解腰疼。
五、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房事。
2. 饮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不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着,要适当活动身体。
六、临床案例患者张某,男性,50岁。
主诉腰部酸软、冷痛已有3个月。
查体:双侧肾区有压痛及叩击痛。
中医诊断为阳虚寒湿型腰痛。
治疗原则为温阳散寒、活血化淤。
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配合温灸治疗。
每日口服1剂金匮肾气丸,并在下背部进行温灸治疗。
治疗7天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轻,体力恢复较好。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完全缓解。
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中医关于“腰痛”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腰痛的发生主要因外邪侵袭、跌仆闪挫引起经脉受阻,气血不畅,或年老体虚,肾气亏虚,腰府失养。
气血阻滞,瘀血留着,痹阻经脉,气血不通,亦可发为腰痛。
一、病因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等六淫之邪乘虚侵入,导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云:“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2.年老体虚先天察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以致肾之精气亏虚,无以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所言:“腰痛,精气虚而即客病也。
”3.跌仆闪挫举重抬,屏气闪挫,暴力扭转,坠落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而发生疼痛。
如《景岳全书·腰痛》:“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二、病机1.腰痛的基本病机为经脉痹阻,腰府失养。
外感腰痛由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郁遏卫阳,凝滞营阴,以致腰府气血不通;湿邪侵袭,其性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阳气不运,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痛;感受热邪,常与湿合,或湿蕴生热而滞于腰府,经脉不畅而生腰痛。
内伤腰痛多因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
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偏于阳虚则腰府不得温煦,故发生腰痛。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风、寒、湿、热诸邪,常因肾虚而乘袭,痹阻经脉,发生腰痛。
2.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阴、任脉、督脉、带脉等经脉密切相关。
腰为肾之府,赖肾之精气以濡养,故肾病可致腰痛。
若外感寒湿、湿热或瘀血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利,以及内伤及肾,均发生腰痛3.病理性质虚实不同,但以虚为多,或见本虚标实。
凡因寒湿、湿热、瘀血等病理因素痹阻腰部,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者属实;因肾之精气亏虚,腰府经脉失养者属虚。
但腰痛以肾虚为主,因肾藏精,主封藏,若肾之精气亏虚,最易发生腰痛。
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症腰痛由于不同因素造成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引发的临床表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核心表现,是一种患者自觉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严重状况下连带腰背和双下肢都感疼痛。
当前腰痛为常见病症,腰关节为机体枢纽,主要将上下两部分连接,活动量及范围较大,未有肋骨及髋骨保护易损伤。
中医治疗腰痛方式较多,其中以针灸法最为常用而有效,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
1.中医谈腰痛病因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且足少阴肾经、督脉的经脉均经过腰部,所以患者产生腰痛与两者关系密切相关。
内伤、外感对上述两者经脉运行具有一定影响,从而诱发腰痛,内伤主要指肾虚,外感主要指风寒湿热侵袭,通常因感受外邪所致腰痛,多属表、属实,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主;肾精亏损诱发腰痛,多属里虚,治疗应补肾益气为主。
中医理论认为,腰痛主要病机为风寒湿对经脉运行造成阻滞,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引发肾气不足,经脉失养所致。
古人对腰痛具有深层次的阐述,其中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二曰风痹,风寒着腰;三曰肾虚,役用伤肾;四曰暨腰,坠堕伤腰;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
痛不止引牵腰脊皆痛”1.腰痛辩证分型及针灸治疗中医依照临床症状,腰痛可划分为多个类型,不仅包含风湿腰痛、寒湿腰痛,而且涉及湿热腰痛、淤血腰痛、肾虚腰痛等,实际患有腰痛群体,多以虚实夹杂为主,特别为寒湿、淤血夹杂腰痛较多。
现阶段,治疗腰痛方式较多,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其中患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一,但相较而言行之有效的方式仍为针灸疗法。
各类型腰痛选取的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2.1寒湿腰痛患者核心特征为:腰部寒冷疼痛,身体较为沉重,腰部处于温暖环境中便有缓解,遇冷腰部疼痛加剧,脉沉缓,苔白腻。
该类型腰痛成因主要为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入侵经络,经络之气阻滞而发病。
治疗原则为: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治疗应选取: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委中、大肠俞。
下列关于腰痛病因病机的描述
腰痛的病因和病机有多种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描述:
1. 腰肌劳损:长时间的坐姿、站立或过度的体力劳动,都可能导致腰肌疲劳和劳损,进而引发腰痛。
2.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弹性和水分含量会逐渐降低,导致椎间盘退变。
这会导致椎间盘间距减小,增加了椎间盘突出和坏死的风险,从而引发腰痛。
3. 椎管狭窄:脊柱周围的骨和软组织增生,导致椎管中的神经被压迫,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这种情况通常与年龄相关,并且可导致脚下坠和下肢无力。
4.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使骨骼更脆弱易碎,容易出现骨折,包括腰椎的压缩性骨折。
这可能导致腰痛。
5. 腰肌扭伤或拉伤:剧烈的运动、扭伤或错误的体位可以导致腰肌及其附着点的拉伤或扭伤,从而引发腰痛。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运动员和做重体力工作的人身上。
6. 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可以引起腰椎关节的疼痛和炎症。
需要强调的是,腰痛的病因和病机是复杂的,可能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因此,针对个体病情,应由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腰痛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病因病机1.病因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仆闪挫。
2.病机基本病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病理因素:湿和瘀。
病位:腰府,与肾和膀胱经、任督、冲、带经脉相关。
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诊断依据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类症鉴别腰痛与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证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2.湿热腰痛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减。
3.瘀血腰痛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证机概要: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4.肾虚腰痛(1)肾阴虚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2)肾阳虚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腰痛是因腰部受损,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接下来我和你一起了解做法腰痛的治疗方法吧。
腰痛的病因病机1.感受寒湿居处潮湿,若劳作汗出当风,或冒雨涉水,衣着冷湿,都可感受寒湿之邪。
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岁气湿热时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
人感此邪,阻遏经脉,引起腰痛。
3.气滞血瘀跌仆外伤,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可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腰痛。
4.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多与肾有关。
腰痛的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遇阴雨天气,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
舌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又名肾着汤)。
若寒邪偏胜,则冷痛为主,拘急不舒,可加附片;若湿邪偏胜,则痛而沉重为著,可加苍术;若兼风邪,症见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肩背,或关节游痛,合用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活络,补益肝肾。
2.湿热腰痛主症:腰部胀痛,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四妙丸。
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象偏重,耗伤阴津可加女贞子、旱莲草等滋阴不恋湿的药物。
3.瘀血腰痛主症: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临证应用可酌加地鳖虫以配方中地龙起通络祛瘀的作用;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狗脊;若兼有肾虚者,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
4.肾虚腰痛主症:腰部酸软疼痛,喜按喜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腰痛是因腰部受损,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接下来和你一起了解做法腰痛的治疗方法吧。
1.感受寒湿
居处潮湿,若劳作汗出当风,或冒雨涉水,衣着冷湿,都可感受寒湿之邪。
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
岁气湿热时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
人感此邪,阻遏经脉,引起腰痛。
3.气滞血瘀
跌仆外伤,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可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腰痛。
4.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多与肾有关。
腰痛的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遇阴雨天气,或腰部感寒后
加剧,痛处喜温。
舌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又名肾着汤)。
若寒邪偏胜,则冷痛为主,拘急不舒,可加附片;若湿邪偏胜,则痛而沉重为著,可加苍术;若兼风邪,症见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肩背,或关节游痛,合用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活络,补益肝肾。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胀痛,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四妙丸。
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象偏重,耗伤阴津可加女贞子、旱莲草等滋阴不恋湿的药物。
3.瘀血腰痛
主症: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临证应用可酌加地鳖虫以配方中地龙起通络祛瘀的作用;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狗脊;若兼有肾虚者,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
4.肾虚腰痛
主症:腰部酸软疼痛,喜按喜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手足不温,夜尿频数,面色咣白,少腹拘急,舌淡
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肾强腰。
偏于阳虚者,兼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者,兼以滋补肾阴。
方药:偏阳虚者用右归丸,偏阴虚者可选用左归丸。
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以补肾强腰止痛。
腰痛的其他疗法1.常用中成药
青娥丸,肾虚腰痛,水蜜丸每次6~9g,每日2~3次。
2.针灸疗法
主穴:肾俞、委中。
配穴:寒湿加腰阳关,用补法,加灸;肾虚加命门、太溪,用补法;劳损加志室,次髎。
预防护理
1.平时应多进行以腰部运动为主的医疗体育活动,防止受凉及坐卧冷湿之地,避免劳欲太过。
2.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
注意避免跌、仆、闪、挫。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上述各型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互参。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详细的学习了关于腰痛的相关知识,
我们知道了腰痛一般表现为燥火结于胃肠,灼伤津液,粪便坚硬干结,难以排出,强努而损伤肛门,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秘而反复加深,久不愈合,导致肛裂。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