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黄线规划编制探讨——以《深圳市黄线规划》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27.94 KB
- 文档页数:4
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的探索与实践刘全波杨成韫1 引言深圳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的城市规划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了以法定图则为核心、较为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及规划管理体制。
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逐步建成了规划实施与管理的技术支撑平台,为推动深圳的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规划管理存在着与发展需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第一,规划成果相互冲突。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我市共完成各类规划研究成果1270项,其中规划设计类900项,研究类370项。
规划成果类型、层次、版本太多,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审查协调机制,以致部分地区不同规划成果之间出现冲突,规划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
第二,信息缺乏有效组织和动态维护。
一方面,虽然我们的信息系统功能很强大,数据种类非常多,信息量非常大。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组织,系统图层太多(500多个),面对海量信息,管理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大量规划成果“散落民间”,成果的有效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第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目前系统主要面向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通常难以直接获取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成果。
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强规划成果管理,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成果使用效率。
2008年6月,深圳市规划局正式启动城市规划“一张图”工作,确定三年内完全实现全市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的战略目标。
计划按三个阶段开展规划“一张图”建设工作:2008-2009年为探索阶段,主要是开展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体系综合研究,制定“一张图”管理办法,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和技术规程,改进规划信息组织及信息系统。
以光明、龙华、大运、坪山四大新城为试点,为全市规划“一张图”建设工作探索经验。
2009-2010年为实践阶段,重点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规划整合,以及光明、龙岗、坪山、盐田等地区以法定图则为核心的规划整合工作。
城市黄线管理制度城市黄线管理制度是对城市交通规划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交通状况愈加复杂的情况下,城市黄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变得愈发明显。
本篇文章将从一下五个方面对城市黄线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城市黄线的定义和类型城市黄线是指城市交通中的速度限制线,通常为双实线或虚实结合线。
其作用是规范车辆行驶速度,确保车辆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根据功能和地位的不同,城市黄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结构黄线:位于地下交通设施,分隔快车道、拥堵方向和非拥堵方向;2.高速路黄线:为高速公路两车道间的分隔线,常用实线;3.市区主干道黄线:为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分隔线,用虚实结合线标示。
二、城市黄线管理的重要性城市黄线的管理对于保障城市道路和行车安全、避免交通拥堵和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道路和行车安全。
根据黄线规定的车速,可以有效限制车流速度,降低交通事故率;2.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
通过黄线的设置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减少车流堵塞,改善城市道路网络;3.建立城市交通秩序。
黄线的设立可以让驾驶员对道路行驶有明确的规范,制定了一定的交通规则和秩序;4.增进城市交通信息化。
黄线的管理与和道路交通信号同步控制相结合,能够提高城市交通信息化的水平,增强交通智能化程度。
三、城市黄线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
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合理设置城市黄线,并尊重自然和历史遗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科学合理原则。
城市黄线的设计要符合安全的设计标准,同时要保证交通的流畅和高效;3.统一标准原则。
城市黄线的标识标志应符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保持统一性;4.公正公平原则。
城市黄线应该对各种车辆和行车者实行同等的管理和控制。
四、城市黄线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制定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对黄线的设置、维护和管理制定一套详细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为黄线的管理提供法律保障;2.加强的设立点的监管,合理设置黄线,加强对重要路段、重要车辆的监管;3.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黄线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问责机制,提高黄线管理的执行力度;4.推进智能化管理手段,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城市黄线的管理水平,打造智能化管理的服务平台。
附件5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妈湾片区]开发单元规划修编(草案)文本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妈湾片区]开发单元规划修编草案(文本、图表)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2011)、《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暂行办法》(2011),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妈湾片区]开发单元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经初审同意,现予以公开展示。
公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规定形式向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提出对本规划的意见或建议。
本规划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1)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
(2)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二〇二〇年六月1 总则1.1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整个妈湾片区(含前湾公园、滨海公园妈湾段),范围面积约726.5公顷(其中妈湾片区659.5公顷,前湾公园、滨海公园妈湾段67公顷)。
1.2 本规划的图表与文本内容共同构成所在片区法定规划的法定文件。
其中文本的“下划线”部分及附表1(备注内容除外)为强制性内容;文本中的图纸为示意性,不具有法律效力。
1.3 制定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及大小南山周边地区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自贸区综合规划》)及其它经批准的专项规划。
1.4 本规划内的土地利用及开发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非法定性内容除外)。
本规划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1.5 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9版)(以下简称《深标》)确定。
1.6 本规划范围内编制下层次规划及城市设计,必须以本规划确定的规划要求为依据。
1.7 本规划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负责解释;若需修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文章编号:1000-8462(2008)03-0425-05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探讨与应用①冯 科,吴次芳,韦仕川,刘 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29)摘 要: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空间扩张管理等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章旨在诠释UGB的内涵、特征以及效能的基础上,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对中国设定UGB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结果表明:设立城市发展边界(UGB)对于中国的城市空间扩张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UGB管理模式并不能够简单地“复制”到中国,需要从正确定位、划定方法、整合管理及弹性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土地管理;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增长边界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1 研究目的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增长具有必然性,其在空间上的一个直观表现就是城镇地域的空间扩张,包括城市平面区域的扩延及立体向空中和地下的伸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中的矛盾已经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而耕地资源极其短缺;城市过度扩张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新区开发建设迅猛而浪费严重;外延式增长突出而内部空间结构失衡等[2],故倡导何种管理模式去引导城市空间扩张是摆在当前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UGB)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小汽车为导向(Auto-oriented Development,AOD)的土地利用模式致使人们购房置业的地域选择范围越来越大,从而加剧了城市向广大农村地区的空间无序扩展,造成耕地的锐减、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以及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等等。
进入1980年代以后,面对中心城区的衰落和郊区的无序蔓延,基于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传统的价值观的认同和回归,精明增长(s mart growth)、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新城市主义(neo-urbanis m)等理论和思想开始出现[3]。
干线铁路沿线规划控制技术要求——以北京市为例周嗣恩;寇春歌;茹祥辉;郑猛【摘要】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rterial railways and land use along rail-way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 of planning along arterial railways in Beijing and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 of planning control.Based on related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lanning control along arterial rail-ways,such as safety,noise,vibration,greening,and nuclear magnetic radiation,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Aiming at bo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railway and citie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planning control techniques of"Two Areas and Three Lines", that is, isolation belts and planning control areas along arterial railways,the starting line,the protection line,and the planning control line.The functional layout along arterial railways,city zoning,control indicators,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planning con-trol are also elaborated.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ensitivity of land u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nning control method,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为实现干线铁路与沿线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分析干线铁路沿线规划的实施情况及面临的挑战,提出规划控制的原则与思路.综合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提取干线铁路沿线规划控制应考虑的安全、噪声、振动、绿化、核磁辐射等因素及规划控制的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统筹铁路与城市发展需求,提出由干线铁路沿线隔离带和规划控制区,以及起始线、防护线和规划控制线组成的"两区三线"规划控制方法.阐述干线铁路沿线空间功能划分、城市分区、控制指标以及规划控制技术要求.最后,分析在规划控制方法影响下的用地敏感性并提出实施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8(016)002【总页数】8页(P43-50)【关键词】交通规划;干线铁路;规划控制;隔离带;规划控制区;规划实施【作者】周嗣恩;寇春歌;茹祥辉;郑猛【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城市黄线是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界线,对城市发展全局影响较大。
东莞市城市黄线专项规划编制探讨摘要:黄线专项规划是一类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性规划,其主要作用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用地。
《东莞市黄线专项规划》响应相关政策要求,在全市域范围内对各类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黄线划定,涉及十大专业共57类设施。
为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特制定了刚弹结合的管控方式和灵活高效的调整机制。
关键词:黄线;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引言在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中,其实都有要求需包含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相关内容,其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会专门划定黄线,但其划定的黄线内容更多仅是为了使成果完整,因此具有一定被动性,且黄线内容的调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其黄线划定对象通常较为精简,管控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编制黄线专项规划,可完善黄线划定对象、丰富黄线管控方式、增强黄线调整的灵活性,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1、规划背景介绍1.1、黄线概念根据《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界限,包括已建和规划预留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
1.2、国家政策背景首先是2005 年由建设部印发的《城市黄线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黄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及负责组织划定城市黄线的具体工作;再是在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还有于2019年由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应明确划定城市黄线、蓝线、绿线、紫线,建立“城市四线”管控体系。
1.3、城市发展背景(1)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事故频发,亟需加强管控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越来越复杂,而突发性气象灾害、环境卫生事件、燃气管道爆炸事故、高压架空线安全事故和其他安全类隐患问题不断增多,因此亟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安全防护的管控,从而在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发生后带来的影响。
在法定图则编制中的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的探索——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新桥片区法定图则为例本项目从2009年12月开始到2013年1月通过图则委审查,历时三年。
这是一个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相关业主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一、现状概况该片区位于深圳市西部工业组团的中部,沙井街道东北部和松岗街道的东南部,紧邻广深高速和广深公路,对外交通较便利。
片区北侧为芙蓉路,西侧为广深高速,南侧为新玉路,东面为山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15.83公顷。
图则片区现状以产业功能为主,主要为制造业,西北部为旧工业区,东南部为新建工业区。
二、问题与对策1.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长期以来采取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引,土地管理和建设管理法制落后,导致图则地区产业自发无序蔓延,功能布局紊乱,交通混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配套严重不足。
低档次的建设水平和不完善的服务功能,与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极不协调,亟待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1)用地与功能1)图则地区绝大部分为建成区,且现状土地开发处于粗放式开发状态,可新增建设用地已不多,重点在于存量土地的整理和更新改造。
2)图则地区现状用地结构与上层次规划城市发展目标不匹配,图则片区现状为布局混乱的工业区,用地性质主要是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未利用地和露天采矿用地。
这种用地结构必须进行调整。
3)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由于现状部分工业企业老旧、建筑布局混乱,同时该片区工业园区多为抢建的建筑,不受用地范围大小的限制,普遍存在建设用地浪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毛密度和毛容积率较低、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4)配套设施整体不足,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规划区内为产业配套的相关生产性服务设施以及居民生活相关的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都相对落后,已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布局分散,缺乏大型公共服务设施。
未来将成为制约规划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当前,我国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
例如新型城镇化、三规合一、多规合一、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结构调整与规划转型,和谐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城市规划的理念、技术、方法和途径,大数据与城市规划;城市文化与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等。
现从基层城市规划工作急需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一、城市总体编制规划要超前城市总体规划要及时进行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如是阐述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和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的发展、调控、实施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由于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编制审批周期长,实效性大打折扣;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很难应对,对城市发展的可能性估计不足,甚至我们自己约束自己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我们的城市总体规划很难适应20年,能坚持10年左右就很不错了,相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经常显得“滞后”。
目前我国城市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大部分是2000年以后修编的,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即城市总体规划在近几年可能又是新一轮修编。
我国城镇化如同经济发展一样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如同一个成长期的年青人,也是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在我们国家至少还要持续20-30年。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必须要超前。
要有专门力量对城市总体规划跟踪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对城市总体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提供依据,是今后几十年要坚持的一个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定要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边,这是工作性质,政府决策程序,实际需求所决定的。