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四年级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案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9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陈荣芹泗洪县明德学校邮编:223900一、个案背景:范宝华,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
刚接手这个班的生物学科教学时,他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
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课堂上精神恍惚,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且马虎得很,学习成绩也很差,稍微批评几句,他就泪水涟涟……一天课间,我拿着他的满是错误的作业本轻轻坐到他的身边,他像受惊的小鹿般的向旁边闪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莫名的担忧。
我指着外面玩耍的同学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听我这样一说,他没有言语,但是我分明感觉到他的身体放松了很多,并且向我身边紧挨了一些。
这时,我打开他的作业本:“这么多的错误,周末在家都没有花时间去复习功课吗?周末时间都做些什么呢?难道父母亲都没管管你做作业吗?”从孩子的断断续续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跟着不识字的奶奶生活。
哦,原来是个留守儿童!我羞愧于自己的粗心,但更庆幸自己的及早发现。
同时,我想到了曾经教过的更多的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孩子:一度沉迷于网吧的吴桂华,爱撒谎的王婷,懒于做作业的宁年荣,极为自卑的吴清清……他们虽然性格特征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留守儿童”。
二、个案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得到正常关爱、保护、教育和引导,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
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扭曲化倾向,他们得到老师和监护人的心理帮助较少,非常思念父母,希望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情形都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具体而言,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存在以下现状: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已成为那些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贵州省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心小学龙从颖刘某,男,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级,在学校观察易冲动,有暴力倾向,抽烟、上网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爱讲小话;做跟课堂上无关的事,涂鸦、写字条、传字条、吃东西等;跟同桌或周围同学嬉戏玩耍、不做练习、不做笔记、不积极发言;更有甚者对学习漠不关心,一直睡觉,完全放弃学习等问题行为。
同学很怕他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
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
不完成家庭作业,出风头、唱反调,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
平时经常请假,理由不是头疼就是拉肚子,要去看医生。
一、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陷:刘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
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感。
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指引他的倾诉对象。
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两个大不了他多少的姐姐。
奶奶疼爱孙子,无法关注刘某的学习。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刘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去,我的开家长会没人来我像个孤儿。
平时我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喜欢奶奶不管我,他们也不知道。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刘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
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小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
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原因,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改善他们的行为惯和促进健康成长。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主要原因。
接着,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走访和观察,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研究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缺乏父
母陪伴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 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形成的重
要原因之一。
- 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也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形成不良影响。
4.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陪伴时间,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 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
- 加强社会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缓解留守儿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5. 结论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形成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进行改善。
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望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本次研究的结题报告,谢谢您的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
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
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
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
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
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
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
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
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
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
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
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
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
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
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
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我:2、心理疲劳。
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
萎靡不振,做事懒散无力,没有一个青少年应该具有的那种飞扬的神采。
3、消沉。
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天浑混噩噩,不关心自己的学业,消极混世,显得异常颓废。
.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矫正之个案研究及反思固镇县何集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矫正之个案研究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共性。
同时也存在一些个体差异。
于是在本班留守儿童中选定部分儿童对其不良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并做针对性的行为矫正,现对上述工作和相关探究分述如下:个案一:严亚朋,男,汉族,九岁,父母均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生活,住在严湾,该儿童性格外向,思维敏捷,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其不良学习习惯为家庭作业潦草,且成绩起伏较大。
特别是前两个星期,不光家庭作业,课堂作业甚至考试卷面也是乱七八糟,书写潦草。
通过调查,走访其爷爷奶奶得知,严亚朋的外公外婆家和爷爷奶奶家相距不远,前段时间,严亚朋与借住在其外公家的两三个学生交上了朋友,一放学就一起到爷外公家,晚上睡觉也不回来,作业也是边看电视边做,外公外婆对此不管不问。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我和儿童的外公外婆达成共识,由他们负责每天督促严亚朋放学后就回家,不允许到爷爷家去逗留过久甚至过夜,做作业时关闭电视。
同时我和皮朝堡单独做了谈话,指出他写字潦草的问题并交给他一些写好字的方法,在该生作业状况好转时及时的在班级表扬肯定。
通过一段时间的影响,皮朝堡字迹潦草的毛病得到极大改善,在班级“迎六一”书法比赛上还获得了“小小书法家”的荣誉称号,其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个案反思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存在一些共性,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书写潦草等,但共性的表象之下却是各自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造成的深深的黑洞。
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极不稳定,有的孩子回家后连个做作业的像样地方都没有,一些监护人极不负责不闻不问,一些监护人苛刻严苟吹毛求疵。
他们的心理往往因为缺乏亲情缺乏信心缺乏安全感而无助和脆弱。
对他们多一份关爱,他们的心灵就能多一丝阳光。
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新店镇利群小学徐建相他们,是悲剧的代名词,他们,伴随缺憾长大,他们孤守着没有父母在的情感空巢,无人谈心,性格孤僻,他们成绩欠佳,逃学迟到家常便饭。
据调查,他们中有31%的人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有过偷东西、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
有22%的人沉迷于打游戏,30%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在学校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他们;在老师眼中,他们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
他们,是一群留守的孩子,————题记一、研究背景留守儿童分布广泛。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了。
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一)学习成绩一般。
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们东丰县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全县共有5869名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二)行为习惯不良。
调查中发现,20%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好,70%是一般,10%较差。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例如:经常说谎,不服管教,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由于监护人的溺爱,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更有少数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盗窃、抢劫等。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1一、学生的自然情况姓名:xx年龄:13岁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
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
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
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
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唐虎虎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
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根据唐虎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典型的弱势群体。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我们对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之一指导教师:陈健全毛贵茂一、个案情况:姓名:李佳航年龄:13岁性别:男民族:藏族班级:2014级三班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李佳航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李佳航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他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是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