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原文与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0.04 KB
- 文档页数:2
昔汉末,有贤人管宁,字幼安,山东东海人也。
宁性至孝,少丧父母,事兄如父。
年长,博览群书,尤好《六经》。
宁尝与邴原、华歆同游学,三人结为金兰之交。
时邴原、华歆俱有志于功名,欲入仕途。
宁独不慕荣利,志在隐逸。
一日,宁与二友同坐,忽见门外一人担席而过。
邴原、华歆皆谓:“此席可用也。
”宁视之,微笑曰:“吾等乃读书人,岂可久留此俗世?此席非吾等所用,割之可也。
”邴原、华歆愕然,不解其意。
宁遂拔刀割席,曰:“吾等志不同,道不合,割席以绝之,宜也。
”邴原、华歆愕然失色,相顾无言。
宁遂携书归隐,不复与二人相见。
邴原、华歆后俱入仕途,官至大官。
华歆官至司徒,邴原官至侍中。
二人虽位极人臣,然心中常念管宁之高风亮节,悔不当初。
一日,华歆与邴原闲谈,歆曰:“吾等昔日与管宁结金兰之交,不意今日竟成陌路。
想当年,管宁割席之志,可谓高矣。
吾等宜效法之,以洁身自好。
”邴原深以为然,遂上表辞官,归隐山林。
自管宁割席之后,邴原、华歆俱以宁为楷模,勤修德行,不以功名利禄为念。
世人皆称管宁为贤人,邴原、华歆亦各显其德,传为佳话。
管宁割席之事,后世传为美谈。
其割席之志,可谓千古不易。
管宁以其高洁之志,独善其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实为后世楷模。
吾辈宜以此为鉴,勤修德行,不以名利为念,方为真君子也。
夫管宁割席,非但割席而已,更是割弃世俗之累,追求道德之高。
宁之志,如山之石,坚不可摧;如松之节,挺拔不屈。
宁之德,如水之清,润物无声;如风之轻,吹拂人心。
是以宁之割席,实为后世之楷模,启迪后人之智慧。
邴原、华歆虽未能如管宁之割席,然能效法其德,归隐山林,亦为后世所推崇。
三人者,虽出处不同,然皆以道德自守,不以世俗为念,此乃真君子之风也。
故夫管宁割席,虽为一时之事,然其精神永存于世。
后世之人,当以此为鉴,坚守道德,不为世俗所惑,方为真正之贤人。
昔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烽火连天。
时,北海郡人管宁,少而聪颖,好学不倦,乃隐居山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一日,宁于山间结庐,遇一少年,姓华名歆,亦北海人也。
歆少年时,家贫力学,志向高远,闻管宁之名,遂往访之。
宁闻华歆至,欣然出迎。
二人相见,谈笑风生,意气相投。
歆见宁庐舍简陋,然宁怡然自得,不以富贵贫贱为意。
歆心中暗自佩服,遂留宿宁庐。
夜深人静,歆见宁灯下读书,专心致志,不觉自愧弗如。
自此,歆常随宁学,获益匪浅。
一日,宁与歆同游山林,忽见一物坠地,乃一金元宝也。
宁视之,曰:“此物非吾所欲。
”遂不取。
歆见宁不取,心中暗喜,欲试宁之志,遂拾金元宝而归。
宁归,见歆手中持金,问之,歆答曰:“宁兄,此金非吾所欲,然见之,心亦不恶。
”宁闻言,不禁愕然,曰:“金者,俗人之所爱,吾岂不知?然吾志在圣贤,岂以金银为重哉!”歆闻言,心知宁志坚定,非同小可。
又一日,宁与歆于林中结草为席,共谈学术。
时值盛夏,暑气逼人,宁裸体割席,以凉其身。
歆见之,惊讶不已,曰:“宁兄,割席非易事,吾恐难以胜任。
”宁笑曰:“吾非割席求凉,乃欲以此考验吾之志向耳。
吾闻古人云:‘心静自然凉。
’吾心既静,何惧炎暑?”歆闻言,深以为然,遂效仿宁之行为,割席以凉。
自是之后,宁与歆交情日深,然宁知歆心性不坚,难以共事。
一日,宁于庐中读书,歆来访,见宁正割席,遂曰:“宁兄,吾欲离去,另寻他路。
”宁问其故,歆曰:“吾见世人皆逐名利,而吾亦欲随波逐流,恐与宁兄之志不合。
”宁笑曰:“吾固知汝心,然吾之志向,汝未必能解。
吾非不欲求富贵,但吾志在圣贤,愿以清贫自守。
汝若离去,吾亦不强留。
”歆闻言,默然良久,终不忍离去,遂留宁庐。
然不久,歆又欲离去,宁曰:“汝欲离去,吾不强留。
然吾有一言相赠:人生在世,当立志高远,不以富贵贫贱为念。
汝若离去,愿汝勿忘吾言。
”歆感其言,遂留宁庐,共度时光。
译文:昔日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逐鹿,战火连天。
当时,北海郡的人管宁,年少时就聪明伶俐,好学不倦,于是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管宁割席”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主持编著的《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的故事,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关于管宁割席文言文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欣赏。
管宁割席文言文1【管宁割席】管宁①(nìng)、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④去⑤之。
又尝⑥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⑦(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⑧,歆废书⑨出观。
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②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
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⑩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心里高兴,偷看了管宁的脸色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寓意】: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但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管宁割席文言文2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文言文原文】管宁割席,汉末人也。
性刚介,不苟合。
尝与同郡徐原相善,共读于一室。
原忽有贵介之望,欲去宁而就荣。
宁曰:“吾与子同道,同室而异志,吾将割席而去。
”遂解带割席,绝交而去。
原闻之,心甚悔恨,追而谢之。
宁曰:“子欲荣显,吾亦愿之。
然荣显非吾志也,吾志在道。
子去就荣,吾不去就道,非吾志也。
吾宁守吾道,而不失吾友,岂可同床异梦哉?”原感其言,遂止。
宁后仕魏,位至光禄勋。
而原亦不弃,终为汉室忠臣。
宁与原之友,虽经变故,终不变其志,以道义自守,故世称管宁割席。
【文言文翻译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 hàn mò rén yě. xìng jiāng jiè, bù gǒu hé. cháng yǔ tóng xìng xú yuán xiāng shàn, gòng dú yú yī shì. yuán hòu hū yǒu guì jiè zhī wàng, yù qù níng ér jiù róng. níng yuē: “wǒ yǔ zǐ tóng dào, tóng shì ér yì zhì, wǒ jiāng gē xí ér qù.” suí jì liè dài gē xí, jué jiāo ér qù.yuán tīng zhī, xīn shì huǐ hèn, zhuī ér xiè zhī. níng yuē: “zǐ yù róng xiǎn, wǒ yì yuàn zhī. rán róng xiǎn bù shì wǒ zhì yě. wǒ zhì zài dào. zǐ qù jiù róng, wǒ bù qù jiù dào, bù shì wǒ zhì yě. wǒ níng shǒu wǒ dào, ér bù shī wǒ yǒu, jǐ kě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zāi?” yuán gǎn qí yán, suí zhǐ.níng hòu shì wèi, wèi zhì guāng lù xūn. ér yuán yì bù qì, zhōng wéi hàn shì zhōng chén. níng yǔ yuán zhī yǒu, suī jīng biàn guò, zhōng bù biànqí zhì, yǐ dào yì zì shǒu, guǒ shì shì chēng guǎn níng gē xí.【注】1. 同郡:指同一个郡,即同一个地区。
昔汉末,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各怀异志。
时有管宁者,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
宁性高洁,不慕荣利,独好古文,潜心学问,遂成一代儒宗。
时与宁同窗者,有华歆、邴原二人。
三人虽同窗,然志趣各异。
宁好学不倦,一心向道,而歆、原二人则热衷于功名利禄,心系世俗。
一日,宁、歆、原三人同游市井,见一高官显贵,车马喧嚣,宾客盈门。
歆、原二人羡慕不已,纷纷拜谒,献媚邀宠。
独宁默然不语,专心于路边的古书,不予理会。
歆、原见状,心中不悦,暗自思量:“吾等与管宁同窗多年,他竟如此不识时务,不与我们一同追求功名,岂非愚钝?”遂心生一计,欲试探宁之心。
次日,歆、原二人共谋,于宁座前铺一青布,布上绘有五经图。
宁不知二人用意,依旧读书不辍。
歆、原见状,暗中以刀割席,欲令宁与二人分离。
宁见席断,惊异之余,方知二人之意。
宁心中悲愤,然亦明白二人之志与己不合。
宁遂起身,取刀割席,对歆、原曰:“吾与二子同窗数载,今观二子之心,已非往日之友。
吾宁守吾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从此别,各走各路。
”歆、原闻言,羞愧难当,自知与宁之别,乃道德之别,非同窗之别。
二人相顾无言,黯然离去。
管宁割席之事,传为佳话,后世之人皆以宁为楷模,赞其高洁之志,坚贞之节。
宁虽未达功名,然其名声远播,流芳百世。
夫管宁割席,非仅为断席之小事,实则表现了古人坚守道德、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乱世之中,管宁不改其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实为君子之风。
今人读其事,当以此为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不负此生。
译文如下:古时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各怀异志。
当时有位管宁,字幼安,是北海朱虚人。
管宁性情高洁,不追求名利,独好古文,专心致志于学问,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当时与管宁同窗的有华歆、邴原二人。
三人虽然同窗,但志向各不相同。
管宁好学不倦,一心向道,而华歆、邴原二人则热衷于功名利禄,心系世俗。
有一天,管宁、华歆、邴原三人一同出游市井,看到一位高官显贵,车马喧嚣,宾客盈门。
华歆、邴原二人羡慕不已,纷纷拜见,献媚邀宠。
【原文】管宁割席,原夫汉末名士,居北海,与华歆、邴原共园中读书。
时宾客盈门,或讲道论德,或陈说经术,谈笑风生。
宁独静坐,若不闻。
歆欲与宁共载,宁不应。
歆曰:“宁,子欲何如?”宁曰:“子非吾友也。
”歆大惊,遂割席分坐,不复与宁同席。
【注释】1. 管宁: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临朐县)人。
他以清高自守,学问渊博,被称为“北海先生”。
2. 汉末:指东汉末年,即公元184年至220年之间。
3. 北海:即北海国,东汉末年设置的一个国,今山东省东部。
4. 华歆:字子鱼,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北海郡安丘县(今山东省安丘市)人。
5. 邴原:字根矩,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北海郡安丘县(今山东省安丘市)人。
6. 园中:指读书的地方,即园林。
7. 宾客盈门:形容来客众多。
8. 讲道论德:指谈论道德和哲学。
9. 陈说经术:指讲解经书和学术。
10. 谈笑风生:形容谈笑间气氛活跃。
11. 宁独静坐:管宁独自安静地坐着。
12. 若不闻: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13. 子欲何如:你想怎么样?14. 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
15. 大惊:非常惊讶。
16. 割席:割断坐席,表示断绝关系。
17. 分坐:分开坐。
18. 不复与宁同席:不再和管宁坐在同一张席子上。
【翻译】管宁割席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学者管宁,他居住在北海国,与华歆、邴原一同在园林中读书。
当时,有许多宾客来访,有的谈论道德哲学,有的讲解经书学术,谈笑间气氛活跃。
而管宁却独自安静地坐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华歆想要和管宁一起坐车,但管宁没有回应。
华歆问:“管宁,你想要怎么样?”管宁回答:“你不是我的朋友。
”华歆非常惊讶,于是割断坐席,与管宁分开坐,不再与他同席。
这个故事反映了管宁的清高自守和坚定的学术追求。
在当时的乱世之中,许多人追求名利,而管宁却选择了淡泊名利,专注于学术研究。
他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
少与华歆、邴原同字,俱游太学,共修经业。
宁为人严整,不苟言笑,歆亦修谨,而性酷薄,好论人短。
原清虚通脱,不与世事,三人皆好读书,常共读《论语》。
一日,宁、歆俱行,见道旁有孤松,宁欲伐之,歆曰:“此松虽小,终当为梁栋之材。
”宁曰:“人岂无一时之小,而不当为栋梁之器哉?”歆默然,不答。
宁因割席而去。
后宁为征东将军,歆为征西将军。
宁闻歆败,叹曰:“吾与华子鱼虽同年,相去远矣!”遂谢病去职,不复相见。
《管宁割席》译文: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
年少时与华歆、邴原同字,一起游学于太学,共同修习经书。
管宁为人严谨,不苟言笑,华歆也为人严谨,但性情酷薄,喜欢议论别人的短处。
邴原清虚豁达,不与世事为伍,三人皆喜欢读书,常常一起研读《论语》。
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出行,看到路边有一棵孤松,管宁想砍掉它,华歆说:“这棵松树虽然小,但终将成为栋梁之材。
”管宁说:“人难道没有一时的小,而不应该成为栋梁之材吗?”华歆沉默不语,没有回答。
管宁于是割断席子离开了。
后来,管宁担任征东将军,华歆担任征西将军。
管宁听说华歆战败,叹息道:“我与华子鱼虽然同年,但相差甚远啊!”于是辞去官职,不再相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面临人生抉择时,若观点和立场不同,就很难再继续走下去。
管宁割席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友情和道义的尊重,同时也警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慎重选择朋友,珍惜那些志同道合的知己。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
小编整理了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与借鉴。
【管宁割席】管宁①(nìng)、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④去⑤之。
又尝⑥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⑦(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⑧,歆废书⑨出观。
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②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
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⑩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心里高兴,偷看了管宁的脸色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寓意】: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但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译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注释
1、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2、共:一起。
3、捉:拿起来,举起,握。
4、掷:扔。
5、去:抛去。
6、尝:曾经。
7、乘轩服冕:复词偏义。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古
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
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8、如故:像原来一样。
如:如同,好像。
9、废书:放下书。
废:停止。
10、观:观望。
11、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12、窥:偷看。
13、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子:指你。
14、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管宁少时,与同乡邴原结为好友。
二人自幼同窗,情同手足,共度少年时光。
邴原虽才智过人,然性好利,常以富贵为念。
管宁则不同,他淡泊名利,矢志不渝,专心向学。
一日,二人共游山林之间,见一席地,草长莺飞,景色宜人。
邴原忽生一念,欲割席以示决裂,言曰:“吾辈志不同,道不合,自今日起,吾当另辟蹊径,不再与君为伍。
”管宁闻言,面色不改,从容答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吾与子同道,岂可因一时之别,遂割席而别?”邴原见管宁态度坚定,心生敬意,遂收起割席之念,与管宁一同游玩。
然不久之后,邴原又生异心,欲另寻富贵之路。
管宁知其意,再次劝诫:“子若贪图富贵,吾不敢强留。
然君子之行,当以道义为重,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忘本心。
”邴原闻言,默然不语,心中矛盾不已。
然他终究未能割舍对富贵的向往,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离去,寻求自己的富贵之路。
临行前,邴原再次割席,与管宁决绝。
管宁见状,心中虽感惋惜,然亦无怨无悔。
他深知,邴原之去,乃是其个人选择,非己之过。
于是,他挥挥手,让邴原离去,自己则独自返回山林,继续研学。
邴原离去后,世人皆以管宁为楷模,称其高洁不染,坚守道义。
而邴原则因贪图富贵,屡遭挫折,终未能实现其抱负。
后来,邴原后悔不已,多次试图与管宁和好,然管宁已心如止水,不愿再与之交往。
管宁割席之故事,流传千古,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在于道义相合,而非利益相连。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世俗所惑,方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夫管宁割席,非独为友谊之证,亦为君子之风。
彼时彼刻,管宁以其高风亮节,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而邴原则因贪图富贵,失却了道义,终未能成为一代英豪。
此二者,一为世人所敬仰,一为世人所惋惜,实为人生之鉴也。
故夫管宁割席,虽一事之小,然其意义深远,足以启迪后人。
愿世人皆能以此为鉴,坚守道义,不染尘埃,方能成就一番事业,留名青史。
管宁割席翻译和原文管宁割席原文:吾闻之,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而不治,则益求其次矣。
吾岂匪夷所思邪?岂无他故,其所废者必自其间来。
是故君子自修其身,以敬其终;又尊贤使能,以保其初;废不用,则焚香于祖庙而祷之;及其用也,不避委省之任,以终其身。
三年之丧,以孝从父之踵,非礼不入乡,名不正则言不顺。
既亲丧尽礼,又何忍乎?三年之外,又如之何其孝也?昔者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籍之间,胶鬲举于市。
三子者以其爱于其父,爱其兄弟,故能成其功。
故曰:爱必有方,恶必荡然。
传之不易,顺之不深,与之偕而不入其亲,其斯如已乎?管宁割席翻译:我听说有国家或家庭,不是因为物质上急需而烦恼,而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或安全不能保障。
真正的平等消除了贫穷,和谐排除了孤独,稳定杜绝了不公。
于是,虽远道而来的人也不肯不服,因而应该从提高文化道德水平入手;如果已到这里而不能建立和谐稳定,那就要更努力寻求原因和对策。
这种方法是不是匪夷所思呢?那是因为废弃掉的东西一定是由它自己中间产生的。
因此,君子必须修身养性,以答谢自己的人生;同时,尊重贤才使他们具备能力,以保证正义得以早日实现;如果因某种原因废用了有才干的人,就要去宗庙点燃香火祷告,最后让这些有才能的人能够发挥其长处。
在炼狱的三年里,必须紧随在父亲的脚步后面,发扬孝道,不穿非礼的衣服,不说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话语。
既然丧规盡礼,然后又去做什么呢?三年过后,又该怎样表现孝道呢?古时舜在畎亩之中开创了农业文明,傅说在树籍之间被发掘出来存在价值,胶鬲也被人们在市场上发现出来。
这三人都是因为爱他们的父亲、爱他们的兄弟姐妹,所以能够成就伟业。
所以说:爱必须得有方向,恶必须考虑后果。
接受传统不要漠视,顺从传统一定要深入骨髓,不同的人处在同一起点,一个人必须跟随团队,不然,会导致个人的失败。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管宁割席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管宁和华歆在园中锄草时发现一片金子,管宁不为所动,而华歆则拾起金子后又扔掉。
后来,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从门前经过,管宁仍然专心读书,而华歆则出去观看。
最终,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表示不再把华歆当作朋友。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篇1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注释】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共:一起。
捉:拿起来,举起,握。
掷:扔。
去:抛去。
尝:曾经。
乘轩服冕:复词偏义。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
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如故:像原来一样。
如:如同,好像。
废书:放下书。
废:停止。
观:观望。
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窥:偷看。
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子:指你。
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管宁割席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启示: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篇2管宁割席原文: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中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割席断交》文言文及翻译割席断交,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下面是《割席断交》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割席断交》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
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③曰:" 子非吾友也!"「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割席断交典故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
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
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
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
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
”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古诗管宁割席翻译赏析文言文《管宁割席》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
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
如:如同,好像。
⑧废书:放下书。
废:停止。
⑨观: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翻译】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b/19770,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
小编整理了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欢迎欣赏与借鉴。
【管宁割席】管宁①(nìng)、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④去⑤之。
又尝⑥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⑦(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⑧,歆废书⑨出观。
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②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
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⑩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心里高兴,偷看了管宁的脸色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寓意】: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但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草,突然俩人都瞧见地面上有一片金子。
管宁仍然挥动着锄头,视金子如石头;而华歆十分高兴地捡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以前,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前去观望。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
昔管宁与华歆共席,同游学于海内。
宁性淡泊,不慕荣利,独喜读书,不求闻达。
歆则好交游,欲求进取,欲结交权贵,以求显达。
一日,宁与歆游于园中,见地上有双屐,一黑一白,皆完好无损。
宁拾而纳之,歆见而异之,问:“此何物?”宁答:“此吾所拾也。
”歆曰:“宁兄,吾观此屐,一黑一白,似有异象,莫非有何寓意?”宁微笑曰:“此屐虽异,然吾视之如常,并无他意。
吾性本静,不求名利,故不以为奇。
”歆闻言,心中不悦,暗自思量:“宁兄如此淡泊,吾欲求显达,岂能同路?吾当另谋他径。
”遂与宁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自后,宁专心致志于学问,闭门读书,不问世事。
歆则广结良缘,结交权贵,以求仕途通达。
然歆虽得一时显赫,终因心术不正,名声扫地,为人所不齿。
岁月如梭,宁与歆各有所成。
宁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名声远播,而歆则因贪污受贿,身败名裂,被世人唾弃。
一日,宁于书房中读书,忽闻门外有人求见。
宁出门一看,乃昔日同窗华歆也。
歆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泪眼朦胧。
宁见状,心中不忍,遂请歆入室。
歆跪于宁前,泣曰:“宁兄,吾悔矣!昔日吾误入歧途,追求名利,不思进取,致使今日落得如此下场。
宁兄,请赐教我,如何才能洗心革面,重拾道德?”宁扶起歆,曰:“吾兄,人生路漫漫,一时得失,何足挂齿?关键在于自省与悔过。
吾兄若真心悔过,当从今日起,摒弃世俗,回归初心,专心向学,修身齐家,方能重获新生。
”歆听后,顿悟前非,遂拜谢宁,愿从今日起,追随宁兄,共同修学,以洗刷前耻。
自此,宁与歆复为至交,共度余生。
宁以德行教化歆,使歆成为一代名士,而宁亦因教化有功,名声更盛。
管宁割席,遂成千古佳话。
世人传颂,以为楷模,告诫后人:人生在世,当以道德为本,摒弃名利,专心向学,方能成就一番事业,流芳百世。
译文:从前,管宁和华歆曾经一起坐在一张席子上,一同在国内外游学。
管宁性情淡泊,不追求名利,只喜欢读书,不求出名。
华歆则喜欢结交朋友,想要求得进步,想要结交权贵,以求得显赫。
有一天,管宁和华歆在园中游玩,看到地上有两只鞋子,一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白色的,都完好无损。
管宁割席原文与翻译
本文是关于管宁割席原文与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管宁割席原文与翻译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
[注释]席:坐具、坐垫。
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
(1)、又尝同席()(2)、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3分)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一句。
(3分)
4、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任选一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4分)
参考答案:
1.(1).曾经(2).原来、以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译: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4.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
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