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568.92 KB
- 文档页数:35
名词解释第一份:名词解释:1.态度:是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P109)2.成就需要: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是指渴求和重视成就,积极设定挑战性目标的心理需求。
(P137)3.群体压力: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P183)4.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所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下级人数,管理层次一般决定了组织的纵向结构,而管理幅度决定横向结构。
(P307)第二份:名词解释1.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P31)2.动机: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
(P126)3.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P175)4.组织发展: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P393)第三份:名词解释1.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p44)2.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P102)3.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具有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品格、能力的综合反映,包括领导者的思想、品德、气质、性格、能力、知识、风度等,即领导者内在品格和外在能力的综合体现。
(p261)4.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p393)第四份:名词解释:1.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P29)2.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须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
(P124)3.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P187)4.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管理心理学讲义专题知识讲座2023-10-26contents •管理心理学概述•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激励与领导力•情绪与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与未来趋势目录01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定义管理心理学具有跨学科性、应用性、人本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关注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来优化组织管理。
特点定义与特点起源管理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心理学,当时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选拔、培训和激励等方面。
发展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管理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中叶以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组织结构、领导力、团队管理、员工关系等方面。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心理测试、面试等方法评估员工的性格、能力、潜力等,为组织选拔合适的人才。
员工招聘与选拔根据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
员工培训与发展通过分析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心理状态,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
绩效管理通过研究员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和团队氛围,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组织文化与团队建设02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1组织行为23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包括对组织的价值观、目标、使命等的认同程度。
组织承诺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组织文化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
组织沟通03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人们个体差异的体现,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
个体行为01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力量,包括需求、愿望和目标等。
管理心理学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括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集体心理:是集体成员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向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基础理论与详细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一般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别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意理学:二者研究的内容亲密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意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重视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心理技术学霍桑实验集体动力理论B=f(P*E)需要层次理论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察见解2)实验法3)检查法4)测试法5)个案法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赏与精神奖赏的一致3、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增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1)初期管理理论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薪资、收益和地租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发展了劳动与分工(2)传统管理理论艾末生:归纳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解决怎样提升公司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法约尔:重申了五种职能,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3)科学管理理论韦伯:提出组织管理理论厄威克:八项原则古利克:七种职能2、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升员工的满意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A.人类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希望价值理论麦格理论雷戈:X----YB.人性管---- 成熟理论理理论阿吉里斯:不行熟(2)行为科学理论勒温:(非正式组织人人关系)集体力学理论C.集体行为理论布雷德福:(研究人与人关系)敏感性训练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一致体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2)决议理论学派:西蒙3、现代管理理论(3)系统管理学派:4)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5)权变理论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伯法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现象(见下页)2、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
管理心理学讲义1.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与个人和团体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思维和情感与管理决策和组织效果之间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员工动机、工作满意度、领导风格、团队合作等方面。
2. 员工动机与激励员工动机和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员工动机指的是使员工产生主动行为、努力工作的内部动力。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因素激发员工的动力和兴趣。
了解员工动机和激励的原理,对于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至关重要。
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最经典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根据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生理需求: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生存需求。
•安全需求:安全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等。
•社交需求: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的需求。
•尊重需求:被他人尊重、认同和赏识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动机。
2.2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动机理论,它认为员工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工作表现的期望和工作表现所带来的结果的价值。
期望理论将员工的动机解释为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期望、工作结果的价值、员工对工作结果的关联程度。
•期望:员工对自己能够实现某项工作表现的信心。
•工作结果的价值:员工认为从工作表现中获得的回报的价值。
•关联程度:员工相信他们的工作表现与获得回报之间的关联程度。
通过了解员工的期望、工作结果的价值和关联程度,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
3. 领导风格与员工绩效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与员工交往时展现出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领导风格对员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领导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讲义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管理心理学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群体动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1)早期管理理论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发展了劳动与分工(2)传统管理理论艾末生: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解决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法约尔:强调了五种职能,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3)科学管理理论韦伯:提出组织管理理论厄威克:八项原则古利克:七种职能2、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高职工的满意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A.人类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麦格雷戈:X----Y 理论B.人性管理理论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勒温:(非正式组织人人关系)团体力学理论C布雷德福:(研究人与人关系)敏感性训练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3、现代管理理论(3)系统管理学派:(4)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5)权变理论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伯法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现象(见下页)2、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情感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像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人对现实的态度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情操心心意志过程:人在改造现实时不后困难,去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3)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特征:a.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b.自觉的能动性c.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d.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e.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三、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的假设(X理论)X理论基本观点:(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述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X理论的管理措施:(1)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
(3)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2、“社会人”的假设基本观点: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3、“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基本观点:(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2)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3)会主动寻找责任(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像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5)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管理措施:(1)管理重点的改变;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而把物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既不是生产指导者,也不是人际关系调节者,而是一个采访者。
(3)奖励方式的改变。
内在的激励。
(4)管理制度的改变。
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四、“复杂人”的假设(超Y理论)基本观点:(1)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其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 =========================================================================================== ====================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个性与管理一、个性的一般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含两部分:(个性倾向性与个性的心理特征)(二)个性的特征: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倾向性(三)个性的形成过程:1、婴幼儿期;2、学生时期;3、社会时期(四)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2、家庭因素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3、文化传统因素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4、阶级和阶层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五)个性的理论1、特质论(个性是不可以改变的):就是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
代表人物:阿尔波物、艾森克和卡特尔2、社会学习论(个性是可以改变的):观点:(1)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取决于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的类似的行为的观察。
(2)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而有些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3)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代表人物:米勒、达乐、罗特、班图拉3、心理分析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荣格: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像型阿德勒:强调个人争取优胜意识才是人的行为的主要内动力。
意识才是核心4、个性类型论代表人物:荣格和麦迪二、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气质的概念: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二)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如下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特点:一是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二是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三是心理活动的指向特点(三)气质的类型1、多血质,也称活泼型2、粘液质,也称安静型3、胆汁质,又称兴奋型4、抑郁质,又称抑制型(四)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1)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3)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气质的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2)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a、在一般的工作安排时,要注意满足工作对同一个个体具有几种气质特征的互补性要求b、在工作分工中,要注意不同职位对气质的互补性有不同的要求。
c、在人员优化组合时,要注意集体对不同个体的气质类型的互补性的要求。
(3)、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三、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性格的概念: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2、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3、区别: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
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
(三)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1、气质是性格的基础,但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2、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而性格的特点又可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
(三)性格的特征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待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为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分为四个方面(1)强度特征;(2)稳定性特征;(3)持久性特征;(4)主导心境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的类型1、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内部、外部3、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4、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伦期妮蒂雅《性格分析类》一书中的分类):活泼型(多血质)、力量型(胆汁质)、完善型(粘液质)、和平型(抑郁质)(五)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1)自我广延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4)表象上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6)具有一致的人生哲学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四、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