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

(一)迟缓期

1.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肉松驰、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

2.训练目标

(1)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3)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3.具体实施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

(2)床上体位转换训练:预防起立性低血压、褥疮的发生。

(3)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防止关节挛缩。

(4)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主要是为了尽早诱发肢体的肌张力。

(二)痉挛期

1.主要特点: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目标:

(1)抑制痉挛。

(2)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3.训练计划

(1)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的挛缩和抑制痉挛的发生。

(2)肌肉持续牵拉训练:防止由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肌腱挛缩。

(3)肢体负重训练:有时肢体负重能力非常低下,这时要训练肢体的负重。(4)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5)矫正异常的姿势。

(三)恢复期

1.主要特点:痉挛逐渐减轻,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2.训练目标:

(1)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加强动态平衡的稳定性。

3.训练方法:

(1)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

(2)运动协调性训练。

(3)提高运动速度的训练。

二、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一)康复目标:

1.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2.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3.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4.强化健侧激励。

5.提高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挛缩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性的体

位。良肢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一个体位。

(1)仰卧位:肩关节放松,垫一枕头,但不能垫得很高或不垫,让他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

上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稍微屈曲,约30度。腕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子。下肢完全放松,但是不能让膝关节完全伸直。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让膝关节保持30度左右的屈曲。脚底垫一个脚底板,踝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面加了一个小垫子,让肢不紧靠躯干,有预防挛缩的功能。病人手

里攥一个毛巾卷。髋关节、膝关节自然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3)患侧卧位:头部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头与椎体保持水平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伸展,这

样不容易产生疼痛。健侧下肢下面也放一枕头,让下肢的肢体与骨盆和躯干保持水平。

(4)床上坐位:床的前面可以放一小桌子,上肢可以放在桌子上,肘关节是放松的体位,屈曲

到30度左右。

(5)轮椅坐位和椅坐位:轮椅坐位前面也可以放一桌子,目的其实是让上肢能处于一个比较舒

适放松的状态,躯干尽量坐直。治疗师可以进行调整。治疗师可以站在病人的前面,目的是防

止患者过度屈曲往前摔。然后提起病人的骨盆,往后拉。

2.被动活动

(1)目的

通过被动活动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在患者不能做主动运动前,

应该尽量做患肢的被动运动,每天2次以上,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2)活动的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的幅度由小渐渐变大,然后充分地牵拉缓慢进行。充分牵拉的目的是把挛缩的肌腱牵拉到位。速度一定要慢,因为太快了患者容易产生疼痛,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如异位骨化。

(3)搭桥运动

搭桥运动是髋关节的分离运动。主要目的是让髋关节来做分离运动。

(4)翻身训练

翻身训练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翻身前的准备工作;第二是躯干旋转。如果躯干处于僵直状态,

翻身不容易进行。所以,要在肩关节和躯干做柔软性训练。治疗师两手放在病人肩关节的两侧(可以是内外两侧,也可以是上下两侧),在不牵拉肩关节的韧带的状况下,做肩胛带的活动。

躯干旋转:治疗师一手放在病人的肩关节处,另一手放在骨盆处,然后进行相反的牵拉。

仰卧位翻身:翻身一般是从患侧向健侧翻身。因为坐起时用健侧坐起较容易,用患侧坐起相

对难一些。

(5)诱发下肢的屈曲运动

治疗师一手放在病人的膝关节处,另一手放在足背面,尽量使患者的下肢不要外旋,让他内

旋,一上一下。

(6)分离运动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包括:髋伸展位的膝关节屈曲、髋内旋控制。

(7)仰卧位的起坐训练

尽量在半坐位下起坐,因为半仰卧位比直接从仰卧位起容易。从髋关节屈曲70度左右的位

置开始,治疗师的手放在前面给患者一个目标,让患者尽量向前够到治疗师的手。

(8)侧卧位坐起

侧卧位坐起也是从健侧位坐起。翻过身后,健侧的上肢支撑上半身,先是半支撑,就是肘关

节屈曲支撑,最后变成肘关节伸展时支撑,然后完全坐起。

(9)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前,首先要训练病人躯干的柔软度。蹲坐位时,治疗师跪在患者的后面,一腿支撑在患侧腋窝下,然后让患者向患侧旋转躯干,再反过来向健侧旋转。在患者不感觉疼痛的状况下,角度越大越好。床边坐位平衡训练:治疗师站在患者前面,患者握住床栏杆,然后治疗师

再给予一个辅助,这是辅助训练。独立训练时,治疗师在患者前面,让患者抓紧床的栏杆,然后躯干尽量向前伸,再站起来。

床边坐位重心转移训练:首先是左右重心转移。治疗师始终坐在患者的患侧,治疗师一手拖

住患者的上肢,另一手可以放在病人对侧的骨盆处,然后让病人躯干尽量向患侧倾斜,但不

能让患者完全靠在治疗师的身上。前后重心转移:治疗师坐在患者的患侧,治疗师可以在前面给病人一个目标,然后让患者双手握住,躯干尽量前伸,手也尽量屈曲,以便够到治疗师的手。

(10)起坐训练

起坐训练应从容易到复杂,从易到难。起坐也一样,所以起坐坐面的高度应该从高向低过渡。向健侧转移时,用健侧的脚支撑,向患侧转移时,用患侧的脚支撑,以改善患侧的支撑力。患者重心保持在中立位困难时,可以用姿势镜来矫正。

起立的顺序:

坐在坐面前的椅子上;把脚的位置摆放好;

躯干充分前倾,使重心落在下肢上;

抬起臀部;伸展腰和膝关节,挺起躯干。

坐下时顺序与起坐相反:重心充分往前移;躯干前曲;臀部向后撅;屈髋曲膝;重心向下,

然后坐下。

脑卒中病例58093

病例一 患者陈亚勤,女,42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年余收住入院,患者于2008-11-18晚8点左右于跳绳时突感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无意识模糊,无呕吐,恶心,后被家人送至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CT查示脑出血,予挂水等保守治疗,后病情平稳,回家自行康复。其间,曾于常州当地康复医院康复一月,目前患者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进一步康复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平时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空血压,血压控制尚可,在130/85mmHg,有继发性癫痫病史一年余,服药控制,否认药敏史。体格检查:T36.5℃,P72次/分,R18次/分,BP12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精神状况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耳口鼻无特殊,颈转无敌抗,未及肿大甲状腺,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肺无特殊,腰转无抵抗,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检。 专科检查,神清,听理解可,语利,对答切题,轮椅推入病房。可在一人辅助下步行,浅感觉(左侧)正常,左侧深感觉减退,左侧腱反射亢进,左巴氏征(+),左踝阵挛(+),肌力(MMT):左上肢:肩前屈、外展2级,肩后伸0级,肘屈2级,肘伸1级,腕伸2级,腕屈曲1级;左下肢:髋屈伸3级,膝屈3级,伸4级,踝背伸0级,跖屈2级。肌张力(mA):左屈肘肌1+级,左伸肘肌1级,左腕伸肌1级,左指屈肌1+级,左小腿三头肌1级,关节被动活动度:左踝背伸至0°时受限,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2级。左侧Brunnstrom分级:Ⅲ-Ⅱ-Ⅳ。ADL(MBI):60分(吃饭10分,穿衣5分,大小便各10分,上厕所5分,床椅转移15分,平平地走5分。辅检:头颅MRI:右侧基底节区出血。 初步诊断:1、脑出血后遗症,左侧偏瘫;2、继发性癫痫;3、高血压病。诊断依据:1、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年余入院;2、病史明确;3、辅检支持;4、左巴氏征(+)。鉴别诊断:与脑梗塞相鉴别。 病例二 患者徐建明,男,54岁,因“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九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8月27日晚7时许疲劳诱因下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当即有呕心呕吐,二便失禁,于当地医院急查头颅CT示“脑出血”,出血量约38ml,测血压180/130mmhg,于急诊行“去颅瓣减压术”。术后患者昏迷,呼之不应,于当地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气管切开治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又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高,约10~14%患者死于急性期,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为80%,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中风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人能恢复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15%,完全依靠只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患者中,在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效果也完全不同,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是安全、可靠、有效和可行的,临床实践证明3个月内康复效果最好,1年内康复训练仍然有效,关键在于方法正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张巧俊 国内外临床实践均证明,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肢体运动模式的指导,患者不仅有肢体瘫痪,重者合并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长期卧床者合并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常产生各种误用、废用综合症,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给后期的康复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一些不正规的治疗、训练使患者学会了错误的运动模式,给正规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不仅造成了经济浪费又错过了治疗时机,真是令人痛惜。因此,患了中风偏瘫的患者宜尽早到医院康复科,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训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可以使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效果,能显著缓解精神、言语、社会交往的障碍。这3个阶段的治疗一般都必须在医院康复科进行。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疾病后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像脑卒中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才有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十一五课题组全国脑防办张通赵军 前言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 脑卒中康复指南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改变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的无序状态,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脑卒中康复事业。 说明: 推荐强度: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的采用了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一、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一)脑卒中的康复体系 1、三级康复网(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急性期康复(Ⅰ级推荐,D级证据) 卒中单元(Ⅰ级推荐,A级证据) 3、专门康复机构的康复 ①医院康复科康复(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专门的康复医院或中心(Ⅰ级推荐,D级证据 4、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具有与医院康复相似的疗效,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社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Ⅰ级证据,A级推荐) (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 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卒中的缺损情况。(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Ⅰ级推荐,A级证据)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疗方案应当持续到患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 2 评定和检查 ①建议临床人员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II级推荐,B

神经康复(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挂号 挂号方式:网络挂号(北京114网上挂号) 电话挂号(直接拨打114或116114均可,24小时服务,每日8:00可预约此后7日的号源(不含节假日),每日15:00停止预约次日就诊号) 在医院挂号(一般三甲医院24小时挂号窗口开放,民营医院一般到晚6点截止挂号) 挂号注意事项:挂号实行实名制,患者要提供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 挂号科室:如神经内科。 预约挂号医师类别包括:专家、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费用区间:医院挂号费用区间专家号:14元—60元、正教授号:9元—20元、副教授号:7元—15元、主治医师号:5元—10元、住院医师号:4.5元—8元、门诊手册:0.5元——2元。 医保卡定义:医疗保险卡(以下简称医保卡)是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专用卡,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帐户金的拨付。 医保事项:公立医院:凡治疗性质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凡美容性质的不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注明:部队的医保定点医院不选不能报销。民营医院:观察医院门口有挂定点合作医疗机构的牌子,确定该医院可以使用医保卡。建议询问下民营医院工作人员。 医保使用说明:就医时,请务必带上社保卡、《医保手册》、在挂号前主动出示您的医保卡,一定要先挂号,再看病,否则此次所发生的门诊费用无处报销。务必做到持社保卡挂号、持社保卡就医、持社保卡结算,以保证您在医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能当时报销。 提前候诊:候诊是指等候医师的检查或治疗的时间。遇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可以和门诊分诊护士或叫号人员联系,经允许后提前就诊。 前期准备: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主要进行疾病相关的康复治疗,如运动、感觉障碍康复,构音、吞咽、语言障碍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等,还包括排泄障碍,心肺功能障碍,血栓、压疮、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康复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及中医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费用视病情及康复治疗方式而定,平均在1-10万左右。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

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 概述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

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制定脑卒中的康复指南,规范康复治疗,是提高脑卒中康复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传统康复医学模式的挑战。 二、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指南 1.脑卒中康复体系 医院和康复中心康复 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加强住院脑卒中病人医疗管理的模式、是提高疗效的系统,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 文献中所描述的卒中康复模式包括: a) 急性期卒中病房: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为独立病房,收治急性期的病人,常是发病1周内的病人,强调监护,病人住院数天,一般不超过1周。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19T15:39:26.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4月第6卷第12期供稿作者:董旭东[导读]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董旭东 (绥化市第一医院黑龙江绥化 152000)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090-02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分析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及时抢救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即将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急性期神经内科治疗有机地结合,防治各种并发症,尽可能使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选病例均是2005年7月以来收治的180例脑卒中患者,不包括同时患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伴有骨骼、肌肉系统严重病变而致活动功能障碍者。其中脑出血患者7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110例。左侧偏瘫92例,右侧偏瘫88 例,语言不清78例,完全失语20例。按标准对患者进行肌力测评,首次肌力测评时间为入院后首次查房时间,肌力0级者30例,1级者30例、2级者38例、3级者52例、4级以上30例。 1.2治疗方法 1.2.1神经内科治疗根据各病人的临床表现、CT及其他检查结果,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稳定急性期病情,挽救患者生命,以利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1.2.2康复治疗 1.2.2.1床上康复期此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主要指病人患侧肢体瘫痪,不能下地,需要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以及肢体正确的摆放和体位的转换(翻身),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同时,偏瘫侧各种感觉刺激和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的康复治疗(如吞咽功能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此期偏瘫肢体被动活动顺序为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被动活动宜在无痛或少痛的范围内进行。床上活动包括双手叉握上举运动、翻身运动和桥式运动。此期也可采用传统疗法包括按摩和针刺治疗。 1.2.2.2 床边活动期由陪员扶持下站立床边,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健肢站稳,患肢抬起摆动以及跨步动作,练习正常步态,纠正患肢膝关节弯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同时进行积极的康复器械的辅助练习[1]。 1.2.2.3步行练习在治疗师帮助下,进行离床后室内及走廊平步行走,逐渐增加距离。此时及以后加大康复器械辅助训练量。 1.2.2.4作业治疗 1.2.2.4.1 日常生活活动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主动移动、进食、个人卫生、更衣、洗澡、步行和如厕等)和应用性日常生活活动(如做家务、使用交通工具、认知与交流等)都应包括在内。 1.2.2.4.2 运动性功能活动通过相应的功能活动增大患者的肌力、耐力、平衡与协调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1.2.2.5言语治疗对有构音障碍或失语的脑卒中患者应早期进行言语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其整体功能水平的改善。 2 结果 18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神经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2个月后,做肌力判定,其中肌力恢复到5级65例,4级51例,3级26例,2 级30例,0~1级8例,治疗总有效率91.2%[2]。 3 讨论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废,脑卒中复发率达40%。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了避免过早的主动活动使得原发的神经病学疾患加重,影响受损功能的改善,通常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张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各期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针刺、推拿、使用康复器械,对改善患侧脑循环,降低患肢肌张力,增加患肢肌力是有益的。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 十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

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 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 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 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 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 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 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治疗病历实用模板(脑卒中)

康复医学科 康复治疗医患沟通记录 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 性别男年龄 64 入院时间 2016-05-24 诊断 1.脑梗死(恢复期,左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及侧脑室)2.右侧偏瘫 3.言语障碍 4.认知障碍 5.高血压3级(极高危) 一、康复治疗 1.康复目标 (1)改善平衡能力,坐/站达到3/1级 (2)改善床椅转移能力,尤其是卧-坐转移 (3)诱发出软瘫侧肌肉的张力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4)改善认知、言语功能 (5)提高ADL能力 2.治疗计划 1.运动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2.物理因子治疗:低频脉冲神经肌肉电刺激*2 低频脉冲电治疗*2 中频脉冲电治疗*2 3.传统中医疗法:开窍醒脑针刺疗法,平衡针刺疗法,拔罐疗法,灸疗,推拿 4.言语障碍训练 5.认知障碍训练 3.注意事项 (1)防止摔倒和二次损伤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暂停康复治疗。 (3)高热患者禁行康复治疗。 (4)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治疗。 (5)理疗设备使用前需要排除禁忌症如安装心脏起搏器,局部有金属等问题以及禁忌症的筛查。 二、康复期望 患者期望恢复步行能力,尤其改善上肢功能,生活基本自理 三、伤残适应/情绪 患者情绪淡漠,精神状态一般 患者(家属):医师:治疗师: 日期:

康复医学科 康复治疗病历 一般情况 姓名:病历号: 病区:床号: 性别:男联系电话: 年龄:64岁家庭住址:江苏省 婚姻:首诊日期: 职业:退休文化程度:文盲 主要诊断:1.脑梗死(恢复期,左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及侧脑室)2.右侧偏瘫 3.言语障碍 4.认知障碍 5.高血压3级(极高危) 目前临床情况: 患者两周前(2016年05月0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步行不稳,持物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黑朦晕厥,无大小便失禁,伴有言语不清,家属遂送至我院急诊。查头CT 示左侧额颞顶叶皮层下,左侧脑室旁及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收住入院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目前主要遗留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无发热,无咳嗽。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 入院康复评定 (1)偏瘫运动分级:右侧Brunnstrom分级上肢-下肢-手 I-III-I (2)关节活动范围:PROM正常 (3)肌力:右屈、伸肘肌1级,右屈指肌1级,右屈髋肌3-级,右跖屈肌1级 (4)肌张力:正常 (5)平衡功能:坐/站:2/0级 2.感觉功能 (1)深、浅感觉:无法配合检查 (2)疼痛:无 3.言语、认知与吞咽功能 (1)言语功能:言语障碍 (2)吞咽功能:正常 (3)认知功能:轻度障碍 4.步行能力:Holden分级0级 5.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25分(大小便控制各10分床椅转移5分,重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明显依赖他人) 6.其他:无 主要康复问题 1.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级上肢-下肢-手 I-III-I,尤其上肢和手处于软瘫。下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和康复内容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和康复内容 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是: 防止废用综合征产生,防止肢体痉挛产生,防止误用综合征及过用综合征,防止并发症,如肌肉痉挛、关节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为以后的系统康复打下基础 早期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良好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转移训练,适度的主动、被动运动及基本的ADL训练,必要的床边语言、吞咽、构音训练、心理支持等。注意瘫痪迟缓期肩关节的保护,防止上肢下垂过久致肩关节半脱位,防止肩手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积极处理大小便功能障碍。 运动疗法:是通过不同的运动或锻炼,改善机体的功能障碍,促进身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按运动方式分类: 1、被动训练:由外力作用于人体的某一部分肢体,所引起的关节运动。 2、主动-辅助运动:虽是主动运动,但必须由医生或家属帮助进行。 3、主动运动:此种疗法用在肌力在3级以上,即病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肢体在空间的位置。 4、阻抗运动:在病人进行主动运动时,由医生或家属对其患肢施加外力(或利用器械),让病人抵抗此外力进行运动。 适应范围 1、神经系统: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综合症等; 2、关节疾病:关节痉挛、腰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等; 3、软组织损伤:肌肉拉裂伤及肌腱断裂术后、肌萎缩等 4、全身及脏器官机能低下

四肢联动训练器 产品介绍: 该仪器解决了偏瘫或截瘫患者零肌力的早期主动康复训练,可用上肢带动下肢,健侧带动患侧,一肢带动三肢,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性动作的主动运动训练,上肢是伸够的运动模式,下肢是蹬踏模式,有利于脑卒中重建运动程序。 产品特点: 1、液晶显示屏,可显示步频范围、功率范围、梅脱、累积计步、10级阻力调节级别、卡利路消耗、步速等。 2、可用上肢带动下肢,健侧带动患侧,一肢带动三肢 3、可通过髋膝关节腿部支撑系统带动零肌力患侧在下肢屈伸运动伸直位时,防止膝过伸的发生和避免了下肢不稳定的偏斜 4、手部握套可帮助上肢零肌力的患者在运动时保持抓握位,扶手长度可以调节,可满足早期患者上肢不同关节活动范围的屈伸训练 5、用自身的肢体带动运动,安全的主动运动,保证患者的训练安全,不会引起痉挛,并可加快本体感觉的恢复 6、可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性动作的主动运动训练 7、上肢是伸缩的运动模式,下肢是蹬踏的运动模式 8、可让上下肢一起联动的协调性的运动设备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总8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脑卒中 一、康复治疗标准 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 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 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 )检查 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 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 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精神、言语、认知、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相关临床技术的应用。 4、高压氧治疗(受伤时间在一年以内者可酌情使用)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康复安排: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1-12-19T14:26:19.3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刘明成[导读] 脑卒中(stoke)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CVD),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 刘明成(湖北省汉川市血吸虫病防治专科医院湖北汉川 432300)【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325-02 脑卒中(stoke)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CVD),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患者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1 康复的原则 1.1康复应尽早进行。 1.2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调节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功能。 1.3除运动康复外还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1.4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同时进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 1.5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防止并发症。 1.6要严密观察脑卒中患者有无抑郁、焦躁等情况,以免影响康复的进行和功效。 1.7约40%的脑卒中患者可复发,对此应加强相应预防措施。 1.8已证实一些药物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有效,可选择使用;可乐定、哌唑嗪等对急性期运动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应少用或不用。 1.9强调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2 适应症 2.1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2.2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合并症。 2.3发病1~2周内,受累肢体的症状不再继续发展。 3 禁忌症 3.1病情过于严重,伴有深昏迷等。 3.2伴有严重的合并症。 3.3严重系统性合并症心绞痛、房颤、急性肾衰、严重精神病和风湿病。 4 康复方法 4.1卧床姿势脑卒中患者卧床姿势正确并经常变换体位可以预防褥疮的发生、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或足下垂,还可预防呼吸道的并发症及肌肉劳损。脑卒中患者卧床姿势以侧卧位为主;也可平卧,但平卧时间要短些。 4.2早期肢体锻炼 (1)被动运动。 (2)保健操。 (3)患肢主动运动训练。 (4)健肢主动运动带动患肢一起活动。 4.3练习起坐、站立与走路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不能突然起坐站立,否则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先抬高床头或者从半卧位慢慢开始。开始起坐可由家属扶助,以后患者可拉住系在床尾的绳带练习,继而练习双腿下垂坐在床边,并逐渐站立;开始站立时将身体重心放在健侧肢体上,然后慢慢把重心移到瘫痪一侧。脑卒中患者在经过站立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首先让患者坐在椅子上,两足踏在圆的棍棒上,两腿摆动使棍棒在地上前后滚动;第二步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提腿踏步,当患者能扶杖站立或独自徒手站立后应进行迈步训练。 4.4康复期怎样进行肌力训练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肌力训练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根据瘫痪肌的肌力与全身情况选择训练的方式方法。对于瘫痪重、肌力在2度以下者(肢体不能抬离床面),可做被动运动锻炼肌力。当患肢已有部分功能恢复,就应多做主动运动来锻炼肌力。 4.5失语患者康复训练对于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即完全不会讲话的患者,应从学发音开始,以后练习数数和汉语拼音,然后说简单的句子、日常用语、简单对话,逐步扩大语言范围。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看图识字或与实物相结合起来练习,这样效果较好。主要是耐心地教患者学会更多的词汇和锻炼语言肌肉的运用技巧。 4.6卒中后遗症的中医药治疗 (1)中药治疗 风痰血瘀,痹阻脉络: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用化痰通络汤。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方用补阳还五汤。阴虚风动:治宜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针灸治疗:半身不遂者,取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除病宜泻,久病宜补。口眼歪斜者,取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昆仑、养老。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 (2)推拿治疗 适用于卒中半身不遂的患者,尤其是半身不遂重者,此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经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患者先取自然平卧位,对患肢采用推摩等手法,由轻渐重,由肢体远端到近端,平稳地推拿5~10min。对肢体强痉屈伸不利者,推拿动作注意平稳,作用力不需很深,随患者对推拿手法的逐渐适应而逐渐增加强度。对患侧瘫痪无力者,推拿手法可重些,使作用力深达肌肉,也可用搓法。 4.7转诊指征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血液成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先天性血管病等。脑卒中是我国的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人,幸存者约500万~600万人,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资料显示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42.3%,不但患者非常痛苦,也成为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为此,开展脑卒中康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等有所不同,但针对其各种障碍所进行的康复治疗措施,故通常把这些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通称为脑卒中康复(stroke rehabilitation )。 二、康复治疗 脑卒中康复的目标是通过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治废用和误用综合征,减轻后遗症;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功能,通过代偿和使用辅助工具等,以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通过生活环境改造,精神心理再适应等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一)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急性期在此是指病情尚未稳定的时期。因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耐受主动康复训练者及因严重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等不能配合康复训练者,康复处理基本同此期。此期应积极处理原发病、伴发病和合并症,以便尽可能减少脑损伤并尽快地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康复阶段。本期康复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废用性并发症。 1.保持良好体位 其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取仰卧位时,头枕枕头,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以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止大腿外旋。本体位是护理上最容易采取的体位,但容易引起紧张性迷路反射及紧张性颈反射所致的异常反射活动。 2.体位变换 主要目的是预防褥疮和肺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