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MIS第七章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
- 格式:pdf
- 大小:581.71 KB
- 文档页数:5
MIS课程知识点MIS课程重点第⼀章基本概念系统的特性、信息的概念、管理系统、MIS的概念(⼈机系统)、MIS的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系统结构)1、关于管理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只有⽤计算机后才能产⽣管理信息B 管理信息是管理数据加⼯的结果C. 管理信息都是为⾼层领导提供决策⽀持的D. 管理信息没有时间性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 B )。
A.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B.管理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总和C.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D.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3、不同数据资料中包含的信息量可能差别很⼤,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
4、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加⼯处理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第⼆章技术基础计算机的系统观、计算机软硬件构成、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模型、基本关系数据库理论、E-R图转化为数据模型、计算机⽹络的主要分类1、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软件。
2、E-R图的全称是实体关系图。
3、按照距离位置的远近可以将计算机⽹络分类为LAN,WAN和 MAN。
4、信息系统中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状模型和⾯向对象模型。
第三章开发⽅法系统开发具备的基本条件、开发策略、开发⽅式、合作伙伴的选择、各种开发⽅法(SDLC/SSA&D⽅法、原型法、⾯向对象⽅法、CASE⽅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使⽤范围、结构化开发⽅法每阶段任务和成果1、在各种系统开发⽅法中,系统重⽤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法是( B )。
A. 原型法B. 结构化系统开发⽅法C. ⾯向对象的的⽅法D. 增长法2、系统开发的主要⽅法有⽣命周期法、原型化⽅法、计算机辅助软件⼯程⽅法和( D )A.⾃顶向下法 B. 由底向上法C.模块法案 D. ⾯向对象⽅法3、在⽣命周期法中,( A )阶段是对原系统进⾏详细调查,进⾏数据分析和功能,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并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一、单选题(2**10=20)1、信息分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_和按决策层次分类两种。
A按管理职能B按管理阶段C按信息用途D按信息稳定程度2、管理系统中,普遍使用了决策模型,它们主要用于解决J问题。
A半结构化B非结构化|C结构化D非常规3、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B。
A固定信息B业务信息C流动信息D作业统计信息4、应用最早使用较广泛的MIS结构形式为D。
A层次结构B管理阶段结构C功能结构D职能结构5、DSS中处理的数丄并且包含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企业外部数据。
A格式化程度高B格式化程度低C是历史数据D是非数值数据6、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是B.。
A网状、关系和语义|B层次、关系和网状C环状、层次和关系D网状、键状和层次7、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库结构。
A二维表B树C图D表格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重用性、扩展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丄。
A原型法B生命周期法|C面向对象的方法D增长法9、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与信息关联状况,A以及系统的详细调查。
A系统业务流程B系统数据存储C系统功能D系统输入和输出10、模块凝聚程度最高的是D.。
A时间凝聚B逻辑凝聚C数据凝聚D功能凝聚《管理信息系统》11、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导原则是C开发系统。
A由底向上B集中C由顶向下D分散平行12、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子类可以继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
A一个超类B两个超类C多个超类D其它子类13、数据字典的形成是在BA可行性分析阶段B系统分析阶段C系统设计阶段D系统实施阶段14、描述新系统物理模型的主要工具是C。
A数据流程图B事务流程图C控制流程图D数据功能格栅图15、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是进行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工作。
A软件结构设计B编程和调试程序C数据库设计D代码设计16、若关系R为1NF,并且R中每一个B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码,贝UR为2NF。
A主属性B非主属性C所有属性D候选码17、是保证应用软件质量的关键,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最终审查。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正确描述之一是(C)。
A、由计算机、网络等组成的应用系统B、由计算机、数据库等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C、由计算机、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加工处理的社会技术系统D、由计算机、数学模型等组成的管理决策系统2、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B)。
A、数据关系图B、数据流程图C、数据结构图D、功能结构图3、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C).A、系统规划的依据B、系统实施的依据C、系统设计的依据D、系统评价的依据4、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应放在(A)中。
A、处理文件B、主文件C、周转文件D、后备文件5、决策支持系统支持(C)。
A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B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D半结构化与风险型决策6、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方法属于(D)。
A、U/C矩阵法B、关键成功因素法C S F)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D、企业系统规划法(B S P)7、在M I S的系统实施过程中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是(C)。
A、数据流程图B、系统流程图C、程序设计说明书D、决策表与决策树8、数据流程图的组成不包括(D).A、数据存储B、外部实体C、处理D、输入9、数据字典的内容不包括(C)。
A、数据流B、处理逻辑C、数据管理机构D、数据存储10、管理信息按管理活动的层次,通常分为三级:(C)。
A、计划级、控制级、操作级B、高层决策级、中层决策级、基层作业级C、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D、战略级、战术级、策略级11、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是采用(C)的方式。
A、自行开发B、委托开发C、购买软件包D、合作开发12、在系统流程图中符号”表示(C)。
A、人工操作B、脱机操作C、脱机存储D、手工输入13、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数据组织的层次是(D)A、数据、记录、文档、数据库B、数据、记录、文件、数据库C、数据项、记录、字段、数据库D、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14、开发大型的M I S时,首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 B M S)是(C)。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系统一、选择1。
以下各点中(C)不是当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特点。
A 工作地点的虚拟化B 经济的全球化C 企业的规模化D 电子商务2. 以下各点中(A)不是系统的特征。
A 灵活性B 整体性C 相关性D 环境适应性E 目的性3。
信息系统能为管理的(D)主要职能提供支持.A 计划B 组织C 控制D 以上全部4. 以下各点中(A)不是决策活动所要经历的阶段。
A 调整B 选择C 情报D 设计5. 以下各点中(D)不属于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方面。
A 能观能控B 接口清楚C 结构合理D适应性强二、判断1。
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
(正确)2. 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其带给人们的信息量就小。
(错误)3. 系统的信息量的增加总是表明不确定性的减少、有序化程度的增加。
(正确)4。
数据一般会影响人们的决定,而信息不会。
(错误)5. IT可以帮助公司降低交易成本。
而随着交易成本下降,公司规模便可缩小,管理成本下降,雇员人数减少。
(正确)6. 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以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为目的。
(正确)7. IT使组织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中层经理和办公人员,从而降低组织的代理成本。
(正确)8 战略管理层对信息的加工方法往往比较固定。
(错误)三、问答1。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答]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知识。
信息简单地定义为那些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一切数字、符号、文字、图形、声音等都是数据。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原料和成品、载体和负载的关系。
换言之,通常的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加工成信息.更确切地说,信息处理系统将不可用的数据形式加工成可用数据形式,对于接收者来说,这种可利用的数据形式就是信息.2。
第1篇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答: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目前一般的定义: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学科角度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介于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现代通信技术之间的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与一般计算机应用之间的区别。
答: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区别3.简述单位“一把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答:一个有现代管理观念的领导,不应该成为MIS的阻力,而是MIS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是MIS 开发策略的制订者,也是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的组织者。
MIS的应用,对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引起决策方式的改变和管理视野的扩大。
经验证明,主要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是成功地建立MIS的首要条件。
一方面,MIS是为管理服务的,主要领导最了解单位的目标和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建立MIS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工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它的建立和应用可能涉及某些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甚至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变,这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只有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才能解决。
高层领导参与MIS建设,并不仅是保证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和设备配备,而是要参与MIS建设的过程,充分重视和解决各种非技术因素。
可以概括为:树立信念是关键、把握方向是大事、资源保障要到位、重大决策必躬亲。
4.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
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单纯的管理信息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将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融合起来,扩大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建立起对变化反应敏捷、灵活的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的迅速崛起和广泛应用,形成了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分布式计算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综合体,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使得信息交流变得快速准确,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答题重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以下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简答题重点: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特点(1)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融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2)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需要由人来做,只有人和机器的合理配合,才能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
(3)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管理系统,它将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融入其中,如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
(4)多学科交叉:涉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和存储;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利用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信息管理者负责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
2、层次结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分为作业层、管理层和战略层三个层次。
作业层系统主要支持日常的业务操作,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管理层系统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帮助他们进行监督、控制和决策;战略层系统则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如市场预测、长期规划等。
3、功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决策支持等。
第七章面向对象学习方法学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按照人类的习惯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就是使描述问题域空间与实现解法的解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致.与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相比,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的软件,其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都比较好.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学的缺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模型.7.1 基础知识7.1.1 传统方法学的缺点结构化几其他方法学的本质,是在具体的软件开发之前,通过需求分析预先定义软件需求.然后一个一个阶段地开发用户所需要的软件,实现预先定义的软件需要.过去的经验需要告诉我们,结构化及其他方法学并不能完全消除软件危机.结构化及其他方法学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1.问题的表现1)生产效率低在生命周期方法学中,特别重视软件开发的阶段性.为了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减少重大返工次数,强调必须早每个阶段结束之前进行评估.从而开发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确实提高了许多软件的开发的成功率.但是,时间表明,开发高利率仍然很有用.2)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实践表明,在开发需要模糊或需求动态变化的系统时,软件系统的结果往往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开发人员不能完全获得彻底理解用户的需要,以至开发的软件系统与用户预期的系统不一致;另一种表现是,所开发的系统不能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不能满足需要.3)软件服用就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见系统.软件复用是节约人力,提高软件效率的重要途径.结构分析.设计,几乎每一次开发一个系统时都需要针对这个具体的系统做大量的重复劳动..思维成果的可复用性差.4)软件很难维护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用生命周期方法学开发出来的软件,维护起来仍然相当困难,软件维护成本很高.2.问题的原因1)结构化技术本身的问题结构分析和设计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从目标系统整体功能的单个处理着手,自顶向下不断的把复杂的处理分解为子处理,一层一层的分解下去,直到剩下若干个容易实现的子处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