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编辑艺术-3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影视艺术与剪辑功能一、影视艺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电影、电视差异性:1.科技制作方面(电影)感光化成像法,画面需要洗印加工,声画以不同方式运行,画面是间歇运转,声音是连续运转,声画不同步,声音与画面相差19又1/2格,声音在画面前20格处发出,允许公差正负0.5格的空间距离。
每秒24画格,以英尺计算长度,16格为1英尺,1分钟90英尺,1440画格,电影摄影机、电影录音机、电影放映机这三机运转都是同步的。
电影摄影机可以进行顺拍,也可以进行倒拍,还可以进行变速拍摄即加快或减慢的拍摄。
电影画面附加技巧的运用,制作繁杂,时间长,成本高,难以保证技术质量。
字幕写定后不能随意更改,必须一次拍摄成功,否则有损技艺质量。
(电视)电子扫描成像法,画面不需洗印,摄录现场可见屏幕效果,声画同时连续运转,声音与画面绝对同步,无空间距离。
每秒25帧,以时间计算长度,电视的摄录、传送、接收系统均以此为准。
电视摄像机只能进行顺拍,不能倒拍,也不能进行变速拍摄,只有在电视特技机上才能做出倒放、加快、减慢等效果。
电视画面附加技巧的运用,制作简单易行,时间短,成本低,质量高。
字幕可以根据变动的需要,立即修改,随意增删,可保证艺术技术质量。
2.传播形式方面(电影)在影院放映,一定的观众群体,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观看同一影片,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氛围,看电影是一种群体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艺术欣赏方式。
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水平、地理条件和时间季节等方面的制约,影院放映影片有一定的局限性,决定了放映的场次和观众人数不可能无限度地膨胀。
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加之发行层次多,拷贝周转耗费时日,有时还要考虑安排上映档期,电影从筹划到创作到制作到发行到放映是一段漫长的时间,电影的时效性比较差。
电影由于制作、放映技术成熟,胶片感光性能优良,声带音质美妙,银幕宽大,多种音响立体环绕,影像声音俱佳,影院放映效果甚好,场面浩大,景深通透,画面清晰,色调优美,影像质量极佳,声画合一,情景交融,观看电影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精心整理影视剪辑编辑艺术第一章影视艺术与剪辑功能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第四章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第一节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第二节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第三节有画面技巧与无画面技巧双技巧剪辑——“混剪”第四节影视片的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数码剪辑)第五章剪辑与镜头语言的运用第一节镜头组接剪接点的准确性第二节镜头组接时空观的合理性第三节镜头组接画面的方向性第四节镜头组接的逻辑性第一节掌握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决定影视片节奏的主要因素第三节营造影视片节奏的剪辑手段第八章各类影视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領第一章影视艺术与剪辑功能一、影视艺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电影,社会文化艺术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并且有机结合的产物。
电影诞生和发展:19C末法国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充分利用前人的科技成果,研制成功活动电影机,解决了影片的拍摄、制作和放映等诸多难题。
19051913中1932运动。
1935193619381948 中国第一部彩色片,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
这之后,环幕电影、立体电影、球幕电影、全息电影相继出现,加上电影的单声道也发展为立体声,真是使人眼花缭乱,如同置身于实地现场,又像进入了迷宫幻境。
20C90y 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影应运而生。
高清晰度数码成像电影摄影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电影的拍摄进入了无胶片时代,影院也不需用传统的放映机和放映员。
数字电影的出现,促使电影的制作流程、运行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电影的影像质量更高,艺术表现力更强,制作发行成本更省,将电影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初期的电影,只是拍摄一些街道、工厂、集市和人群等景物,作为活动照相的杂耍玩意儿,放映出来供人们猎奇观赏。
之后,拍摄了一些短小的游艺片、新闻片和通俗教育片。
20C初起:19C末约翰.视开播纪念日。
1954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次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7、电视、电影的差别:一、科技制作方面(1、电影是感光化学成像法,画面需要洗印加工,它的特征是声话以不同方式运行,画面是间歇运转,声音是连续运转。
2、电影每秒24画格;电视每秒25帧。
3、电影摄像机可顺拍、倒拍、变速,电视只能顺拍。
4、电影画面附加技巧制作繁杂,时间长成本高,质量难保证,电视制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质量高。
5、电影字幕写定后不能随意更改,电视可立即修改。
二、传播形式方面(1、观看电影是一种群体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艺术欣赏方式。
电视是自由的个性化家庭性艺术。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1、名词解释:视觉形象:电影电视通过活动画面塑造的艺术形象。
2、视觉形象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画面造型构成。
3、简答题: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时空艺术?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在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在空间的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征。
4、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第三节: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1、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手工操作;第二个是机器操作;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影视编辑剪辑艺术教学大纲影视编辑剪辑艺术教学大纲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影视编辑剪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
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影视编辑剪辑既需要技术的熟练掌握,又需要艺术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影视编辑剪辑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影视编辑剪辑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了对影视剪辑的历史、理论和流程的了解。
学生需要学习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剪辑界面和工具的使用。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学习基本的剪辑技巧,如剪辑点的选择、剪辑速度的掌握和剪辑节奏的把握等。
二、剪辑风格与表达影视编辑剪辑是一门艺术,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剪辑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通过剪辑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运用剪辑技巧来创造独特的影视语言,如运用剪辑点和过渡效果来创造节奏感,运用音乐和声音效果来增强影片的氛围等。
三、剧情结构与叙事能力一个优秀的影视编辑剪辑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剧情结构和叙事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剧情发展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剪辑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如何通过镜头的选择和剪辑的处理来表达故事的情感。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剧情需求,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和节奏来讲好一个故事。
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影视编辑剪辑通常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编辑师需要与导演、摄影师和音乐师等其他创作人员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合作。
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其他创作人员协作,如何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作用。
五、实践与实习影视编辑剪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影视制作项目或者与其他学生合作创作短片等方式来进行实践。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剪辑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视频剪辑的艺术与技术一、视频剪辑的起源与发展视频剪辑,作为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电影的初创时期。
早在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尝试将多个影像片段组合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故事线时,视频剪辑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胶片剪辑到如今的数字剪辑,视频剪辑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视频剪辑的基本技术与原则视频剪辑并非简单的拼接,它涉及到诸多技术和原则。
剪辑师需要掌握节奏、转场、音效等基本技巧,以确保画面流畅、故事连贯。
同时,遵循一定的剪辑原则,如“镜头连贯性”、“情感连贯性”等,也是制作高质量作品的关键。
三、视频剪辑的艺术表现力视频剪辑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
优秀的剪辑师能够通过精准而富有创意的剪辑,让画面呈现出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辑师需要深入理解影片的主题和风格,运用剪辑手段来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四、视频剪辑在各类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从电影、电视剧到纪录片、广告片,视频剪辑无处不在。
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对剪辑的需求和风格也各不相同。
电影剪辑师需要运用丰富的技术手段来创造紧张刺激的节奏感,而纪录片剪辑师则更注重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真实性。
五、视频剪辑工具与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频剪辑工具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未来的视频剪辑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如AI辅助剪辑、虚拟现实剪辑等。
这些新技术将为剪辑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但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视频剪辑师的培养与职业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视频剪辑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这包括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艺术修养等。
同时,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也是剪辑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七、视频剪辑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角色在社交媒体时代,视频剪辑的地位愈发重要。
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媒体形式为剪辑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通过巧妙的剪辑技巧,将生活片段转化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为人们带来无尽的娱乐和享受。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4、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1、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手工操作;第二个是机器操作;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1、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是:形象、动作、结构。
2、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3、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4、听觉形象则分为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
5、主体动作包括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
8、影视艺术的动作,分为作画面主体动和摄影摄像镜头动作两大类。
2、1900年,威廉逊在影片《中国教会被袭记》中使追逐和救援的场面交替出现——这视为蒙太奇的第一次使用。
3、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使蒙太奇真正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9、长镜头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
他提出的“照相本体论”是长镜头学派的理论基础。
10、长镜头特点: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物的清晰度,来保证、复原、再现生活的真实性。
11、长镜头以美国人罗伯特•费拉哈迪1916《北方的纳努克》为代表作品。
2、1956年,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拍摄了影片《疲惫》(我国译为《筋疲力尽》),是使用跳切的代表作。
1、剪接点的选择分两大方面:一、画面剪接点;二、声音剪接点。
2、画面剪接点:动作,情绪,节奏剪接点。
浅析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浅析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浅析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摘要]影视后期剪辑中最容易出现硬伤、风格、节奏、修补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影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一些道理和常识进行总结。
[关键词]蒙太奇风格硬伤节奏协调影视是通过对现实的再现,通过机器拍摄出画面。
再通过机器设备还原画面,从而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活生生的画面的过程。
剪辑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
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而剪接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安装。
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广义的来说是指剪接,以前的电影是没有剪接的一卷十分钟拍到完才换另一卷,第一个把剪接用在电影上的是《波坦金战舰》,其中婴儿车由楼梯摔下、四周人在开枪、母亲紧张失措、这些画面交互剪接产生紧张紧凑、隐喻的效果,成为电影史上空前的发明造就的经典。
不过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种导演操纵镜头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绝对的知性思维与表现意义,观众只等着被灌输。
蒙太奇(剪辑)是显示时空的跳接,时间是点和点的衔接,相异于镜头从A到B一条线的移动。
蒙太奇所呈现的时间是导演严格摘取的一个点。
如科波拉的《吸血鬼》一片中有一幕,吸血鬼的头被砍了之后飞了出去镜头跟拍到头要落下时剪接接上晚餐时一大块盘子上的肥肉,给人好像头落到盘子上变一团食物的感觉,就给人弱肉强食的隐喻。
影视剪辑首先是一项工作,或者说是一种专业技能。
影视是需要存精去粗的艺术,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
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