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7-2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9
第1章静力分析习题1.是非题(对画√,错画×)1-1.凡在二力作用下的约束称为二力构件。
()1-2.在两个力作用下,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式这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1-3.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一般物体。
()1-4.合力比分力大。
()1-5.凡矢量都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1-6.汇交的三个力是平衡力。
()1-7.约束力是与主动力有关的力。
()1-8.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平衡力。
()1-9.画受力图时,对一般的物体力的可沿作用现任以的滑动。
()1-10. 受力图中不应出现内力。
()2.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11.均质杆在A、B两点分别于矩形光滑槽接触,并在如图所示情况下平衡。
A点的受力方向为,B点的受力方向为。
1-12.AB杆自重不计,在5个已知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作用于B点的四个力的合力F R的大小F R= ,方向沿。
题1-11图F3R题1-12图3. 简答题1-13.如图所示刚体A、B自重不计,在光滑斜面上接触。
其中分别作用两等值、反向、共线的力F1和F2,问A、B是否平衡?若能平衡斜面是光滑的吗?1-14.如图所示,已知A点作用力F,能否在B点加一力使AB杆平衡?若能平衡A点的力F的方向应如何?1-15.如图所示刚架AC和BC,在C 处用销钉连接,在A、B处分别用铰链支座支承构件形成一个三铰拱。
现将作用在杆BC上的力F沿着其作用线移至刚体AC上。
不计三铰刚架自重。
试问移动后对A、B、C约束反力有没有影响?为什么?1-16.在刚体上的加上任意个的平衡力系,能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吗?但对于变形体而言又是如何?1-17.为什么说二力平衡条件、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和力的可传性等只能适用于刚体?1-18.如何区分二力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19.为什么受力图中不画内力?如何理解?1-20.如何判定二力体或者二力杆?(a)(c)(d) (e)(g)(h)题1-21图题1-13图题1-14图题1-15图4.受力分析题1-21.画出下列标注字母物体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各物体其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哈工大理论力学(I)第7版部分习题答案1-2两个老师都有布置的题目2-3 2-6 2-14 2- 20 2-30 6-2 6-4 7-9 7-10 7-17 7-21 8-5 8-8 8-16 8-24 10-4 10-6 11-5 11-15 10-3以下题为老师布置必做题目1-1(i,j), 1-2(e,k)2-3, 2-6, 2-14,2-20, 2-306-2, 6-47-9, 7-10, 7-17, 7-21, 7-268-5, 8-8(瞬心后留), 8-16, 8-2410-3, 10-4 10-611-5, 11-1512-10, 12-15, 综4,15,16,1813-11,13-15,13-166-2 图6-2示为把工件送入干燥炉内的机构,叉杆OA=1.5 m在铅垂面内转动,杆AB=0.8 m,A端为铰链,B端有放置工件的框架。
在机构运动时,工件的速度恒为0.05 m/s,杆AB始终铅垂。
设运动开始时,角0=?。
求运动过程中角?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点B的轨迹方程。
10-3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 1 均质三棱柱 A ,在其斜面上又放 1 均质三棱柱 B 。
两三棱柱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
三棱柱 A 的质量为 mA 三棱柱 B 质量 mB 的 3 倍,其尺寸如图所示。
设各处摩擦不计,初始时系统静止。
求当三棱柱 B 沿三棱柱 A 滑下接触到水平面时,三棱柱 A 移动的距离。
11-4解取A、B 两三棱柱组成 1 质点系为研究对象,把坐标轴Ox 固连于水平面上,O 在棱柱A 左下角的初始位置。
由于在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且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故系统质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守恒。
设A、B 两棱柱质心初始位置(如图b 所示)在x 方向坐标分别为当棱柱B 接触水平面时,如图c所示。
两棱柱质心坐标分别为系统初始时质心坐标棱柱B 接触水平面时系统质心坐标因并注意到得10-4 如图所示,均质杆AB,长l,直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1-1 (1)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 处应为拉力,A 处力的方向不对。
(2)C 、B 处力方向不对,A 处力的指向反了。
(3)A 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 、B 处力的方向不对。
1-4 不能。
因为在B 点加和力F 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
沿着AB 的方向。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 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 ,则力F 作用在AC 上。
受力图略。
2-1 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 )图和(b )图中B 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 )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N F 平衡。
(b )重力P 与O 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 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9主矢:''RC RA F F =,平行于BO ;主矩:'2C RA M aF =,顺时针。
2-10正确:B ;不正确:A ,C ,D 。
2-11提示:OA 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应沿OA ,从右段可以判别B 处约束力应平行于DE 。
3-13-2 (1)能;(2)不能;(3)不能;(4)不能;(5)不能;(6)能。
3-3 (1)不等;(2)相等。
3-4 (1)'()B Fa =-M j k ;(2)'RC F =-F i ,C Fa =-M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