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名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7
从混合物中分离——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化学是一门既充满可能又充满挑战的学科,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之外,实验也需要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实验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过滤和蒸发》作为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常规实验之一,其运用广泛,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实验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
下面,本文将我们推荐的一份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大家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以及进行相关实验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一、教学背景介绍本次优秀教案的教学背景介绍非常清晰明了,从实验的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再到实验的所需仪器及试剂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使学生能够在了解实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以及实验原理。
二、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重点实验研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主要采用了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
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补充和丰富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之一,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3.1实验前调研从实验的背景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份教案的设计师在实验前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验调研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师应该了解学生对于实验的相关知识有哪些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如何的等因素来进行教学的调整和设计。
3.2实验内容设置教学设计者在实验内容设置上考虑得非常到位,先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内容分别进行介绍,并通过一系列的知识点补充,深入总结出了本次实验的教学思路,并从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流程起到了非常指导性的作用。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的安全标志。
2.知道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3.初步学会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技能。
『知识梳理』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走进实验室,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2.明确安全措施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其分类[微自测]1.下列化学药品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①酒精——剧毒品②浓硫酸——腐蚀品③汽油——易燃品④烧碱——剧毒品⑤氯酸钾——氧化剂⑥硝酸铵——爆炸品A.①②③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⑤⑥解析①酒精属于易燃品,错误;④烧碱属于腐蚀品,错误。
答案 D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1)物质加热: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用的仪器名称。
(2)药品取用: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用的仪器名称。
(3)化学药品的存放①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②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
③易燃、易爆试剂应密封保存,放置在冷暗并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④剧毒、有强腐蚀性的药品要单独存放,并有严格的取用程序。
4.实验后药品的处理方法(1)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
(2)实验后的废液用废液缸收集,实验后集中处理。
[微自测]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2)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3)浓碱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盐酸中和。
()(4)无毒的药品(如镁条、铝片、食盐等)能用手直接取用。
()答案(1) ×(2)×(3)×(4)×二、过滤和蒸发1.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
写出下图仪器的名称。
2.蒸发将可溶性固体溶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写出下图仪器的名称。
[微自测]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过滤、蒸发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交流】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
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强调】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渡】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活动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板书】1. 基本概念:【提问】分离和提纯有何区别于联系?【交流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
【交流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投影】【设问】过滤使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交流】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
固液分离。
【提问】过滤装置及主要仪器是什么?【投影】【交流】①玻璃棒②烧杯③漏斗【提问】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交流2】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交流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
【提问】蒸发装置及主要仪器是什么?【投影】【交流】①玻璃棒②蒸发皿③酒精灯【提问】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交流2】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交流3】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
第01讲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初中知识回顾】一.化学实验安全1.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拿;不能品尝;不能直接凑近瓶口闻试剂(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2)节约原则:即药品未说明用量时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绝对不能用手拿。
3.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拿持试剂瓶时,应使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还可以用胶头滴管,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应使滴管垂悬,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乳头,切忌滴管口接触容器口。
4.实验室中常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的问题:(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原因是外焰燃烧最充分,所以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着火会爆炸。
(3)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4)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
5.固体加热时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管底略比管口高,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应进行预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人,以免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6.(1)防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在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时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尾气要处理好(进行吸收或点燃)。
(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①玻璃割伤先取出玻璃片,再用医用双氧水擦洗后用纱布包扎。
②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找医生治疗。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
2.学会检验常见的离子。
3.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实验安全标识、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进而掌握实验的基本准备常识,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能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食盐提纯过程中的过滤与蒸发操作2.离子的检验方法与检验顺序教学难点离子的检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铁架台、漏斗、烧杯、酒精灯、蒸发皿教学过程【提问】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学生回答】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过渡】下面我们学习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板书】2.蒸馏和萃取【幻灯】展示: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示意图。
【思考与交流】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利用了什么原理?【阅读】阅读教材蒸馏相关内容课本最后一自然段。
【讲解并板书】(1)蒸馏——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思考、回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老师演示】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部分学生实验。
【填表】填写实验记录表,学生组内交流。
【强调并板书】蒸馏操作应注意:自来水不能超过蒸馏烧瓶容积的1/3;加沸石防暴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讲述】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的道理。
【幻灯片】展示:海水淡化工厂相关新闻(位于天津塘沽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经可以产生出口感不错的淡水)【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节约用水的?为何要珍惜淡水资源?【过渡】对于液态混合物,我们还可以利用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是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既是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又是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突显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本节知识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
本节内容以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同时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本节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过滤、蒸发的实验技能;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情分析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初步认识了过滤、蒸发的实验方法。
2.学生具备的能力基础:高一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具备观察、合作、归纳、总结等能力。
3.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思考,乐于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教学法设计1.教法设计: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提问引导——总结提升(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都是碳,但性质却各异”引入,体现化学的奇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回顾历史,从“C60的发现和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取”等实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很多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初步体会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小朋友制一个氢气球”为任务,引出氢气的制备实验操作;为体现氢气的综合利用,又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做延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自主体会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学法设计:思考讨论——自主体会——合作学习——整理反思——能力提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本节课主要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自主分析具体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原理。
1.2掌握过滤和蒸发操作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3能够运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3.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过滤和蒸发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
2.难点:过滤和蒸发操作的技巧,实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过滤和蒸发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理论讲解讲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原理,包括过滤原理、过滤介质、蒸发原理等。
介绍过滤和蒸发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物质的分离、提纯等。
3.实验演示演示过滤实验,包括滤纸的折叠、过滤器的组装、过滤操作等。
演示蒸发实验,包括蒸发皿的使用、加热方法、蒸发操作等。
4.学生实验分组进行过滤和蒸发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6.课堂练习出具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过滤和蒸发知识的掌握。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过滤部分1.理论讲解过滤原理:利用滤纸的微孔结构,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截留,液体通过滤纸流出。
过滤介质:滤纸、滤布等。
过滤操作步骤:折叠滤纸、组装过滤器、过滤、洗涤、收集滤液。
2.实验演示演示过滤实验,重点展示滤纸的折叠方法、过滤器的组装过程及过滤操作。
3.学生实验分组进行过滤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过滤技巧。
二、蒸发部分1.理论讲解蒸发原理:利用加热使混合物中的液体挥发,从而分离出固体物质。
蒸发操作步骤:组装蒸发器、加热、蒸发、收集固体。
2.实验演示演示蒸发实验,重点展示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加热技巧及蒸发操作。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
像我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板书】活动二、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思考】油罐车是运输各种油类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油类是易燃液体,是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所以在油罐车上一定要贴相应的安全标志,那么你知道该贴什么标志吗?【交流】贴“易燃液体”标志。
【投影】观察课本P4图1-1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小结】【典例1】实验室中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分类并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标志。
下列化学药品的分类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酒精、汽油属于易燃液体,高锰酸钾属于强氧化剂,浓H2SO4属于腐蚀品,故B正确。
【交流4】归零放盒: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处,砝码放回砝码盒【思考】如何处理实验污染物和废弃物?【交流】【典例1】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②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稀的硼酸溶液③浓酸洒到桌子上,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后,再用水冲洗④浓碱洒到桌子上,用稀醋酸中和后,再用水冲洗⑤酸或碱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⑥实验时酒精灯不慎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水灭火【答案】②③④⑤【解析】浓硫酸沾到皮肤上,不能用对皮肤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溶液擦洗;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较多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3%~5%的碳酸氢钠溶液。
酒精灯打翻引起的酒精燃烧,不能用水灭火,而应该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典例2】下列用图示表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⑦⑧【解析】①块状固体直接落入试管底部,易砸破试管;②有多种错误: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未口对口等;③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④不能将水加到浓硫酸中;⑤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⑥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子靠近瓶口。
初中化学实验过滤蒸发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方法,加深对物质分离技术的理解。
实验器材:烧杯、漏斗、过滤纸、玻璃棒、酒精灯/ Bunsen燃烧器、试管等。
实验原理: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如过滤纸)的不透水性,将固体颗粒从液态混合物中分
离出来;蒸发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被加热后,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实验步骤:
1. 用烧杯装入混合物,加热至沸腾。
2. 将混合物倒入漏斗,用过滤纸做过滤介质,将固体颗粒过滤出来。
3. 将漏斗中的过滤残渣放入试管中,加热至蒸发,观察固体残渣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燃烧事故。
2. 在操作过程中要谨慎处理玻璃器具,避免破损。
3. 实验后要将废液和废弃物正确处理,不能随意倾倒。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过滤操作,能将溶解在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通过蒸发操作,将固体残渣转变
为气态,观察到固体残渣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物质分离技术的理解。
实验延伸:
实验中可以将过滤残渣进行进一步分析,如用化学试剂进行检验,深入了解固体物质的性质。
以上为初中化学实验过滤蒸发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过滤和蒸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能够学会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进行过滤和蒸发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过滤和蒸发在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减少误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
药品:粗盐、水。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浑浊的泥水,提问学生如何将泥水中的泥沙和水分离开来,引入过滤的概念。
2、讲解过滤的原理和操作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操作步骤: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强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如滤纸的选择、玻璃棒的作用等。
3、学生分组实验:过滤粗盐溶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过滤后的溶液,比较与原溶液的不同。
4、讲解蒸发的原理和操作原理: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汽化,从而使溶质析出。
操作步骤: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强调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如搅拌的目的、停止加热的时机等。
5、学生分组实验:蒸发粗盐溶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承担学校:东莞中学授课者:罗欢绵指导者:刘义、谭琳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是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既是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又是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突显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本节知识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
本节内容以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同时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本节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过滤、蒸发的实验技能;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初步认识了过滤、蒸发的实验方法。
2.学生具备的能力基础:
高一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具备观察、合作、归纳、总结等能力。
3.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思考,乐于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教学法设计
1.教法设计: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提问引导——总结提升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都是碳,但性质却各异”引入,体现化学的奇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回顾历史,从
“C60的发现和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取”等实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很多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初步体会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帮小朋友制一个氢气球”为任务,引出氢气的制备实验操作;为体现氢气的综合利用,又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做延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自主体会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学法设计:思考讨论——自主体会——合作学习——整理反思——能力提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本节课主要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自主分析具体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的方式,初步体会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原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相机、多种实验仪器。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核心素养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够识别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以及化学的环境友好思想;
2. 通过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掌握过滤、蒸发的实验技能。
3.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组实验、整理反思等方式,锻炼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等能力。
★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安全问题、良好的实验操作
难点:良好的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