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大天王——机械、电气、光电、同济五小天王——能源、电子、计算机、电信、材料八仙过海——环境、物理、化学、水电、控制、船海、软件、数学文科老大——新闻小强学院——外语奇葩学院——人文学院金碧辉煌——经济、管理、公管下面是详细介绍~~~2013届的童鞋你们就要开始选学校填志愿了,作为在你们考虑范围内的华中科技大学的学长一枚,我觉得我可以告诉你们关于华科的细微点滴,不管你们最后是否成为了我的校友,我都希望我的科普能够帮助到你们了解这所可爱的学校。
那山——喻家山全国校园依山傍水的大学不少,华科就是其中之一。
背倚武汉市市区地理制高点的喻家山,侧拥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东湖。
往东望去,马鞍山上那座小塔小巧可爱。
她们使华科的校园更安宁更舒坦。
瑜伽山上有一座广东顺德校友会捐建的凤归台,晴朗的天气,上面的视野很好,东北望去武广高铁飞驰而过,西北望去东湖长江,南部一片中国光谷,你不会想象得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我家那位炒房团舅舅当年都没考虑过投资这里的房子而现在追悔莫及。
喻家山不想珞珈山那般有灵气有历史,他只是很沉稳很大气,为这所校园遮挡来自北方的凛冽冬风,他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安全感。
那人——根叔,李娜媒体提到根叔都是打引号的,他们会说华科大的“根叔”,华科的学生提到根叔都是不打引号的,就像你提到你的爷爷,不会说我“爷爷”一样。
媒体报道的根叔没有错,略有夸张的嫌疑。
在华科学生的眼中,根叔是校长,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根叔会喜欢听学生的意见,会每年都开几次校长见面会,会时不时在BBS上发帖,他会问学生我们要向上交浙大等兄弟院校学习什么,也会激情写下“娜是我们共同的骄傲”,根叔的马甲叫pgli~突然一天,根叔就红了。
红得让我们这些学生觉得不知所措,我们不知道让我们热泪盈眶的一场毕业典礼为什么突然就受到了热捧。
在我们眼中,这只是一位老者在引领我们一起回忆在这所可爱的学校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罢了。
根叔就这么红了,我们担心他不再亲切,不再出现在西一食堂吃早饭,不再在篮球场上远射投篮,不再登陆那个每个人都熟悉的pgli……可是我们亲爱的根叔告诉我们,他还是我们那位可敬可爱的根叔,一如既往。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华中科技大学(HUST)物理课程享有盛誉,它是学术地位最高的课程之一。
HUST自1952年建校以来,物理课程就一直是它文理类学科的主要内容,迄今仍然保持着第一的地位。
为了解决技术发展的紧迫性和实践性,HUST物理课程注重实践教学,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努力发展和完善实验室和教学设施。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学科,它是深入研究自然界空间、时间、物质、能量和力的一种全面性科学,是理解自然运动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核心和基础,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HUST,物理系集结了一批优秀的教授,这些教授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拓展和深化该学科的思想,努力研究实验物理、实验数学物理、量子物理、计算物理、大尺度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
HUST物理学系与本校综合实验室(Comprehensive Laboratory)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开展实验研究,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物理学的学科实践水平。
该综合实验室的实验室设施包括量子现象实验室、小规模实验室、固体物理实验室、磁学实验室、动力学实验室以及电子数据的图形处理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经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可以提供计算机设备来进行实验室技术操作和学习。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系也采用了多种授课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验室作业、讲座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授课方式来获取学习内容和相关知识。
HUST物理学系也会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科学会议,这样可以更好地增进对物理学的了解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的物理课程不仅开展理论研究,还非常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以便能够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内容。
本校的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实验物理学、应用物理学、计算物理学、物理核子学和集成电路物理学等。
总之,华中科技大学物理课程以其文理类学科的传统和特色为基础,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在理论和实践的尝试下,以及良好的学术氛围,努力推动自己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Applied Physics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与材料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无线电物理和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等方向,培养具有宽广而坚实的数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科学实验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既可在物理学、材料学、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物理、环境和能源等相关专业攻读研究生,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高科技开发及科学管理工作。
This program includes various concentrations, including Theoretical Physics, Plasma Physics,Condensed Matter and Material Physics, Optic, Precision Measurement Physics, Radiowave Physics, Nuclear Physics and Particle Physcis. It aims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broadly and basicall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in modern applied physics. The graduates can continue further study in fields of Physics, Material Science, Opto-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physics, Environments and Energy. They are also able to pursue a career of R&D or management in related high-tech industry.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1. 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物理基础理论及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2.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并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初步运用计算机的能力;3. 掌握一定的专业物理知识,并进行研究性和应用性的基础训练,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目录安全管理制度总则 (3)消防安全管理条例 (5)财产安全管理条例 (6)信息安全管理条例 (8)保密安全管理条例 (9)人身安全管理条例 (10)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 (11)实验室及办公室安全责任书 (13)物理学院安全工作委员会名单 (15)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安全管理制度总则为进一步加强物理学院的安全工作,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学院和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安全工作范畴主要包括: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安全、资金安全、人身安全和技术安全。
具体规定详见消防安全管理条例、财产安全管理条例、信息安全管理条例、保密安全管理条例、财务管理办法和人员安全管理条例。
第二条物理学院安全工作的执行依照“三级安全责任人体系”,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1.院长书记作为一级责任人,在安全工作中担负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全面指导学院安全工作开展,监督和检查各二级责任人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2.各科研和教学中心负责人作为二级责任人,在安全工作中担负督管责任,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工作,通过执行制度规范和定期检查督促各三级责任人落实安全措施;3.各办公、实验用房负责人作为三级责任人,与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在安全工作中担负直接责任,对本人管辖的房间直接负责,必须严格执行学院和本单位安全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防范所辖房间的安全事故。
具体责任人及监管区域详见物理学院安全责任人一览表。
第三条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所有师生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学院定期开展消防、财产、信息、保密、人身等安全教育,全体师生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各类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学院定期开展消防、危险品、信息、人身和财产等安全检查,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一周内整改落实。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学习指南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学习指南·27·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Physics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的目标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使学生具有宽广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较强的数学和逻辑分析能力、动手实做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
专业方向有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与材料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物理学发展现况,并且对最前沿的交叉学科有一定的认识,为学生下一阶段进行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下坚实基础。
The objective of this major is to cultivate future ’s scientists. We have tailored our curriculum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broad and solid foundation of Physical theories, enhanced capability of mathematical and logical analyses, and a good skill of hands-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Some concentrations, including Theroretical Physics, Plasma Physics, Condensed-Matter & Materials physics, Optics, Radiowave Physics, Nuclear Physics, Particle Physics, are built to provide student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the state of the arts in Physics. The goal is to let students have concrete background knowledge for doing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hatever in frontier science and advanced technology.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1. 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物理基础理论及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具备较高的科技英语写作水平和沟通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物理实验和模拟计算的能力;3. 掌握一定的专业物理知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一、理论物理理论物理(Theoretical Physics)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
无论如何,理论物理依然是一个未完成的体系,它生机勃勃而又充满了挑战。
理论物理一方面探索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同时也探索各种复杂条件下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
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理论物理的研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继续发挥着致关重要的作用:量子信息理论加深了我们对量子力学基础的理解,同时又在不断挑战量子理论的解释极限;介观物理、纳米技术揭示着宏观和微观过渡区域丰富的物理规律;超低温、强激光等极端环境显示出独特的物理性质;强关联多电子体系则对解析和数值研究都提出了挑战;复杂物理系统、非线性物理系统不断涌现新的问题。
在新的世纪,作为宇宙学的重大发现,我们的宇宙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构成了宇宙组分的23%和73%,我们熟悉的重子物质不过占区区4%而已!理论和实验的冲突如此尖锐,而理论本身也面临着自洽的逻辑问题,新物理已经不可避免,理论物理再次面临着重大突破的时机。
随着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完成,新一代天文探测器的升空,引力波探测实验的推进,以及数个未来的大型实验计划的实施,我们有机会探测到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粒子,精确测量宇宙极早期大爆炸的余辉,研究遥远宇宙空间的黑洞和其它奇异天体。
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时理论物理学家将得到更多的启示,某种新物理将水到渠成地出现并正确地解释上述谜团,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将迈入新的层次。
研究范围理论物理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以理论的方法和模型研究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等离子体和凝聚态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解决学科本身和高科技探索中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研究范围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凝聚态理论、统计物理、光子学理论、原子分子理论、等离子体理论、量子场论与量子力学、引力理论、数学物理、理论生物物理、非线性物理、计算物理等。
物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是在1983年成立的原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经过近三十年广大教职工发扬“探物穷理创新,自信自强争先”的精神,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物理学院系之一。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128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520余人,并接受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
目前在读的本科生有近6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物理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学科获评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下设“理论物理中心”、“凝聚态与材料物理中心”、“光学中心”、“引力中心”、“等离子体物理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大学物理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和“物理专业教学中心”。
建有科技部“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力导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引力实验与理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并参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和磁约束核聚变(ITRE)计划平台的建设;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获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两人),博士生导师25人,教授33人,副教授28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有3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1人获“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资助;1人被评为“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第五届全国科普作品奖”一等奖;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称号,指导3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获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1人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十余项。
耀变体的喷流物理研究康世举【期刊名称】《天文学报》【年(卷),期】2017(058)005【总页数】3页(P130-132)【作者】康世举【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活动星系核(AGN)是一类特殊的活动星系,核心存在着猛烈的活动现象和剧烈的物理过程.耀变体(blazar)是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子类,其具有相对论性喷流且喷流视角很小,因此集束效应较强,观测到的辐射基本都来自于喷流.相对论性喷流物理还很不清楚,如喷流的形成、喷流的准直和喷流的物质成分等.耀变体多波段辐射为喷流主导,为研究喷流物理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室.本论文第1章介绍了AGN和blazar研究的部分进展.第2章进一步介绍了blazar 常用的喷流模型.第3章我们利用χ2的方法和喷流模型,同时考虑了不同的外软光子场(宽线区或尘埃环)的影响,对一个具有同时性(或准同时性)多波段能谱数据的低同步峰(low-synchrotron-peaked,LSP)耀变体样本进行了拟合,发现假定外软光子来源于尘埃环红外辐射比假定外软光子来源于宽线区辐射的能谱(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ED)拟合的χ2小,表明这些LSP blazar的γ射线辐射区可能位于宽线区以外.同时利用较好的软X射线数据,限制了喷流中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最小电子洛仑兹因子)γmin,其值的范围为5–160(中值为55),该参数对估算喷流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假设喷流内一个电子对应一个质子,发现通过模型拟合估算的LSP耀变体喷流功率比Fanaro ff-Riley type II(FR II)喷流功率高,可能的解释为这些耀变体喷流存在正电子.若喷流内存在正电子,喷流功率将减小.因此我们认为,喷流成分为正负电子和质子的混合等离子体.假设LSP耀变体的喷流功率与FR II喷流的功率相同,我们发现这些耀变体为正负电子对主导的轻子喷流,喷流正负电子对数密度为质子数密度的几倍,但喷流功率仍由质子主导.对于高同步峰(high-synchrotron-peaked,HSP)BL Lac天体PKS 1424+240,前期用同步自康普顿(synchrotron self-Compton,SSC)模型拟合其多波段SED时发现拟合参数不合理(比如具有特别大的多普勒因子δ),该工作中我们考虑了外软光子场,用轻子喷流模型拟合了耀变体PKS 1424+240天体在不同态的多波段SED,探讨了高同步峰耀变体PKS 1424+240天体的软光子起源问题,发现SSC+外康普顿(external-Compton,EC)模型给出的δ值比较合理.但是需要的外软光子能量密度值小于宽线区或尘埃环软光子能量密度的典型值,这与最近一些BL Lac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意味着耀变体的外软光子场随着耀变体光度的减小可能存在演化(平谱射电类星体( fl at spectrum radio quasars,FSRQs)-BL Lac:低能峰BL Lac(low energy peaked BL Lac,LBL)-中能峰BL Lac(intermediate energy peaked BL Lac,IBL)-高能峰BL Lac(high energy peaked BL Lac,HBL)).在此基础上,第5章进一步通过EC过程研究耀变体中外软光子场的演化问题.我们用轻子喷流模型(SSC+EC)和χ2的方法拟合不同光度耀变体样本的同时性(或准同时性)多波段SED,模型计算中外软光子场能量密度Uext作为自由参数.研究不同类型耀变体的外软光子场能量密度,我们发现:(1)高光度LSP耀变体(FSRQs和LBLs)的外软光子场能量密度基本保持不变,但拟合的宽线区外软光子能量密度比观测值小;而红外外软光子能量密度与观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进一步支持LSP耀变体软光子场可能起源于尘埃环,喷流辐射区位置在宽线区外;(2)对于部分IBL天体仍然需要考虑EC过程,但光子场能量密度Uext远小于宽线区(尘埃环)的外软光子能量密度的典型值且随光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这种演化与射电宁静(RQ)AGN中宽线区或尘埃环的演化是一致的.最后,我们对耀变体及喷流物理进行了小结和展望.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s)belong to a special class of active galaxies,and have violent active phenomena and intense physical processes in the nuclei.Blazar is a subclass of AGNs,and has a relativistic jet with a small jet viewing angle.Therefore,the boosting e ff ect is very important,and almost all the observed radiation is dominated by the jet.The relativistic jet physics is not very clear yet,such as the jet formation,collimation,and matter content etc.The multi-waveband radiation of blazar is dominated byjet,which provides an ideal laboratory for studying the jet physics.The fi r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AGNs and blazars.We further introduce the jet model that commonly used in blazars in the second chapter.In the third chapter,we fi t simultaneously(or quasi-simultaneously)the multi-waveband spectral energydistributions(SEDs)for a sample of low-synchrotron-peaked(LSP)blazars with the jet model and χ2procedure,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di ff erent soft photon fi elds(broad line region or a molecular torus).We fi nd that the SED fi tting with an external soft photon from IR torus is systematically better than that from the broad line region(BLR)based on a χ2test,which suggests that the γ-ray emitting region most possibly stays outside the BLR.The minimum electron Lorentz factor,γmin,is constrained from the modeling of these LSP blazars with good soft X-ray data,and in a range from 5 to 160(with a median value of 55),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jetpower estimation.Assuming one-to-one ratio of proton and electron,we fi nd that the jet power for LSP blazars is systema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Fanaro ff-Riley type II(FR II)radio galaxies.A possibl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re are some positrons in the jets of these blazars.If this is the case,the jet power will be reduced.Therefore,we propose a mixed composition ofe± −p in the jets of these LSP blazars.If we assume that the jet power of LSP blazar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FR IIs,we fi nd that it is an electron-positron pair dominated leptonic jet in these blazars,and the number density of electron-positron pairs is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electron-proton pairs,but the jet power is still dominated by protons.For the high-synchrotron-peaked(HSP)BL Lac PKS 1424+240,the SED fi tting with the synchrotron self-Compton(SSC)model gave unreasonable fi tting parameters(e.g.,a very large Do ppler factor δ).In this work,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sible external soft photon fi eld,and then fi t the multi-waveband SEDs of blazar PKS 1424+240 with one-zone leptonic jet models in both states.We fi nd the SSC+external-Compton(EC)model can give a better fi tting result if the EC process is included.However,the needed energy density of external soft photon fi eld(Uext)is much lower than the typical value.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some other BL Lacs,where the BLR or torus is very weak or disappearing.It means that there is evolution of the energy density of external soft photon fi eld with decreasing of the luminosity of blazars(the fl at spectrum radio quasars(FSRQs)-BL Lac:low energy peaked BL Lac(LBL)-intermediate energy peaked BL Lac(IBL)-high energy peaked BL Lac(HBL)).And on this basis,in the chapter 5,we further explore the possible evolution of the external soft photon fi eld of blazars based on the EC process.We employ the one-zone homogeneous leptonic jet model and χ2procedure to fi t simultaneously or quasi-simultaneously multi-waveband SEDs for a sample of blazars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 of luminosities.In our model,we set Uextas a free parameter.Studying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external photon fi eld in di ff erent subclasses of blazars,we fi nd:(1)the Uextof the high luminosity blazar(FSRQs and LBLs)keeps roughly as a constant,which is,however,smaller than that constrained from BLR observations.Assuming IR as the source of soft photons,the Uextis rou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torus observational result.This further supports the result that the external soft photon fi eld may originate from torus,and the γ-ray emitting region of these LSP blazars locates outside the BLR.(2)For some IBLs,the EC process may be still needed,but the photon energy density is less than the typical values of the photon energy density of BLR(or dust torus),where the Uext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of the luminosity.This evolu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BLR or torus as directly constrained from the radio-quiet AGN.The fi nal part summarizes the study on the subject,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学科教学(物理)学科简介一、学科专业介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办学历史较长的院系之一,2008年撤系建院,在原物理系基础上成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物理师资和物理专业人才。
物电学院下设有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现设有物理学(师范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物理学科现有光学、力学、电磁学、热学、近代物理、电子技术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中心共同建设激光雷达综合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教授7人,副教授27人,博士13人(其中博士后3人),2009年以来,物理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基金项目10项,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横向项目3项,获得海南省教育厅优秀科研论文2项,出版专编11部,获得专利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 收录20多篇。
学院有物理学一级学科为院级重点学科,光学、理论物理、凝集态物理、无线电四个学科方向。
2009年以来,物理学师范生参加全国大学物理教学技能比赛,12人获得教学比赛一等奖,参加海南省多媒体课件比赛,5人获得二等奖。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学物理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包括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中学物理学习研究以及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
物理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学习、理解实施物理新课程的理念,在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从事中学物理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重视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保证物理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三、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中学物理、科学教育、通用技术的骨干教师。
物理学院一、院系概况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和天文学系组成。
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马大猷、吴有训、彭恒武、钱三强、朱洪元等曾在各系担任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
现任院长为欧阳钟灿院士。
现有教职工232人,其中教授88人,副教授60人。
教授中有中科院院士8名,博士生导师8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9名。
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和“赵忠尧大师讲席”,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物理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物理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
物理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首批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
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0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约80%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攻读研究生学位。
多年来,物理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年轻学者。
1104879000102319郭珂雨42087.4085.36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104879000132948周斌杰40487.7383.5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104879000102330黄浩39888.8783.3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104879000134856刘玉宝38789.1382.0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104879000140445叶子进37791.6081.8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104879000130717路旭晨38487.8781.2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104879000102340尤斌37889.3381.0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104879000135174张慧兴37290.6080.8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104879000102306龙杰37390.1380.8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104879000142212余阳39382.0779.9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1104879000102302吴俊37985.8779.8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2104879000102307陈舒越37686.0779.5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3104879000134272邱庆洋36587.8078.92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4104879000138102董诗音39279.6078.8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5104879000133432陈新科35790.0778.8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6104879000102316叶江华38182.7378.8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7104879000133873高皓36587.3378.7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8104879000102318梁柱39676.7378.2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9104879000137575魏敏36585.0777.8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0104879000139693王波35288.9377.8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1104879000102298王志浩37881.0077.76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2104879000133547吴志明36185.2077.40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3104879000102338陈天佑37780.2777.3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4104879000102335金臣39375.0777.1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5104879000102262李洪36383.8777.1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6104879000102323周杨38577.1377.0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7104879000135353卢俊杰37679.6776.9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8104879000135172许淼淼36483.1376.9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29104879000137060万瑞36682.4076.8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0104879000102300邢云通35286.4076.80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1104879000133789王梓34787.4076.60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2104879000133870王敏35983.4776.4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3104879000102264康晨庄36880.6776.4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4104879000139694陈宇轩34786.9376.4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5104879000134271徐彪35684.2076.40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6104879000102337吕梦豪36680.9376.2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7104879000137064王晨37677.7376.2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8104879000133869李鑫35882.0775.7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39104879000135006青万均35383.5375.7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0104879000102278赵野36480.0775.7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1104879000135634杜欢欢35483.0075.6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2104879000136687张培娜37277.4775.6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3104879000137904柳一尘36978.1375.5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4104879000142128李刚35581.9375.3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5104879000136553徐佳栋34883.6075.20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6104879000136016陈思36079.9375.1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7104879000102281宋泽良35880.4075.12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8104879000102265吴文浩35481.6075.12物理学学硕待录取49104879000102322黄俊越36677.8775.0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0104879000102313王晓芙35581.0775.0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1104879000102326李杰35680.6774.9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2104879000102260吴奇隆35680.6074.96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3104879000133727刘明洋35082.4074.96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4104879000102308郝庆华35082.2774.9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5104879000137193毛姣姣36976.3374.8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6104879000102294张素琦34184.6774.7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7104879000138321王哲齐36178.4074.6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8104879000102324姜涛35779.0074.44物理学学硕待录取59104879000137056田金凤35081.0074.40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0104879000137057金宁36775.8074.36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1104879000132947郑一帆34981.0074.2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2104879000141014马智伶34681.4074.08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3104879000102333黄文希34282.1373.8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4104879000102273卜庆周33184.8773.6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5104879000102284罗世杰32785.9373.6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6104879000135394高禄34779.8773.5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7104879000102279王政35576.3373.1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8104879000102332刘祥怡31488.4773.0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69104879000137129王洛新34479.2772.9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0104879000137124郑凡星36373.5372.9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1104879000133257刘睿琦32883.8772.9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2104879000102255殷金晶34279.4772.8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3104879000132858郭仁波34279.4772.8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4104879000102291史梦怡35774.9372.8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5104879000102252许茗洋34777.8072.76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6104879000102299陈泓静33780.2072.52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7104879000137062王璐35175.8772.4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8104879000130596王宝荣35275.2072.32物理学学硕待录取79104879000102311魏梓楠33181.0772.1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0104879000131570蔡梦豪35473.9372.0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1104879000137131郭晓慧34078.0772.0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2104879000137194邵慧敏32083.9371.9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3104879000131031曹建霞35772.4771.8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4104879000102334陈高俊34675.3371.6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5104879000140857吴婷婷34575.4771.5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6104879000130300陈昱33578.2771.5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7104879000137192张崇武34873.6771.2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8104879000141585潘议淳32979.3371.2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89104879000102286李栋32979.0771.1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0104879000138928尚佩斯34574.0771.0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1104879000102336史秀裕36767.4771.0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2104879000102293苏拓薏32579.6770.87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3104879000135007许志源35271.2070.72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4104879000141474秦金凤32080.6070.64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5104879000140706杨成35868.1370.2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6104879000141598钟玉洁34472.2070.16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7104879000102331张静璇31181.9370.0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8104879000137058王晓云34870.4069.92物理学学硕待录取99104879000138320常槟榔33573.2769.5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0104879000140929金贤澎33473.5369.49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1104879000136550宋方圆34170.3369.0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2104879000135722雷驰32076.3368.9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3104879000102292黄嘉鑫31577.2768.7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4104879000140270张金泽33371.7368.65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5104879000135008白宇明33271.6768.51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6104879000138909刘伟34367.9368.33物理学学硕待录取107104879000139652殷美松33968.5368.09 108104879000136902翟文雅32173.8768.07 109104879000130864宋卓颖33270.2067.92 110104879000130152马晓婷32869.7367.25 111104879000102310张浩源31473.5367.09 112104879000141747戚宇33367.6067.00113104879000136077石艳芹34663.5366.93 114104879000141886吴平32169.7366.41 115104879000131333张月娥33964.0766.31 116104879000137130何晶晶33165.6065.96 117104879000133545张超男31969.1365.93 118104879000102272雷如梦31669.3365.65 119104879000141314邓庆雪32965.2765.59 120104879000133868戴亚杰32665.6065.36 121104879000140442杜文玉32865.0065.36 122104879000102256付满囤31967.4765.27 123104879000130862姜志旺33162.5364.73 124104879000137126任玉宛32464.6064.72 125104879000136900黄雪茜33261.9364.61 126104879000136715刘昆仑31068.2064.48 127104879000138913胡雅绮31963.8763.83 128104879000102295饶哲阳32960.6063.72 129104879000137059张格33059.6063.44 130104879000137133王红31062.7362.29 131104879000137903雷兴豪31161.8762.07 132104879000137901易晓霞31560.6762.07 133104879000136283张云32255.7360.93。
物理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是在1983年成立的原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经过近三十年广大教职工发扬“探物穷理创新,自信自强争先”的精神,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物理学院系之一。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128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520余人,并接受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
目前在读的本科生有近6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物理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学科获评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下设“理论物理中心”、“凝聚态与材料物理中心”、“光学中心”、“引力中心”、“等离子体物理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大学物理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和“物理专业教学中心”。
建有科技部“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力导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引力实验与理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并参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和磁约束核聚变(ITRE)计划平台的建设;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获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两人),博士生导师25人,教授33人,副教授28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有3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1人获“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资助;1人被评为“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第五届全国科普作品奖”一等奖;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称号,指导3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获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1人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十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学术界交往频繁,每年都有多人次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并多次邀请国外学者来学院访问与讲学。
分别与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
2012年在招生计划总数下,拟接收校内外硕士推免生约占30%,统招生约占70%。
科学学位招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