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梁板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34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梁板结构)班级:土木112 设计人:金梦飞学号:201151395206 设计题号:第 6b 题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4年4月一、设计题目某多层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现浇楼盖中间层)。
二、结构平面布置某多层工业厂房建筑楼盖平面如图1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中间层。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9kN/m2,组合系数为0.7。
环境类别为一类。
三、材料选用混凝土C25(f c=11.9 N/mm2;f t=1.27 N/mm2);梁中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 y= f y’=360 N/mm2);其它钢筋均采用HRB335(f y= f y’= f yv =300 N/mm2)。
楼面及梯段面面层:20厚水泥砂浆抹面γ= 20KN/m3梁侧、梁底、板底粉刷层:16厚混合砂浆抹灰γ= 17KN/m3钢筋混凝土容重γ= 25KN/m3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9 kN/m2>4 kN/m2,故活荷载分项系数应按1.3采用。
四、板的设计由图1可知,板区格长边与短边之比6/2.4=2.5>2.0但<3.0,按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这时如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
本设计中按单向板计算,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板厚h≥l/30=2400/30=80mm,查表2-1,故取80mm。
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1.荷载计算20厚水泥砂浆抹面 20×0.02=0.4kN/m2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08=2.00 kN/m216mm厚石灰砂浆抹灰 17×0.016=0.27 kN/m2恒荷载标准值 2.67 kN/m2活荷载标准值 9kN/m2总荷载设计值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q=(1.2×2.67+1.3×9)×1.0=14.90 k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q=(1.35×2.67+0.7×1.3×9)×1.0=11.79 kN/m 可见,对板而言,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所得荷载设计值较大,所以板内力计算时取g+q=14.90 kN/m。
1.3 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荷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发生弯曲且都不能忽略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的支承形式: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边支承或四点支承。
双向板的平面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双向板梁板结构。
又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
图1.3.1。
双重井式楼盖或井式楼盖。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对于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若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1、四边支承双向板弹性工作阶段的受力特点整体式双向梁板结构中的四边支承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荷载由短边和长边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各个板带分配的荷载,与长跨和短跨的跨度比值0201l l 相关。
当跨度比值0201l l 接近时,两个方向板带的弯矩值较为接近。
随着0201l l 的增大,短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增大,最大正弯矩出现在中点;长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减小。
而且,最大弯矩值不发生在跨中截面,而是偏离跨中截面,图1.3.2。
这是因为,短向板带对长向板带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
2、四边支承双向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位移与变形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竖向位移呈碟形,板的四角处有向上翘起的趋势。
●裂缝与破坏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方形平面四边简支双向板:●在裂缝出现之前,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由于两个方向配筋相同(正方形板),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该裂缝沿对角线方向向板的四角扩展,直至因板底部钢筋屈服而破坏。
●当接近破坏时,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大体呈圆弧形的环状裂缝。
这些裂缝的出现,又促进了板底对角线方向裂缝的发展。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楼盖200题一、填空题共48题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楼面屋面荷载 → 次梁 → 主梁 →柱 → 基础 → 地基;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计算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求 配置钢筋;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 2/L 1≥_2__时为_单向板_;当L 2/L 1<__2 _时为_双向板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2g g q , 折算活载'/2q q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 极限条件 、 机动条件 和平衡条件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裂缝的形成与开展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 引起的;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 和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钢筋的流幅 ,这时内力重分布是 充分的 ;当配筋率较高即ξ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 混凝土的压应变 ,其内力重分布是 不充分的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40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梁柱线刚度比5/≥c b i i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按框架梁计算;19、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 T 形 截面计算,支座按 矩形 截面计算;20、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 附加箍筋或吊筋 ;21、雨篷除应对雨篷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 整体抗倾覆 验算;22、现浇梁式楼梯的斜梁,不论是直线形或折线形,都简化成水平简支梁计算;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x y v y y x v x m m m m m m νν+=+=)()(,,式中的ν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的折减系数;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 m 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4~6 m 为宜,主梁的跨度以 5~8 m 为宜;26、混凝土梁、板结构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 现浇整体式 、 装配式 、和 装配整体式 三种形式;27、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 单向板肋梁楼盖 、 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和井式楼盖等四种;28、肋形楼盖一般由 板 、 次梁 、 主梁 组成,每一区格板一般四边均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梁;当2/12 l l 时按 单向板 设计,设计时仅考虑在 短 边方向的受弯,对于长向 的受弯只作局部处理,这种板叫做“单向板”;当2/12≤l l 按 双向板 设计,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长向和短向两向受弯的板叫做“ 双向板 ”;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 建筑功能 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柱网尽量布置成 长方形 或 正方形 ;主梁有沿 横向 和 纵向 两种布置方案;30、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 理想的弹性体 ,可按 结构力学 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 次梁 、 主梁 、柱或墙上;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 铰支座 ;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跨度 、 荷载 及 弯矩值 中加以调整;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 不超过10% ,可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 各自的跨度 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 五跨 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 实际跨数 计算;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 永久荷载 和 可变荷载 ;永久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基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3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较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规范对楼面活荷载值 乘以折减系数 后取用;36、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应在 本跨内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37、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小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时,本跨 不布置活载 ,而在 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 ,然后 隔跨布置 ;38、求某一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应该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 ,然后 隔跨布置 ;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 最大内力值 ;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 截断 或弯起的位置和 数量 ;40、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 增大恒载 和相应 减小活荷载 的办法来处理,即以 折算荷载 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上时,则荷载 不得进行 折算;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 小 ,柱对梁的约束作用 小 ,故对主梁荷载 不进行 折减;4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可以消除内力按 弹性理论计算 和截面按 极限状态设计 二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合理地估计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又能符合结构工作的实际情况,节约材料,获得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42、关于连续板、梁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很多,目前工程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是弯矩调幅法;即调整一般降低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某些截面的 最大弯矩值 ;43、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20% ;44、为了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规范规定:相对受压区高度≤ξ ;ξ愈大,截面塑性铰转动能力或极限塑性转角就 越小 ;45、为了满足平衡条件,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B A M M ,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跨中弯矩C M 之和,应 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0M ,即≥++C BA M M M 20M ;46、板一般均能满足 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 受剪 验算;47、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 分离式 或 弯起式 两种方式;48、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构造钢筋有 分布钢筋 、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附加钢筋、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二、选择题共54题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连续次梁内力时,为考虑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用折算荷载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其做法是 BA.减小恒载,减小活载B.增大恒载,减小活载C.减小恒载,增大活载D.增大恒载,增大活载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DA.承担剪力B.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C.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D.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3.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 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I 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则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 应取 A=2I 0 B. I = C. I = D. I =4.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 BA.承担负弯矩B.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C.减少裂缝宽度D.增加主筋与砼的粘结5.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第三跨跨中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 D,2,3 B. 1,2,4 C. 2,4,5 D. 1,3,56.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最左端支座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 D,2,4 B. 2,3,4 C. 1,2,3 D. 1,3,57、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A ;的预制空心楼板;B.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C.长短边之比等于,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D.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8、对于两跨连续梁, D ;A.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B.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C.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D.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9、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D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B.该跨及相邻跨;C.所有跨;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10、超静定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必须满足 D ;A.变形连续条件;B.静力平衡条件;C.采用热处理钢筋的限制;D.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小于等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11、条件相同的四边支承双向板,采用上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一般要比采用下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A ;A.大;B.小;C.相等;D.无法比较;12、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奌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A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C.受拉钢筋的锚固;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13、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中,正确的叙述是 B ;A.若同时满足极限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才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B.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下限解;C.若仅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D.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机动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14、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遵循下述规定 A ;A.受力钢筋宜采用I、II级或III级热轧钢筋;B.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C.弯矩调幅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计算高度一般应超过,但不应超过;D.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紧、板,可适当放宽裂缝宽度的要求;15、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中间支座处,当配置好足够的箍筋后,若配置的弯起钢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 B 来抵抗剪力;A.纵筋B.鸭筋C.浮筋D.架立钢筋.16、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BA.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B.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D. 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减小17、按弹性方法计算现浇单向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来进行计算,这是因为考虑到CA.在板的长跨方向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C.支座转动的弹性约束将减少活荷载布置对跨中弯矩的不利影响D. 拱效应的有利影响18、求连续梁跨中最小弯矩时,可变荷载活载的布置应该是 BA.本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B 本跨不布置活载,相邻两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C.本跨及相邻两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19、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调幅截面的相对高度ξ有关,ξ增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ξ应满足 CA. b ξξB. b ξξ=C. 35.0≤ξD. 35.0 ξ20、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时,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的原因是 C ;A.考虑到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考虑到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考虑到支座转动的弹性约束将减小活荷载隔跨布置时的不利影响21、连续梁板塑性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C ;A.必须采用折算荷载B.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位置C.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35.0≤ξ22、整浇楼盖的次梁搁置在钢梁上时 BA.板和次梁均可采用折算荷载B.仅板可以采用折算荷载C.仅次梁可以用折算荷载D.二者均不可用折算荷载23、雨篷梁支座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 AA.剪、扭相关B.剪、弯、扭相关C.弯、剪相关D.弯、压、剪相关24、为了设计上的便利,对于四边均有支承的板,当 D 按单向板设计;A.212≤l lB. 112≤l lC. 312≤l lD. 312 l l 25、弹性方法设计的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但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相差<10%,仍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 C 计算;A.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B.两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小值C. 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D. 无法确定26、两端搁置在墙上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l 等于 AA.)(为板厚h h l n + B .)(2为板厚h l n +C.n l l =D. n l l 05.1= 27、一端搁置在墙上,一端与梁整浇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l 取 BA.h l n +B.2h l n +C.n l l =D. )(2025.1均为板厚h h l l n += 28、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梁,对支座为整浇的梁或柱,按弹性进论计算时,计算跨度l 一般可取 A A.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 B.板或梁的净跨n lC.n l 025.1取D. n l 05.129、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取 C A.22a b l n ++ B.22h b l n ++ C.两者中取小值和22a l h l n n ++ D. 2025.1b l n + 其中n l —边跨净跨度,b —板第二支座的宽度,a —边支座支承长度,h —板厚30、对于多跨连续梁,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l 取 C A.22a b l n ++ B.1025.02n n l b l ++ C.取中较小值和n n l b l 025.12+ D. n l 025.1 31、关于折算荷载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DA.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少活荷载的办法来处理B.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 /=g+q 21,折算活载q /=q 21 C.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 /=g+q 41,折算活载q /=q 43 D. 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32、关于塑性较,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CA.塑性较不能传递任何弯矩而能任意方向转动B.塑性较转动开始于I a ,终止于III aC.塑性较处弯矩不等于0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 uD. 塑性较与理想铰基本相同33、对于“n ”次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可出现 B 个塑性铰,最后将因结构成为机动可变体系而破坏;D. n+134、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BA. b ξξ≤B.35.0≤ξC.b >ξξD. 35.0>ξ35、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C% % % D. 15%36、用弯矩幅法计算,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 A 、M B 与调整后跨中弯矩M C ,应满足 C A.22o c B A M M M M ≥++ B.220M M M M c B A ≥++ C.02M M M M c BA ≥++ D. 02M M M M c BA ≤++37、在单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一般楼面板的最小厚度h 可取为 BA.≥50mmB. ≥60mmC. ≥80mmD. 没有限制38、对于板内受力钢筋的间距,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DA. 间距s ≥70mmB. 当板厚h ≤15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C.当板厚h >150mm,间距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250mmD.当板厚h >150mm 时,间距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300mm39、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BA.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B.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处弯起或在处切断10,6n n l l C .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的距离处切断或n n l l 3141 D. 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40、在单向板中,要求分布钢筋 CA.每米板宽内不少于4根B.每米板宽内不少于5根C .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D. 按承载力计算确定41、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 CA.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B.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C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D.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41、规范规定对嵌固在承重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CA.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 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71l 1l 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于41lC .沿受力方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包括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32 D. 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42、规范规定,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的肋部平行时,应沿梁肋方向配置板面附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CA.板面附加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 且与梁肋垂直B. 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C .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21 D. 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缘算起每边不小于板计算跨度41的o l 43、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次梁的计算和构造,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DA.承受正弯矩中截面,次梁按T 形截面考虑B. 承受负弯矩的支座截面,T 形翼缘位于受拉区,则应按宽度等于梁宽b 的矩形截面计算C .次梁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内力计算D. 不论荷载大小,次梁的高跨比141~81=l h ,一般不必进行使用阶段的挠度和变形验算 44、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D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 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则按矩形截面计算B. 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C .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 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 o =h-35;双排钢筋时h o =h-604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DA.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B.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C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D.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46、单向板肋梁楼盖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板、梁时,下面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DA.对于均布荷载和承受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的多跨等跨连续梁,其内力可分别按l Q G M l q g M m o m )(,)(2+=+=ηαα计算B. 确定连续梁剪力设计值时,各跨应取各自的净跨n l 计算C .若梁、板两端均支承在砌体上,其计算跨度0l 应取为n lD.对于等跨连续梁板,当跨度相差不大于15%时,计算跨内弯矩时取各自的跨度值,而计算支座弯矩则相邻两跨的平均值计算多项选择题1、关于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A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建筑功能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B .柱网尽量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C .主梁有沿横向和纵向两种布置方案,沿横向布置主梁,房屋空间刚度较差,而且限制了窗洞的高度;D .梁格布置尽可能是等跨的,且边跨最好比中间跨稍小约在10%以内;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均视为铰支座,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ABD 加以调整;A .跨度B .荷载C .剪力值D .弯矩值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关于计算简图的支座情况,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 ;A .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铰支座;B .对于两边支座为砖墙,中间支座为钢筋混凝土柱的主梁,若51 梁柱i i 时,可将梁视作铰支于柱上的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否则应按框架横梁计算内力;C .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20%,可作为等跨计算;D .当连续梁板跨度不等时,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各自跨度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计算;4、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连续梁、板的跨数应按 ABD 确定;A .对于各跨荷载相同,其跨数超过五跨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板将所有中间跨均以第三跨来代替;B .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续梁、板,可按五跨来计算其内力;C .当梁板跨数少于五跨时,按五跨来计算内力;D .当梁板跨数少于五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5、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BC ;A .对于n 次超静定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可出现n+1个塑性铰;B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的“屈服”,并不是结构的破坏,而其中还有强度储备可以利用;C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贯穿于裂缝产生到结构破坏的整个过程;D .从开裂到第一个塑性铰出现这个阶段的内力重分布幅度较大;E .第一个塑性铰出现到结构破坏这个阶段的内力重分布幅度较小;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 ABC ;A .钢筋种类B .配筋率C .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D .截面尺寸E .构件的承载能力7、对弯矩进行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B ;A .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B .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C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能太大,即b h x ξξ≤=0D .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 A 、M B 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 C 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 0的一半;E 、考虑内力重分布,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应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加10%;8、对下列结构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不应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其内力 ABD ;A .预应力结构B .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C .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D .二次受力叠合结构三、是非改错题共46题1.次梁传递荷载给主梁属于间接荷载,该处应设附加箍筋或吊筋; √2.现浇框架结构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 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对边框架梁和中框架梁均取I =2I 0; ×。
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规范一、概述混凝土梁板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刚度好、施工便利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规范,包括梁板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材料选用、荷载计算、梁板尺寸设计、钢筋配筋、施工要求等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梁板结构:由梁和板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梁为纵向构件,板为横向构件;2. 梁:承受横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柱上的构件;3. 板:承受纵向和横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梁上的构件;4. 梁板节点:梁和板相交的部分。
三、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失稳;2. 经济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减小结构重量和使用材料的数量,降低建造成本;3. 实用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符合实际使用的要求,满足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等要求;4. 美观性原则:梁板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美观度,满足建筑设计和环境要求。
四、材料选用1. 混凝土: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2. 钢筋: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抗拉强度不低于400MPa;3. 砖: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砖,抗压强度不低于7.5MPa;4. 砂浆: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砂浆,砂浆标号不低于M5。
五、荷载计算1. 自重:按照材料密度和结构构型计算;2. 活载:根据设计使用功能和区域规划标准计算;3. 风荷载:根据所在地区风速、结构高度、结构形式等因素计算;4. 地震作用:根据所在地区地震烈度和结构性质等因素计算。
六、梁板尺寸设计1. 梁的截面尺寸:根据荷载计算结果和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计算;2. 板的厚度:根据荷载计算结果和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计算;3. 梁长宽比:梁的长宽比应在10以下,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4. 板长宽比:板的长宽比应在5以下,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七、钢筋配筋1. 梁的钢筋配筋:根据梁截面的受力性能计算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2. 板的钢筋配筋:根据板的受力性能计算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3. 梁板节点处的钢筋配筋:根据节点受力情况计算节点处的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混凝土结构设计01梁板结构设计梁板结构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主要由梁和板构成。
梁一般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而板则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垂直荷载以及面内挠曲力和剪力。
因此,在进行梁板结构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承载能力:梁板结构设计需要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即能够承受设计荷载而不发生破坏。
为了满足承载能力要求,需要进行强度设计和极限状态设计,并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材和截面设计。
2.刚度和稳定性:梁板结构在承受荷载时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结构不会发生过大的挠度和变形。
在梁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梁的跨度、截面形状和截面尺寸等因素;在板的设计中,则需要考虑板的厚度和支承条件等因素。
3.施工性和经济性:梁板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施工性和经济性。
在施工性方面,需要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节点,以便于施工和施工工艺的安排。
在经济性方面,需要在不降低结构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材料和结构参数,以实现结构的经济性。
在进行梁板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荷载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和附加荷载等。
其次,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梁板结构的受力分析,确定结构内力分布和反力大小。
然后,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果,进行结构的选材和截面设计,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最后,进行结构的稳定性检验和验算,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侧扭能力。
在梁板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其次,需要考虑梁与板的连接方式和构造节点的设计,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最后,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维修和维护要求,以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梁板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荷载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并考虑结构的施工性和经济性,以实现结构的安全、经济和持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