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 格式:docx
- 大小:17.49 KB
- 文档页数:10
命题前请仔细阅读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编制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
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
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
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
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
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一、试卷编制的具体步骤1、进行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明确考试的目的(为什么考)和性质:是期前预备性(摸底、预测、分组)的,或者是期中形成性(评定)的;根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合格标准)。
2、拟订命题计划,设计多项细目表命题计划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考试目的、性质与要求,设计好试卷多项细目表,这是3、选择题型,实施编制4、编选和审查试题,组编试卷5、检查、修改、试做、复核、调整、编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二、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价”六种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案例1:高考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双向细目表案例2:高三月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马鞍山市二十二中学2010届高中教学质量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双向细目表(理科)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目的:检查前一阶段复习效果考试范围:第一次月考前已复习完成的内容,必修3和选修2-3中的概率和统计、排列组合、二程。
命题计划:按照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科试卷的试题类型、试卷结构组配试卷;试卷中试题为第一建议:为了把握好试题方向,所命试题要以近两年的高考原题为参考依据,但是,为了考试公平,过四分之一,可以适当改编,或从各地模拟题中选择,还可以从教材中选择或改编题目。
双向细目表在教学测试中的应用一、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地,双向细目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一般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注:上表仅为试卷的一部分内容,不是一张完整的试卷双向细目表。
一、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
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阅读:增加一个选择题;因非作文试题分值减少,初定减掉诗歌鉴赏。
八年级(上)数学双向细目表(编码)说明:前3位202表示初中数学;第四位表示年级,1、2、3分别表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第五六位表示教材章数,最后两位表示节数。
三.分析测量目标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部分是分析确定各科教育目标测量的基础。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个主要类别,即知识(识记)、领会(低层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这六个类别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的特点双向细目表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
那么你对双向细目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双向细目表的简介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双向细目表的特点按照《考试规范》要求,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并应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
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
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题型”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
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测试工具,用于制定和评估考试或测验的题目。
它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内容维度,另一个是能力层次维度。
在内容维度上,通常列出所有的知识点或主题。
在能力层次维度上,通常列出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层次。
以下是一个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示例:
内容维度能力层次维度
:--: :--:
知识点A 理解
知识点B 应用
知识点C 分析
知识点D 综合
知识点E 评价
根据这个细目表,我们可以为每个知识点制定适当的题目,并确保题目涵盖了不同的能力层次。
例如,对于知识点A,我们可以出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知识点B,我们可以出一道简答题或计算题,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知识点C,我们可以出一道分析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知识点D,我们可以出一道论述题或设计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知识点E,我们可以出一道评价题或论述题,考察学生的评价能力。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具体的细目表可能因考试类型、目的和内容而有所不同。
制作细目表时需要仔细考虑考试的目的、内容、难度和题型等因素,以确保细目表具有足够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能级范围序号内容题型取材分值难度区分度A 记忆 1 看拼音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2 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3 多音字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4 照样子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5 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6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字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7 比一比应用课本 3 较易客观8 再组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B 理解 1 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2 较易客观2 查字典应用课本3 较易客观3 课外填空理解课外 2 中等客观4 按短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3 中等客观5 理解积累词语理解课本 4 较易客观6 课外小知识理解课外 1 较易客观C 应用 1 写句子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2 按课文内容写话应用课本3 中等客观3 ___ 应用课本 3 中等客观4 写话应用课本 2 较易客观5 笔积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D 分析 1 无E 评价 1 看图写话综合课本 8 较难主观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能级范围序号内容题型取材分值难度区分度A 记忆 1.看拼音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2.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3.多音字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4.照样子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5.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6.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字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7.比一比应用课本 3 较易客观8.再组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B 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2 较易客观2.查字典应用课本 3 较易客观3.课外填空理解课外 2 中等客观4.按短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3 中等客观5.理解积累词语理解课本 4 较易客观6.课外小知识理解课外 1 较易客观C 应用 1.写句子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2.按课文内容写话应用课本 3 中等客观3.___ 应用课本 3 中等客观4.写话应用课本 2 较易客观5.笔积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D 分析无E 评价 1.看图写话综合课本 8 较难主观。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知识内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考 查 内 容总 分 值难度 系数题 次分 值 题 次 分 值 题 次 分 值 集合、简易逻辑简易逻辑 1,3 8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 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 0.9+0.7 不等式不等式 6 4 13 6 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10 0.7+0.6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 5 4 17 4 函数图像性质、函数图像性质、 零点、恒成立零点、恒成立8 0.75+0.6 导数及应用导数及应用 10 4 20 15 4导数及应用导数及应用 23 0.6+0.7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4 4 18 14 图像与性质图像与性质 解三角形解三角形18 0.6+0.7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 9 4 基向量思想基向量思想 向量几何意义向量几何意义4 0.5 数列数列 15 6 22 15 等比等差数列等比等差数列 数列求和数列求和21 0.7+0.6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 7 4 14 6 19 15 线面位置、三视图、线面角、面面角25 0.7+0.7 +0.6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 8 4 11 4 21 15 双曲线离心率双曲线离心率 直线与圆锥曲线直线与圆锥曲线23 0.6+ 0.6+0.6 计数原理与古典概率、二项式定理定理 12 16 10 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变量及其分布列10 0.8+0.6 复数复数 2 4 复数概念复数概念 4 0.95 小结小结 10题 40分 7题 36分 5题 74分高中数学高中数学150 0.65 2018年高考模拟卷数学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4页,选择题部分1至3页,非选择题部分3至4页。
页。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秋季高2023级期末热身考试
双向细目表(语文)
题型题
号分
值
知识内容
能力层级
难度要
求
识
记
理
解
分
析
综
合
表
达
应
用
鉴
赏
评
价
探究
试题来
源
信息类文本阅读13文中内容的理解√易改编23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中改编33文本信息的推断、概括√中改编44内容的概括√易改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5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中改编63分析作品内容√易改编73分析作品艺术特色
√
中选编86理解、赏析内容√中改编96理解、分析内容√难选编
古诗文阅读103文言断句√易选编113
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结合教
材内容)
√中改编123文章内容的分析√难原创138文言句子的翻译√难改编143理解、运用文章内容√中选编153赏析诗歌的内容和技巧√中改编166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难选编176古诗文默写(必修上册)√中原创
语言文字运用183成语填写√难改编193理解、赏析内容√中改编204病句修改√中原创212分析作品艺术特色√难选编226补写句子√中改编
写作2360材料作文(记叙文)√中改编。
命题双向细目表(参考模板) 学校考试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学科年级题型答卷时间分钟满分命题人说明:1.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综合题等,根据学科有所区别。
2.试题来源包括:教材原题、学案原题、教材改编题、学案改编题、中考原题、原创题等。
3.目标层次:请根据学科标准要求填写,使用通用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请用√符号表示。
4.题号指小题序号。
5.难度指标要点:容易题(0.90-0.75)、较易题(0.70左右)、较难题(0.55左右)、难题(0.45-0.20)。
6.注:合计分值为试题预计分值之和。
学科年级题型题号试题预计分值难度指标考查目标属性语文七年级填空题 1-10 10 0.75 理解√选择题 11-20 10 0.70 应用√计算题 21-25 15 0.55 分析√简答题 26-30 20 0.45-0.20 综合√数学八年级填空题 1-10 10 0.75 理解√选择题 11-20 10 0.70 应用√计算题 21-25 15 0.55 分析√简答题 26-30 20 0.45-0.20 综合√以下是学校考试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语文七年级的试卷包含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简答题。
其中,填空题和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计算题则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而简答题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
每一题都有预计分值和难度指标,难度指标分为容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级别。
数学八年级的试卷也包含了相同的题型,同样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每一题都有预计分值和难度指标,难度指标分为容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级别。
这份双向细目表是由命题人根据学科标准要求、教材原题、学案原题、教材改编题、学案改编题、中考原题和原创题等来源制作而成。
通过这份表格,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更好地了解试卷的命题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123,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这样通过各题型中每个得分点原有的分数值乘以各考查项目中得分的数目,就可以使不同考查得分达到需要的比例;如,选择题的权重取,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权重=1分;权重也叫权数,或加权;是表示每一个知识点在全部测量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权重的总和为100;在命题时,权重的分配一般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对每章指定的要求,权衡每章应占的比重;小的章节可以少占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多占一些,各章的权重分配完毕之后,再具体分配学习水平的权重;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目标分类划分的,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每前一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1知识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2领会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3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4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5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双向细目表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命题双向细目表不宜随意更改,只能随考试大纲的修订而修改;制定了试题卷的质量标准;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1效度;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一次考试能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可用考试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来表示;标准化考试要求效标关联效度在0.45以上,考试才算有效;内容效度没有确切的数据指标,它是由测验编制者、使用者运用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一般认为,内容效度应达到80%左右;2信度;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可用等值系数、稳定系数和内在一致性系数分半系数来表示;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0以上,最低不小于0.80;美国有些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6以上;3难度;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来表示;各个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国外许多研究者以及我国的试验结果证明,只有难度中等的试题才是较好的;除去个别的例外;4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可用题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指标对选择题,可用高低分组各占27%的被试者的通过率之差来表示不限题型;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1列出大纲的细目表任何测验,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进行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测验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编制细目表时,应先列出课标或大纲的细目表;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这个分配的百分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这个比例,就是说的“权重”;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测验题不仅要对学科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涵盖所确定的学习水平目标,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对六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确定目标权重时,除考虑学科特点外,还应适当强调高级目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这类目标分配以较大的权重,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4确定各考查点的“三个参数”在欲测知识的内容和其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所对应的格子内,分配各考查点的得分点和题型,再根据相应权重算出的各得分点的实际分数值;如,第一大题第4题2分,用“一、42分”表示;其实我们现在常用的赋分方法都是实际中经过检验和经过加权后的,如填空题一空1分,单选题每题2分等;5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包括两个方面:审查各级学习水平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各知识内容及各单元内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通过以上的工作,就使试卷的内容效度有了可靠的保证,从表中就可以看出内容分布和学习水平分布的情况易、中、难分数分布情况;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主观随意性产生的覆盖面过狭、过偏,试题过难、过易的状况;即使是按照双向细目表命制的试题,当一份试卷编排好以后,整合试卷时还要综合考虑试卷的总体难度、题量大小等问题;因为不同的题目搭配在一起,由于相互作用,会使原来各自的难度和答题时间发生细微的变化,这时需要重新进行总体上的综合考虑;再就是看试题表述是否简洁、规范,符合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图形是否优美,能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试题语言亲切,能给学生带来信心与动力,而不是带来紧张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非实质性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误差;同时应由命题人员单独、正式地对试题作答一遍,以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命题人员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有效性;即测验题必须反映测验目的和测验内容方为有效;测验题反映测验内容越好,其有效性越高同时也要看是否体现命题原则;2时间性;作答时间是否够用;比如100分钟的考试时间,出题人认真读题、认真作答应在5 0分钟内完成;3合理性;答题量与赋分值是否合理,答题时间应和分值成正比;试题难度大、作答时间较长的,分值应大一些,反之亦然;4简明性;文字表述是否易懂,要求文字表述一定简明,选用常用词,不用生造词,多用简单陈述句,少用多重复式句,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句;5准确性;表述准确,用词恰当,概念、原理引用正确不能含糊或有误,图表清晰、计算条件充分,包括标点符号、字母的正体、斜体使用都要准确;如物理学科中:物理量为斜体,单位符号为正体6鉴别性;难度分布是否合理;7独立性;不出现相同或近似的试题,各题彼此独立,不能有相互启发的现象,试题与试题之间互不提示答案;8针对性;试题要符合年龄特征,使试题的文字表述、信息量和作答方式适合于被试者;9答案的科学性;这是最后必须重点看的内容,答案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争议,是否规范,评分是否可操作,是否易于控制评分误差;总之,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应严格遵循有关工作程序开展,以防止出错及疏忽;。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一、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1、语言文字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2、古代诗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具备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文的能力。
3、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具备分析、比较和评价现代文的能力。
4、写作: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适当的文体和语言风格,进行规范的写作,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的思想。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和写作题等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30分,填空题占10分,阅读题占40分,写作题占70分。
三、知识点分布及分值1、语言文字应用:涉及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搭配、病句辨析等知识点,共计20分。
2、古代诗文阅读:涉及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共计30分。
3、现代文阅读: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共计40分。
4、写作: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共计70分。
四、考试难度及题型分析1、考试难度: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同时也有部分题目涉及拓展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运用。
2、题型分析:选择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填空题注重对记忆和理解的考察,阅读题注重对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写作题注重对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考察。
五、备考建议1、全面复习:考生应全面复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针对性备考: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比如加强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或议论文写作等能力的提升。
3、拓展知识面:适当拓展语文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
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
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
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
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
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
这样通过各题型中每个得分点原有的分数值乘以各考查项目中得分的数目,就可以使不同考查得分达到需要的比例。
如,选择题的权重取0.5,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0.5(权重)=1分。
权重也叫权数,或加权。
是表示每一个知识点在全部测量计划中所占的比重。
权重的总和为100。
在命题时,权重的分配一般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对每章指定的要求,权衡每章应占的比重。
小的章节可以少占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多占一些,各章的权重分配完毕之后,再具体分配学习水平的权重。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
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
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1)知识(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
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领会(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
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
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
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
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双向细目表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
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命题双向细目表不宜随意更改,只能随考试大纲的修订而修改。
制定了试题(卷)的质量标准。
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
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一次考试能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可用考试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来表示。
标准化考试要求效标关联效度在0.45以上,考试才算有效。
内容效度没有确切的数据指标,它是由测验编制者、使用者运用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
一般认为,内容效度应达到80%左右。
(2)信度。
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可用等值系数、稳定系数和内在一致性系数(分半系数)来表示。
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0以上,最低不小于0.80。
美国有些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6以上。
(3)难度。
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来表示。
各个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
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
国外许多研究者以及我国的试验结果证明,只有难度中等的试题才是较好的。
除去个别的例外。
(4)区分度。
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可用题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指标(对选择题),可用高低分组各占27%的被试者的通过率之差来表示(不限题型)。
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1)列出大纲的细目表任何测验,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进行的。
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
这些都是测验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编制细目表时,应先列出课标或大纲的细目表。
(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
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
这个分配的百分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这个比例,就是说的“权重”。
(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测验题不仅要对学科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涵盖所确定的学习水平目标,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对六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
确定目标权重时,除考虑学科特点外,还应适当强调高级目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这类目标分配以较大的权重,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4)确定各考查点的“三个参数”在欲测知识的内容和其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所对应的格子内,分配各考查点的得分点和题型,再根据相应权重算出的各得分点的实际分数值。
如,第一大题第4题2分,用“一、4(2分)”表示。
其实我们现在常用的赋分方法都是实际中经过检验和经过加权后的,如填空题一空1分,单选题每题2分等。
(5)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包括两个方面:审查各级学习水平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各知识内容及各单元内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
通过以上的工作,就使试卷的内容效度有了可靠的保证,从表中就可以看出内容分布和学习水平分布的情况 (易、中、难分数分布情况)。
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主观随意性产生的覆盖面过狭、过偏,试题过难、过易的状况。
即使是按照双向细目表命制的试题,当一份试卷编排好以后,整合试卷时还要综合考虑试卷的总体难度、题量大小等问题。
因为不同的题目搭配在一起,由于相互作用,会使原来各自的难度和答题时间发生细微的变化,这时需要重新进行总体上的综合考虑。
再就是看试题表述是否简洁、规范,符合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图形是否优美,能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试题语言亲切,能给学生带来信心与动力,而不是带来紧张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非实质性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误差。
同时应由命题人员单独、正式地对试题作答一遍,以发现问题,加以改正。
命题人员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有效性。
即测验题必须反映测验目的和测验内容方为有效。
测验题反映测验内容越好,其有效性越高(同时也要看是否体现命题原则)。
(2)时间性。
作答时间是否够用。
比如100分钟的考试时间,出题人认真读题、认真作答应在5 0分钟内完成。
(3)合理性。
答题量与赋分值是否合理,答题时间应和分值成正比。
试题难度大、作答时间较长的,分值应大一些,反之亦然。
(4)简明性。
文字表述是否易懂,要求文字表述一定简明,选用常用词,不用生造词,多用简单陈述句,少用多重复式句,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句。
(5)准确性。
表述准确,用词恰当,概念、原理引用正确不能含糊或有误,图表清晰、计算条件充分,包括标点符号、字母的正体、斜体使用都要准确。
(如物理学科中:物理量为斜体,单位符号为正体)(6)鉴别性。
难度分布是否合理。
(7)独立性。
不出现相同或近似的试题,各题彼此独立,不能有相互启发的现象,试题与试题之间互不提示答案。
(8)针对性。
试题要符合年龄特征,使试题的文字表述、信息量和作答方式适合于被试者。
(9)答案的科学性。
这是最后必须重点看的内容,答案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争议,是否规范,评分是否可操作,是否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总之,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应严格遵循有关工作程序开展,以防止出错及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