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4.28•【字号】浙委办[2008]37号•【施行日期】2008.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08]37号2008年4月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努力培养建设一支宏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发[2007]2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一)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于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不断完善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机制,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着力建设并稳定一支宏大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着眼于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基本建立起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断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争取到“十一五”末,我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农村人才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农村人才工作的氛围基本形成。
三农人才培养与利用方案第1章三农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1 农村人才需求概述 (3)1.2 农村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4)1.3 农村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4)第2章三农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4)2.1 三农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 (4)2.1.1 培养目标 (4)2.1.2 培养原则 (5)2.2 三农人才培养政策环境分析 (5)2.2.1 政策支持 (5)2.2.2 环境分析 (5)2.3 三农人才培养战略布局 (5)2.3.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5)2.3.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2.3.3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6)2.3.4 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6)第3章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育 (6)3.1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需求分析 (6)3.1.1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需求 (6)3.1.2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素质要求 (6)3.2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6)3.2.1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 (6)3.2.2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层次与类型 (6)3.2.3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机制 (7)3.3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训方法与内容 (7)3.3.1 培训方法 (7)3.3.2 培训内容 (7)3.3.3 培训教材与师资 (7)3.3.4 培训评价与反馈 (7)第4章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7)4.1 农村实用人才需求分析 (7)4.1.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 (7)4.1.2 农业科技创新背景下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 (8)4.1.3 农村市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 (8)4.2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摸索 (8)4.2.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8)4.2.2 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8)4.2.3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 (8)4.3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构建 (8)4.3.1 培训政策支持体系 (8)4.3.2 培训资源整合体系 (8)4.3.4 培训就业服务体系 (9)第5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9)5.1 新型职业农民概念与特征 (9)5.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与现状 (9)5.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摸索 (10)第6章农村创业人才培养 (10)6.1 农村创业人才素质要求 (10)6.1.1 专业技能素质:具备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024年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些实用人才包括技术工人、农业技术人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等,他们对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我们制定了2024年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培养、专业化培训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培养方案1. 综合培养综合培养是指全面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基础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
(2)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包括农业技术、现代农机操作、养殖技术等。
(3)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专业化培训专业化培训是指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要求,提供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和机会。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包括开设专业化培训班、组织专题培训和学习班等。
(2)与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化培训活动。
(3)制定专业化培训计划和课程,根据不同岗位要求进行培训。
3.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指探索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求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实践锻炼和职业发展机会。
(2)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平台,支持他们创办农村产业和创新发展。
(3)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三、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的规划和推进。
2. 落实财政支持,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投入。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化培训师资,并提高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第1章总体要求 (3)1.1 时代背景与意义 (3)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第2章三农人才需求分析 (4)2.1 农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4)2.1.1 农业科研人才 (4)2.1.2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4)2.1.3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4)2.2 农村社会发展人才需求 (4)2.2.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 (4)2.2.2 农村社会服务人才 (5)2.2.3 农村社会治理人才 (5)2.3 农民素质提升人才需求 (5)2.3.1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人才 (5)2.3.2 农民文化生活服务人才 (5)2.3.3 农民权益保障人才 (5)第3章三农人才现状与问题 (5)3.1 农业人才现状与问题 (5)3.1.1 现状 (6)3.1.2 问题 (6)3.2 农村社会人才现状与问题 (6)3.2.1 现状 (6)3.2.2 问题 (6)3.3 农民人才现状与问题 (6)3.3.1 现状 (6)3.3.2 问题 (7)第4章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与任务 (7)4.1 总体目标 (7)4.2 具体任务 (7)第5章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8)5.1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 (8)5.1.1 加强农业科研人才培养 (8)5.1.2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8)5.2 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 (9)5.2.1 农业企业家培养 (9)5.2.2 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培养 (9)5.3 农业技能人才培育 (9)5.3.1 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9)5.3.2 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人才培育 (9)5.3.3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育 (9)第6章农村社会人才队伍建设 (9)6.1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育 (9)6.1.1 加强选拔与培养机制 (9)6.1.2 完善激励保障措施 (9)6.1.3 注重能力提升 (10)6.2 农村公共服务人才培育 (10)6.2.1 加强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0)6.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6.2.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10)6.3 农村社会治理人才培育 (10)6.3.1 加强社会治理人才培养 (10)6.3.2 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10)6.3.3 推进社会治理人才培训 (10)6.3.4 加强社会治理人才交流与合作 (10)第7章农民人才队伍建设 (10)7.1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10)7.1.1 培训目标 (10)7.1.2 培训内容 (11)7.1.3 培训方式 (11)7.1.4 培训保障 (11)7.2 农民创业培训 (11)7.2.1 培训目标 (11)7.2.2 培训内容 (11)7.2.3 培训方式 (11)7.2.4 培训保障 (11)7.3 农民素质教育 (11)7.3.1 培训目标 (12)7.3.2 培训内容 (12)7.3.3 培训方式 (12)7.3.4 培训保障 (12)第8章三农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12)8.1 人才培养政策 (12)8.1.1 高等教育支持政策 (12)8.1.2 职业教育支持政策 (12)8.2 人才引进政策 (12)8.2.1 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 (12)8.2.2 引进实用人才政策 (13)8.3 人才激励政策 (13)8.3.1 收入激励政策 (13)8.3.2 职业发展激励政策 (13)8.3.3 荣誉激励政策 (13)第9章三农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13)9.1 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13)9.2 经费投入与保障 (13)9.3 社会参与与协作 (14)第10章实施步骤与评估监督 (14)10.1 实施步骤 (14)10.1.1 制定详细计划 (14)10.1.2 组织实施 (14)10.1.3 培训与指导 (14)10.1.4 跟踪与调整 (14)10.2 评估指标体系 (14)10.2.1 人才数量与结构 (14)10.2.2 人才素质与能力 (15)10.2.3 人才使用与激励 (15)10.2.4 支持政策与措施 (15)10.3 监督与考核机制 (15)10.3.1 建立监督机制 (15)10.3.2 定期考核评估 (15)10.3.3 结果运用与反馈 (15)10.3.4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 (15)第1章总体要求1.1 时代背景与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适应新阶段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市委〔2004〕13号)精神,现就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都市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关键在人才。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确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的观念。
积极培养开发和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发展战略统筹考虑。
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根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来充分认识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
近年来,各地十分重视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当前的问题和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经费投入尚不适应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农民培训任务繁重但专业师资、教材相对不足;缺乏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认可的相应机制,难以调动广大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等。
因此,必须抓紧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政策、新机制、新方法,建立有效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23年“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前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023年“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理念:培养具备较强的农村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的农村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村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农村实用人才。
2.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能力:培养具备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熟悉并掌握农村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技术和技能。
3.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结构:重点培养符合农村实际需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农村实用人才,力争形成一支专业化、多元化、适应性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培训: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包括农业科学、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
2. 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在农村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创新思维培养:开设创业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农村发展中提出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4.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
5. 实用技能培养:开设农村实践技能培训课程,如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电商运营、种养殖技术、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
四、培养模式1. 学校与乡村社区合作模式:学校与当地乡村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和专业教育资源,共同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项目。
2. 实训基地模式: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组织学生参与农村实际工作,锻炼实践能力。
3. 导师制度模式: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在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形成实用人才特长和兴趣爱好。
五、培养措施1.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农村资源和学校资源,建设实践场所和设施,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实践机会。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扎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强化粮油生产与和美乡村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城的总要求,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原则,聚焦〃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两个主要目标,全面提升坚持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城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重点任务围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应、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种养加农户生产技术技能、生产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村民组织乡村建设发展服务能力及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全面支撑粮油生产大面积提单产,全面支撑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全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0000人,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85%。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技能。
按照〃藏粮于技〃的要求,紧密衔接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提高确定培训I内容,针对种植农户及合作社、生产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生产主体的生产人员,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实施分区域灵活组织、分品种专题组班、分技术专家授课、分阶段开展针对生产主推技术培训。
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开展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提升农民粮油生产技术技能水平。
在全力做好粮油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及畜禽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培训,并注重发挥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贫困帮扶的重要作用,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员、退捕退养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