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教案示例
- 格式:docx
- 大小:21.76 KB
- 文档页数:5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篇: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手段: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教学方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作品启发、分析讲解、开发思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的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一、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饮食是一种文明: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种族、习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1、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就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
2、一切现象:物质形态的现象:炉灶、锅、铲、烹饪原料、饮食产品、餐具等制度形态现象:一日三餐,各种宴会制度行为形态现象:饮食的礼俗、民俗、风俗,技艺、刀工、调味、爆炒等社会心理形态现象:要求、愿望、情趣、风尚等二、饮食文化概念的外延:1、饮食生产工具文化。
烹饪原料、烹饪加工等需要使用的工具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2、饮食原料文化。
烹饪所采用的原料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3、饮食加工技艺文化。
对烹饪原料的鉴定选择、原料加工的方式方法、烹调方法、调味和火候技巧等所体现的文化,属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4、饮食风尚、习俗、民俗文化。
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风俗及由饮食风尚习俗而形成的各种风味流派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5、饮食制度文化。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宗教等食制、食礼、与饮食有关的制度、规范等文化,属料、油料、调料相互搭配,使用调味料调味,有先放、后放、多放、少放的细微差别。
火候方面:以火为纲,以水为介质,对火大、小、快、慢的调整,达到消除原料异味、制作出口感和味道都恰倒好处的美食出现了烹饪名家出现名食,东南西北饮食风尚地域差别初步形成较全面地提出了中华民族饮食审美的原则:对味的强调和追求、强调食品的色、形、精美,饮食环境的优雅,主宾的相得,进食的良好气氛、进食礼仪和卫生等总结出饮食养生理论,提出了营养搭配结构,奠定了中国食养食疗的理论基础,成为两千多年来传统营养结构遵循的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建议授课时数为1课时。
二、讨论课:每八个同学一组,阅读下列文字,并讨论(时间为40分钟)。
注:括号内的时间供各组主席参考。
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合理的膳食方式——饮食指导金字塔。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需要4分钟)。
完成讨论题目。
讨论题目:1.较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什么样的?2.这是美国营养协会推荐的饮食结构。
按照此标准,我们中国人的每日膳食有哪些优点?在哪些问题上需要改进(需要8分钟)?3.评价你每日的膳食的合理程度(需要12分钟)。
4.如果让你安排一日饮食,你的安排是——(需要8分钟)主席对讨论小组的成员的表现进行总结(需要3分钟)。
总结包括每一个成员的个人表现;小组的合作,主席对进程和发言的控制能力等。
小资料一、预防食物中毒食品卫生。
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保障人体健康的科学,叫食品卫生。
与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微生物和一定的食品本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食品减低或失去食用价值。
一些食物吃入后,可引起食物中毒,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吃了被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主要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预防方法是讲究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食品应低温保藏,高温蒸煮。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1.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吃了本身含有毒成分的动植物性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如:河豚鱼中毒(作用于神经系统,使神经末梢、中枢神经发生麻痹,因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木薯中毒(块根中的氰甙,处理不当,组织呼吸不能正常进行),四季豆中毒(凝集红血球,溶解红血球,长时间煮沸后被破坏,使原有的绿色消失,无生苦味)。
2.化学性食物中毒:吃了混入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及铅,砷、汞等)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如砷中毒,其中的三氧化二砷(砒霜)是剧毒,引起消化道糜烂、溃疡,出血、死亡。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章节一: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 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3. 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2. 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讲解。
3. 饮食卫生基本知识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2. 讲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4. 讲解饮食卫生基本知识。
5. 小组活动:制定个人饮食计划。
章节二:营养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3. 掌握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教学内容:1. 营养的基本概念介绍。
2. 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讲解。
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营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的基本概念。
3. 讲解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4. 讨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5. 小组活动:研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章节三:均衡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 学习均衡饮食的原则。
2. 了解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好处。
3. 学习如何制定均衡饮食计划。
教学内容:1. 均衡饮食的原则介绍。
2. 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好处的讲解。
3. 如何制定均衡饮食计划的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 讲解均衡饮食的原则。
3. 讲解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好处。
4.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均衡饮食计划。
5. 小组活动:设计一份均衡的午餐。
章节四:饮食与疾病预防教学目标:1. 学习饮食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2. 了解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疾病。
3. 学习健康饮食的建议。
教学内容:1. 饮食与常见疾病的关系介绍。
2.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疾病的讲解。
3. 健康饮食的建议的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2. 讲解饮食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3. 讲解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疾病。
4. 讨论健康饮食的建议。
5. 小组活动:研究健康饮食的实践方法。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案.doc教案章节:一、营养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
3. 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教学内容:1. 营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分别讲解六大营养素的概念、作用及食物来源。
4.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营养的基本概念和六大营养素的问题。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案章节:二、食品卫生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食品污染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3. 了解食品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食品污染的类型及预防措施3. 食品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食品卫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分别讲解食品污染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4. 讲解食品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食品卫生、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
教案章节:三、膳食指南与健康饮食教学目标:1. 了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平衡膳食的概念及重要性。
3. 学会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教学内容:1. 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2. 平衡膳食的概念及重要性3. 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的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
3. 讲解平衡膳食的概念及重要性。
4. 指导学生如何制定个人健康饮食计划。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的问题。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饮食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膳食平衡的原则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膳食平衡的原则,分析不健康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章:膳食指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2 教学内容:介绍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包括食物种类,膳食搭配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活动:讲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第三章:不良饮食习惯与纠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学会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如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活动:讲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第四章:食品安全与卫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保存,食品加工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活动:讲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第五章:健康饮食的建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建议,学会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5.2 教学内容:介绍健康饮食的建议,包括饮食多样化,适量饮食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的建议,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第六章:谷薯类和全谷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谷薯类及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全谷物的摄入。
6.2 教学内容:介绍谷薯类及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全谷物食品的识别和选择。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讲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讲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1.4.2 讲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和方法。
1.4.3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章:食物中毒与预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讲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
2.4.2 分析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4.3 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第三章:食品安全与质量判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掌握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讲解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3.4.2 讲解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3.4.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判断食品质量。
第四章:合理膳食与营养搭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的概念,掌握营养搭配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合理膳食的概念,讲解营养搭配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
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讲解合理膳食的概念。
4.4.2 讲解营养搭配的方法。
4.4.3 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第五章:饮食与慢性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掌握预防慢性病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讲解预防慢性病的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讲解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手段: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教学方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作品启发、分析讲解、开发思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的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一、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饮食是一种文明: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种族、习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1、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就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
2、一切现象:物质形态的现象:炉灶、锅、铲、烹饪原料、饮食产品、餐具等制度形态现象:一日三餐,各种宴会制度行为形态现象:饮食的礼俗、民俗、风俗,技艺、刀工、调味、爆炒等社会心理形态现象:要求、愿望、情趣、风尚等二、饮食文化概念的外延:1、饮食生产工具文化。
烹饪原料、烹饪加工等需要使用的工具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2、饮食原料文化。
烹饪所采用的原料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3、饮食加工技艺文化。
对烹饪原料的鉴定选择、原料加工的方式方法、烹调方法、调味和火候技巧等所体现的文化,属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4、饮食风尚、习俗、民俗文化。
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风俗及由饮食风尚习俗而形成的各种风味流派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5、饮食制度文化。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宗教等食制、食礼、与饮食有关的制度、规范等文化,属于制度形态文化范畴。
6、各种菜肴、面点、小吃、饮料、瓜果、糖果、罐头制品、方便食品等。
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7、饮食器具文化。
进食中所使用的盛器,餐具等。
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8、饮食设施设备器具文化。
饮食场所使用的设施、设备和器具,如餐厅、装饰、餐桌、餐椅、台布、餐巾、屏风、摆设品等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卫生的基本知识,知道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会科学搭配食物,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2. 均衡饮食的原则3. 饮食卫生的重要性4.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5. 食品安全与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卫生的基本知识,均衡饮食的原则,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卫生基本知识,均衡饮食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营养卫生的基本知识,均衡饮食的原则,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营养卫生基本知识、均衡饮食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对饮食卫生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形成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营养卫生与饮食卫生》相关章节。
2. 课件:用于展示营养卫生知识、均衡饮食原则及案例分析。
3. 视频资料:用于播放与饮食卫生相关的视频案例。
4. 实践活动材料: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如食物搭配示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营养卫生基本知识,均衡饮食原则。
2. 第3-4课时:分析典型案例,讨论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3. 第5-6课时:实践操作,指导学生科学搭配食物。
4. 第7-8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九、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合理搭配食物、保持饮食平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基本概念,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3.教学道具(食物模型、餐盘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既美味又营养呢?2.理论讲解(1)介绍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素、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2)讲解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如食物新鲜、餐具清洁、烹饪方法等。
3.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持饮食平衡?4.案例分析(1)播放教学视频,展示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健康问题。
5.互动环节(1)教师展示食物模型,邀请同学们猜测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
(2)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测,为餐盘搭配食物。
五、课后作业1.列举五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说明其营养价值。
2.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菜单。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实践操作环节,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餐盘搭配食物,提高了动手能力。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理论讲解(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什么吗?学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教师:很好,那我们来具体看看每种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教师:我们聊聊饮食卫生。
比如,我们常说的食品安全,你们知道哪些注意事项?学生:不买过期食品,不吃变质食物。
教师:对,还有就是我们烹饪食物时,要确保食物熟透,避免细菌滋生。
2.实践操作(1)教师:现在,我想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做到饮食平衡?每个小组可以列举一些食物,并说明它们的营养价值。
《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认识到营养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营养和饮食卫生的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2. 饮食卫生的基本原则3.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4.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5. 营养与健康的平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饮食卫生的基本原则,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2. 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营养与健康的平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食物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实践方法。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饮食卫生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饮食和营养状况,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饮食和营养状态才算健康?”2. 新课导入:讲解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饮食卫生的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食物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饮食卫生实践,如正确洗手、清洁餐具等。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制定一个月的饮食计划,关注自身的营养与健康。
8. 课后跟进:定期了解学生的饮食卫生状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和饮食卫生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2. 课件: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3. 案例:食物中毒的案例4. 实践活动材料:洗手液、餐具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营养卫生的基本概念,饮食卫生的基本原则。
2. 第二周:分析食物中毒的案例,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4. 第四周:组织学生进行饮食卫生实践,总结与反思。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 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3. 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均衡饮食、食物的安全性。
2.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食物的选择、饮食的搭配、饮食的量。
3. 饮食卫生:食品的储存、食品的烹饪、饮食环境的卫生。
第二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2. 学习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3. 掌握如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分。
2. 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蛋白质的重要性、脂肪的种类和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作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分类和作用、水分的必要性。
3. 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食物的选择、饮食的搭配、食物的烹饪。
第三章:均衡饮食教学目标:1. 了解均衡饮食的原则。
2. 学习如何制定均衡饮食的计划。
3. 掌握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均衡饮食的原则: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适量的饮食。
2. 制定均衡饮食的计划:食物的选择、饮食的搭配、饮食的量。
3. 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章:食物的安全性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
2. 学习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3. 掌握食品安全的常识。
教学内容:1. 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2.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食品的储存、食品的烹饪、食品的处理。
3. 食品安全的常识:食品的购买、食品的保存、食品的烹饪。
第五章:饮食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饮食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学习饮食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3. 掌握饮食环境卫生的维护和管理。
教学内容:1. 饮食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预防食物中毒、保障饮食健康、提高饮食质量。
2. 饮食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方法:清洁工具的选择、消毒剂的使用、清洁和消毒的步骤。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饮食卫生》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2.掌握基本的饮食卫生知识。
3.能够正确选择健康的食物。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1.饮食卫生的概念。
2.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如何正确选择食物。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科学饮食,保证食物清洁卫生,以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系列卫生措施。
2.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健康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的关键。
只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3. 如何正确选择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膳食中加入适量的主食和蛋白质食物。
•少吃糖果零食和高热量食品。
•注意食物的卫生安全,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2.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学习效果。
3.观察实验,展示不同食物的卫生状况,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饮食卫生1.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饮食卫生的概念。
2.讲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注意饮食卫生。
第二课时:健康饮食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讨论健康饮食的好处,并列举一些健康食物。
2.结合故事或动画,向学生传达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如何正确选择食物1.讲解如何正确选择食物,提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垃圾食品。
2.演示食物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的卫生状况。
六、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饮食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饮食卫生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开展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饮食卫生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课堂互动也更加积极。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更多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上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饮食卫生》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教案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教案1一、活动目标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知道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同的营养。
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录象、课件2、课前把各种菜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用布挡着,准备好快餐盘。
三、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这堂课我们先来看一组录象(录象:学生排队去食堂、用餐、特显饭菜,轻快的音乐)2、这是在哪里?我们食堂里的菜可丰富了,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3、哪些菜是你最喜欢吃的?哪些菜你不喜欢吃呢?为什么不喜欢?(二)认识明理。
1、你们不喜欢它们,可它们是你们身体里不可缺少的朋友呢!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豆腐、青菜、西红柿)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2、豆腐、青菜、西红柿的自我介绍(豆腐:我是又白又嫩的豆腐,是用圆溜溜的黄豆加工而成的,既柔软又有弹性,吃了不会胖,还可以预防心脏病。
我的吃法有一千多种,外国人都喜欢我,一见到我就说OKOK,还夸我是健康食品呢!青菜: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不可少的好朋友青菜,瞧我这绿绿的裙子,不光好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绿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谁要是不喜欢我,会影响消化、皮肤开裂的,快来和我做好朋友吧!番茄:我有两个名字,大名叫西红柿,小名叫番茄,我是蔬菜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我的本领可大着哩!我含有很多水分、糖分和维生素,人们喜欢把我当成水果来吃,我可以防治牙齿出血、皮肤病、退高烧,还可以美容呢!)3、小结:听了它们的介绍,你们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吗?是呀,我们要跟它们做好朋友。
《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营养卫生基本知识a. 营养素的种类及其作用b. 膳食平衡的原则c. 食物中的营养素分布2. 饮食卫生a. 食物的选购与保存b. 食物的加工与烹饪c. 饮食器具的清洁与消毒d. 饮食习惯与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素的种类及其作用,膳食平衡的原则,食物中的营养素分布,食物的选购与保存,食物的加工与烹饪,饮食器具的清洁与消毒,饮食习惯与健康。
2. 教学难点:营养素的种类及其作用,膳食平衡的原则,食物中的营养素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食物的营养价值及烹饪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 准备食物样品和图片。
3. 准备演示器材,如投影仪、电脑等。
4.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5.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2. 新课导入:讲解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 案例分析: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观点和态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食堂,了解食堂的卫生状况。
2.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来校讲座,分享更多关于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知识。
3. 开展饮食卫生主题活动,如制作健康食谱、分享健康饮食心得等。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例教学目标:了解相关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关键:说明讲究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进行多种活动,全部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我们所吃的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那么,怎样选择和搭配食物,怎样安排一日三餐,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要做到营养卫生,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
提问:人天天全部要吃食物,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知道的食物通常全部有哪些?回复:猪肉、牛肉、鱼、鸡、大米、面粉、蔬菜……。
讲述:我们所吃的食物,种类繁多,但通常能够分为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类、奶和奶制品类这四类。
在这四类食物中,谷类含淀粉多部分,肉类含蛋白质和脂肪多部分,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多部分,奶和奶制品类含蛋白质、脂肪、部分维生素和钙等。
所以,为了满足人体的需要,各类食物我们全部应该进食,做到合理膳食,可能有同学会问,讲了这么半天,到底什么叫合理膳食?结合上面的讲述,我们能够知道,所谓合理膳食,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
因为这种膳食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的百分比适宜,相互搭配合理,所以又叫平衡膳食。
不但要做到合理膳食,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请问在座的同学有谁今天没有吃早餐?回复:有。
提问:不吃早餐的同学,在早晨上完两节课后,有什么感觉?回复:饿、心慌、注意力不集中……讲述:通常来说,学校早晨安排的课多,你们的学习比较担心,能量的消耗也比较大,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往往在上完两节课以后,就处于半饥饿状态,因此就会出现刚才同学所说的那些现象,而且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长久这么下去会影响身体健康。
提问: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一日三餐呢?回复:听老人讲,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
例
以下是关于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第五章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了解有关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阐明讲究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我们所吃的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那么,怎样选择和搭配食物,怎样安排一日三餐,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
学习的内容: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要做到营养卫生,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
提问:人每天都要吃食物,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知道的食物一般都有哪些?
回答:猪肉、牛肉、鱼、鸡、大米、面粉、蔬菜……。
讲述:我们所吃的食物,种类繁多,但一般可以分为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类、奶和奶制品类这四类。
在这四类食物中,谷类含淀粉多一些,肉类含蛋白质和脂肪多一些,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多一些,奶和奶制品类含蛋白质、脂肪、部分维生素和钙等。
因此,为了满足人体的需要,各类食物我们都应该进食,做到合理膳食,也许有同学会问,讲了这么半天,到底什么叫合理膳食?结合上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合理膳食,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
由于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因此又叫平衡膳食。
不仅要做到合理膳食,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请问在座的同学有谁今天没有吃早餐?
回答:有。
提问:不吃早餐的同学,在上午上完两节课后,有什么感觉?
回答:饿、心慌、注意力不集中……
·
讲述:一般来说,学校上午安排的课多,你们的学习比较紧张,能量的消耗也比较大,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往往在上完两节课以后,就处于半饥饿状态,所以就会出现刚才同学所说的那些现象,并且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长期这样下去会影响身体健康。
提问: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一日三餐呢?
回答:听老人讲,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讲述:有道理。
早上要吃饱、吃好的道理刚才已经讲了。
而午餐也很关键,因为中午这顿饭既要补充上午的热量消耗,又要为下午的学习和活动作热量储备,所以午餐的热量和油脂量都应该是三餐中最高的。
夜间处于睡眠状态,能量消耗不大,因此晚餐应该清淡些。
总的来说,在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中,早餐的热量约占30%,午餐的热量约占40%,晚餐的热量约占30%。
由此可见,为使每天的学习和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维护身体的健康,必须保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有的同学有偏食、挑食的习惯,这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长期下去,会造成身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例如,有的人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和肉类,从而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某些维生素缺乏症等。
还有的人在逢年过节时,不注意节制饮食、暴饮暴食,这样做会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等疾病。
因此,我们一定
·
要纠正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由于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因此你们应该多吃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同学们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打了一场篮球后,回家吃饭就吃得多。
也就是说,参加体育运动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增进食欲。
既然如此,那么饭后可以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吗?(回答:不行。
)为什么?(回答:会胃疼。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会作适应性的调节,使肌肉内的血液流量加大,而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量就减少,结果使得胃、肠的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能力降低,因而影响消化。
经常这样做,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
由此可知,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一般来说,饭后休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才进行体育活动,较为适宜。
如果在饭前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也应该先休息20分~30分以后再吃饭。
最后,我们来学习关于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
提问:请举出一些食物中毒的例子?
回答:有人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被农药等污染了的食物,会引起中毒。
讲述:对。
食物中毒有两类,一类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这是由于吃了被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
预防的方法
·
主要有三点:第一,讲究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第二,容易腐烂的食品要进行低温保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已经腐败变质的食品一定不要再吃了;第三,在外面购买的熟食以及隔顿的饭菜,一定要回锅蒸煮后再吃。
还有一类食物中毒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这部分教材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提问:什么是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它们各自的预防方法是什么?每一种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方法,请一位同学回答。
回答不全面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回答:略。
讲述:关于真菌中毒的预防方法,除了同学们说的以外,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对于已经发霉变质的食物,一定不要再吃了,否则仍然会引起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