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解决问题:中国政府的职能是如何划分的关键词:基础理论、政府机构、机构组成与职能划分学习描述:我国的政府机构组成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政府机构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
我国政府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在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地方则为五个层次,在省与县之间增加了地级市这个层次。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长、国务院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工作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7个)、国务院工作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6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9个)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19个)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9个);地方政府机构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由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等组成。
在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划分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为弥补市场不足,纠正市场的失灵,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市场监管职能是指政府为确保市场经济所需的健全的市场规则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所扮演的市场培育和市场秩序维护者角色;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调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保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
中国地方行政组织构架中国是一个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辽阔的国土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因此地方行政组织的构架十分复杂且丰富多样。
地方行政组织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具体的地方事务管理和服务。
本文将从地方行政组织的概念、职能、分类和构架等方面介绍中国地方行政组织的构架。
一、概念与职能地方行政组织是指国家对地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包括地方政府和地方行政机构。
地方政府是指代表国家管理一个行政区域的政权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行政机构是指在地方政府领导下,进行具体的行政工作的机构,包括各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管理:地方行政组织负责对地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和执法。
2.行政服务:地方行政组织负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3.公共管理:地方行政组织负责管理行政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包括交通、环保、城市规划、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4.地方立法:地方行政机构负责对地方行政事务进行规范和制定地方法规。
5.维护社会稳定:地方行政组织负责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6.其他职能:地方行政组织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如统计、档案管理、宣传等。
二、分类根据中国地方组织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可以将地方行政组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种,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
政府组织包括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区级政府等。
2.党政组织:党政组织是指以党和政府为主体的组织,其任务是在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决议的基础上,代表国家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党政组织包括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等。
3.职能性组织:职能性组织是指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主要从事专门工作的机构。
职能性组织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方面的机构。
4.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具有一定独立法人资格,主要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共图书馆等。
对政府规模的评价政府规模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迄今尚无定论。
政府规模是否适度 ,需要依据科学的标准去衡量。
为此 ,需要从多学科视野进行立体透视 ,分析影响政府规模的主要因素 ,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并提出衡量政府规模是否适度的标准 ,从而为评价政府规模适度化提供科学依据 ,使政府规模适度化成为可能。
政府规模是指以职能和权力配置为基础 ,按照一定组织原则所组成的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之总和。
政府规模分为内在规模和外在规模 ,前者是由政府职能、政府权力等无形要素构成的规模 ,后者是指政府机构、公务人员、政府支出、公共事务等有形要素构成的规模。
下面,就政府内在规模做一定程度的分析和解说。
首先,政府的组成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下面是相关截图:中国政府机构组成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资委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参事室国管局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国研室台办新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信访局粮食局烟草局外专局海洋局测绘局邮政局文物局中医药局外汇局煤矿安监局档案局保密局(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一、国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述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分类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有机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国家机构具有一些特点:(1)阶级性。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作为国家组成要素及其存在形式的国家机构,其本质取决于国家的本质。
由于国家有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别,因而与此相适应也就有剥削阶级国家机构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之分。
在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国家权力掌握在剥削者手中,为它服务的国家机构则成为对劳动阶级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工具。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权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国家机构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和组织经济、文化建设。
可见,国家机构实际上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2)历史性。
国家机构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职能是不一样的,并随着国家的发展变迁而变化。
(3)强制性。
国家机构的某些组成部分本身即是暴力机关,如警察、监狱,有的国家机关则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坚强后盾。
(4)组织性。
国家机关的建立、活动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不同层次的国家机关、同一层次的不同的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的整体与组成部分形成严密的系统。
从组成来说,现代国家的国家机构十分复杂。
如果以行使职权的性质为标准,则因各国宪法所确立的机关和赋予的职权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
如西方国家一般根据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将国家机关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种;社会主义国家则按国家权力的统一原则将国家机关分为权力、行政和司法等机关。
如果以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为标准,则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两种。
政府机构设置:集中还是分立作者:陈健胡家勇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04期摘要:政府机构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机构职能设计与组合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经济学的共同代理理论,考虑到利益集团的影响,比较论证政府机构职能设置中集中与分立两个方面,政府职能互补和灵活应对特定情况是机构职能组合中必须作出的权衡。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共同代理;部委改革;利益集团;委托人;食品安全;委托代理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4-0042-05一、引言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2年以来,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已进行了五次之多①。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机构围绕着计划经济配置资源的需要而设置,市场化改革开始后,部委等政府机构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转变了部分职能。
可以说,转变政府职能使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导因素,并在历次机构改革,特别是1993年机构改革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不过,即使明确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能,但在政府职能的组合和具体操作方式上,仍然存在很多变数。
比如,同样是某些政府职能,它们的履行可以归并到一个大部委或机构里,也可以进行分割,由几个部委或机构分别完成。
政府职能履行方式上的区别对政府机构职能的恰当实现起着不可忽略的反作用。
政府机构设置不当,有可能会实质性地损害政府职能的实现。
例如,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民众日常生活的大事,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再到“染色剂”和“地沟油”等,都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食品安全事故的层出不穷,是诸多种因素的结果,但政府主管部门监察的失职,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瘦肉精”为例,按照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分段监管方式,从养猪场到餐桌的不同环节由不同部门监管②,涉及的部门有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
中國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行政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
中央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一、行政领导体制(一)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二)首长负责制1、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副总理、国委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
(2)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理具有最后决策权。
(3)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法律效力。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部长、主任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委员会议、委务会议;签署上报国务院的重要报告和下达的命令、指示。
3、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三)行政监督体制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自身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法律和行政命令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
1、上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人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一般通过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考核、奖惩下级人员和指导、检查、督促下级工作来实施行政监督。
九上政治第7课知识点总结一、政府的概念和作用政府是指具有国家主权的组织机构,是行使国家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的机构。
政府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政府要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负责,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2. 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政府要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民的福祉,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 统一领导和协调社会事务:政府要统一领导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事务,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政府的组成和职能中国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中央政府主要包括国家机构和国务院,地方政府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
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
2. 行政:履行国家管理职能,推动社会发展,保障国民福祉。
3. 司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处理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
4. 代表:代表国家和人民,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利益。
5. 管理:管理国家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事务,推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政府的运作机制政府的运作机制是指政府内部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主要包括政府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
1. 组织结构:政府的组织结构包括各级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2. 管理制度:政府的管理制度包括财政、人事、行政审批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保障政府管理的规范和有效。
3. 决策程序:政府的决策程序包括政府决策的程序和程序,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和民主。
四、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是指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政府应当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促进人民的福祉,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政府应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3. 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应当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解决问题:中国政府的职能是如何划分的
关键词:基础理论、政府机构、机构组成与职能划分
学习描述:我国的政府机构组成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政府机构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
我国政府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在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地方则为五个层次,在省与县之间增加了地级市这个层次。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长、国务院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工作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7个)、国务院工作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6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9个)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19个)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9个);地方政府机构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由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等组成。
在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划分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为弥补市场不足,纠正市场的失灵,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市场监管职能是指政府为确保市场经济所需的健全的市场规则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所扮演的市场培育和市场秩序维护者角色;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调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保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部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
产品和劳务的服务行为的总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产品的服务(如提供法律体系和公民权利保护,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政策,国防、国家安全,中小学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系统等)、准公共产品的服务(如供水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公路交通系统、天然气煤气系统、电力输送系统、电话电讯系统、垃圾处理服务等等)和政府管理私人部门所产生的管制性公共服务,如政府监管企业,要求企业产品符合统一的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
要点概括:我国的政府机构组成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职能划分为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小词典:
直线职能式结构:即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是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小看板:
一般来说,基本公共产品由政府部门提供,准公共产品可采取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共同提供的方式进行提供,以充分发挥非政府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