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是什么?

答: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三维目标指什么?

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课堂教学资源指什么?

答:教材、教师、学生。

6.课外教学资源指什么?

答:校本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7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②分配角色,分享机会。③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8.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①:确定学习内容②充分的自主学习③有效的小组讨论。④深入的集体交流。精当的总结升华。

9.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是什么?

答: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10识字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识写分开,多认少写②下要保底,上不封顶。③快乐识字主动识字。④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11.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哪些方面?

答:阅读感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12.如何积累素材?

答: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书籍。

13.语文的四项基本训练指什么

答听说读写

14.口语交际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情境性,交际性,激励性。

15.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答:教书育人。

16 如何确立班规?

答:师生共同制定,学生自定班规,家长教师学生三方同制班规。

17.如何落实班规?

答:①公布解读班规②强化日常执行③惩罚严慈相济。④适当灵活调整班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
姓名: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1、 2、 3、 4、 5、 6、 三、 填空。(40 分,每空 2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4 年级从(写话)、(习作) 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 判断。(20 分,每小题 4 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 年级要多认多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选择。(20 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 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A、个性化 A、学习态度 四、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C、综合化 C、学习目的 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B、整体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B、学习方式 简答。(20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基本课型

小学语文课型模式 ①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明确任务)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通过听一些特级教师得课,瞧一些优秀案例,我们会发现她们总会在“新、奇、趣、巧”四个方面下功夫。 ②初读感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可采用:a、学生标清段落,自由读文感知;b、学生标清段落,开火车式分段(或分句)读课文感知;c、学生标清段落,小组合作读文感知等。 ③合作探究(可用小组合作得方式检查反馈,梳理文章脉络,夯实字词等基础知识) 此环节可采用:a、根据老师问题,勾画信息交流;b、运用朗读、交流等多种方式识记字此等基础知识;c、小组展示交流等。 ④总结收获(盘点一节课得所学) ①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明确任务)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通过听一些特级教师得课,瞧一些优秀案例,我们会发现她们总会在“新、奇、趣、巧”四个方面下功夫。 ②合作探究(根据所提出得“大问题”,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展示) 此环节可采用:a、全班展示交流;b、组内展示交流。 ③拓展升华(结合课内知识,拓展补充相关得课外知识) 此环节可采用:a、班内口头交流得方式;b、创作语文画卷;c、教师补充资料等方式。 ①激趣导入(导出单元主题,明确复习内容)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②整体感知(此环节主要就是细读课文,通过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可采用:a、学生自由读课文;b、教师点拨重点课文,学生轮读;c、小组合作读文等。 ③合作探究(主要就是知识梳理,梳理本单元每课得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网) 此环节可采用:a、根据老师提示,学生自己整理,然后教师再总结;b、教师引导学生一块儿梳理;c、小组合作梳理后展示交流,学生与老师再总结补充等。 ④练习巩固(结合《学习乐园》、《配套练习册》或其她资料进行练习巩固,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⑤总结收获(盘点一节课得所学) ①导入新课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②目标定位(出示此专题所要达到得目标) 此环节可采用:a、课件出示学习目标;b、教师口述学习目标。 ③方法指导(教师对于此类专题进行精讲点拨,建立学生得知识结构体系) 此环节可采用:a、教师系统讲解;b、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方法,教师再总结梳理;c、结合典型例题,边做边讲总结方法。 ④练习巩固(根据方法做此专题得练习) ⑤总结收获(盘点一节课得所学) ①激趣导入(以明确本节课得任务为主) 此环节可采用:a、名言导入;b、故事导入;c、直接导入。 ②成绩分析(分析此次考试得成绩) 此环节可采用:a、课件出示成绩具体分析;b、教师口头简述成绩分析;c、学生自己分析成绩。 ③典型题目讲解(教师对于出错较多或比较典型得题目进行讲解) 此环节可采用:a、教师系统讲解;b、学生讲解,教师再总结梳理;c、师生结合典型例题,边做边讲总结方法。 ④改错反思(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得方法对错题进行整改并反思,并及时对此类题型得方法进行总结梳理)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10年多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6、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教学教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总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精读课教学模式 精读课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1 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创新灵性是宝贵财富。如: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笔者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时,笔者就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笔者不禁为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2 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3 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桌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

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

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位,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教学实效。 范的课程体系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不管是家常课,还是公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要变唯美追求为实效追求,变追求观赏性为追求有效性。所谓务本求实——真实、朴实、扎实。扎实有效是教学最基本、最本真的美。除此,一切都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教学的美。 一、教学结构:变语文学习为语文实践。 众所周知,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多读、多写、多背。古人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而今人不能就是读书不够,语文实践不足。因此,一学期只教一本书,做一两本练习册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所以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引导,战术上大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把学生引向“多读多写多背”的正确道路上来。 2008年5月的《小学语文教师》卷首语,年近七旬的于永正老师回首一生,感喟深长地说:“童年最大的遗憾是古诗文背得太少。如果我小时候能打下较深厚的古典文学底子,那该多好哇!不能再让我的学生有这样的遗憾,于是我便不遗余力地教他们背诵读古诗文,为他们打好人生的底色。”教学

结构应当以“读书”指导为主线,打通课内外界限,用语文教材的“教”为学生最终的自主大量的读书阅读实践服务:让学生在课本的学习中真正学得方法,习得能力,培养读书的兴趣与喜爱语文的情感,为学生终生的大量读书打下基础,把学生引向广阔的大语文的阅读实践天地。 语文本身不简单,但我们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年轻的教育家杨瑞青在连云港苏教版教材培训会上曾经特别提起李亮老师,他说:“20年前,李亮老师是这样教语文的:每天早晨只让学生做一件事,大声地读书;每天晚上只让学生做一件事,大声地读书;每天的语文作业只提一个要求,把字写好。”不能说,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但至少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读书的姿态是最美的,读书的孩子是最美的。 读书不仅有经世之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需要,是一种对人的高尚情操、道德规范的熏陶与铸造。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往台上一站,他就是语文,说话的语气、神气,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语文对学生的吸引。方法上,可以重组教材,可以重构教学,可以简化头绪,可以简化教学,可以链结教材,可以系统安排…… 二、教学内容: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教课文不等于教语文,课文是独立的一篇文章,它虽然有其自身的独特个性价值需要我们教学赋予与重视,但从宏观的语文教学来看,它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与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文实践服务的。学课文不是目的,只是过程,学语文才是目的。 近年有人提出尖锐批评: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用了16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最新)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口语交际”教学的大致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应该谈话的形式,归纳引入新课。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 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的层次) 1、会说基本句子。 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2、能按顺序说。 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3、完整具体地说。 ①自己练习说。②互动交流,评价补充。 4、创设场景,模拟生活。 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教学的大致步骤 一、自主尝试,独立完成 教学中,无论是“我的发现”还是“日积月累”等内容,教师都要大胆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完成。教师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讨论交流,评价订正 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大家一起分享,及时修正错误答案。 三、引导发现,扩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发现的特点或规律,然后运用这一发现进行扩展训练。 “习作”教学的大致步骤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本周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有提前习作欲望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先试写下来。 教师准备:准备好本次习作的下水文,也可提前调查好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提前写草稿的数量等。 二、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三、习作指导 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的过程。 1、汇报交流。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 (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 3、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内说。) 4、集体交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最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 一、基本课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交流会等。 1、读物推荐课 书籍浩如烟海,不加选择地读一是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读了没有多大的收获,甚至会有坏的影响。要选择好的、有价值的书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是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因此为孩子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尤为重要。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主要方法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理由。师生可以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2、阅读方法指导课 阅读方法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 ①三读法 浏览性泛读。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圈点勾画,作批注。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将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和背诵。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③边读边思考法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阅读欣赏课 好的书不应只停留在为情节所吸引的浅层次阅读上,更重要的是品味、欣赏、揣摩、涵咏。因此课外阅读欣赏课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

(最新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令狐采学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焦作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笔试试题 分数: 教育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有利于。 3、是语文课程标准设定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4、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的学习过程。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的能力。 6、《语文教学二十韵》是著名教育家的作品。 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著名教育家的名言。 8、王崧舟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 9、朱永新先生主持,以一切人的发展为宗旨,是基于人文培养的素质教育,是着眼精神成长的生活教育。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进行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诵会等。()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3、第一学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课程标准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共列出了28项目标。() 4、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时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总的描述。() 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6、语文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7、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8、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是课程标准关于“学会汉语拼音”之一。() 9、口语交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 10、课程标准要求1-9年级合计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其中1-6年级80篇,7-9年级160篇。()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何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之欧阳数创编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主讲人:谢冰芝 第一章“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示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 一、汉语拼音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a、o、e,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您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

音,这就是a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发音不到位的困难。 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家用的类似的弯伞柄了。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下巴。) 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创建平等和谐的课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果子、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取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的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