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讲义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737.50 KB
- 文档页数:43
导论:侵权责任法是自由保障法一、思考:法律的本质?侵权责任法的本质?法律的本质:长期而稳定的社会政策,以规范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平衡并实现特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
侵权责任法的本质:处理社会生活中偶然性损害,1实现受害人和行为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就受害人角度而言,侵权责任法强调“救济”功能,从更广泛的角度考察,关注的是“平等”价值;就行为人角度而言,侵权责任法强调“预防”功能,关注的是“自由”价值。
某些情况下,如“他人责任”,侵权责任法还涉及特定第三人的利益,例如:监护人、使用人等。
以医疗责任的归责原则演变为例。
二、案例及立法:(一)案例案例一:重庆烟灰缸案2案例二:酒后看藏獒案31当代社会是一个危险四伏的社会:道路交通事故方面,2007年,全国共发生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安全生产事故方面,2007年1月1日至12月9日,全国重大事故全国发生79起,死亡和失踪1154人,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8起,死亡369人。
09年2月22日的“屯兰煤矿”事件。
22000年5月10日深夜,重庆市渝中区某公司的董事长郝跃加完夜班回家,在路过学田湾正街65和67号楼下时,一只从天而降的烟灰缸砸在了他头上,当场昏迷倒地,随即被人送往附近的急救中心抢救。
在经过39小时的手术急救,昏迷了70多天,花费14万余元的医药费后,郝跃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被鉴定为三级智能障碍伤残、命名性失语伤残、颅骨缺损伤残,伴随经常发作的外伤性癫痫,郝跃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这一事件经当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后未能查明系何人所为,郝跃遂将位于出事地点的65、67号两幢楼的开发商及两幢楼一层以上24户居民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共同赔偿自己的医药费、精神损失费等各种费用共计17万余元。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讲义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条文要义】本条是对侵权责任编调整范围的规定。
在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是专门调整侵权责任法律关系的规范。
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权人和被侵权人之间发生侵权责任法律关系,被侵权人是侵权责任法律关系的请求权人,是权利主体,侵权人是责任主体,负担满足被侵权人侵权责任请求权的责任。
侵权责任编就是调整这种法律关系的专门法。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条文要义】本条是对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及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规定。
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
它有三个功能:1.确定对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调整,以行为人存在过错为基本要求,无过错者无责任。
2.一般侵权行为的范围是一般侵权行为,即本编第三章至第十章没有具体规定的侵权行为,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
3.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包含请求权,请求权人可以直接依照本条第1款规定直接起诉,法官依此作出判决。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条文要义】本条是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不问行为人致人损害时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在通常情况下,侵权法认为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
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由于高度危险活动的广泛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强调无过错则无责任,将会使很多受害人无法得到侵权赔偿的救济,因而创设这一归责原则,使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没有过错而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能够得到赔偿救济。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一、民事侵权基本概念二、新闻侵权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我国新闻侵权的历史和现实徐良案•次会上议论徐良到上海来演出索价报酬3000元。
徐良认为“索价”根本不存在,对作者和报社提起侵害名誉权诉讼。
•被告辩称有关内容是报道某研讨会上的说法,会上确有此说。
但法院查明、徐良并末“索价”,认为作者将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撰文发表,报社不进行核实予以发表,判决两被告均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表明,新闻单位不仅要对新闻是否如实报道了新闻源提供了某件新闻材料这一事实进行核实,还要对这些新闻材料是否同实际相符进行核实,对不管哪一种情况的失实都负有过失责任。
三、新闻传播与名誉权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提问:诽谤与侮辱的区别?诽谤与侮辱的区别•1985年,河北省女作家刘某,撰写了“及时纪实小说”《特号产品王发英》,先后在《女子文学》等四家刊物发表和转载。
•文章声称“要展览一下王发英”.接着描写了王如何为了私利而在单位里闹事的种种表现,称王是“专门的营私者”、“出产在江西的特号产品”、“一个政治骗子”、“扒手”、“诈骗犯”、“一贯的恶霸”、“造反派”、“大妖怪”、“小妖精”、“打斗演员”、“小辣椒”等等。
•王发英起诉。
刘某辩称,她的作品内容系采访而来,报送了真实情况,并术侵权。
法院认为刘某的作品侮辱了王发英的人格,侵害了王发英的名誉权,判决刘某及《女子文学》等四家杂志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名誉权的诉讼案例分析:四、新闻传播与隐私权提问:婚外情是不是隐私?新闻传播侵害隐私权的表现形式新闻传播侵害隐私权的表现形式案例新闻报道要避免侵犯特殊群体的隐私权•据《羊城晚报》报道,北京朝阳区法院3月9日正式立案,受理了一名艾滋孤儿状告《华夏时报》侵犯隐私权的诉状。
据称,这是《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后的首例诉状。
•小莉一家原住河南省某县,她的父母因患艾滋病而死亡。
在一些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小莉离开了她的家乡,在一般人并不知道她身份的地区读书学习,基本摆脱了受伤害的阴影。
侵权责任法课件第一章侵权责任法绪论❖❖第一节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王某与市有线电视台之间于98年确立了有线电视收视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后,一直按时缴费。
99年6月,电视台在播放电视连续剧时,大量插播广告,甚至平均一集70分钟的电视剧中插播了二十七八分钟的广告,其中还包括一条治疗性病的广告。
据此,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有线电视台立即停止插放各种广告,并在报纸上赔礼道歉,赔偿其在收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受到侵害的费用,每集20元,共计960元,并免除该台所有用户一年或半年的有线电视收视费用。
❖被告有线电视台辩称,其无任何违约行为,也不构成侵权,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一)侵权行为概念《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所谓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害行为。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 1、侵权行为是一种违法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原告张某委托雇佣的汽车司机杨某驾驶东风140型大货车挂拖车行至一仓库铁路专用线道口,见前方道口栏杆开放,便驾车通过道口,突然有火车驶来撞毁了汽车,造成实际损失20,755元。
❖于是,张某诉至法院,要求该仓库和火车站赔偿损失。
❖2、侵权行为主要是一种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等绝对权利的行为,而且必须造成了现实的损害❖某城市演出公司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型演唱会,邀请毛阿敏等著名歌星到场演唱。
在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演出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会议,发布这一新闻。
第二天,各媒体发布演出消息,同时开始售票。
仅仅几天,就售出了一万多张票,销售形势非常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